連續擁軍19年 這位山東「兵媽媽」送20噸水餃給火神山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送20噸水餃給火神山 她最自豪有5000兵兒子喊她「媽媽」

  不論是新型肺炎時期的湖北武漢,

  還是非典時期的首都北京,

  不管是萬裡之遙的「中國東方第一哨」,

  還是地理位置偏遠的三沙海島,

  從軍營訓練場到野外演練場,

  從抗旱打井部隊到海訓拉練部隊,

  她每到一處,

  戰士們都親切地喊她「媽媽」……

資料圖。受訪者 供圖

  近日,堅守在湖北武漢火神山醫院抗疫一線的子弟兵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禮物」——20噸皮薄餡大的山東水餃。豬肉白菜、豬肉蘿蔔、白菜豆腐等不同口味,這些飽含沂蒙老區深厚情誼的「家常味道」也都來自於她。

「兵媽媽」為火神山抗疫官兵送20噸山東餃子。受訪者 供圖

「兵媽媽」為火神山抗疫官兵送20噸山東餃子。受訪者 供圖

  年過花甲的山東「兵媽媽」朱呈鎔連續擁軍19年,這早已不是她第一次給「兒子們」送水餃。「我每年都要帶餃子去邊防哨所和孩子們一起過年,讓他們不要想家,因為我就是媽媽……」

  出發趕往武漢之前,朱呈鎔正在被譽為「天池第一哨」的維東哨所陪戰士們過年。那裡方圓百裡,沒有人煙,積雪深厚,極度嚴寒,最低氣溫可達-40℃,這已經是她第六次到維東哨所慰問。

朱武濤 攝

  朱呈鎔走進「兒子們」的宿舍,給他們唱《沂蒙頌》,一名老兵就高歌一首《母親》獻給她。身處「無人區」的哨所,因為有「媽媽」的到來,變得歡騰熱鬧、暖意濃濃。

朱武濤 攝

  經常會有人好奇地問朱呈鎔,為啥能堅持擁軍近20年?這時,她總會將創業初期的一段難忘經歷講給別人聽。

  大約在19年前的一個冬季,下崗後的朱呈鎔準備包水餃創業。在運送水餃到吉林省四平市的路上,她不慎翻車,眼看水餃要遭受哄搶,急中生智的她,向附近部隊官兵求助。官兵們急忙出動,將餃子收了回來,還邀請她到食堂吃飯取暖。

  「我當時就下定了決心,我一定要包餃子去擁軍,子弟兵才是最可愛的人,後來就成了『擁軍迷』。」朱呈鎔說,每去一處,她都會為戰士們煮上熱騰騰的水餃,給他們帶沂蒙特產,送去革命老區人對子弟兵們的關懷,時間一長,戰士們都親切地喊她「媽媽」。

資料圖:朱媽媽給戰士們煮水餃。受訪者供圖

  在軍營裡,她最喜歡做的事情是陪戰士們嘮家長,給他們講講沂蒙紅色故事,說說革命老區的發展變化。

  有一次,朱呈鎔從海南三沙的一個島嶼出發,經過近20個小時的海上顛簸,來到南海航空兵某場站。一位名叫王東的小戰士聽完她的宣講後,激動地說:「朱媽媽,我當兵十多年了,本來打算今年申請退伍回家,聽完您講的這些話,我決心為祖國和人民守好南疆,只要部隊有需要,我願意做南海的一粒沙!」

資料圖:兵媽媽和阿拉山口邊防連的戰士們唱《沂蒙頌》。受訪者供圖

  在擁軍路上,朱呈鎔經常在想,戰士們能吃好喝好,還遠遠不夠,年輕的戰士們也需要得到心貼心的精神慰藉。

  有一年秋天,朱呈鎔到大連市瓦房店65541部隊擁軍。部隊首長說,「朱媽媽,我們部隊有個孤兒叫張廣奇,家中父母都去世了。他媽媽臨終前把孩子託付給我們。戰士們每到周末都給爸媽打電話,他沒有人打,有時枕頭都哭溼了,有時接到電話都是要帳的。」當時聽完這些,朱呈鎔說:「把這個孩子交給我吧!我做他的媽媽」。部隊當時為他們舉行了一個認親儀式。

