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貧困戶的暖心人——記黃平縣水務局派駐翁坪鄉牛島村的包村幹部...

2020-12-23 瀟湘晨報

做貧困戶的暖心人

記黃平縣牛島村駐村幹部王天福

特約記者 潘虹

我叫王天福,黃平縣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是翁坪鄉牛島村的包村幹部。2019年6月,組織安排我到翁坪鄉牛島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主要是對脫貧攻堅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補短板。

牛島村是黃平縣貧困村之一,有7個自然寨14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664戶265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8戶89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5%以上。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集居和農業村。

入戶開展工作

扶貧工作之初,我首先挨家挨戶走訪,廣泛聽取群眾對脫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了解貧困村存在的困難和需求,和村兩委謀劃脫貧計劃,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早日脫貧。

在牛島村有個別貧困戶生活極度困難,例如十組的王登春家,家裡做飯都是燒柴,但臥室和廚房都沒有門,屋子裡被燻到處烏漆墨黑。於是,我對接鄉政府爭取到資金給他家安了2道木門和不鏽鋼灶臺,買了1張桌子、1個電飯鍋。我還幫助牛島村十組貧困戶王登幫家購買了1張床、2床被子、1個電飯鍋;幫組犀牛四組貧困戶王朝軍家修建了1間廚房。

到牛島村委會召開會議召開會議

看到牛島村委會條件也很差,我便幫村委會協調資金修廚房、衛生間並安裝熱水器、空調、電、冰箱、消毒櫃、碗櫃等生活用品。為了改善整村環境衛生,我爭取資金購買了600張毛巾、600個洗臉盆,460把掃地把,14桶菜籽油和14個不鏽鋼盆召開院壩會以及衛生評比,鼓勵貧困戶搞好環境衛生。

針對打好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這個重點,我組織力量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建立問題臺帳,積極帶領幫扶幹部疏通了翁坪鄉水廠的供水工程,發揮翁坪鄉水廠飲水工程輻射帶動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王天福到牛島村開展工作

我還主動跑項目,申請資金20餘萬元修建了1.6公裡的溝渠,確保農田灌溉,保障貧困戶糧食穩產增收;協調修通牛島村八組的通組路1.2公裡;動員在外務工有技術、有資金的有志之士回鄉創業,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引進2名技術致富帶頭人,發展種草養牛、林下養雞等產業,帶動全村貧困戶140戶脫貧致富。

王天福同貧困戶親切交談

幫扶以來,我帶領幫扶幹部深入村、組、戶及山間地頭進行實地走訪調研達15次以上,協調矛盾糾紛13起,老百姓解決困難30件以上,為牛島村協調項目及幫扶物資達26萬元以上。我用心用情駐村幫扶,用行動溫暖貧困戶。目前全村剩餘未脫貧人口已全部清零,人民群眾邁上了致富道路。

