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佰》看中國商業片時代發展,外媒好評下,仍面臨2大危機?

2020-09-05 影視劇材優選

截止到8月24日晚19點,《八佰》累計票房已經突破9億大關,加上點映,綜合票房超過10億。實時票房與熱度,毫無爭議地排在第一位,遠遠超過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星際穿越》等此前霸榜票房的影片。

上映4天以來,單日票房均破億,不斷刷新全球記錄。不容置疑,《八佰》成為了一部現象級的國產戰爭片,成為了今年因疫情而萎靡不振的電影行業最大救市之作,讓更多觀眾回歸大銀幕,直接起到了行業快速回暖、振奮士氣的效果。

轉眼,內地影院復工已經滿一個月了。《八佰》上映前,國產新片寥寥,國外新片如《1917》,成績也並不理想,累計票房僅6000多萬。影院聰明地選擇了重映電影來回血,彌補半年多的收益空缺。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靠情懷破2億,《星際穿越》6年後依然實力超群,而國產重映片僅有《風聲》質量口碑俱佳。

可惜的是,《風聲》的重映沒激起太大水花,就北京地區而言,一些大影院並沒有排片,中小影院的場次也相對較少,看來影院並沒有強推這部經典諜戰片,而把期待寄托在了《八佰》身上。並大膽預測它能達到23億的最終票房。

回溯中國電影行業,商業片開端到《八佰》經歷了什麼?

《八佰》不負眾望,它的成功背後,或許可一窺電影行業的發展程度。

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可追溯到1905年的《定軍山》,可是,當今時代的商業電影,卻是從2002年才開始的,至今還不到20年。《八佰》是否意味著商業電影已經達到成熟的階段呢?

2001年,中國加入WTO,決定了中國電影行業向全球開拓,趨勢下,中國電影要走向以娛樂為目的、成熟完整的商業電影,既要滿足國內觀眾的需求,又要與好萊塢電影搶佔市場。

張藝謀導演在2002年的《英雄》則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商業大片,奠定了商業片的基本模式,選取中國最獨特的武俠題材,集結最大明星陣容,梁朝偉、章子怡、李連杰、張曼玉等國際知名演員,從武打、攝影等技術層面都是當時最頂級的。

《英雄》模仿好萊塢模式製作,產生了中國第一部票房過億的國產片,累計2.5億票房,開創了商業片時代。

商業片吸引了不少導演的目光,以馮小剛為代表性人物,他使電影的商品屬性得到極大化的發展,不局限於票房收益,更從產業化模式方面,如合拍電影、植入廣告、推動華誼公司上市、投資與發行、宣傳任務,皆融進一部作品中。

如馮導的《唐山大地震》,是和唐山市宣傳部合作,這拓寬了商業片的創作範圍與思路。

隨著商業片在國內市場屢試不爽,新導演逐漸增多,如徐崢、寧浩以喜劇風格為主的導演;也有吳京、管虎等,對戰爭題材涉獵的導演。

甚至這一時期,出現導演職業多元化的趨勢,如趙薇、徐靜蕾等演員轉行當導演;郭敬明、韓寒等作家轉行掀起青春文學改編熱潮,發展到五花八門的IP商業電影。

中國電影行業的2大危機,《八佰》都克服了嗎?

雖然電影創作者、類型題材等方面,越來越豐富,但中國電影行業仍面臨多重危機。筆者觀察並總結出兩大點危機。

第一點,技術。

不難發現,技術方面,好萊塢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開創3D與IMAX的《阿凡達》早在2009年就大獲成功,至今,仍然佔全球票房排行總榜Top1。在國內達到13.4的高票房。

2010年,中國才開始了第一部3D與IMAX電影《龍門飛甲》的前期準備,2011年12月才搬上大銀幕。直到今年的《八佰》,才首次全程使用IMAX拍攝。

技術上,國產片已經在努力跟上潮流,從這一點上《八佰》意義重大。

第二點,藝術性。

危機甚至大於第一點。隨著票房大增,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市場,超越了日本,每年增幅30%,中國電影行業勢不可擋。

但同時顯出了一些弊端,即高票房、低質量的電影大量出現,如《小時代》等,此類影片被歸類為&34;。過去,中國也曾拍出《霸王別姬》這樣藝術性與口碑兼具的好作品,對比之下令人唏噓。

