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經被2016年第一個雷——猴賽雷炸到。
我們聽說:
六小齡童在樂視拍了一支廣告。
我們聽說:
郭富城的《三打白骨精》蹭到熱度了。
我們聽說:
六小齡童老師「被」上春晚了,春晚導演的微博已經被136萬人口水噴得面目全非了。
1366052條評論只有一個主題:我們要六小齡童。
看來,猴年是這位表演大師的吸金年。所以,樂事營銷火了,《三打白骨精》看來票房也會狂吸金。
不過,六小齡童被說多了,我想安靜地說一次章金萊(六小齡童真名),聊他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實際上,卸下光環,章金萊其只一個平凡的家族繼承人,祖孫四代,家中男丁全部靠「猴王」賞飯吃。
(樂視廣告截圖)
A.章金萊是個被溺愛的小兒子
章金萊20多歲的時候,被選中擔綱《西遊記》的孫悟空扮演者,試了一天的戲,剛被確定成為主演。
房間裡沒有熱水,同行的爸爸六齡童為出了一身汗的兒子打水洗澡。
兩人住在賓館5樓,爸爸六齡童拿著四個水壺一起下樓打水,要來回幾趟才能集齊洗澡的水。《西遊記》的副導演看見了,很不滿意,出來試個戲還要父親這麼照顧你,好意思嗎你。甚至還擔心章金萊以後跟劇組拍戲吃不了苦,產生了換人的想法。
章金萊是章家這一輩4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一個哥哥17歲癌症去世,一個哥哥10歲不到因為練功患了腸病去世,章金萊是六齡童的小兒子,寶貝得不行。
那天晚上,六齡童跟章金萊徹夜長談。大意是,兒子,以後不能照顧你了,得靠你自己了。
章金萊後來回憶:演完了西遊記以後,有一個朋友給我寫了一句話,我記到了現在:
拍完了《西遊記》,你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才真正開始。
B. 成名後淡出螢屏
章金萊憑《西遊記》章金萊獲得了金鷹獎。
章金萊大紅大紫,「就好像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原子彈一樣一炮沖天,但是你真的一個筋鬥雲十萬八千裡上去了——下不來了。」
《西遊記》以後,章金萊到底在做些什麼呢?
之後,他一共演過5次猴王:1992年,一部紀錄片中的猴王,1993年他們的家族史紀錄片《猴娃》,獲得了金鷹獎最佳男配角,96年、07年、14年又分別演了猴王。
而章金萊所飾演的其他角色(比如胡適)極少,都是反響平平。
章金萊自己說:孫悟空這個形象無疑是我藝術形象中的喜馬拉雅山與珠穆朗瑪峰。
能不能翻過?又或者,更應該問,應不應該翻過?國外有的是寫一本書,吃一輩子的人。
C.一個人的緊箍咒
2015年,章金萊呼籲,不能惡搞經典,有網友在網上辱罵。
對西遊題材中最著名的《大話西遊》,章金萊這樣說:我沒有看過這個劇不能發表意見。
「我覺得還是要引導,不能去迎合。我一直在呼籲,《西遊記》這樣的名著不能戲說惡搞,不能翻拍亂拍,就是用裡面的名字或者元素也不行。不是說藝術只有一條道,有些事情不能看一時一事,三十年五十年我們再來說話。」
不同時代的「孫悟空」相互碰撞與對話,你會看見一些堅持,以及一些偏執。
而今天最火的爭論是:猴年的央視春晚,你憑什麼不要六小齡童。
按照很多人的邏輯,猴年應該讓幾代人童年的記憶——猴王六小齡童上春晚,那麼同理,《大話西遊》也曾經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是幾代人的記憶。但是至尊寶卻並沒有在這個時期被呼籲。或許,是其中的一些商業操作,引爆了大家的某根神經。
把這兩個爭論對比一下:一些我們都沒有注意到的咒語,已經不知不覺纏上了每一個人,包括六小齡童。
「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行者」,帶著緊箍咒前行。
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以後,孫悟空問觀世音:菩薩,我頭上的緊箍咒是不是能去一去了?
觀音菩薩說:你自己摸摸還有嗎?
孫悟空一摸頭頂,嘿嘿,沒了,(雙手合十)成了鬥戰勝佛。
每個在職場中的人,都是父母金貴的寶貝,都有自己的珠穆朗瑪峰與緊箍咒,有小小輝煌後的些許落寞。起起伏伏,回頭看看,「悟空」二字,已經夠我們思考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