王天福走訪貧困戶

【來源:黔東南頭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做貧困戶的暖心人丨黃平縣翁坪鄉牛島村...
    我叫王天福,黃平縣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是翁坪鄉牛島村的包村幹部。2019年6月,組織安排我到翁坪鄉牛島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主要是對脫貧攻堅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補短板。牛島村是黃平縣貧困村之一,有7個自然寨14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664戶265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8戶89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5%以上,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集居和農業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無小事 真幫實扶見真情丨黃平縣重安鎮皎...
    我叫李家凡,是黃平縣殘聯派駐重安鎮皎沙村的脫貧攻堅隊隊員、常務副隊長、部門包村負責人。自從2016年調整幫扶對象以來,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為了把幫扶工作做得更實,我經常加班加點把網格和皎沙村工作抓好,然後充分利用周六走訪日,深入到每一幫扶戶,採取拉家常、講政策、電話訪等形式,把每一戶家庭變化情況及時掌握。每到一戶,我都會認真傾聽貧困戶的訴求,並認真記錄;每到一戶,我從不走馬觀花,每次交流至少30分鐘以上。我通過認真細緻的工作,對幫扶對象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
  • 壓實責任 立正立改 市水務局全力推進派駐紀檢組監督檢查意見整改...
    12月23日,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郝忠安主持召開局黨組第19次(擴大)會議,通報市紀委派駐第十七紀檢監察組監督檢查情況反饋意見,並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派駐第十七紀檢監察組組長胡穎、市水務局班子成員及局屬單位、各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貧困戶的那些事兒丨黃平縣重安鎮黃猴村駐村...
    呂宗祐在核查貧困戶「四卡合一」我的貧困戶潘老馬,是一位重度殘疾人,後天導致的精神障礙讓他不能像常人一樣與人交流,只會對他人傻傻地笑,妻子因嫌棄他而改嫁,一個破爛的房子成為了他與正在上初中的兒子的容身之所。我了解這一情況後,與村「兩委」、駐村幹部對接,成功為其爭取到2019年的危房改造項目。
  • 通州包村幹部齊戰「疫」,獻妙計「雲登記」、包戶到人廣宣傳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潞城鎮眾多包村幹部衝鋒在前,貢獻智慧與力量,做好家園的「守護者」。當好群眾宣傳員東小營村是拆遷村,340餘戶村民僅有28戶村民回遷上樓,大多村民分散居住,疫情防控有一定難度。
  • 洛川縣:黨員幹部走在前 美好日子跟著來
    據統計,洛川縣85%的貧困戶都有果園,全縣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2億元,通過產業扶持提高了貧困戶果園管理水平,貧困人口年收入增幅始終保持在20%以上,高於全縣平均水平。今年,全縣蘋果總產量達95萬噸,綜合產值將突破百億元大關,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路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
  • ...扶貧故事」有一分熱 發一分光|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第一書記潘學忠
    我叫潘學忠,是黃平縣稅務局派駐紙房鄉天馬村的第一書記,今年57歲,現離退休只有3年……  2017年3月,我主動請纓來到這片熟悉又陌生之地,剛駐村報導時就被這裡崎嶇的山路刺痛了雙眼,當真正走進天馬村,才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沉甸甸。
  • 連州巾峰村貧困戶做股東,收入四年翻五倍
    開展特色養殖打開產品扶貧大局「房屋大部分像危房,貧困戶對貧困已經麻木,對生活缺乏嚮往。」李凱是廣州市政協辦公廳派駐第一任駐村扶貧幹部,他和記者談起了對村子的第一印象。在李凱看來,巾峰村日照量充足、雨量適中,一年兩季可種蔬菜。如果打理得當,一畝菜地一年產出一萬多元收入不難。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
    在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組風光秀麗的樹林背後坡腳,正房、偏房、簡易棚、圍牆四面圍起中間形成小院壩,簡易棚那邊不僅餵有豬、狗,還有幾十隻雞在院壩裡悠閒地覓食。房子雖然已經是80年代修的,但看起來還不算老舊。   上面所描述的地方就是我家,我叫袁治貴,是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組人,今年56歲。
  • 市水務局一級調研員邱慰榮同志率隊到三田村參與水美橋建設項目...
    近日,水美橋建設項目在廣州市水務局對口幫扶村——梅州市五華縣河東鎮三田村舉行通車儀式。廣州市水務局一級調研員邱慰榮同志出席儀式並發表講話。  水美橋建設項目是市水務局2019年對口幫扶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原水尾石拱便橋始建於1978年,是三田村、再坑村進入縣城的主幹道。
  • 北西井村包村幹部楊靜朋友圈一聲「吆喝」,500斤山杏一天售罄!
    >陽邑鎮北西井村建檔立卡戶申增元既著急又心疼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發生了包村幹部楊靜陽邑鎮北西井村包村幹部楊靜,時時關注著群裡的每一條動態。看到申增元拍攝的這段視頻後,楊靜第一時間購買了幾斤杏兒,也在琢磨著能幫他做點兒啥。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已是深夜。疲憊不堪的楊靜洗了幾個杏兒來吃。表皮橙黃透亮,飽滿圓潤,咬一口,酸甜的杏汁在齒縫間爆開,划過喉嚨,潤澤五臟!
  • 山東省藥監局派駐壽張集鎮第一書記田宜勇、劉佃利讓古村煥新顏
    省派第一書記 讓古村煥新顏——記山東省藥監局派駐壽張集鎮第一書記田宜勇、劉佃利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村裡變化太大了,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和農資門市房,路通燈亮了,樹綠街美了,感謝黨!感謝第一書記!」山東梁山縣壽張集鎮賈莊村、李集村的村民一說起山東省藥監局駐村第一書記田宜勇、劉佃利,就豎起讚許的大拇指。
  • ...的田野實現人生價值 ——記商南縣十裡坪鎮李家灣村幫扶幹部謝凱
    作為基層黨員幹部,在一線工作中應該不怕苦不怕累,積極為群眾謀福祉、解難題、辦實事,甘當群眾的服務員和貼心人。」日前,在主題教育專題研討交流會上,商洛市商南縣十裡坪鎮李家灣村幫扶幹部謝凱向大家暢談心聲和感悟。2015年12月,謝凱來到商南縣十裡坪鎮任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正趕上脫貧攻堅。「萬丈高樓平地起」,在脫貧攻堅戰伊始,初來乍到的謝凱沒有規律和方法借鑑,但他沒有退縮,挑起了重擔。
  • 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第一書記」——市司法局派駐善南街道七裡堡...
    市司法局派駐善南街道七裡堡居第一書記孫琳感慨道。自2019年6月份派駐以來,她迅速轉換角色,深入調研,展開工作,黨旗下、居民家、巷道裡……處處活躍著她的身影,她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贏得當地居民稱讚。七裡堡居位於善南街道南部,東鄰王開一居,西鄰益康大道,南鄰小王開居,北接騰飛大道。
  • 鑄強黨建引擎 決戰脫貧攻堅——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
    自治區派駐科右前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督促科右前旗委、政府安排23個旗級領導包聯23個深度貧困村,成立22個專項工作推進組,嚴格督導「五級書記抓扶貧」責任落實,推動形成「總隊駐旗陣前督導、小組駐鄉陣地前哨、聯合進村開展督查」立體格局,並按照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人崗相適、就近就便、屬地管理的「五項基本原則」,統籌考慮派出單位和派駐幹部能力特長、部門資源優勢和村情實際,229名駐村第一書記和592名駐村隊員盡銳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