原本,應該先規劃&34;,再考慮&34;,不料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狀況。

馮小剛導演對此在2014年發表看法:

中國電影的人文精神和藝術性出現了整體下降。十多年前,很多電影導演為了挽救中國電影,毅然放棄了自己的電影理想而投入商業洪流。十多年後,我們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此刻,該是我們重拾電影人的理想、重塑電影人文精神、回歸電影藝術本體的時候了,否則我們將愧對這個時代。

近幾年,有一些作品的出現,稍微改善了這一危機程度,讓中國電影行業重新煥發積極正能量。如前幾年大火的《戰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更重要的,還有今天的重頭戲《八佰》。

《戰狼2》在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上佔Top1,總票房56.39億;《哪吒之魔童降世》僅次於此,總票房49.34億;《流浪地球》位居第三,取得了46.18億的不俗成績。而第4名才是外國影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總票房42.05億。

從以上數據可以觀察出,這幾年,國產電影的號召力越來越強,即使是強大的漫威系列也望塵莫及。有至少超過56億的觀眾進影院,選擇了當時爆火的國產片。這體現了觀眾對國產片的支持與認可度,越來越強烈。如果觀眾普遍認為國產片不行,又怎麼會出現前三名總票房榜均是國產片的現象呢?

這幾部電影還體現出,口碑與票房基本成正比的趨勢。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評分高達8.5,《流浪地球》7.9分在國產片口碑中已屬不錯,而《戰狼2》稍低,只有7.1分,但它上映時間最早,已是3年前的作品了,而另兩部皆為去年上映。綜合看來,國產片口碑呈現越來越好的趨勢。

那麼,《八佰》的口碑,以及其藝術性,和票房的關係又如何?目前,《八佰》豆瓣保持在7.8分,算是不錯的成績。大體上口碑較好,大部分評論表示視聽語言震撼人心、演員表演也足夠到位,也有不少聲音指出本片的缺憾所在。

筆者也參考了外媒針對《八佰》的評價,總體評價良好,外媒把《八佰》與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相比,稱讚《八佰》在戰爭寫實方面的精良,如實刻畫出了當時中國軍隊如何面對當時的日本侵略。

以及,外媒客觀地肯定了此部影片的上映,正是在這艱難時期凝聚了中國人的向心力。並且在文章中回顧了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趨向。