資料圖:朱媽媽和天池腳下的維東哨所官兵一起過春節。受訪者供圖

  晚上朱呈鎔陪張廣奇聊天時,發現他褲子開縫,給他縫褲子時在褲兜裡看到一個本子,上面寫的都是債,「鄰居大爺一萬八,鄰居大媽一萬六……」她用手機合計一下,是十三萬八千塊,詢問張廣奇後得知,這都是他媽媽住院時外借的錢。儘管孩子說,「朱媽媽,不要緊,我慢慢還」,但朱呈鎔看著他小小年紀,背負帳單訓練,滿是心疼,提出幫他還了這筆債。

  聽到這話,張廣奇一頭扎進朱呈鎔的懷裡,哭著說:「朱媽媽,你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一個個餃子捏出來,我不求別的,只要我叫聲媽媽,有人答應,我就滿足了。」當時,他們娘倆哭了一晚上。後來,張廣奇從軍官學校畢業,在基層穩紮穩打,走上事業的快車道。朱呈鎔還幫他張羅找到對象,成了家。

在大西北天山腳下,朱媽媽陪戰士們巡邏。受訪者供圖

  走訪部隊300多次,擁軍行程幾十萬公裡,為部隊送去6萬多雙鞋墊、800多噸水餃……近20年來,朱呈鎔就是這樣在軍營、在哨所扮演媽媽的角色,用慈母般的愛去慰藉官兵們的心靈。「我不是最有錢的人,但我是最幸福的人,有5000多個兵兒子喊我媽媽,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朱呈鎔的影響下,她的愛人、兒媳和孫女也加入到了擁軍隊伍中,家裡先後有13人走進軍營、報效祖國。擁軍過程中,她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信任,不少人將保存一生的珍貴革命歷史文物交由她來保管。為讓這些文物發揮最大作用,讓更多人接受革命教育,朱呈鎔還籌建了紅嫂文化博物館。

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我曾經是下崗工人,現在可找到適合自己的一份工作了,擁軍永遠不下崗,擁軍永遠不退休!」在採訪的最後,朱呈鎔精神抖擻地說,生命不息,擁軍不止。作為沂蒙新紅嫂,她將把革命老區擁軍、擁屬的傳統,繼續生動地繼承和發揚下去。

