餑餑廚子or點心廚子?

2021-01-14 戲紅閒齋

中秋節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贈送月餅,古已有之,也是各地的民俗之一。如今已演變成了單位、工會的中秋節福利,發些月餅和水果之類的,同時也送去節日的祝福。

老話兒說的好:「中秋送月餅,送的是禮兒,走的是面兒。」月餅應月而圓,寓意吉祥,親朋好友之間互送月餅,表達的是「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長生」的美好祝願。藉此小編也給讀者朋友們中秋節的衷心問候,祝朋友們花好月圓。

一、《紅樓夢》中寫到了中秋節吃月餅、送月餅的風俗

第七十六回寫到賈母吃的是宮廷御賜「內造瓜仁油松穰月餅」,這種「內造瓜仁油松穰月餅」,按照《隨園食單》的記載,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有點當今的五仁月餅的意思。

第七十五回裡有一段寧國府送月餅、西瓜的描述:

「次日起來,就有人回西瓜月餅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賈珍吩咐佩鳳道:『你請你奶奶看著送罷,我還有別的事呢。』佩鳳答應去了,回了尤氏,尤氏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賈珍第二天到榮府見了賈母,「賈母又道:『你昨日送來的月餅好;西瓜看著倒好,打開卻也不怎麼樣。』賈珍陪笑道:『月餅是新來的一個餑餑廚子,我試了試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來的。』」

注意,到這裡,可能就有朋友說了:有的紅樓夢版本,第七十五回中關於寧國府送月餅、西瓜的描述,與此不同。沒錯。

而且是較為多數的版本,這一段的文字如下:

賈母又道:「你昨日送來的月餅好,西瓜看著好,打開卻也罷了。」賈珍笑道:「月餅是新來的一個專做點心的廚子,我試了試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

這是問題之一:究竟是餑餑廚子?還是專做點心的廚子?

其實若以今日之理解和觀點,大多數人接受專做點心的廚子,較為容易些。因為當今月餅就是由做點心的麵點師製作的。

而接受餑餑廚子,可能不太那麼容易。因為首先必須要知道餑餑是什麼?月餅如何與餑餑相關聯的?先來看看詞典是如何注釋的。

《現代漢語詞典》有《餑餑》條,注云:1.糕點;2.饅頭或其他麵食,也指用雜糧製成的塊狀食物。

《漢語常用成語手冊》有《香餑餑》條:注云:比喻被大家都喜愛的人或事物。餑餑,饅頭之類的麵食。《紅樓夢》第60回:「他奶奶病了,他又成了香餑餑了,都搶不到手。」

《紅樓夢大辭典增訂本》也有《香餑餑》條,注云:

餑餑,北方稱「饅頭」、「糕點」之類為「餑餑」。《童氏食規》:「餑餑:上好幹白面一斤,先取起六兩,和油四兩(極多用六兩,為頂高餑餑),同面和作一大塊,揉得極熟,下剩面十兩,配油二兩(多則三兩),添水下去,和作一大塊揉勻,將前後兩面合作一塊,攤開,再合再攤,如此數十遍,再作小塊子攤開,包餡,下爐熨之,即為上好餑餑。又,裹面用前法,半油半水相合之,面外再用單水之面薄包一重,酥而不破。其餡料用胡桃仁去皮研碎半斤,松子、瓜子仁各二兩,香圓絲、橘餅絲各二兩,洋糖、脂油(如入飴糖,即不用脂油),月餅同。」此物熟後甚香,故名香餑餑。這裡比喻到處受歡迎、各處來爭要的人物。

關於究竟餑餑是什麼?月餅如何與餑餑相關聯的?後文將詳細說明之。

二、在紅樓夢中,餑餑一詞僅僅出現在「餑餑廚子」中一次嗎?

