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曾經寫過:"兵者外以除暴,內以禁邪"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擒賊先擒王"。在國家與國家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的戰爭,從古至今將領們為了抓住敵方的首領,通常都會設立很多誘人的獎項,讓士兵們前赴後繼的抓住敵方首領。在很多電視劇中,就有這樣的畫面描寫,兩方對戰中,為了戰役儘快取得勝利,總是會對敵方將領的人頭做重金懸賞,而且一般抓住了敵方重要將領的士兵,就會被加官進爵,得到許多令人羨慕的金銀財寶和無上榮譽。
在戰爭中,雖然戰火總是會很多人無辜喪命,但是總是有正義的戰爭和非正義的戰爭,非正義的戰爭有時會佔上風,讓很多無辜的人們在戰爭中丟失生命,家破人亡,而正義的戰爭有時候雖處於弱勢地位,但經過時間的檢驗和洗禮,就會被重新定義。
在二十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對伊拉克的強勢幹預就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當時的伊拉克由於內部出現了矛盾糾紛,於是有一部分人選擇投靠美國,希望能夠藉助美國的力量得到這個國家的統治權,然而還有另一部分人,他們就是堅定的反對美國的人,他們的首領叫做薩達姆。雖然美國當時對伊拉克內政的幹預是屬於非正義的,但是由於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讓很多人都無法發出聲音。
在薩達姆和美國之間的戰爭中,由於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話語權,反對美國幹政的薩達姆最終落敗,失敗後的薩達姆開始四處逃竄。為了抓住薩達姆贏得最後的勝利,讓薩達姆沒有反擊的餘地,美國開始對薩達姆展開了大肆的搜羅抓捕。
為了抓住薩達姆,美國的士兵們都非常的亢奮,因為如果誰抓到了薩達姆,在當時美國的熱情高漲之下,可能就是美國的大功臣,所以大家都非常努力。很快,一個叫做吉恩斯.科魯茲的美國士兵,成功抓獲了薩達姆。不僅如此,在吉恩斯.科魯茲抓獲薩達姆的那一瞬間,還被照相機給拍了下來。
一時之間,這張抓獲薩達姆的照片在世界各地流傳了起來,而照片中抓捕的主人公吉恩斯.科魯茲就成為了當時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在美國的輿論導向作用力下,在那一段時間裡,這位名叫吉恩斯.科魯茲的美國大兵被稱之為美國的國家英雄。
對薩達姆的成功抓獲,讓這個名叫吉恩斯.科魯茲的士兵名利雙收。本以為這個曾經被稱之為國家英雄的士兵,如今的生活應該是錦衣玉食,可是沒想到,這位美國大兵的現狀卻連很多普通的美國市民的生活水平都不如。
原來,這位名叫吉恩斯.科魯茲的美國士兵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的流逝,他從美國軍隊退役以後本想平平淡淡的生活,在找工作的時候卻沒想到,自己的簡歷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投了多少遍,都是石沉大海,了無回音。
為什麼曾經的"國家英雄"卻得不到任何一家公司的錄用呢,原來,雖然曾經的美國用自己絕對的武裝力量贏得了在伊拉克的戰爭,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美國霸權主義的真實面目露了出來,很多人認識到了之前美國的戰爭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就如同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國的這場非正義戰爭遭到了世界上很多正義人士的批判,所以這個曾經親手將薩達姆捕捉的"國家英雄"也開始遭到大家的鄙視和唾棄。
根據過去的新聞,薩達姆被抓以後,有很多美國士兵侮辱薩達姆的事件也被曝光了出來,知道真相後的人們開始對那場戰爭中的美國軍隊產生了牴觸情緒。而吉恩斯.科魯茲就是第一個嘗到了發起非正義戰爭苦果的人。
很多公司看到是吉恩斯.科魯茲的簡歷以後,都是選擇淘汰。原因很簡單,公司和軍隊不同,公司裡更多的講究和平和有序,而在軍隊裡很多都是直接的兵刃相接。面對曾經在伊拉克戰爭中殺人無數的吉恩斯.科魯茲,沒有一家公司能將自己的公司的安全置之度外而去錄用他。為了自己公司人員的生命安全,很多公司就都沒有選擇錄用吉恩斯.科魯茲。
在那場非正義的伊拉克戰爭中,不僅伊拉克的人們受到了戰火的摧殘,就連很多美國人們也受到了這場戰爭的影響。這才造成了現在的美國人們不願意接納吉恩斯.科魯茲的現狀。
在一次又一次的找工作過程中,吉恩斯.科魯茲自己也發現了不對勁,屢次的失敗讓本就身體裡含有嗜血因子的他變得狂暴不堪。起初的吉恩斯.科魯茲為了找工作,也為了其他人能過接納自己,還考取了看護助理的資格證書,希望能夠幫助自己順利的找到工作,可是沒想到,美國人對這場非正義的戰爭是如此的深惡痛絕,就算考取了證書的自己,還是沒有辦法找到工作和被人接納。
隨著時間的推移,吉恩斯.科魯茲的狂躁讓他越來越難以找到工作,而越來越難以找到工作也讓吉恩斯.科魯茲越來越狂躁,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吉恩斯.科魯茲被當成了一個過街老鼠,脾氣暴躁,甚至精神出現了一絲問題。
結語
正義有的時候可能會晚到,但是它從來都不會缺席。面對曾經的非正義戰爭,就算發起的那個國家再強大,都會被人們所唾棄。如今的社會和世界需要的是共同努力締造和平,這樣才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就向別的國家發動戰爭,對於別國內政的幹預,最終只為讓自己自食苦果。伊拉克戰爭中的吉恩斯.科魯茲只是美國軍隊的一個縮影,希望世界上的人們能夠透過這個縮影看到啟示,不要再隨意的發動非正義戰爭,共同維護和平才是眾望所歸。
參考文獻
《拒絕再戰》
《伊拉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