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亞瑟王,大家可能並不陌生,他是歐洲最受人們喜愛和推崇的君主之一。但是大部分人都認為他僅僅是一個文藝作品中的人物,比如一些人認識的亞瑟王就是日本動漫《Fate/Zero》裡的saber。但是在歐洲中世紀,亞瑟王這個詞卻舉足輕重,它是整個英國民族的代表、皇室正統的起源和基督教時代具有騎士精神的完美統治者的象徵,他統治的時代被認為是可以和伊甸園時代相媲美的黃金時代。
但是亞瑟王的形象在歷史上也出現了數次變化,他從一個完美的封建君主還原回文學人物。這種形象的轉變也正是歐洲中世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英國社會文化狀況的縮影。
亞瑟王的早期形象
像無數個無聊的夜晚一樣,我又被安妮「放置」在靠近爐火的躺椅上,之所以用放置這個詞,是因為我自己無法行動,只能靠別人幫助,安妮是我家的保姆,從我記事兒起她就為我服務。從剛才午飯之後她就出門了,到現在沒回來。「少爺,你絕對想不到在街上聽到了什麼,一首武功歌,唱的好像是一個叫亞瑟的領袖,我唱給你聽。」也不等我說話,當然我也沒法說話,我從出生起就沒有正常人應該具有的能力,渾身上下只有眼睛能動一動,我也全靠它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我的眼神裡寫滿了抗拒,我現在不想聽歌,我只想吃飯。安妮就跟看不到我的訴求一樣,自顧自的唱了起來,歌裡唱的亞瑟有兩種形象:
第一種是戰士亞瑟,這個形象的時間大概產生於公元6世紀前後至公元11世紀,最初只流傳於威爾斯地區,亞瑟被稱為勇敢作戰的英雄。第二種是抵抗領袖亞瑟,這個形象是在戰士亞瑟之後出現的,這個亞瑟王開始以抵抗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不列顛人領袖的面貌反覆出現。我感覺之所有出現這個形象的亞瑟,是因為不列顛人反抗侵略失敗,被盎格魯一撒克遜人驅逐,他們開始追憶早年美好的生活,所以才賦予亞瑟這個古老的英雄抵抗領袖的形象。
「當時偉大的亞瑟,全部不列顛的國王與軍隊,一起抵抗撒克遜人的進攻。縱使很多戰友都比他出身高貴,可亞瑟還是被人們推選為軍隊的統帥12次。」「亞瑟肩上扛著聖母瑪利亞的肖像,通過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和聖母的威力,把撒克遜人打得抱頭鼠竄,整整一天追殺不止」——南尼亞斯《不列顛編年史》
歷史人物亞瑟王的發展和興盛
終於在我快餓暈過去的時候安妮唱完了,我用眼神告訴她「你唱的很好聽,但是我要吃飯,不然我就要完蛋了」而我美麗的安妮再次無視了我的眼神,她給我繼續講先前在街上打聽到的亞瑟王故事。
她說:中世紀的亞瑟王風光無限,他被人們推崇為不列顛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並廣為傳誦。中世紀中期的歷史學者借鑑《不列顛編年史》和《威爾斯年鑑》之中的記載,重新塑造了一個符合中世紀君主的形象的亞瑟王,他的騎士們也開始逐漸被各地的作者創作出來,加入到了亞瑟王的故事中。亞瑟王從單一的人物,發展成了一個巨大的體系,囊括了宮廷、騎士和浪漫故事。
在諾曼徵服後,亞瑟王從早期傳說中的偉大戰士和領軍統帥,變成了領導封臣和騎士作戰的中世紀中期君主。自此,亞瑟王作為一名偉大的歷史人物開始流傳於世,完成了從戰士到皇帝,從威爾斯地區傳說到整個英國的民族偶像,再到皇家正統的象徵的華麗變身。
1.封建君主亞瑟
據安妮所說,從11世紀開始,亞瑟王在史書中的形象,逐漸變得具有封建時代君主的特性了。他不再僅僅是不列顛人的軍事領袖,而更多的被描述為統帥不列顛人民的國王。
在1137年,一個名叫傑弗裡的人翻譯了《不列顛諸王史》,但這其中竟然有四分之一的篇幅都是關於亞瑟王的。此後的大部分關於亞瑟王的故事,都是基本《不列顛諸王史》為藍本進行創作的。
2.民族驕傲亞瑟
亞瑟王的形象隨著傑弗裡作品的傳播,逐漸被英國上層社會所認可。他的歷史地位,開始水漲船高,並漸漸的成為了英國的民族英雄。
繼傑弗裡之後,又有一個叫魏斯的人,在傑弗裡的影響下,創作了《不列顛人的故事》,魏斯在書中進一步擴充關於亞瑟王的情節。他將騎士精神引入到了亞瑟王的故事,從此亞瑟王漸漸地變成了一個中世紀騎士典範。他也首次提出了亞瑟王的圓桌,並且首次為亞瑟王的佩劍賦予「截鋼劍」這個名字。
