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天星村:走出「高顏值」脫貧路

2020-12-24 長壽新聞網

    長壽新聞網  記者  張申欣  陳譚  李輝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

    走進江南街道天星村,這裡的景色讓人眼前一亮,放眼望去,一簇簇桃花、梨花俏笑枝頭,掩映著農家小屋;休閒廣場上居民悠閒自得地散步賞景,田間地頭村民搶抓農時播種、育秧、施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閒暇的生活場景,組合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天星村系2014年建檔立卡識別市級貧困村。截至目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81人,低保戶18戶,五保戶21人。全村主導產業以農業為主,近幾年,依託產業發展、鄉村振興項目建設,不少貧困戶實現了就近就業,有了穩定收入。2015年12月底,天星村實現脫貧「摘帽」,貧困戶收入達標「越線」。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天星村駐村幹部朱諾介紹,今年,天星村將堅持外修生態、內秀人文,著力在產業興旺、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上下功夫,全力以赴加快貧困村綠色轉型、全面奔小康步伐,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朱諾帶領下,記者沿著鄉間公路進入了天星村腹地,經過了幾個彎拐之後,一大片綠油油的菜地映入眼帘。「這就是『英英蔬菜基地',負責人聶秀英是我們村的致富帶頭人。」

    據了解,聶秀英是天星村6組村民,2014年開始發展蔬菜種植,從自家的幾畝地,到現在的近百畝菜地,聶秀英的蔬菜基地已逐漸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之一,帶動近30人就業。


    今年64歲的貧困戶田瓊娣就是其中一位。「每天拿60元工資,家門口就能上班,我很滿足。」談起現在的生活,田瓊娣心理美滋滋的。

    走出蔬菜基地,我們來到天星村7組的山坡上,曾經的荒草坡已經變成了標準化的果園,這便是天星村打造的700畝枇杷種植園,是天星村又一支柱產業,為村裡提供了近100個就業崗位。

    「脫貧攻堅,奮鬥的腳步不能停。」朱諾說,接下來還要發展多種相關產業,多條腿走路。打造精品工程,推動枇杷、李子、大櫻桃、柑橘等產業向標準化、有機化、特色化、高效化方向發展。結合區位優勢開發「山地枇杷、李子、櫻花+旅遊觀光」產品組合,大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行走在村裡的休閒廣場,公廁、健身設施等一應俱全。記者觀察發現,村裡的路網、環境治理等配套設施建設也同步跟進,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天星村已完成人工造林700畝,栽植生態園70畝,正在組織實施國土綠化整治300畝和土地整治800畝,綠色成為天星村的底色和主色。硬化公路25.9公裡,人行便道硬化達95%,網絡、人飲管網100%全覆蓋。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完成庭院整治65戶、改廁205戶,風貌整治25戶……

    「房前屋後整潔漂亮,生活跟城裡沒兩樣。」村民王正英說。


    「明年你們再來,村莊一定會更美!」天星村村支書田中勤笑著說,接下來還將以開展「廁所革命」、住房功能配套以及風貌整治為契機,以打造「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個性鮮明的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

    一條條蜿蜒曲折的鄉間公路、一幢幢簡潔漂亮的花園洋樓、一片片蔚然成林的果樹……天星村,一幅美麗宜居、文明和諧的新村畫卷正落地為實。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