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作者:趙曉

相關焦點

  • 媽媽的味道!山東「兵媽媽」包20噸水餃赴武漢慰問抗疫子弟兵
    「我想親手端著餃子送到戰士們面前」山東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呈鎔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擁軍19年的沂蒙新紅嫂。「婦聯推薦我為沂蒙新紅嫂,我就要接好老紅嫂的接力棒。」沂蒙山是革命老區,有光榮的擁軍傳統。沂蒙人民與子弟兵的深厚情誼深深感動著朱呈鎔。
  • 「兵媽媽」和「兵兒子」——擁軍模範周宏英的「長城」情結
    郝敬堂在江蘇,在儀徵,周宏英愛國擁軍的事跡有口皆碑。人們親切地稱她為「兵媽媽」。「兵媽媽」親自作媒,將4個女兒嫁給軍人,將身邊的12位親人送到部隊當兵,人稱當代「佘太君」。「佘太君」開辦「長城旅店」,開通「擁軍快車」,開宗明義:軍人免費。
  • 浙江玉環:「兵媽媽」守初心獻愛心軍民同心一家親
    從「兵媽媽」到服務隊經過三年多的發展,這支成立於2017年7月的「兵媽媽」志願者服務隊,成員都是子女正在或者曾在部隊服役的媽媽們。從最初的1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50多人,很多「兵媽媽」的孩子雖已退役,她們仍堅持留在服務隊,守著「軍愛民、民擁軍」的初心。
  • 從小攤賣到全世界,「水餃皇后」竟是咱山東大姨!
    42年後,她從沿街叫賣的單親媽媽,成為年銷售60億的豪門。她把一碗水餃做成了大產業,把中國的水餃賣到了全球各地。問題一來,臧健和晚上睡不著了,她趕緊爬起來做起了改造試驗,連續幾個晚上不眠不休,直到做成「灣仔碼頭」獨特的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餃子皮。臧健和包出的水餃形狀像元寶,麵皮透明又勁道,這也讓她的餃子有了顯著特徵,明顯區別於別家的餃子。
  • 「你的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擁軍媽媽杜月香的故事
    杜月香和「兵兒子」們在一起。  老人名叫杜月香,今年73歲,原是新疆兵團第七師137團牧業營的職工。因為40多年如一日真情擁軍,被新疆兵團表彰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先進個人」,獲得「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獎章和「十大戈壁母親」榮譽稱號。了解她的人說,從第一次與邊防官兵接觸,杜月香由官兵們原來的「嫂子」、「杜大姐」,變成了現在的「杜阿姨」、「杜媽媽」,但支撐她擁軍的動力沒有變。
  • 「灣仔碼頭」創始人辭世,這位「水餃皇后」的一生是個傳奇……
    不說你們可能還不知道,這位人稱「水餃皇后」的「臧姑娘」的一生也是個傳奇。她靠著一輛木頭車小攤在灣仔碼頭賣水餃打響名堂,獲美國公司垂青,合資攻進內地市場,盡顯獅子山精神,白手興家的故事還被改編成電視劇了。
  • 中國品牌丨思念水餃
    對於異鄉客而言,一碗媽媽包的水餃,是對思念最暖的慰藉。可顛沛異鄉的兒女們,想在正月十五嘗到媽媽煮的水餃,無疑是奢望,還好有思念水餃。今天,思念水餃家族齊亮相,滿足天下兒女對家的思念。整蝦入餡,手工包製!
  • 你是最美兵媽媽——周口軍地領導慰問「雙一等功臣」侯國領母親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陳永團她一位勤勞純樸的農家婦女,她既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感激涕零的事跡,卻是一位值得稱讚的最美「兵媽媽」,她就是「雙一等功臣」兵王侯國領的母親王玉勤。作為一名兵媽媽,王玉勤心繫國防、鍾情部隊。十幾年來,她把兩個兒子送到部隊,培養出一個榮立雙一等功的兵王和一個優秀副連職軍官。這個已經57歲的普通婦女,一位堅強的「兵媽媽」,在嫁給一個退伍老兵後,用樸素的情懷、用堅忍和奉獻鑄就了一片橄欖綠,成就了一個心繫國防的最美家庭。
  • 山東的鮁魚水餃為何能人間至味是清歡!
    別以為我大美山東只有煎餅,鮁魚餃子吃過沒?對於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人而言,鮁魚餃子堪稱是人間至味。山東的鮁魚從出生到做成食物,可以剁餡兒、紅燒、清蒸、曬成魚乾,直到升華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鮁魚禮」(女婿送老丈人),才算完美落幕!就連孟非都在《非誠勿擾》中說他吃過最好吃的餃子就是鮁魚水餃。鮁魚餃子主要是山東沿海地區的美食。
