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囧的不是母親,而是扭曲的親子關係

2020-08-28 一丁說事


雖然由於武漢疫情,沒有如約在院線上映,但是徐崢導演的電影《囧媽》還是在大年初一零點在網際網路上為大眾免費收看,這也算是給全國人民的一個大大的新年福利了。

說到《囧媽》,我們不得不提徐崢導演之前所拍的「囧」系列電影,從《泰囧》到《港囧》,再到現如今的《囧媽》,每一部電影中都有它獨特的徐氏幽默,讓觀眾在被逗樂之餘還收穫了一份生活道理。

同樣,《囧媽》這部電影也沿襲了這樣的一個路線。除了裡面讓人捧腹的臺詞,其實電影最想和我們探討的是中國式親情---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

電影中,雖然徐崢扮演的男主角徐伊萬已經40多歲了,但是在他的母親眼中,他依舊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由於擔心母親被騙,不放心她一人坐火車去莫斯科,伊萬最終還是決定陪著他母親一同前往莫斯科參加當地紅星大劇院的演出活動。

在這一為期六天六夜的行程中,母親對伊萬照顧有加,飲食上:喝的水,有紅豆水,薏米水,綠豆水。主食有:米飯,火鍋,紅燒肉。水果,一盆聖女果不停伺候,甚至連火車上車鋪的床單,母親都準備了三個不同花型,讓兒子隨意挑選。

這些情節都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為孩子操不完心的母親形象。母親的愛很無私,很深沉,但是她忽略了一點:這些愛,她的孩子是否喜歡,是否願意接受。

01.有一種高壓,叫做為孩子而活

電影中,伊萬的母親一直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婚姻之中,這樣的婚姻,讓她很多次都有一走了之的想法,但是每當看到自己的孩子,便又生出了不舍之情。終於,她默默的告訴自己:我要為孩子而活。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也像伊萬的母親那樣,婚姻不幸,亦或是自己過往有痛苦的經歷,有了孩子以後,孩子就成為了他們的希望的唯一寄託。可是孩子小,他們並不知道家長的這份過度關注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們能做的就是以最好的成績,最優的表現去贏得家長的滿意和高興。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發現父母的期許是越來越高,自己努力的程度是越來越大,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以至於最終難以承受。

類似的故事在美國暢銷小說《無聲告白》中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小說開篇是以詹姆斯夫婦的二女兒莉迪亞死亡開始的,講述了夫婦兩人基於自身過往的痛苦回憶而產生對女兒高的期許,通過對女兒施加持續不斷的壓力,以求達到夫婦兩人自己心中的完美要求,以此來彌補他們心中的遺憾。

可是父母並不知道他們的女兒不快樂,甚至很痛苦,最終以採取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來擺脫了父母對他的期待。

可能在父母眼中這是一種愛,但在女兒眼中這是一種枷鎖。

不管是電影中的徐伊萬,還是小說中的莉迪亞,雖然他們都是虛構的人物,但是藝術來源於生活,他們都反映了孩子在這種扭曲,高壓的關係中痛苦與掙扎。

那麼對於這樣的一種關係,我們到底該如何解決?

也許《無聲告白》的作者在文章開篇的一句話就給了我們答案: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請父母減少期待,活出自己的精彩。

02.有一種控制,叫做為孩子好

電影中,伊萬的母親,盧小花,在火車上總是不停的讓兒子吃不同的水果來補充維生素,同時也讓他喝不同的水來補充身體的微量元素。

這是一個無微不至的母親,但同時也是充滿控制欲的母親。因為在她看來,這一切都是為兒子好。但從兒子偷偷扔掉媽媽準備的一籃子的聖女果時的興奮表情可以看出,兒子並不喜歡這種好,媽媽的對兒子的好,對兒子的控制已經過度了。(圖片扔水果)

這也就是作家路斯·哈裡斯的《幸福的陷阱》的這本書中為我們闡述的我們對幸福的錯誤認知。

人生的痛苦往往來自於我們對幸福的過度追求,因為我們對於幸福的過度追求,而導致我們的視覺窄化,導致我們認為不幸福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所以結果是我們天天和自己較勁。

因為我們過度的追求幸福,所以希望一切都在我們的控制之中。

因為我們希望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所以我們習慣用控制的方法去解決一切問題。

而在用控制的方法解決問題時,如果我們控制是有效的,且不妨礙我們做有價值的事情,這樣的控制是適當,提倡的。

可是如果我們的控制無效,卻依然使用控制的話,那麼我們的控制就是過度的。

電影中,伊萬不喜歡母親控制他吃什麼種類的水果,什麼時候喝什麼樣的水,以及紅燒肉應該吃幾塊兒,這樣的控制已經讓他很牴觸,很抓狂。可是母親還是不厭其煩的強加控制。母親希望控制兒子的生活來讓他幸福,健康,可是這樣的控制已經過度,兒子並不快樂,母子關係並不融洽。

那麼,面對過度的控制,我們該以怎麼的態度去應對呢?

