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解碼2020年牛熊股:最牛大漲14倍,最熊大跌90%,基因圖譜大曝光
回顧2020年的A股市場,經歷過挑戰,也迎來了珍貴機遇。風雨過後,曙光初現,2021年,令人更加期待。
2020年12月31日,A股繼續紅盤收官。滬指全年上漲近14%,深成指累計漲幅逾38%,創業板指全年大漲65%,創下2015年以來最大年漲幅。與2019年相比,2020年A股市值增加(剔除2020年上市新股)15萬億元。按照2019年底股東戶數1.84億戶簡單計算,每個股票帳戶平均市值增加約8萬元。
從個股漲幅來看,在3743隻個股(剔除2020年上市新股、停牌股)中,有超過一半的個股年漲幅為正,共計2003隻;股價翻倍的「大牛股」有270隻;「2020牛股之王」由英科醫療(300677.SZ)當選,年漲幅超過1400%!
與2019年的普遍上漲對比,2020年分化趨勢明顯,優質個股更受市場青睞。優質個股都在哪?21投資通分析了2020年牛股TOP50後發現,有27隻股屬於這些「牛氣滿滿」行業:
1. 醫藥生物:關注度空前提升
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市場都造成了巨大衝擊,對A股市場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疫情的爆發意外盤活了體外診斷試劑(醫療器械)、疫苗(生物製品)、口罩(醫療防護類產品)等相關細分市場。更重要的是,這次疫情還讓社會對醫藥的關注度得到空前提升,資本市場情緒反覆發酵。
2020年申萬醫藥生物指數累計上漲超過52%,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六;個股方面,366隻醫藥股中有39隻錄得翻倍收益,且大部分是疫情相關個股;2020年大漲14倍的牛股之王英科醫療(300677.SZ),正是2020年醫藥板塊的最佳代表作。
展望2021年,由於疫苗接種有待全面鋪開,加上新冠病毒具有一定變異風險,因此疫情反覆的市場預期可能會在中短期內持續。在後疫情時代,醫藥板塊還有可能出現結構性機會。
2. 食品飲料:實現「戴維斯雙擊」
2020年,食品飲料行業在疫情等眾多不確定性下,有著最為確定的業績和預期,這條優秀賽道的多家優質公司展現出極強的抗風險能力,實現了「戴維斯雙擊」:在低估值修復和淨利潤增長的合力下強勢走高。
2020年食品飲料板塊的漲幅超90%,位列第三。個股方面,休閒食品個股表現較好,白酒以及部分次新股漲幅居前,貴州茅臺(600519.SH)、海天味業(603288.SH)等股價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展望2021年,宏觀上預計消費需求會保持復甦態勢,食品飲料多數子行業繼續回暖;微觀上可能出現的投資新機遇,一是消費升級速度加快,二是營銷渠道進一步多元化、數位化(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網絡直播等)。特別提醒,高估值是2021年食品飲料板塊不可忽視的問題。
3. 電氣設備:動力強勁,將近翻倍
近年來社會電氣化程度逐步提升,電氣產業總體上一直保持平穩增長,而且在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智能電網、數據中心等新興應用領域不斷擴展,豐富的新生力量為電氣產業的發展強力「續航」。
2020年電氣設備板塊大漲超96%,將近翻倍;電氣「大牛股」陽光電源(300274.SZ)、錦浪科技(300763.SZ)的漲幅都超過了500%。
電氣設備是「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未來國家戰略對電源和電網的建設投入將持續增長,電氣設備的市場需求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相關製造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4. 機械設備:需求持續旺盛
2020年國內經濟韌性十足,經濟增速成功「轉正」,製造業作為重要經濟支柱,盈利狀況不斷改善,給中遊機械設備帶來了持續旺盛的需求。
機械設備板塊2020年漲超31%,有超過26隻個股股價翻倍,其中表現最好的上機數控(603185.SH)上漲了近7倍。
在2021年經濟復甦,製造業回暖,主動補庫存等利好影響下,機械設備的景氣度有望繼續向好。此外,海外疫情難以改善,導致部分國際訂單向國內轉移,企業選用國產機械設備的意願有所提升,市場寬度進一步擴展。
回顧完2020牛股之後,2020年的熊股爆雷事件也值得深思。
1、市場劇變,連年巨虧
*ST環球(600146.SH)是2020年跌幅最大的個股,大跌超過90%。
公司在2016年收購美國環球星光,向時尚綜合消費轉型後,業績一度大幅增長。但好景不長,美國核心市場發生急劇變化,受環球星光虧損以及商譽減值影響,公司在2018、2019年都出現了巨幅虧損,分別虧損18.3億元和2.99億元。2020年,由於出售資產,*ST環球業務規模縮小,但三季報顯示公司經營沒有任何改善,依然未能擺脫虧損。
2、盲目擴張,轉型失敗
2020年跌幅第二大個股*ST天夏(000662.SZ),前身為索芙特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原為精細化工、化妝品製造等,業績較差,2010年-2015年連續6年虧損。公司在2016年收購天夏科技,進軍智慧城市領域,並更名為天夏智慧。但研發投入逐年減少,同時壞帳比例過高,後來連續遭遇資金鍊斷裂,子公司破產,商譽計提巨額減值,再更名*ST天夏。目前由於收盤價已低於股票面值,存在被終止上市交易的風險。
今年累計跌幅第八的*ST拉夏(603157.SH)因採取直營模式盲目擴張,帶來人工、租金等成本上漲的壓力,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2020年正式披星戴帽。
3、弄虛作假,違規操作
2020年10月,曾經的衛星王者*ST華訊(000687.SZ)自查發現,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利用虛假合同虛增2016年度、2017年度營收及淨利潤,虛增收入5.1億元、利潤1.5億元,令連年虧損的*ST華訊雪上加霜。
ST八菱(002592.SZ)因子公司違規對外擔保4.66億元被ST。同時,公司因計提資產減值、商譽減值及參股公司大額虧損,2019年虧損4.06億元。
爆雷過後,真正有實力的優質企業,尚有能力扭轉乾坤;但經營不善的企業,股價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以下的2020十大熊股(剔除停牌股),他們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作者:研究員畢永豪,葉映橙 編輯:丁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