  • 送油送菜包水餃 濟南市民力挺愛心水餃店
    熱心市民在水餃店幫忙包餃子 新時報記者陳元昊 攝近日,濟南「最美房東」楊福美開起愛心水餃店,為身患白血病的6歲小租客籌集善款一事感動了許多市民。小租客君乾的父親聶天建表示,在濟南時報·新時報等多家媒體報導以來,許多好心市民來小店義務幫忙包水餃,有的熱心人還送來了糧油蛋菜等物品。
  • 水餃皇后臧健和的故事
    這位遭遇婚變、流落異鄉後白手起家的女強人,一直被視為逆境中拼搏進取的香港精神的傑出代表,靠著一輛小推車,她硬是把一盤盤小水餃做成了年收入超過60億的大產業。租住4㎡小屋,單身母親港漂謀生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東日照的一個農村家庭,兒時的夢想是從事跟醫學有關的職業。20歲那年因為心疼母親,臧健和選擇了輟學,到縣醫院當了一名護工來補貼家用,雖然辛苦,但也算是和幼時的夢想沾上了邊,臧健和也珍惜著這份工作,踏踏實實的過著每一天。
  • 冬至免費送學生3萬張餃子劵 再送5噸「快樂水」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張彥剛)2020年的這個冬至學生免費送師生3萬張餃子劵,還送5噸「快樂水」,12月21日中午時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雁塔校區和草堂校區的大學生們,收到了學校在冬至這天送來的溫馨問候。
  • 49.9元搶小恆水餃品牌【水餃物語】地道媽媽的味道~韭菜/芹菜/...
    與獨特的「媽媽味道」引來八方食客陸續打卡愛嘗鮮的你們有沒有躍躍欲試?體驗「媽媽做的美味水餃」!所以,如此美味的水餃盛宴可千萬不要錯過了!!!【聯聯】&【小恆水餃】要送福利啦!>搶購日期:即日起-2020.4.1【售罄為準】發碼日期:即買即發碼(手機短消息)預約方式:無需預約使用日期:即日起-2020.4.20
  • 頭條 | 「水餃皇后」臧健和逝世,用40年把中國餃子賣到了全世界!
    42年後,她從沿街叫賣的單親媽媽,成為年銷售60億的豪門。她把一碗水餃做成了大產業,把中國的水餃賣到了全球各地。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東日照五蓮縣,因為父親遠在臺灣杳無音信,臧健和從小就非常懂事。為了活命,母親帶著她和妹妹離開老家,一路流浪,一路乞討到了青島。
  • 她曾被丈夫拋棄,流落香港街頭,賣水餃年入60億,比老乾媽還傳奇!
    租住4㎡小屋,單身母親港漂謀生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東日照的一個農村家庭,兒時的夢想是從事跟醫學有關的職業。20歲那年因為心疼母親,臧健和選擇了輟學,到縣醫院當了一名護工來補貼家用,雖然辛苦,但也算是和幼時的夢想沾上了邊,臧健和也珍惜著這份工作,踏踏實實的過著每一天。  不久之後,一個看似更大的幸運眷顧了她,在醫院工作期間,她邂逅了一位來山東援華行醫的泰籍華人,兩年後二人組建了家庭,並很快有了2個女兒,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 林青玄:林媽媽水餃
    市場裡有個小攤兒叫做林媽媽水餃,做的餃子好吃,是附近有名的。
  • 黃建森:我也是「兵」 隨時迎難而上
    在此過程中,有一位年輕人功不可沒,他就是玉林市雙擁先進工作者、北流市石窩鎮愛國擁軍促進會會長黃建森。黃建森(右二)為石窩籍入伍大學生頒發獎勵金。軍人後代,創業不忘當兵報國夢黃建森1983年出生於石窩鎮一個貧困山村,父親黃德龍曾在海軍服役。小時候,黃建森常看見父親黃德龍穿著軍裝給孩子講故事,有時還表演一兩手拳術,而孩子們總會向父親投去敬慕的目光。
  • 2020年的山東,哪件事最讓人念念不忘?
    也正是在那天(3月17日)山東召開 「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齊魯兒女開啟了新一年風雨無阻攀登之路。送君別時,雨雪霏霏;迎君歸來,楊柳依依。4月6日,山東支援湖北最後一批醫療隊員返程,此時出徵時的不舍與擔心,變成了凱旋後的鮮花與親吻,歷盡寒冬,終於等來了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