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到底給誰看?

2020-08-26 銳開眼界

電影之外的意義

首先想說的是,《八佰》上映不容易。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去年6月15,也就是2019年第22屆上海電影節的第一天,原定當天做開幕電影的《八佰》,被緊急下架。緊接著《八佰》原定的7月5日暑期公映,也取消了。


原本《八佰》的製片方華誼等著耗資8000萬美元的《八佰》在暑期檔好好收波票房,給最近幾年吃緊的資金回回暖。結果,由於技術原因,《八佰》不上了,夏天快結束的時候,不少媒體看著華誼Q2的財報,替它惋惜。

華誼在上市之後財大氣粗,直接選擇大量購買各路明星剛剛成立沒兩天的空殼公司。例如當時東陽美拉僅成立兩個月,總資產僅1.36萬元、淨資產為負,該次收購溢價率達10萬倍。實際上也就是需要把這些明星和自己深度綁定,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明星的號召力相當重要。 

2011年,華誼兄弟開始布局實景娛樂產業,試圖將公司變成東方的迪士尼。近六年來,因為過度沉迷實景娛樂項目,也讓華誼兄弟荒廢了主業電影。除了《芳華》和《前任攻略3》,幾乎再沒有票房上的爆款作品。

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通天帝國區

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


近年來華誼的處境也是舉步維艱,也是深陷虧損泥潭而難以翻身。2018年,上市十年的華誼兄弟出現首次虧損,2019年因為兩部重要影片下架,營收繼續呈現下滑勢頭,在中國電影票房top25中,依然沒有華誼主投的電影。2018年6月,受範冰冰「陰陽合同」事件牽連後,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華誼兄弟,業績鬥轉急下,連續兩年虧損,歸母淨利潤從連續4年超8億元的高位急速降落,2018年、2019年虧損分別達10.93億元與39.6億元。作為曾經的創業板影視第一股,在連續虧損三年即摘牌的規則下,華誼兄弟已經來到退市邊緣。

華誼兄弟上市以來K線圖

可參見:薛雲奎:穿透「華誼兄弟」10年財報

2020年對華誼來說是關鍵節點,但疫情來襲,影院關門,公司股價跌到4塊錢。比起資本市場的慘澹,在電影作品上,華誼兄弟也逐漸邊緣化。

一年前,向來隱居幕後的王忠軍曾表示,從孵化到宣發落地,自己會親自參與公司今後所有的電影項目。然而一頓操作,華誼兄弟的短期借款由2019年年初的1.9億飆升到現在的21億,昔日大佬,命懸一線。過去兩年裡,圍繞在華誼和王中軍、王中磊身上最多的詞就是「拯救」和「還債」。據媒體爆料,老闆王中軍賣掉自己的收藏畫作之後,2020年6月10日,港媒報導王忠軍以2億人民幣出售了兩處豪宅,外界紛紛猜測,華誼兄弟或許要變成奔跑吧兄弟。

根據華誼財報顯示,截止6月17日,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質押了5.77億華誼股票,佔其持股比例的99.8%,佔總股本的20.7%;副董事長王中磊則質押了1.68億股華誼的股票,佔其持股比例的99.98%,佔總股本的6.02%。

對華誼兄弟來說,疫情的來襲反而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一方面是公司本身在這一階段就沒有重點要上線的電影,其次,沒有了票房,他們還有一部分實景影視城能夠賺錢,雖然不多,可相比其他坐吃山空的電影公司來說,總歸是件好事。創業板上的公司,三年未盈利會被強制退市,雖然有了騰訊和阿里的增持,這兩位大佬應該不會眼看著華誼消亡。此次危機讓王中軍、王中磊明白如果不潛心做電影,重新回歸內容,就算華誼這次給救回來下次也會遭遇同樣的命運。

電影《八佰》,果真會是華誼的「救命稻草」?


少量的電影資源加上敢於第一個吃螃蟹,在電影院還未完全的開放的情況下,華誼敢於人先讓《八佰》第一輪上映。《八佰》熬來上映,它不僅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也讓華誼兄弟(300027.SZ)吹響了公司保衛戰的號角。

要知道這部影片在宣發陣容之際, 就讓不少觀眾滿懷期待,該片從製作到過審再到最後的官宣定檔,整個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讓諸多觀眾等的是肝腸寸斷,如今總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從水準到質量都可謂是不負眾望。


這一次《八佰》頂著疫情壓力上映,有兩個特別操作。

首先是大規模高調點映。這本是對影片質量有信心的片方,在指定小部分成熟影院預先放映還未正式上映影片的過程,目的是發酵口碑,推動正式上映時的排片量、預售票房數。這次點映規模有多大?8月14日點映首日就共計有6000多場次,後續還增加了8月17日至8月20日四天點映時間。作為點映影片,《八佰》排片佔比一度高達15%,遠超正式上映影片,排名僅次於熱門復映影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發行方的野心也是日益高漲,才出此第二策力圖大筆撈金。


其次是向部分影院推出保底發行制度,即影院上映《八佰》前需先交納保底金額,超出保底票房的部分,才按照院線分帳發行方式進行正常結算。8月14日下午,眾多影院的老闆收到了《八佰》院線方的通知聲明,聲稱影片的發行方式要進行變動,去年總票房低於200萬的影院,要想播放該片,必須額外提交3.5%的保底金額,並且這筆保底費要在8月19日預交給發行方的指定帳戶中!