不是的,具體情形如何,下面簡單說明之:

因為紅樓夢的版本很多,為了簡化,只將其分為八十回的版本和一百二十回的版本,這裡就不一一說明。

各種版本中都出現過的,也就是八十回的版本和一百二十回的版本中都有,而且原文相同有:

第六十回:「他又成了香餑餑了」。這裡香餑餑的含義在《紅樓夢大辭典增訂本》和《漢語常用成語手冊》中都有注釋。其用法以及含義可說與小文討論之問題,關係不是很大。

第七十一回:「我也不餓了,才吃了幾個餑餑,請你奶奶自吃罷。」這裡所說的餑餑的含義,儘管沒有明確說明,但是與小文討論之問題,關係還較為接近。

不同版本中所出現的不相同,且使用「點心」替換了「餑餑」的有:

第四十二回:有的版本:「這是一盒各樣內造心餑餑兒。」還有版本是:「這是一盒各樣內造點心。」

第七十一回:「奶奶請回來,這裡有餑餑,請貼補(點補)些兒,回來再吃飯。」還有版本是:「奶奶請回來,這裡有點心,請貼補(點補)些兒,回來再吃飯。」

第七十五回:見前述。

這三個例子,是使用「點心替換了「餑餑」的,而且其用法以及含義都與小文所討論之問題,關係很密切。需要說明的是,八十回的版本都使用「點心」替換了「餑餑」。一百二十回的版本中也有部分使用「點心替換了「餑餑」的。

問題之二是:既然有的版本使用「點心替換了「餑餑」,為什麼不全部替換呢?如果說「香餑餑」一詞不好替換,哪為什麼在第七十一回中,含義相近的兩個詞,「餑餑」和「點心」,為什麼有的替換,有的不替換呢?

具體的是:《紅樓夢》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鴛鴦女無意遇鴛鴦》中說:「奶奶請回來,這裡有餑餑,請貼補些兒,回來再吃飯。」有的版本(包括全部八十回本和部分一百二十回本)則作:「奶奶請回來,這裡有點心,且點補一點兒,回來再吃飯。」

上述例子中把「餑餑」用「點心」代替,或者把「點心」用「餑餑」代替,不知孰先孰後,因此人們一定會要問,究竟哪個更接近於紅樓夢的原文呢?

眾所周知:「餑餑」二字,出自於滿語,紅樓夢中使用「點心」來代替,準確與否,尚待考校。也不是專業從事滿族語言研究的,也非專業從事飲食歷史研究的,手邊此類詳細的資料和專業辭典欠缺,無從考實。因此著實不敢武斷斷言之。但是這並不妨礙從現有的資料中,來進行研究和探索。這裡先回答:餑餑是什麼?月餅如何與餑餑相關聯的?

餑餑可以說是源於滿族傳統生活方式,是清代宮廷飲食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食品,在清代宮廷飲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凡是麥、黍、稷、慄、谷、豆類等雜糧都能磨成麵粉,用蒸、炸、煮、烙、烤等不同熟制方法製成甜,鹹可口的餑餑是皇帝日常飲食或宮廷筵宴中的主要食品。

滿族入關後,雖然統治地位和生活環境變化了,但長時間形成的民族心理素質,在清代皇帝的飲食生活中依然得到繼承。皇帝日常飲食和宮廷筵宴不但仍以餑餑為主,還在清宮龐大的御膳機構中專門設置了內餑餑房和外餑餑房。

欽定《大清會典》卷九十五載:內餑餑房建於雍正二年(1724年)。主要承制帝、後、妃、嬪日常及節日用的各種餑餑以及供佛用的一些食品。每月朔,望(初一、十五)兩日佛樓上供用的「爐食供」和佛城用的「玉露霜供」以及內用、賞用的餑餑、餷子、拉拉、花糕以及上元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宮中所需的應節食品元宵、粽子、月餅等。(由這裡可知餑餑與月餅的關係)

