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說的是,《八佰》上映不容易。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去年6月15,也就是2019年第22屆上海電影節的第一天,原定當天做開幕電影的《八佰》,被緊急下架。緊接著《八佰》原定的7月5日暑期公映,也取消了。
原本《八佰》的製片方華誼等著耗資8000萬美元的《八佰》在暑期檔好好收波票房,給最近幾年吃緊的資金回回暖。結果,由於技術原因,《八佰》不上了,夏天快結束的時候,不少媒體看著華誼Q2的財報,替它惋惜。
華誼在上市之後財大氣粗,直接選擇大量購買各路明星剛剛成立沒兩天的空殼公司。例如當時東陽美拉僅成立兩個月,總資產僅1.36萬元、淨資產為負,該次收購溢價率達10萬倍。實際上也就是需要把這些明星和自己深度綁定,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明星的號召力相當重要。
2011年,華誼兄弟開始布局實景娛樂產業,試圖將公司變成東方的迪士尼。近六年來,因為過度沉迷實景娛樂項目,也讓華誼兄弟荒廢了主業電影。除了《芳華》和《前任攻略3》,幾乎再沒有票房上的爆款作品。
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通天帝國區
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
近年來華誼的處境也是舉步維艱,也是深陷虧損泥潭而難以翻身。2018年,上市十年的華誼兄弟出現首次虧損,2019年因為兩部重要影片下架,營收繼續呈現下滑勢頭,在中國電影票房top25中,依然沒有華誼主投的電影。2018年6月,受範冰冰「陰陽合同」事件牽連後,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華誼兄弟,業績鬥轉急下,連續兩年虧損,歸母淨利潤從連續4年超8億元的高位急速降落,2018年、2019年虧損分別達10.93億元與39.6億元。作為曾經的創業板影視第一股,在連續虧損三年即摘牌的規則下,華誼兄弟已經來到退市邊緣。
華誼兄弟上市以來K線圖
可參見:薛雲奎:穿透「華誼兄弟」10年財報
2020年對華誼來說是關鍵節點,但疫情來襲,影院關門,公司股價跌到4塊錢。比起資本市場的慘澹,在電影作品上,華誼兄弟也逐漸邊緣化。
一年前,向來隱居幕後的王忠軍曾表示,從孵化到宣發落地,自己會親自參與公司今後所有的電影項目。然而一頓操作,華誼兄弟的短期借款由2019年年初的1.9億飆升到現在的21億,昔日大佬,命懸一線。過去兩年裡,圍繞在華誼和王中軍、王中磊身上最多的詞就是「拯救」和「還債」。據媒體爆料,老闆王中軍賣掉自己的收藏畫作之後,2020年6月10日,港媒報導王忠軍以2億人民幣出售了兩處豪宅,外界紛紛猜測,華誼兄弟或許要變成奔跑吧兄弟。
根據華誼財報顯示,截止6月17日,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質押了5.77億華誼股票,佔其持股比例的99.8%,佔總股本的20.7%;副董事長王中磊則質押了1.68億股華誼的股票,佔其持股比例的99.98%,佔總股本的6.02%。
對華誼兄弟來說,疫情的來襲反而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一方面是公司本身在這一階段就沒有重點要上線的電影,其次,沒有了票房,他們還有一部分實景影視城能夠賺錢,雖然不多,可相比其他坐吃山空的電影公司來說,總歸是件好事。創業板上的公司,三年未盈利會被強制退市,雖然有了騰訊和阿里的增持,這兩位大佬應該不會眼看著華誼消亡。此次危機讓王中軍、王中磊明白如果不潛心做電影,重新回歸內容,就算華誼這次給救回來下次也會遭遇同樣的命運。
少量的電影資源加上敢於第一個吃螃蟹,在電影院還未完全的開放的情況下,華誼敢於人先讓《八佰》第一輪上映。《八佰》熬來上映,它不僅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也讓華誼兄弟(300027.SZ)吹響了公司保衛戰的號角。
要知道這部影片在宣發陣容之際, 就讓不少觀眾滿懷期待,該片從製作到過審再到最後的官宣定檔,整個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讓諸多觀眾等的是肝腸寸斷,如今總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從水準到質量都可謂是不負眾望。
這一次《八佰》頂著疫情壓力上映,有兩個特別操作。
首先是大規模高調點映。這本是對影片質量有信心的片方,在指定小部分成熟影院預先放映還未正式上映影片的過程,目的是發酵口碑,推動正式上映時的排片量、預售票房數。這次點映規模有多大?8月14日點映首日就共計有6000多場次,後續還增加了8月17日至8月20日四天點映時間。作為點映影片,《八佰》排片佔比一度高達15%,遠超正式上映影片,排名僅次於熱門復映影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發行方的野心也是日益高漲,才出此第二策力圖大筆撈金。
其次是向部分影院推出保底發行制度,即影院上映《八佰》前需先交納保底金額,超出保底票房的部分,才按照院線分帳發行方式進行正常結算。8月14日下午,眾多影院的老闆收到了《八佰》院線方的通知聲明,聲稱影片的發行方式要進行變動,去年總票房低於200萬的影院,要想播放該片,必須額外提交3.5%的保底金額,並且這筆保底費要在8月19日預交給發行方的指定帳戶中!
按照此條聲明的標準進行篩選,全國共有4200家影院受到波及,佔影院總數的三分之一。按照目前的形勢,中小影院在交付底金之後,想要依靠票房回血的可能幾乎微乎其微。
即使有的影院確實能收攬不少票房,但是按照事先規定,在票房超過7萬之後,還要給院線和發行方分帳,最後落在自己手中的依舊是小數。截止到8月19日晚21點,一切消息渠道還未公布多少家影院會預交保底費。
《八佰》對外公開的成本5.5億元,即便最後能拿到15億元票房,根據電影票房分帳制度,回到片方手中的資金僅近5億元,並不盈利。即使票房再加幾倍達60億,也很難確定是否解救華誼。
在7月27日第七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上,王中磊曾明確表示,「從2020年8月份到年底,每個檔期華誼都已經準備好了電影。」
即便熬過2020年的退市危機,被市場「毒打」後的華誼兄弟,處境仍然不樂觀。
華誼的故事告誡一眾上市公司,只有堅守主業,方能開出時間的玫瑰。如果脫離主業,不管曾經有多輝煌,那麼終究也會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