在《幸福的陷阱》一書中,作者就提到了ACT療法,A是接受acceptance ,C是實現commitment 。

我們要接受幸福不是我們人生常態的觀念,接受孩子不一定會按照我們的想法行事的事實,接受孩子有可能不喜歡我們這種控制的態度,接受越想控制反而適得其反的觀點,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人生價值和意義,並努力讓自己早日實現它。

03 有一種交流,叫做孩子不懂我的心

當伊萬和火車上邂逅的一名俄羅斯美女在餐車吃飯聊天的時候,被母親盧小花發現,她很生氣,把兒子單獨叫了出來,有這樣一段對話。

母親:你臉怎麼了?

伊萬:我在喝酒。

母親:你喝那麼多酒會喝死的。

伊萬:我們沒有喝多少。

母親:你爸就是喝酒喝死的,最後腦溢血,你再這樣喝下去,總有一天會跟他一樣的。

伊萬:媽,你有在聽我說話嗎?

伊萬:我真的是受夠了和你吵啊吵,我根本不應該陪你去莫斯科…….



母親很生氣,也很無助,她不明白為什麼兒子聽不進去自己的勸告,為什麼他們的交流總是以吵架告終。

其實,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說明了原因。

我們在和對方交流的時候會習慣性的以暴力,指責的方式將我們不快的情緒發洩出來,而非是真正的需求。可是,情緒的發洩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刺痛了對方,而且還傷害了自己。

母親的一句「你總有一天會和你爸爸一樣,喝酒喝死的」,不僅不會讓兒子接受母親的勸告,反而讓兒子感覺,母親在咒罵自己。

如果,母親告訴伊萬:兒子,你現在火車上,出門在外我們應該安全第一,你這樣讓我很擔心你的身體,你的父親曾經就是酗酒,最後腦溢血去世了,我不希望你像你的父親那樣,不在火車上喝酒可以嗎?

母親如果像這樣類似的表達,闡述事實,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要求,我想兒子伊萬會聽得近母親的勸告,改變自己的行為。

正如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中所寫的,我們交流時,應該說事實,少評判,說感受,少比較,講原因,少責備,提要求,少威脅。讓我們的溝通更順暢,讓我們對方更懂我們的心。

寫在最後的話:

電影的最後,母子二人終於和解,因為理解,所以包容,給了觀眾一個大大的欣慰。

但是,它留給我們很多思考,為人父母應該如何管理和教育孩子,作為子女,又該如何表達堅持自我和父母和睦相處,都是值得我們一生進行探討和踐行的事情。

請記住:每個人都是一個的獨立的存在。

相關焦點

  • 《囧媽》:徐崢導演喜劇電影的價值體現和對親子關係的情感表達
    《囧媽》這部電影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徐崢導演喜劇電影風格的一個轉變,以家庭為主,添加了回歸人文主義的哲學意味,通過親子關係的發展做一個探討和表達。本文將從「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價值體現」三個方面,講述這部喜劇電影如何把徐伊萬和母親的關係展開敘述,通過典型的當代親子關係的縮影,從而剖析深層次的內涵引發思考。影片的背後,如何與父母相處,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深思考。
  • 解析電影《囧媽》:「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既傷孩子又傷自己
    但我並不細講了,畢竟和我們沒有多大關係,今天我想從育兒的角度解析電影《囧媽》,想和大家談談"假性互惠"會給親子關係造成多大的不可修復的傷害。《囧媽》:中國父母強大的控制欲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過年回家最害怕的是什麼?
  • 看《囧媽》談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不無關係
    》這部影片是徐崢所執導的&34;中的第三部作品,和之前的《泰囧》和《港囧》一樣,《囧媽》被定義為喜劇電影。《囧媽》這部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徐伊萬和身為自己合作夥伴的妻子面臨離婚,但其實他的內心愛著對方,為了阻撓妻子在海外發展事業,他急著前往美國,卻陰差陽錯地和自己的母親同往俄羅斯。一路上,徐伊萬遠程協同表弟郭貼破壞妻子的生意,與此同時,母子倆不斷爭吵,矛盾不斷。
  • 《囧媽》戳痛中國婚姻真相:失敗的親子關係皆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
    字節跳動公司以6.3億價格購買徐崢導演的《囧媽》版權,並於大年初一在該平臺的APP免費播放,讓《囧媽》成為2020年春節期間,唯一一部「上映」的賀歲片。《囧媽》是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之一,也是繼《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之後的第四部電影。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初一期待看的《囧媽》似乎是要泡湯了,然而令人驚喜的是我們在家中就可以免費在線觀看了,這實在是今年過年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下,得到的一份意外驚喜。於是,下載西瓜視頻,除夕夜看完春晚,便登錄觀看這部賀歲檔影片《囧媽》。
  • 電影《囧媽》不是一部喜劇,而是延續千年的悲劇!
    電影《囧媽》不是一部喜劇,而是延續千年的悲劇!但當我滿懷激情和期待打開電影《囧媽》後,發現自己上當了,這根本不是一部喜劇,而是延續千年的悲劇。電影《囧媽》主要講了三段親密關係。其中,主線是講徐崢扮演的徐伊萬與媽媽之間的緊張親子關係問題,同時副線講述徐伊萬與妻子的婚姻問題,第三,也映射囧媽自己的婚姻問題。
  • 《囧媽》囧媽不囧
    時事評論: 「囧系列」似乎已經成了我國春節檔喜劇的金字招牌,《囧媽》的劇情雖也為公路片,但是卻不像徐崢導演前兩部《泰囧》,《港囧》以地點為主,而是聚焦於人物關係。可一部《囧媽》僅僅是在電影本身而與其他幾部勁敵如《奪冠》,《唐探3》來進行比較實現突圍幾乎不太可能,觀影熱度在任何平臺都顯得低於其他幾部,而且也不如從前的「囧系列」,在今年的春節檔宣傳前期《囧媽》似乎確實顯得有點囧。同時作為典型性商業導演徐崢,在節目《十三邀》中徐崢也直白的說明自己會更加重視商業性,《囧媽》自然不會單純追求電影表達,但又在最後時刻決定請全國人民免費看《囧媽》,是被今年春節所熱議的。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囧媽在改造兒子,兒子在改造自己的妻子。兒子很討厭母親的樣子,在不知不覺中,他也變成了母親的模樣。因此,影片中出現了同樣的宣洩,同樣的控訴。可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體系,會像汽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有繼承性!徐伊萬修好了自以為張璐很喜歡的檯燈,其實,張璐根本不屑。徐伊萬把母親和他的關係,投射到了夫妻關係上。
  • 《囧媽》:衝破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走向親子關係的溫暖和解
    這是徐崢在電影《囧媽》發布會上的期許。而我認為,《囧媽》衝擊了親子雙方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原生家庭關係走向緩和的突破口作用。今天,我將從電影的整體情感基調、人物角色意識價值內核、故事寫實與喜劇效果糅合度等三個方面跟大家談談《囧媽》這部電影。
  • 《囧媽》其實不囧,是被忽視了的愛