外餑餑房主要備辦皇帝、皇后、妃嬪等的宴桌和各類供桌、大宴桌以及筵宴外藩蒙古王公用的班桌、皇子等用的內用桌、專備賞賜用御膳用的跟桌、佛前用的小供桌、七星供桌等,還要備辦各寺廟用的供餅等。內餑餑房與外餑餑房的職能形成了著名而龐大的滿族餑餑體系,包攬了清代滿席筵宴的饌品,並將宴席規定為制度,載入宮廷典章制度的藍本——《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中。

但是,清宮餑餑並非滿洲餑餑,清宮餑餑是滿族傳統食品與漢族傳統欽食相互事融合的結果。清皇室入關後,隨政治上的不斷鞏固,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日益發達,清宮飲食資源逐漸擴大。就說製作餑餑的主料麵粉吧,原來只靠清代發祥地——東北所產的小麥,到清乾隆時期,宮中面類則依賴於黃河流域產麥區貢進,如河南的貢麥,陝西寶雞的玉石麥、山西潞城麵粉等等。再說餑餑餡料,則更是用料廣泛,有糖餡、澄沙餡、椒鹽餡、果料餡、甜醬餡、棗泥餡。其中果料餡就由密南棗、密瓜條、密山楂、密桂花、桃脯、蘋果、桂元、橘餅、青梅、花生仁、松籽仁、榛子仁等到十多種南北特產配製而成。還有就是清宮使用的廚子也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性,烹調與製作技術不斷出新,變換花樣。比如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中,宮中的御廚的成分,就從清一色的關東幫,逐漸向南發展,先有山東廚師加入,隨後逐步有蘇州、揚州、南京和杭州的廚師加入。這是由於康熙和雍正兩兩位皇上比較敬業,整天忙於政事,對吃喝不怎麼在意。而會吃、愛吃的乾隆在當皇上這幾十年,多次下江南,走到哪裡,吃到哪裡。一高興,就把當地的廚師收入宮中,比如在乾隆年間就曾招蘇州、杭州的江南廚子進宮,吸收江南各地的飲食特色。因此就把御膳房的規模擴大了許多倍,形成了關東幫和淮揚幫並立的局面。

乾隆十五年(1750年)五月時,乾隆帝又旨諭:「內右門內太監等預備膳之膳房,著改為內膳房,其飯房著改為外膳房。」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一一七三。)自此以後,膳房又有內、外之分。內膳房下設葷局、素局、點心局、飯局、掛爐局和司房等機構,專門承做帝後及妃嬪們的日常膳食。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和飯局五局,分擔下列事務:一、葷局:主要負責烹調肉類、魚類和海鮮等菜品。二、素局:主理蔬菜等素菜的烹調。三、掛爐局:主理燒烤類菜品的烹調。四、點心局:主要負責製作包子、餃子、燒餅等和宮廷獨特的點心。五、飯局:製作粥、飯等。

所以有人說:被清朝人叫作「餑餑」的食品,流傳到現在大部分成了「點心」,比如「自來紅」、「自來白」、「薩其馬」等等,現在北京仍然有,卻是作為茶餘飯後的點心而存在的。而被清朝人叫作「點心」的食品,以現在的眼光看,差不多都是日常主食,比如蒸餅、燙麵餃、包子、發糕、餛飩等等。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二《事始·點心》曰:「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從此也可以得到例證。

由此可見,雖然「點心」和「餑餑」,其含義和所代表的食物,有其相同之處,也有其不同之處。雖然可以相互混用,但是若相互代替,仍然需要十分謹慎。可是,在民間,從習慣上來說,使用「點心」來代替「餑餑」,對當今的人們,好像由來已久。比如,百年前的清朝晚期或者民國時期,在北京城的大街上,常能看到店鋪高掛的招幌上寫著「滿漢餑餑南北細點」,「餑餑鋪」的招牌,滿式餑餑,漢式點心,如清末民初京城知名的餑餑鋪永興齋,承擔著京城皇家和王府的餑餑、貢品供應。另如正明齋餑餑鋪,建於明代,傳承至清代、民國,直到「文革」才關張歇業。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正明齋的生意仍很興旺,當時有客人大清早就到前門外的店門口排隊,還有從房山、大興、密雲等郊區遠途而來的。時至今日,像山東的「大棗餑餑」、東北的「粘餑餑」等等,仍舊在使用。