按照此條聲明的標準進行篩選,全國共有4200家影院受到波及,佔影院總數的三分之一。按照目前的形勢,中小影院在交付底金之後,想要依靠票房回血的可能幾乎微乎其微。


即使有的影院確實能收攬不少票房,但是按照事先規定,在票房超過7萬之後,還要給院線和發行方分帳,最後落在自己手中的依舊是小數。截止到8月19日晚21點,一切消息渠道還未公布多少家影院會預交保底費。

《八佰》能賺多少?

《八佰》對外公開的成本5.5億元,即便最後能拿到15億元票房,根據電影票房分帳制度,回到片方手中的資金僅近5億元,並不盈利。即使票房再加幾倍達60億,也很難確定是否解救華誼。

在7月27日第七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上,王中磊曾明確表示,「從2020年8月份到年底,每個檔期華誼都已經準備好了電影。」

即便熬過2020年的退市危機,被市場「毒打」後的華誼兄弟,處境仍然不樂觀。

華誼的故事告誡一眾上市公司,只有堅守主業,方能開出時間的玫瑰。如果脫離主業,不管曾經有多輝煌,那麼終究也會曇花一現。

相關焦點

  • 《八佰》到底哪裡賣國了?
    緊急撤檔對電影來說當然不算好事,但對《八佰》來說,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宣傳了。《八佰》為什麼會被突然取消放映,它的政治尺度有多大?什麼時候能定檔?我們還能看到160min的《八佰》嗎?在《八佰》「消失」的那些日子裡,關於它的討論和猜測從沒有停止過。《八佰》是一部註定充滿爭議的作品。
  • 八佰:被批「歪曲歷史」​,《八佰》到底冤不冤?
    現在,有人又給《八佰》安上了新罪名——篡改歪曲歷史。8月23日,知名自媒體人發布一期視頻節目,稱「《八佰》劇組明顯歪曲歷史,講一個缺乏邏輯的神話,我只能說他們不是蠢就是壞,或者兩者兼有」。視頻隨即引發軒然大波,關於「《八佰》歪曲歷史」的說法,最近幾天頻頻出現在各類自媒體上。
  • 評《八佰》:誰是正統?誰是僭竊?
    01《八佰》的票房已經突破10億了,但還在繼續快速上漲,和去年正式上映前突然因「技術原因」撤檔相比,《八佰》的遭遇可謂冰火兩重天。 借著《八佰》帶來的颶風,現在媒體都在宣傳他們「誓死不退」、「與最後的陣地共存亡」、「一寸山河一寸血」、「餘一槍一彈,必與敵軍周旋到底」云云,但實際上,他們僅僅抵抗了四天,未經激烈戰鬥,亦未付出重大傷亡(綜合各方面資料,「八百壯士」即524團1營在四天的保衛戰中,共陣亡13人,另有6人在撤退時遭日軍射擊犧牲,傷47人)。
  • 《八佰》這部電影到底值不值得看?
    最近《八佰》熱映,票房截止31日已經突破19億,突破30億應該沒啥問題,這麼算下來的話,它很可能是今年全球目前為止的票房冠軍。雖然在數據上看,《八佰》的票房是很不錯了。但是網上關於這部電影的爭議卻越來越大,拋開這部電影是否美化當年的國民政府抗日這種話題不說,《八佰》作為一部電影到底如何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
  • 電影《八佰》到底是誰在護國?
    前幾天我去看了《八佰》的首映,一直都難以平靜。不談歷史,這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談到歷史,卻又處處是漏洞。八佰的宣傳非常完美,刪減 18 分鐘的名頭,愛國旋律的主題,幾個月的宣傳拉鋸戰,讓大眾對這部電影的好奇度頂上風口浪尖。
  • 從《八佰》看資本市場的饑渴
    八佰到底演了什麼已經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打開朋友圈發一條複製粘貼的影評了:歲月靜好,感謝八佰勇士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運氣挺好的,在9月4日由諾蘭導演的《信條》上映之前,《八佰》都毫無對手,這種在排片上的一家獨大是行業首次。
  • 紅星影評|譚飛:再看《八佰》,何止「八佰」
    《八佰》是這幾年最好的國產電影,沒有之一。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這是我再看《八佰》的感覺,這是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在這場誰也輸不起也不能輸的真人秀裡,謝晉元領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正規軍、保安團的八百兒郎們,以把倉庫當墳墓的決絕,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竊笑,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之外的銀幕外那群看得熱血沸騰、欲罷不能但又幫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員。
  • 電影《八佰》的導演是誰 《八佰》劇情介紹
    八佰誰導演的《八佰》導演是管虎。大家可能對這個人有點陌生,但是提起吳亦凡參演的《老炮兒》大家想必不會陌生吧,這也是管虎導演的作品之一。《八佰》劇情介紹2019年最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巨製、管虎導演又一力作。影片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抵抗三十萬日軍進攻並奮戰四天四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 電影八佰 到底諷刺的是什麼?