    囧媽》也有一種別樣的方式與觀眾見面了。該影片以主角徐伊萬和妻子露露的婚姻中情感矛盾的爆發和解決為貫穿始終的線索,引出徐伊萬和母親之間的情感矛盾,以一種別開生面的方式講述了以火車為背景的旅途中化解親子之間隔閡和矛盾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如果說,這世上有很多未解之謎,那麼母愛便可以算上一個,沒有人能說的清楚母親對孩子的愛究竟能夠包容到什麼程度,看似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許對於母親來說只是出自一種本能。
  • 電影《囧媽》破天荒播出後,我看到大多數母親的「囧」境
    徐崢在微博上說,電影《囧媽》是第一次進春節檔。從提檔到撤檔,先是建立在「提升假期票房」的基礎上,又考慮到特殊現狀的影響,再經過深入分析後選擇與字節跳動合作。第一次破天荒地在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線上平臺免費公映的電影,《囧媽》勢必要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同時,更會給電影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 《囧媽》孝順的內核不是金錢,而是陪伴、溝通和理解
    影片中列車員重複了好幾遍的「你一定要坐到底」,因為底是莫斯科,一定要陪媽媽坐到莫斯科,但是最後伊萬和媽媽提前下車,列車員無奈地說「終究還是沒有坐到底」從「一定要坐到底」到「終究還是沒有坐到底」,其實也是對中國式親子關係的感嘆!多少對母子/女、父子/女在一起待不了六天六夜,甚至是一天一夜都待不下去!
  • 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解讀《囧媽》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走向
    今年春節,電影《囧媽》以線上播出的形式與觀眾如約見面。影片在喜劇公路片的外衣下,明晃晃地揭開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很多人看完影片感同身受,並開始思考:是否也要通過一場旅行來挽救夫妻或者親子關係?在我看來,《囧媽》不僅僅是一場親子關係的和解之旅,隱藏在"和解"這個美好結局背後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也就是說,這趟旅程不過是給徐伊萬和盧小花提供了一個轉變思維模式的契機。
  • 《囧媽》囧媽的窘迫
    《囧媽》是今年賀歲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伊萬的媽媽在前往莫斯科列車上對兒子伊萬的種種控制,以及危難來臨的時候捨生忘死保護兒子的偉大舉動。 1整個影片都圍繞母子倆相處的細節來展開。
  • 《囧媽》:在撕扯的中式親情關係裡,如何與自己、與世界和解?
    每個家庭或許都有同款「囧媽」 《囧媽》裡的母親盧小花,有很多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影子,擔心兒子沒吃飽,她喜歡不斷的投餵:不顧他在打工作電話,小番茄、雞蛋一頓狂塞; 儘管她的邏輯有時讓人啼笑皆非、甚至自相矛盾,但她永遠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你就該聽她的,因為我是你媽,我都是為了你好,我不管你誰管你? 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囧媽」甚至「囧爸」,真實得就像我們身邊的爸媽?沒錯,「囧媽」的原型,還真的來自於徐崢自己的媽媽。
  • 《囧媽》:是什麼讓電影深陷囧境
    文/夢裡詩書一部本預透過母子在旅途中和解去一窺中國式親情關係的公路片,這本並不是一個糟糕的藍本,然而在經過徐崢的「囧」式喜劇包裝後,《囧媽》給人所帶來的卻並不是源於親情的感動,而是刻意的拼湊,造作的包袱,蒼白的人物,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空洞冗長。
  • 《囧媽》豆瓣網6分證明:觀眾要的不是家庭倫理片,而是喜劇片!
    喜劇片,從電影誕生的那天起,就有了這種電影類型,只不過,在眾多喜劇電影中,能夠稱得上經典,稱得上好看的寥寥無幾,從許冠文,到周星馳,再到後來的黃渤、徐崢、王寶強,觀眾們認可的喜劇演員屈指可數,好不容易盼來了徐崢和他的囧電影,結果呢,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囧媽》讓大家失望了!
  • 《囧媽》不囧,特殊時期的無限溫情
    在2020年春節檔,原本有七部電影備受期待:IP經典延續的《唐人街探案3》、《囧媽》,真實事件改編的《奪冠》、《緊急救援》、《熊出沒·狂野大陸》,成龍主演的《急先鋒》,「封神宇宙」延續的《姜子牙》,幾乎每一部影片都積累了一大批穩固的「想看」影迷。
  • 想要儘快脫手的《囧媽》到底有多囧
    ,和其他電影一起上今年的春節檔的話,《囧媽》也是賣不到24個億的。雖然說「片各有命」,卻也不能抵擋有些片方給片子改了運,就比如說《囧媽》。但是《囧媽》的問題真的是內容的問題,而非營銷的問題,所以我只能說,徐崢是個成功的商人,卻真的不是個合格的創作者。不過在這部電影裡我似乎看到了很多的東西,我都來跟大家聊聊就對了。首先,母子吵架、互相不理解的戲碼,是日常,是生活,不是戲劇。
  • 《囧媽》囧系列之四,笑料越來越少了
    《囧媽》講述了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衝突,同時還要和競爭對手鬥智鬥勇,為了最終抵達莫斯科,完成母親登臺演唱的夢想,他不得不和母親共同克服難關,最終幫助母親登上舞臺。簡短的一路,讓兒子和母親之間的代溝和隔閡,在幾天的相處就能化解,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