下面的圖和解說詞是最近到遼寧博物館參觀滿族民俗展時拍攝並整理的。

解說詞:餑餑的種類有七星點子、棗泥點子、杏仁酥、烙蝴蝶、芸豆卷、自來紅、自來白、木樨糕、缸爐、棋子、蓮蓉酥、山楂酥、豬油松子棗泥麻餅、蔥油桃酥、薄脆餅、豬油松子酥、豆沙餅、耳朵餅、襪底酥、玉帶酥、大方糕、松子黃千糕、酒釀餅、白糖雪餅、印糕、四色片糕、槽子糕、茯苓糕、蒸蛋糕、綠豆糕、夏酥糖、如意酥、巧果、核桃酥、馬蹄糕、葷油芙蓉酥、發麵麻花等等,數量龐大,數不勝數。

三、餑餑廚子、點心廚子哪個更準確呢?

回到本題中,在小文的開始,提出了《紅樓夢》第七十五回裡有一段描寫寧國府送月餅、西瓜的文字,不同的版本分別使用了「餑餑廚子」和「專做點心的廚子」兩個說法,究竟哪一個更接近於紅樓夢的原文呢?前面已經分析了「餑餑」和「點心」的區別和不同,接下來將提供「餑餑廚子」和「點心廚子」的具體資料,供讀者來參考:

康熙三十七年,以玄燁御駕親徵準噶爾,叛首噶爾丹覆滅,西北平定,舉行了第三次東巡。此次東巡,時值國家經濟狀況大有好轉,國庫充裕。因此,比較三次東巡的規模,唯此次最大,人數最多。而所用各種膳食用品數量之大,種類之多,皆前兩次東巡所無法相比。且因繞道蒙古,路途遙遠,歷時最久。自七月二十九日自京師出發,至十一月十三日返回北京,歷時三個半月。所備各種膳食用品極其豐富。

據《清聖祖仁皇帝實錄》、《總管內務府行文檔》康熙三十七年(滿文),及《黑圖檔》等資料。《黑圖檔》康熙三十七年《京行檔》(滿文)中有這樣的記載:

各種修理匠、裁縫、倉人、廚子、馱飯人,肉人(指做肉食的人)、釀酒匠、造紙匠、淘灌匠、米倉人、果人(同肉人,指專司做果子的人)、餑餑廚子,豆腐廚子,膳房廚子,油匠、箭匠、木匠、鞍匠、綢緞匠、抬果子人、蜜倉人、箭倉人、殺雞人、洗碗碟人、牧人、鍘草人,腳夫(抬轎人)等等。

由此可見,儘管內餑餑房建於雍正二年(1724年),雖然沒有查到康熙朝時,清宮的御膳房是否專門設置了餑餑房。但是,在康熙朝,餑餑廚子的稱呼是有的,而且相對於豆腐廚子和膳房廚子,是專職製作各種餑餑(包括製作月餅)的廚師。

光緒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千一百九十二《內務府·供具·餑餑房備用》中有這樣的記載: 

內餑餑房由30名內管領輪班值日:下設倉長l位、副倉長2位、倉上人12位、餑餑廚役40位、蘇託4位:每歲的上元、端午、中秋,派內管領4位,辦理元宵、粽子和月餅,由御膳房傳交,數量不定,統由內餑餑房辦理。