《八佰》的影響力可見一斑。某種意義上,不僅作為復工試水電影,挽救影院於水火之中,更值得肯定的是,《八佰》為中國電影行業克服2大危機的路途,邁出了踏實的一大步。

相關焦點

  • 從《八佰》看中國商業片時代發展,外媒好評下,仍面臨2大危機?
    回溯中國電影行業,商業片開端到《八佰》經歷了什麼?《八佰》不負眾望,它的成功背後,或許可一窺電影行業的發展程度。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可追溯到1905年的《定軍山》,可是,當今時代的商業電影,卻是從2002年才開始的,至今還不到20年。
  • 電影《八佰》:用商業片的手法講述民族共識
    電影《八佰》講述了一件極其悲壯的歷史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疫情,《八佰》的上映時間延遲了一年,彼此就像一支孤軍奮戰的軍隊一樣率先上映。在點映當天,諸多電影大咖紛紛表示此次的電影上映對整個中國電影的信心是極其重要的。
  • 《八佰》在時代的背景下,這種悲壯是必然要發生的
    突然《八佰》在朋友圈刷了屏,光看題目和朋友圈的哭臉,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八佰是啥意思?講啥的?看了一遍後,作為歷史老師的我,也讓《八佰》感動的淚水在眼圈裡打轉。同時也讓我的歷史專業對電影理解更加深刻,八佰體現出的正是中華民族面對侵略,捨己為國的愛國精神!
  • 《八佰》上映四天,票房突破9億,華誼兄弟這下有救了
    看這個架勢,大有趕超《戰狼2》的趨勢。這下不止範冰冰從豪門範爺跌落了下來,馮小剛正在拍攝的《手機2》也直接糊在了鍋上。,馮小剛就成了當之無愧的商業片之王,替華誼撈了大把的票房。抱著觀望的態度,去年被壓下的很多大片都遲遲不敢上映,就擔心票房撲街,心血毀於一旦。03 向英雄致敬的《八佰》這些華誼兄弟不是沒有考慮到,但是他們真的等不及了,只能背水一戰,把《八佰》安排了上去。
  • 從《八佰》始末見歷史真相,我們突圍的最重要一點是什麼?
    毫不誇張地說 《八佰》承擔著中國電影業復甦的重任,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全國電影院的業績。能完成這樣一部戰爭題材的商業片,這不僅僅意味著疫情過後電影經濟市場的回暖,更是牽動著中國同胞的愛國情懷。縱觀《八佰》的始末,對於社會經濟市場而言,螢屏上的四行倉八百戰士見證的不僅是一個民族突出重圍,也是一個品牌企業謀發展的智慧秘訣。​​
  • 全程無尿點,讓老爺們都看哭的《八佰》,別再說中國沒有戰爭大片
    大家都在等,片方在等,等電影市場恢復往日的觀影量;觀眾在等,等各種大製作商業片上映。令人欣喜的是,《八佰》第一個站了出來!它宣布將於8月21日正式在全國院線上映!《八佰》莫非真的實力非常?懷著這種期待,小編在《八佰》點映首日去看了這部片子。看完之後,是久久不能平靜的震撼。的確,也只有《八佰》這種高質量的大製作才能挑起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救市」擔子了,它的實力,完全能勝任!來看看《八佰》點映首日收穫的所有票房數據和口碑好評。
  • 八佰首周票房1.02億美元,外媒很激動:八佰總票房要衝30億
    截至上周日(8月23日)下午5時,電影《八佰》中國首周票房已達到了1.02億美元,不僅拿下了當周全球票房冠軍,同時也成為2020年全球開畫票房第一名,擊敗了《刺蝟索尼克》1.01億美元的全球開畫成績。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口碑票房雙收。
  • 為何起名《八佰》?看《八佰》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幾個數字
    8月21日,遲到400餘天,《八佰》如期正式上映。由於疫情的特殊原因,對於離開電影院太久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看完電影,大家最多的反饋就是,《八佰》太好哭了。自8月14日開啟首輪點映以來,《八佰》迅速打破2億票房,創下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外媒關注《八佰》票房大賣,稱碾壓眾多好萊塢電影
    30秒丨外媒關注《八佰》票房大賣,稱碾壓眾多好萊塢電影8月24日上午,《八佰》8月21日正式上映第三天,票房累計8.4億,觀影人次超2000萬,周六和周日單日雙雙破2億票房,打破2020年全球首周末票房紀錄,連續蟬聯單日票房全球冠軍。
  • 信條內地遭遇八佰阻擊,全球破1.5億美元,諾蘭回本大危機
    上周五,《信條》在登陸內地院線後,首日險勝《八佰》拿下了當日票房冠軍,但在其後兩天則是被《八佰》壓在下面,拿到了亞軍的位置。歸根到底,這部科幻燒腦大作之所以在內地遇冷,有兩大原因。一在於過於燒腦,片中少了諾蘭往常大段大段的解讀,導致人看不懂。其二在於有人覺的音效的過大影響了二刷的想法,最直接就是有家電影院通風管道被震掉,造成一兩位人員受傷。
  • 管虎《八佰》終定檔8月21日,被傳刪18分鐘,救市希望或落空