到了13世紀早期,在魏斯的基礎上,又一個英國詩人萊亞曼寫成了一首長詩《不列顛人》,這首詩第一次把亞瑟王描寫成了不起的英格蘭英雄。安妮說,這時的亞瑟王已經成為了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偉人。從此之後,亞瑟王不再僅僅是威爾斯人的英雄,他成為了包括諾曼徵服者在內,全體不列顛居民的驕傲,他的名氣足以同查理大帝(就是那個撲克牌上的紅桃k)相抗衡。
3.文化符號亞瑟
終於安妮停止了講述,就在我覺得她認識到天色已晚準備收拾晚飯的時候,安妮喝了一口水繼續開始講述,此時的我也只能用眼神抗議,欲哭無淚。
12世紀後半葉和13世紀初葉,亞瑟王的故事開始向不列顛之外的歐洲傳播,亞瑟王成為整個西歐的騎士共同效仿的對象。我仿佛可以想像到,當時的中二少年們騎在沙發上,拿著勺子大喊著衝鋒的滑稽樣子。
12世紀末期,法國詩人克雷蒂安先後創作了五個關於亞瑟王宮廷的故事,因為那些名字太過晦澀難懂,我實在是沒記住,感興趣的話,你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我想那個叫百度或者谷歌的東西會給你答案。克雷蒂安同樣改編了亞瑟王的故事,使其能配合當時法國的思潮和風氣,亞瑟王本人在他的故事中遠遠比不上他的宮廷社會和出入宮廷的騎士與貴婦重要。
安妮說,當時吟唱亞瑟的宮廷詩人、遊吟詩人以及文史作者,大家完全相信他們所描寫的是一位曾活在世上,並君臨英格蘭的偉大歷史君王。歐洲各地的浪漫故事和騎士傳奇都需要搭上亞瑟王和他的騎士的便車,才更易於流傳。可以說,亞瑟王在中世紀中後期,已經成了被整個歐洲的騎士階層所認可的典範和楷模,是名符其實的文化偶像。我想如果那時的人們也追星的話,亞瑟王應該會被製成各種各樣的海報掛在各家少年的床頭。
亞瑟王歷史形象的爭議
隨後安妮話鋒一轉,她說亞瑟的形象在之後突然就被人們質疑,變得富有爭議。聽到這裡,我終於對這個亞瑟的故事提起了興趣,當然不提起興趣也是沒辦法的,畢竟安妮並有做晚飯的意思。
安妮說,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義大利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很快席捲全歐洲,再加上工商業的發展使中產階級日益強盛。這讓代表著封建君主完美形象的亞瑟王,遭到了人文主義者和歷史學者的質疑。大家開始懷疑,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那麼完美的亞瑟王。
1.遭到冷遇
無論是王朝更迭、宗教改革、文藝復興還是女王統治帶來的盛世,都對亞瑟王的歷史形象產生了影響。從都鐸王朝開始,亞瑟王的境遇每況愈下。
起初亨利都鐸家族還依靠亞瑟王的名聲來穩固統治,但很快,隨著王朝的穩固,對亞瑟王的崇拜就淡出了都鐸王朝的宮廷。
2.受到質疑
由於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不少嚴謹的歷史學者發現與亞瑟王相關的很多文獻都缺乏足夠的說服力。這種觀點於15世紀後期傳到了英國本土。
隨著這種觀點在英國的傳播,不少亞瑟王的狂熱者都感到了不安。之後義大利人文主義學者維吉爾出版了《盎格魯歷史》,他對傑弗裡的《不列顛諸王史》,進行了無情的批判,指出了傑弗裡刻意混淆歷史和虛構的部分。所以隨著《盎格魯歷史》的出版,亞瑟王被從歷史領域驅逐到了傳奇故事和浪漫文學的範疇。
「他(亞瑟)是王朝的一員〔英格蘭和威爾斯〕,如同國王和皇帝一般」。《亞瑟王之死》——卡克斯頓
但當時人們對亞瑟王還是頗為狂熱的,所以《盎格魯歷史》自出版後就備受爭議,許多狹隘的評論家抓住了維吉爾義大利人的身份,以此為藉口,將這部作品扭曲成心懷不軌的「外國勢力」對英國民族存在的根基的攻擊。
3.維護者的抗爭
自古以來,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都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那些對舊有的根深蒂固的思想的衝擊。對亞瑟王的重新認識,就像當時的宗教改革一樣,舉步維艱,因為維護亞瑟王的形象依然符合當時都鐸王朝的利益,所以亞瑟王的歷史形象,在經歷了冷遇和質疑後,沒有立即隕落。