同樣可見,一直到光緒朝,清宮的御膳房還是設有內餑餑房,對其餑餑廚師的稱呼與康熙朝略有不同,稱為「餑餑廚役」,也是專職製作各種餑餑(包括製作月餅)的廚師。

相反地,對「點心廚子」或者「點心的廚子」,在幾個數據資料庫中搜尋,按照時間順序,結果最多是存在於各種版本的《紅樓夢》中,或者紅學著作中,大約有幾百條。其他的在一些近代書籍中偶有出現,比如像朱振藩著《食家列傳》,張淑文,劉忠生,劉玉琢編,《龍江民間文學依蘭卷》等。在有限資料中的搜索結果,大致可以說,「點心的廚子」或者「點心廚子」,是《紅樓夢》首先使用了這個詞彙。

按照目前的紅學主流觀點,《紅樓夢》這部著作,其寫作時間大約在清朝乾隆年間,或者擴大說在清朝年間。其描寫的是曹寅家族、或者是其他接近朝廷的家族,作者出自曹寅家族(曹雪芹說),或者其他接近朝廷家族的一份子。則依據前面的這些分析,在判斷第七十五回描寫:「賈珍陪笑道:月餅是新來的一個餑餑廚子(專做點心的廚子),我試了試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來的」時,大概讀者心目中就應該能得出使用哪個詞更準確一些的結論,且也會認為這樣更接近於紅樓夢的原文吧!如果非要說讓做包子的廚師做月餅,那也是誰都沒有辦法的。

本推文是依託紅樓夢研究著作資料庫,及其他的書籍、論文資料庫資料,使用數字人文和語言、文字指紋分析方法,對《紅樓夢》進行解讀的系列小文之一。小文由於要在公號上推送,限於篇幅的限制,調整縮減了很多的資料以及數字人文和語言、文字指紋的分析方法。《紅樓夢》中具有指紋特徵的語言、文字尚有很多,可以進行數字人文分析,或者進行人文計算的部分也有很多。這是一塊值得深耕的領域,後續將繼續推出相關的文章。本系列小文無意冒犯和推翻什麼,也非為求博人眼球,只是依據資料和分析方法,得出的一些不成氣候的東西。當然由於資料有限,見識有限,難免存在失誤和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學者以及讀者不吝賜教。