    2019年中國電影雖然創下了多個佳績,但包括管虎的《八佰》、張藝謀的《一秒鐘》以及婁燁的《蘭心大劇院》等在內的多部重量級影片的撤檔也讓中國電影留下了很大的遺憾。在去年上映前的看片後,業內對這部電影評價極高,影片《八佰》的票房也被預測在30億元以上。然而臨近上映影片卻因不可言明的「技術」問題遭遇緊急撤檔。而在長達一年的等待後,觀眾並未能等來影片的上映。幸運的是,電影《八佰》也有了最新的動態。8月2日下午,華誼兄弟官方發布了《八佰》定檔的消息,這部電影將於8月21日正式上映。
  • 管虎的《八佰》,錯生在一個愛看屁股的時代
    在電影上映前,知乎就展開了熱烈討論,在話題《八佰》下面,無數的高贊在還沒有看過電影,就宣判了管虎的罪狀——屁股歪了。喋血孤城劇照可惜的是,《八佰》趕上了一個很多人喜歡看屁股的時代。,我不禁懷疑這幫人是不是看了一個平行宇宙的《八佰》。
  • 《八佰》無錫首家媒體看片會,熱血催淚獲好評
    ​​8月16日,電影《八佰》在無錫海岸影城召開看片會。此為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巨製電影,也是無錫自影院恢復營業後,舉辦的首家媒體及業內人士看片會。《八佰》定檔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影視行業的強烈關注,被業界視作國內電影行業復甦的重要信號,為行業復工注入更多的信心。
  • 驚喜於《八佰》的兩大亮點
    01《八佰》是一部關於「人」的電影。看片名:八佰。之所以用「佰」而不用「百」,就是在提醒我們:「八佰」不止是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02《八佰》另一個讓我驚喜的點在於,它試圖去探討「影像」的意義。不難發現,這部電影暗含很多的迷影元素。如果細看的話,你甚至可以看到中國影史的大脈絡。這個脈絡很完整。首先,是皮影戲。在四行倉庫裡,李晨扮演的山東兵給大家表演了皮影戲。那一刻,時間追回到「前電影時代」。
  • 為什麼是《八佰》?
    自電影院開放以來,電影《八佰》就像一匹黑馬,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在海外上映,8月28日《八佰》就已經成為澳洲首日單廳票房第一,總票房也衝進了全澳前三。而在國內,光點映票房就突破1.8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被稱為「華語戰爭片的新高度」。
  • 為什麼是《八佰》?
    部分網友這才開始改口,表示票房可以衝榜30億,並以調侃的心態稱只要不被強制下映,還有十足的後勁。如今疫情剛剛結束,娛樂逐步恢復,《八佰》的成功剛好為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但為什麼是《八佰》?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疑問。
  • 從《八佰》中思考中國的集體記憶
    最近《八佰》佔據全國各大影院,也成為影院重開後第一個形成集體話題和熱度的電影。當民族到了生死關口,面臨「國亡則我亡」的關鍵時刻,被看成不值一提的中國最普通的民眾所表現出的巨大力量足以抵抗任何企圖將中國置於死地的勢力。就像《八佰》裡展示的那樣:逃兵變成了不畏生死的英雄;兵油子變成了護旗手;漢奸變成了戰地記者;黑社會變成了送電話線的奔跑者;冷漠自私的商人變成了捐獻家產的援助人。
  • 破20億的《八佰》與其它爆款電影的共同點?
    從類型上看,從喜劇到主旋律商業正劇,從動作到科幻到動畫,爆款似乎在不斷變遷。《八佰》正好成為爆款電影最新出爐的樣本。扒開《戰狼2》的外殼,隱約可以看見《真實的謊言》這樣好萊塢商業大片的影子。這在「主旋律」影片中可謂絕無僅有,成為主旋律商業片題材上的一種拓展。回到《八佰》。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在電影裡說,「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正是如此,戰爭片在內容創作上非常敏感,再加上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有限,這直接局限了戰爭電影的創作。戰爭片這條賽道上,仍有很多可以拓寬之處。
  • 《八佰》評分9.2,到底值不值得看?
    大家周一好~廠長今天決定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內心還是有些沉重,因為想和大家聊聊《八佰》,是給我看哭了的一部電影。從2011年劇本初稿成型到今日與觀眾見面,《八佰》這部令人們期待已久的華語戰爭大片整整醞釀了9年。
  • 八佰到底給誰看?
    緊接著《八佰》原定的7月5日暑期公映,也取消了。實際上也就是需要把這些明星和自己深度綁定,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明星的號召力相當重要。 2018年,上市十年的華誼兄弟出現首次虧損,2019年因為兩部重要影片下架,營收繼續呈現下滑勢頭,在中國電影票房top25中,依然沒有華誼主投的電影。2018年6月,受範冰冰「陰陽合同」事件牽連後,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華誼兄弟,業績鬥轉急下,連續兩年虧損,歸母淨利潤從連續4年超8億元的高位急速降落,2018年、2019年虧損分別達10.93億元與3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