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視覺雜誌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視覺志
昨天六小齡童先生在微博發出兩張照片,並附文:「已化好妝準備錄製。」遺憾的是,這並不是春晚的彩排現場,而是在央視戲曲春晚錄製現場。
照片一出,群眾譁然。
截止到今天下午,這篇微博已有24w轉發,85w點讚,而在微博底下的評論中你能看到的最多的是這樣的聲音:
的確,這些年來熒幕上形形色色的悟空形象越來越多,但留給大家印象的卻沒有幾個。而六小齡童飾演的齊天大聖形象,早已已經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記憶中。
與其說是一種印記,倒不如說這就是我們的童年。
在那個沒有太多娛樂活動的年代,西遊記可以說是我們為數不多的電視記憶。哪怕到現在,作為年年寒暑假的「保留曲目」,我們依然能看的津津有味。每當片頭音樂聲起,都不自覺的把人帶到那個讓人難忘的年代。
這部由一個攝影師用一臺攝像機拍了17年的西遊記,可以說是中國特技最多也最土的劇。而也正是這部畫面看起來並不精緻,甚者會有穿幫的電視劇,已經重播了3000多次,觀看人數超過60億!至今,還沒有一部其它的電視劇能夠獲此殊榮。
試問,又有誰沒有看過他演的孫悟空呢?
出身為猴王世家的六小齡童,六歲便跟父親練藝,這一練就是五十年。
作為演員,一身之戲在臉而一練之戲在眼。而他,卻是個高度近視。
為了練就這一雙「火眼金睛」他回憶說:「一早起來就盯著日出看,白天就看打桌球,人站在場中間,頭不動,眼珠子跟著球走,晚上再點一炷香,使勁盯著菸頭那一點亮光,終於練出這犀利的眼神。」
當然作為一個演員,六小齡童先生也飾演過不少其他的角色。但連他自己都說,這些角色全部加在一起,也抵不過一個孫悟空。
他說:「我的一生都交給了《西遊記》。」
多少年了,他還是那個我們熟悉的美猴王
如果說六小齡童的上半生在傳承猴戲藝術,下半生就是在傳承中國的猴文化。這幾年來,他在全國300多所大學和400多所中小學發表過演講,也成為走上牛津大學講堂的首個中國內地演員。
也有人覺得他只是演了一輩子的猴子,卻還到處講猴子,「感覺他把猴王綁架了!」
小視想說:像六小齡童先生一樣的老一輩藝術家們,他們堅守的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文化。是傳承,更是發揚。畢竟一樣東西能傳承下來不容易,能讓人堅守一輩子更不容易。
就算是獲得些名利那也是他們用無數汗水和努力換來的,又有何不可呢?
把話說回到今年春晚。
從前幾天的吉祥物康康到現在的節目彩排,每一個消息都能觸動人們的神經。雖然每年的節目都會被吐槽,但畢竟作為中國傳統春節的保留節目,看春晚已經成了幾代人大年夜的習慣使然。
毋庸置疑的是在即將到來的2016農曆丙申年猴年春晚上,大家呼聲最高的便是希望能看到十二年後春晚舞臺上的「大聖歸來」。
12年前,2004年央視春晚上,他帶領一眾猴子猴孫為我們帶來的《金猴鬧春》
雖然最終結果還可能變動,但現在讓人遺憾的消息是,六小齡童先生的節目可能無法登上春晚舞臺!
小視覺得,哪怕不用表演,就憑零點敲鐘時的一句:「俺老孫來也!」相信也能讓不少人淚奔。
想起幾個月前,他接受採訪時說的:「我把大年三十的工作全部推掉,如果(春晚)需要我,我隨時待命。」不覺平添幾分傷感。
對此小視只想說:春晚,你都能請猴賽雷,為什麼不請六小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