相關焦點

  • 揚州「廚子巷」真的出廚子嗎?
    在揚州眾多橫豎曲折的古巷中,民間流傳的一句歇後語「廚子巷辦酒,全是大師傅」,令不少市民記住了「廚子巷」。廚子巷真的出廚子嗎?今天,記者進行了深入探訪。「廚子巷辦酒,全是大師傅」。老揚州王詩敏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他的朋友周大姐的祖上幾代住在廚子巷,都在大門樓子人家掌勺。 廚子巷是否有姓周的廚師?記者來到了位於南河下歷史文化街區的廚子巷,一探究竟。 廚子巷南起新倉巷中段北側,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古巷,與新倉巷、獅子巷相交,寬約1米,長度在105米左右。
  • 北京的糕點從何時才叫「點心」?
    也許您會問了,老北京的點心多有名啊,很多點心不是都和乾隆皇帝、慈禧太后有關嗎,那為什麼會說「早點」這詞是到了清朝末年才發明的呢?蜜三刀說到北京人管早餐叫早點是從清代末年才開始興起來的,我們的製作人小強還真的做了一番研究。從元代開始,北京的糕點都稱「餑餑」。清朝滿人入關,旗人喜歡吃的糕點流行,又稱為滿洲餑餑。
  • 悍城廚子是好是壞真實身份是什麼 成俊森為什麼要殺死廚子
    悍城廚子是好是壞真實身份是什麼 成俊森為什麼要殺死廚子時間:2018-10-30 13:47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悍城廚子是好是壞真實身份是什麼 成俊森為什麼要殺死廚子 從開始熱播就一直受到好評的悍城,可以說從演員到製作上真的都是很不錯的,這部劇的畫質真心很不錯,像是看一部大電影
  • 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
    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謝霆鋒既是個廚子也是個歌手
  • 中國電影:廚子戲子痞子
    預 告 片 欣 賞: __________  影 片 概 況: __________又名:廚戲痞 / 廚子中國店主夫婦,廚子膽小如鼠,廚子老婆殘疾弱智。戲子顛三倒四,神神叨叨。怎麼處理這倆日本人成了難題。為了讓其他倆人聽自己的,流氓亮出槍,店主拔出刀,戲子乾脆摸出來一手榴彈。三人陷入僵局,料理店外,此時日軍和城中偽軍正在進行全城地毯式搜查。之後事態發展卻出人意料,鬧劇迭出,情節爆笑百轉。幾人瘋癲鬧場的狂歡表象下,「曲線救國」的「愚人諜戰」,才剛剛上演。
  • 《廚子戲子痞子》三個男人三臺戲
    內地導演管虎的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首次聚集劉燁、張涵予、黃渤三位金馬獎影帝,三人在2012年4月的電影媒體見面會上宣布「零片酬」出演,並聯合擔任影片的出品人。這種導演和演員自己投資出品電影的模式,在國內尚屬首次。管虎表示,自己直接參與投資,可以不像以往那樣受製片人的約束,也是想嘗試一種獨立製片模式。
  • 廚子戲子痞子,不只一場荒誕的鬧劇
    於2013年上映的《廚子戲子痞子》,管虎導演的商業轉型之作,而這部集齊了張涵予、劉燁、黃渤等三大影帝的作品,上映後,卻並沒有得到預料之中的好評,而是毀譽參半的聲音。而除去這些缺陷,其實《廚子戲子痞子》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影片開頭以極具視覺衝擊的動漫形式展開,深沉的黑色,幽暗的藍色,充斥著整個屏幕。這裡,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結合史實,電影選擇了以抗日戰爭時期,731部隊的細菌戰作為電影的題材。
  • 廚子一碗湯緩解慈禧的胃病,慈禧連喝十年,為何後來把廚子殺了?
    有次慈禧心血來潮讚賞了廚子後,又饒有興致的把他徒弟喊來,並詢問:「這湯這麼好喝,拿什麼做的啊。」這個剛來的小廚師見慈禧太后如此關心,以為是賞識自己,認為這是個升職的好機會,就一股腦告訴慈禧這道湯是用羊下水(雜碎)做的,此話一說,慈禧當場勃然大怒,她覺得拿羊內臟給她做湯是及大的侮辱,當場她下令處死了這個廚子。
  • 《撇子、廚子、戲子》是誰的智慧成就了它的輝煌
