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根據貓眼平臺數據,國產影片《八佰》票房突破9億元,用時3天7時46分。作為影院復工以來的首個國產大片,這一成績無疑顯示出國內電影市場強勁的復甦力。
不過,爭議隨之而來。華誼兄弟「創新」了發行模式,對於部分中小影院而言,需繳納一筆保底分帳發行片款,才能正常反映《八佰》。對此,華誼兄弟方面回應稱,此舉為「保護電影市場的正常秩序,打擊偷漏瞞報這一長期存在的行業『毒瘤』」。
向中小影院推行保底分帳模式
自8月14日《八佰》在全國點映以來,該片一直備受市場關注,被視為救市之作。8月21日正式上映,《八佰》單日票房超過1.2億元,直到8月24日,票房累計突破9億元,可以說是妥妥的「黑馬」。
據相關媒體報導,《八佰》採用了新的發行方案:年票房在1000萬元以上的影院,可以參與8月14日的點映,8月17日到19日,部分票房在200萬以上的影院可參加點映。21日正式上映時,年票房在200元以上的影院,實行正常分帳方式放映電影。票房在200萬元以下的影城,需按上年實際票房的3.5%核定保底金額,並在8月19日前將該筆保底費用預交給發行方制定帳戶,才可放映《八佰》。
按照年票房200萬元計算,需繳納的3.5%核定保底金額上限為6.9萬元。此外,有報導稱,部分電影院只需要繳納約5000元保底金即可,然而院線通知他,繳納2萬元才可上映《八佰》。這意味著,中小影城大約需要繳納2到6.9萬元的保底金。在當前電影市場剛剛復甦的情況下,無疑會加重中小影院的壓力,加速行業洗牌。
記者從重慶市多家電影院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影院均為正常分帳模式。有業內人士指出,保底發行模式主要針對的是低線級城市的中小影院,並非主流。
對於這一模式,華誼兄弟通過旗下華影天下回應,此次為《八佰》制定的發行模式旨在保護電影市場的正常秩序,打擊偷漏瞞報這一長期存在的行業「毒瘤」,也得到了業內絕大多數院線、影管公司和影院的支持。同時,《八佰》的票房結算遵守影片院線發行正常結算流程,不存在發行方向影院直接收款的行為。
疫情推動發行模式創新
實際上,在華誼兄弟《八佰》推出保底分帳模式前,春節檔影片《囧媽》嘗試從院線轉移到線上平臺播放,也引發過不小的爭議。此舉不僅導致影院方對該片的宣發打了「水漂」,更讓徐崢因破壞規則而登上了行業「黑名單」。此外,迪士尼電影《花木蘭》也在北美宣布放棄影院上映,將在9月4日上線流媒體Disney+。
而華誼兄弟通過《八佰》發行模式的「創新」,打擊了偷票房的行為,通知加強了片方的話語權。根據貓眼電影預測,該片的內地票房將達到23.35億元。由於華誼兄弟已經連續虧損兩年,面臨退市風險,《八佰》的票房成敗,或將成為華誼兄弟扭虧為盈的關鍵。
影評人鴻水告訴記者:「從發行方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線上放映還是保底發行模式,都是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策略。爭議點主要在目前仍處於疫情期間,影院和發行方都希望獲得最大利益,因此產生了利益分配上的衝突。」
他指出,尤其是《八佰》推出的保底分帳模式,儘管保障了發行方利益,但保底費用可能導致小影院很難收回成本。而隨著電影市場逐步恢復正常,發行方會逐漸轉向推出優惠政策,鼓勵影院排片而不是限制。「從整個行業來看,保底分帳模式只是多元化發行模式的一種方式,它不適用於所有的影片。對於其他大片而言,保底分帳未必會成為流行。」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唐小堞
來源: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