    八佰 值得看嗎?從去年由於某些原因延遲到年初因為疫情再次待定,再到影院逐步放開,八佰的熱議一直沒停過,更多熱議的是相關部門的刪減,特別是影院逐步開放後,八佰的宣傳鋪天蓋地,劇照、預告片一個接一個,因為之前有人看過未刪減版,點映後,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刪減前後版的對比
  • 誰說中國人沒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祖先」——看《八佰》有感
    電影院近期開始恢復營業,但無論是復映的經典老片還是從未上映過的新片,都沒讓電影市場真正的復甦起來,看的人星星點點,各路影評也是稀稀拉拉。《八佰》的上映,給疫情後的電影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截止到發稿日,《八佰》的票房已突破十億,人們又找到了去電影院的熱情,電影院也真正開始忙碌起來。
  • 八佰裡黃曉明出演的是誰 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
    八佰裡黃曉明演的是誰黃曉明出演的是特派員。電影《八佰》歷史背景是什麼最近上映的電影《八佰》,再次聚焦了80多年前那場淞滬戰役。四行倉庫之戰,是70萬國民黨軍3個月被動挨打大背景下,唯一的亮點。
  • 電影《八佰》到底在給我們講述什麼意義?
    很早就看了八佰的簡介和預告片,這種電影本不打算去看,因為淚點太低,看完怕心裡難受,但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八佰,看完之後,心裡真的久久不能平靜。》有的只是真正抗戰時期的殘酷和英勇就義,讓人看完不得不深深的沉思,這片960萬平方公裡的中華土地是先輩們用血和淚再加上無數的屈辱堆出來的。
  • 八佰到底怎麼了
    八佰自點映以來就爭議不斷,在知乎豆瓣上更是口碑嚴重兩極分化。說它好的人把它誇到天上,在拉踩一波戰狼,說他差的連著歷史政治等問題把它罵的一文不值。我自己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也閱讀了大量跟這部電影有關的影評。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這部電影的視覺節奏,場面調度,剪輯等確實屬於上乘,比如白馬,老鼠,戲臺這些意向大大增加了這部電影的餘味和藝術效果,可見製作人的確是用了心的。
  • 《八佰》評分9.2,到底值不值得看?
    大家周一好~廠長今天決定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內心還是有些沉重,因為想和大家聊聊《八佰》,是給我看哭了的一部電影。從2011年劇本初稿成型到今日與觀眾見面,《八佰》這部令人們期待已久的華語戰爭大片整整醞釀了9年。
  • 《八佰》的時代背景,八一三淞滬會戰到底是誰主動發起的?
    老周摘要:抗戰題材電影《八佰》即將上映,該片以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謝晉元率八佰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為原型,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影片的時代背景八一三淞滬抗戰,到底是誰主動發起的?【頭條號首發】 抗戰題材的電影《八佰》將於8
  • 《八佰》十一億了,我卻看了個寂寞
    昨天有朋友跟我說他想看我《八佰》的影評,今天安排! 上周一看完《八佰》的點映後,我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八佰很好看? 在看《八佰》之前長達一年的期待中,我對它的幻想是2020版《集結號》,畢竟同屬於華誼出品的戰爭片。但看完之後我發現《八佰》不同於《集結號》塑造了一個個性非常鮮明的主角「穀子地」,反倒是一個群像戲。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本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的真實戰場,日軍攻打上海時,國民黨八十八師的「八佰壯士」堅守上海最後的陣地——四行倉庫、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人的血性,雖然蔣介石讓國際社會出面幹預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卻用智慧、勇氣和鮮血最大限度喚醒了國人抗日的決心,為以後全國抗日打下了堅實基礎。
  • 《八佰》的熱映,到底是惡意營銷,還是有真材實料?
    《八佰》的熱映,到底是惡意營銷,還是有真材實料?最近上映的一部讓人看了後感慨頗深的電影《八佰》,上映後在 短短的時間內就票房破 10 億的愛國戰爭電影。吳京曾在觀看過後做 出了自己獨特的點評:疫情過後第一次進入電影院,看完過後非常感
  • 誰貢獻了《八佰》28億票房?
    9月20日晚間,電影《八佰》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宣布該片累計全國票房達28.83億元,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這也是華語電影首度問鼎全球票房冠軍。據燈塔專業版顯示,目前電影《八佰》的票房已遠超此前多方預測的票房,並仍在持續上升。
  • 電影《八佰》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很早就看了八佰的簡介和預告片,這種電影本不打算去看,因為淚點實在太低,看完怕心裡難受,但還是鼓起勇氣去看了八佰,看完之後,心裡真的久久不能平靜。八佰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