    最近在家又重溫了一下《撇子、廚子、戲子》這部電影,電影是2013年上映時隔如今都過去了7年之久,管虎導演的這部作品從戲劇的角度塑造了抗日時期的困難程度,相對管虎的其他的作品算是一次跨越,而且本部作品還是由三大影帝來飾演,本別是
  • 《廚子戲子痞子》,一出瘋戲
    本文原稿作者:May《廚子戲子痞子》是由管虎執導,劉燁、張涵予、黃渤、梁靜領銜主演的一部動作喜劇片,僅看這卡司陣容,這部電影似乎就不簡單
  • 《廚子戲子痞子》推薦
    正面評價       《廚子戲子痞子》的電影語言和人物角色另類、戲謔而荒誕,對白誇張有趣,帶有發散性的特點,打破了以往國內常見的主旋律電影和類型電影的成規與慣例。該片作為泛類型電影,超越了一種類型的規則。該片並非簡單地再現傳統和成規,來追求類型的一致性,而是在綜合使用不同類型元素時又能與某一類型的其他電影產生區別。
  • 《兄弟廚子兵》開播,凌瀟肅成演技擔當,林永健許亞軍都是看點
    文/馬慶雲12月29日,電視劇《兄弟廚子兵》在正版視頻平臺上線,低調開播。這部電視劇由凌瀟肅、沈佳妮主演,林永健、許亞軍等戲骨級演員也擔任了重要角色。不過,雖然戲骨不少,陣容也算不錯,但《兄弟廚子兵》最終只能在地方平臺播放,沒有實現上星。
  • 誦讀丨抗戰經典電影作品之《廚子戲子痞子》
    誦讀丨抗戰經典電影作品之《廚子戲子痞子》 2020-09-02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電影推薦|「五仁餡月餅」——《廚子戲子痞子》
    中秋假期剛過,小編今天要給大家帶來一部「五仁餡月餅」的電影——《廚子戲子痞子》。
  • 看一群廚子吵架比電視劇還精彩
    不過,這種真人秀已經超越了簡單意義上的找幾個活的廚師在臺上「廚王爭霸」或者「鐵人料理」,也超越了找個滿手水晶甲的美女在廚房裡學炒飯,甚至一臉殺馬特的帥鍋帶著朋友滿世界發現美食的形式也out了。我們星球最當紅的美食真人秀,就是找一群廚子或業餘廚子在廚房裡吵架!廚房真人秀形式環節花樣百出,只為上演最精彩的「抓馬」。
  • 天后和廚子分道揚鑣?
    3 天后最近跟廚子男星分手了,兩人分手的原因很多天後自從跟廚子男星複合以後,就很想跟廚子男星結婚,為此,天后沒少向廚子男星逼婚。但是廚子男星根本不想娶天后,廚子男星曾經找大師算過,他跟天后八字不合,如果兩人結婚,那麼廚子男星就會有滅頂之災。
  • 【視界】《廚子戲子痞子》,電影藏密之京城虎烈拉
    今天推一部電影,《廚子戲子痞子》,這部電影我也看了五六七八遍吧。《廚子戲子痞子》故事設定為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背景則設置在1942年的北平,中共地下黨為了獲取虎烈拉病毒疫苗,而設計的一出演戲,救國的瘋狂故事。影片以一場無聲的搶劫作為故事的開端,片中幾乎沒有客人的飯館,真實反映了日軍侵華時,北平城的現狀。
  • 大汗的廚子不簡單:不想當大臣的廚子不是好侍衛
    在元代宮廷的御廚有個特殊名號,他們被叫作——寶兒赤(漢語又可譯作保兀兒赤、博兒赤),意為廚子、膳夫。元代寶兒赤與歷代中原王朝的御廚不同。這種不同首先體現在其所屬的「工作單位」上。寶兒赤,是蒙古貴族「怯薛」的一種;怯薛,是蒙古語kešig的對音,意為「輪番值宿守衛」;怯薛是古代草原社會的產物,由遊牧主個人的「伴當」演變而來。
  • 天后逼婚廚子致分手;歪嘴浪姐打壓富貴花
    天后最近跟廚子男星分手了天后自從跟廚子男星複合以後,就很想跟廚子男星結婚,天后沒少向廚子男星逼婚,但是廚子男星根本不想娶天后。異常迷信的廚子男星曾經找大師算過,他跟天后八字不合,如果兩人結婚,那麼廚子男星就會有滅頂之災,跟前妻一樣........除此之外廚子男星來內地工作時也養了不少嫩模,還給嫩模買車買房,其實廚子很有錢,目前的身家有10位數。天后自然也不會虧待自己,廚子玩嫩模,天后就玩鮮肉。
  • hk廚子最大的新聞
    6 沒想到現在還有小夥伴在問hk廚子當年的「頂包案」新聞,這件事過去很多年了,算是男星身上最大的新聞了。當年hk廚子喜歡飆車,有一次他開完演唱會開車出去約會,後面有記者開車追他想要採訪。然後廚子就開得很快甩掉了記者,沒想到正在他還沒有減速的時候又遇上了另一批記者,把人家車給撞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