1570年之後,人們普遍對英國的古老歷史產生了興趣,例如,有些人試圖證明,威爾斯王子馬多科在哥倫布之前就已經發現了美洲。這個研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具有政治意義的,它為當時伊莉莎白女王索要北美提供了必要的歷史條件。向這種例子可以很好的說明,在當時的英國虛構歷史具有很大的價值和活力。
因此,儘管隨著歷史學家的研究不斷深入,部分人對亞瑟王光輝的歷史形象產生了質疑,但卻不敢公開反對。因為一旦質疑亞瑟王,就會被扣上教皇走狗和賣國者的帽子。
4.迴光返照
由於維吉爾的研究,在當時遭遇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反對,這讓亞瑟王的光輝歷史形象仍然作為宮廷文化的一部分,得以繼續在伊莉莎白時代保留。
伊莉莎白時期,女王巧妙的運用著帝王之術,使英國了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盛世,此時繼續向人們宣傳亞瑟王,對維持女王的統治依然非常有價值。所以上流社會中,關於亞瑟王的戲劇演出、比武活動以及新興的「弓手社交"依然非常流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亞瑟王的歷史形象成了一個可以隨意套用的模板,從而阻擋了那些持懷疑態度的人。但即便如此,這也是亞瑟王歷史形象最後的迴光返照了。
結語
說到這安妮終於閉嘴了,但我卻有些意猶未盡,腦子裡不斷消化著她所說的亞瑟王的故事。亞瑟王從早期的英勇戰士,發展成了不列顛反抗鬥爭的主要領導者,經過傑弗裡的「重新加工」後大放異彩,經歷了中世紀中後期的聲名鼎沸,又慢慢的被邊緣化,直到16、 17世紀最終被當文學藝術形象繼續流傳於世。
亞瑟王傳奇的發展、繁榮和衰落,與那些認同他的文化價值的人所生活地區的政治、文化生活息息相關。
中世紀亞瑟王故事的廣泛流傳,是多種因素引起的,最主要的就是傑弗裡用拉丁文寫的《不列顛諸王史》。亞瑟王的故事隨著拉丁文和法文譯本迅速流傳到了英格蘭以外的地區,風行整個西歐。而那些講述亞瑟王故事的人,都會根據受眾的需要和時代背景加以改編。於是亞瑟王就成了各地作家的靈感寶庫,一個當時流行的文化品牌。
儘管在中世紀早期,歷史學家們斷言,亞瑟就是一位真實的歷史君主,可到了維多利亞時代末期,亞瑟王不可避免的淪為了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到了15、 16世紀,英國的知識分子經過了歐洲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大洗禮,對亞瑟王的歷史形象又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他們也逐漸擺脫了中世紀時期對貴族的依附,具有了相對獨立性,亞瑟王的歷史形象第一次遭到了懷疑。但對當時的英國皇室來說,亞瑟王的歷史形象還具有重大意義,因此英國皇室無法輕易地放棄維護亞瑟王歷史形象的立場。
但當王權開始削弱,完美封建君主亞瑟就失去了他在政治上的價值。加上人文主義的發展,也摧毀了歷史人物亞瑟所依附的封建時代。最終,失去了中世紀時期所具有的政治和文化價值的亞瑟的歷史形象隕落了,亞瑟王也成為了文學形象。
我認為亞瑟王的形象在歷史中的演化,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歷史文化現象。一個人物,無論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上的還是藝術家虛構的,對他的讚頌或者抵制,都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相符合的,尤其與統治階層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
「噢!我親愛的少爺,你這個愚蠢的土撥鼠,你看看你乾癟的肚子,你餓了為什麼不和我說說呢,為什麼不說呢?哦對,你不能說話。」安妮的驚呼打斷了我的思索,我現在已經連眼神蔑視都懶得給她了。「我這就去準備晚飯,今天吃什麼好呢?」安妮一邊往外走一邊自言自語的說道。
看到這裡,亞瑟王是否真實存在相信各位讀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否告訴丫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