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覺城JCK的粉絲朋友們,周末好啊,紙上談兵的小編又和您見面啦!
對MMA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這種競技中,很多類型的武技都有著廣泛的實戰應用,上回我們說起了剛猛暴烈的泰拳,今天我們來聊聊八角籠中另一種專攻降服、以擒技見長的技術——巴西柔術。
提到「柔」,我們首先會想到日本柔道,沒錯,巴西柔術正是源於日本柔道,利用靈活性和槓桿,將對手拖向地面,以關節技、絞技等多種攻擊手段使之耗盡體力最終將其制服。第八至十六世紀,日本內戰綿延不斷,柔術是武士必備的戰鬥技能,被使用於徵服有鎧甲和武器的敵人,德川幕府時期,內戰結束,柔術開始流行起來,到了十九世紀,柔術成為成形的徒手格鬥術,並漸漸形成了700多種門派。然而,當戰爭背景不復存在,隨著明治維新運動結束,日本封建制度宣告終結,應用於戰鬥的柔術漸漸失去了實用性和重要地位,瀕臨失傳的邊緣。
日本明治維新,圖片來源:網絡 ▲
很幸運,並沒有失傳,關鍵時刻總有關鍵人物,這時一個重要的日本人出現了。
被譽為「打鬥伯爵」的柔術家前田光世,是個傳說中一生僅有一次敗績的小個子,前田於1914年受日本政府委託,為幫助大批日本農民人口輸出而來到巴西,並將地面格鬥的法則帶到這個南美洲東部國家。在這裡他遇到了政治背景強大的朋友——格雷西家族,前田將這門古老的武術傳授給格雷西的長子卡洛斯·格雷西,終於將柔術的火種得以保存。1925年,卡洛斯·格雷西和他的兄弟們在裡約熱內盧創辦了巴西第一家柔術學院。
前田光世 ▲
卡洛斯·格雷西 ▲
歷史記錄顯示,前田向卡洛斯教學的時間只有寥寥幾年,傳授的內容是柔術的基本技術、總體策略和控制方法,聰明的卡洛斯又把柔術傳授給自己的兄弟們,格雷西們在不斷的實戰中研究發展出了更多的應用,其中最小的兄弟艾裡奧是個瘦弱多病的小個子,他在對柔術的鑽研中發現了很多以小勝大的技術,彌補自己力量上的不足,以接受公開挑戰的形式一一檢驗。在巴西的無限制格鬥中,他發現將對手被拖至地面時,拳和腿的重磅威力便會很大程度上被遏制,通過不斷的更新和改進,柔術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有效」,身材瘦小的「劣勢」反而成為技術發展的強大驅動力。最終艾裡奧竟成為家族冠軍和成功的改革者,完成過長達3小時45分鐘創下近代時間最長記錄的比賽,與無數門派的高手對陣,作為西方世界中第一個擊敗日本柔術大師的人,他完成了「日本柔術」至「巴西柔術」的演化,成為了巴西的民族英雄。
艾裡奧·格雷西 ▲
格雷西柔術有著極大的開放性與自由空間,不存在規則與意識形態的限制,更不存在「傳統」,實用性是唯一的標準,不實用的技術會很快被修改或者放棄,這為巴西柔術的研究與探索插上了翅膀,舊技術不斷完善,新技術不斷湧現,高度不斷攀升,這才是其在國際範圍內享有極高地位的不二法門。
時至1993年,柔術泰山北鬥艾裡奧·格雷西已經是一位年過八旬的老者,仍然以柔術教學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兒子羅伊斯·格雷西,一個同樣瘦弱的小個子,以不可思議的神奇柔術拿下諸多高手,在美國丹佛完成了八角籠中的登頂,成為極富傳奇色彩的UFC初代冠軍和MMA先驅者,翌年,羅伊斯又輕易成為王者,那些說他是憑藉運氣取得冠軍的媒體終於閉嘴了,羅伊斯·格雷西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50位運動員」之一,為巴西柔術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盛譽。
羅伊斯·格雷西 ▲
在巴西柔術中,包含了很多的投技與扭倒技,將對手摔倒的同時固定對方,將其擺放成為某種易受攻擊的姿勢,完成計劃中的絕殺。在制服技巧中,通常會使用關節技固定對手四肢之一形成槓桿,迫使它超出可移動範圍進行移動,也可以採用絞技阻斷對手頸動脈中的血流供氧……小編覺得太難受了,大腦缺氧你都昏過去了還不輸嗎?
在小編這個有些業餘的觀眾眼中,巴西柔術在八角籠裡可能未必顯得那麼好看,但每當某個選手被撂倒的時候,總是顯得很被動很惱火,想盡辦法也要擺脫,而一旦掙脫,連解說員都會激動個幾秒鐘,這大概側面證明了這門武技有多難纏吧。
羅伊斯·格雷西取得的巨大成功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UFC,更使各種流派的武術家們意識到,從此以後,不了解柔術是無法在八角籠中有所作為的。今天的MMA選手幾乎都是全能戰士,但巴西柔術早已成為他們毫無爭議的必修課。作為格鬥界的瑰寶,巴西柔術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了什麼叫做「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特別適用於制服身材力量都強於自己的對手,現在你也想試一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