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電影《囧媽》:「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既傷孩子又傷自己

2020-11-21 蘇梅梅閒談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一說到《囧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徐崢給了所有觀眾一個驚喜:本以為新年沒電影可看,可徐崢卻請所有人在大年初一免費看《囧媽》!

雖然這件事早已結束了喧囂,但關於《囧媽》這部電影的爭議還是存在,很多人都說徐崢雖然給了所有人驚喜,但在看完電影時卻覺得"囧"系列一部不如一部。

但我並不細講了,畢竟和我們沒有多大關係,今天我想從育兒的角度解析電影《囧媽》,想和大家談談"假性互惠"會給親子關係造成多大的不可修復的傷害。

《囧媽》:中國父母強大的控制欲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過年回家最害怕的是什麼?

相信時來自媽媽不斷的嘮叨和不絕的事事關心……

其實,這是媽媽們的通病,甚至會演變成壓垮成年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孩子來說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發現我們強大的控制欲已經將孩子逼到了崩潰的邊緣。

《囧媽》裡呈現的就是這樣一種極端的狀態,電影的劇情主要是講主人公小老闆伊萬被商業糾紛纏身,卻意外地和母親一起坐上了前往俄羅斯的火車,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公不僅要和競爭對手鬥智鬥勇,還要應付和母親時不時的矛盾和衝突。

預告片一開始,一個燙著捲髮的嘮叨女人形象就十分生動了,在她眼裡,不管孩子長多大,永遠都是孩子。

於是她理所當然地給已經當了老闆的兒子嘴裡投食,這讓原本就憂慮商業糾紛的伊萬更加煩心了。

但真正矛盾的開始,還是母親總是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名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管。

"你和老婆的感情怎麼樣了,是不是又吵架了?"

"你每天吃這麼多肯定不健康,要少吃一點。"

"什麼時候讓我報個孫子……"

母子之間總是因為一些瑣碎的日常小事而爭吵,根本無法平等、正常、有效的溝通。

管多了就容易覺得煩,就像伊萬,上車沒多久他就開始和母親吵架,而且吵架的口吻也非常熟悉,好像就是平時家庭裡父母和孩子之間那種日常。

久而久之兩人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最後只差點燃一根導火索了。

《囧媽》就是用這樣的一種喜劇方式在一個封閉的火車環境裡,頻繁地輸出和表現母子之間的矛盾,這使得劇情也具有衝擊性和現實性,直面中國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困境和難題。

試想一下,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會像伊萬的媽媽那樣,覺得孩子哪裡都是缺點,總是要不停的嘮叨提醒,放大孩子的缺陷。

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希望孩子好,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孩子即便順從我們的想法,卻過得憋屈,矛盾也會時不時爆發。

究竟是為什麼呢?

"假性互惠"使得親子矛盾越發突出

其實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心理學名詞——"假性互惠"。

"假性互惠"是一種心理學上的現象,這種現象不止存在於婚姻關係中,在親子關係中也非常常見。

相信很多人都對"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不陌生,這就是"假性互惠"的一種表現,指的是雙方忽視自己的利益為對方著想,心裡不滿卻不說,保持一種假性的和諧關係,實則卻暗潮洶湧,根本不了解對方的真實需要和喜好。

電影《囧媽》裡,伊萬在和母親相處的六天六夜裡,簡直"生不如死"。

首先母親一看到兒子就先評頭論足一番,說兒子吃得太多不健康,肚子大的像孕婦;並且不顧孩子的感受,就逼著孩子一起和自己做面膜;給孩子準備養生的補品,各種紅豆水、薏仁水;不管孩子餓不餓,都要堅持給孩子投食,但兒子真正想吃的東西她卻不讓兒子吃。

伊萬實在忍無可忍了,他喊道:"我要逃離你!你跟我的距離必須超過10米!"

這讓無微不至的母親瞬間崩潰了,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傾盡一切關心的兒子,對自己這麼不感恩,甚至是仇恨。

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陷入了"假性互惠"的漩渦裡。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也會不解,為什麼自己花了這麼多時間、精力、金錢,最終卻換來孩子的不理解和不感恩。

徐崢在接受《十三邀》採訪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很多中國媽媽的愛是控制的,是期待對方活成自己眼中的樣子,所以中國合家歡中充滿了各種廝殺和玄機。"

而在之前很火的反映家庭現實的電視劇《小歡喜》中也存在"假性互惠",喬英子得了抑鬱症,她的媽媽十分不解,自己每天都煲湯給孩子,在學習上極盡全力滿足孩子,還給孩子規劃好了未來,自己付出了一切,為什麼孩子會得病?

其實如果我們用英子的視角看,會發現英子之所以努力學習,是因為她知道媽媽的不容易,而她也因為聽媽媽的話所以放棄了自己最愛的航模,但看著媽媽給自己規劃好的未來,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再也撐不下去"假性互惠"的現實了。

拋棄"假性互惠",才能真正惠及雙方

每個家庭矛盾背後其實都是親子之間的矛盾太過陳舊,缺少溝通,而"假性互惠"更是加重了這種矛盾,衝突才會層層不斷。

因此家長應該在平時生活中警惕注意,千萬不要用"假性互惠"傷及彼此。

1.溫柔的溝通

在《囧媽》裡,伊萬和母親在火車上幾乎沒有好好溝通的鏡頭,伊萬聽著母親的嘮叨和不斷的關心行為,即便再不耐煩也只是順從,只有到了最後的爆發點才顯現出矛盾。

但其實"假性互惠"最怕的就是長時間的延遲,這樣會給雙方一個錯覺:我做的是對的,是對方需要的。

因為最後,《囧媽》這部電影給出了完成和解的正確路徑——溫柔的溝通。

只有溝通才能真正了解和解決孩子真正的需求,而不是靠著自己的臆想或者身邊人的經驗來教育孩子,給予孩子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傳輸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2.彼此的看見

很多子女不能理解為什麼父母要對自己的生活過度幹涉;很多父母也不能理解子女為什麼不理解自己付出的一切。

其實這種不理解背後,都是因為彼此根本沒有真正地了解過。

我們看到孩子喜歡熬夜和賴床,卻不知道這種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逃避心理和社交恐懼;我們覺得孩子到了年紀不結婚,不是因為找不到或者不想結,而是不想將就,期待找到真愛。

我們缺少的是彼此的理解和看見,這種時候家長應該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將孩子當做真正的大人,當做一個朋友來聊天,拉近親子距離,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堅強和脆弱的一面。

3.勇敢地袒露自己的脆弱面

《囧媽》裡,真正的轉折其實都發生在伊萬袒露脆弱面的時候。

他和媽媽說"我離婚了,對不起"時,他完全地將自己的心剖開來,而媽媽也終於理解了他。

在親子關係中,千萬不要覺得袒露脆弱是羞恥的,表達脆弱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表達愛。

不要讓親子關係一直籠罩在"假性互惠"裡,真正的、透明的親子關係是誠實的、緊密的,只有摒棄了"假性互惠",才能打破枷鎖,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我是尼莫小世界,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看《囧媽》談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不無關係
    》這部影片是徐崢所執導的&34;中的第三部作品,和之前的《泰囧》和《港囧》一樣,《囧媽》被定義為喜劇電影。也許是因為個人身份已不同以往,為人妻為人母的我在看這部電影時,沒有任何笑意,反而有了很多現實思考。《囧媽》這部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徐伊萬和身為自己合作夥伴的妻子面臨離婚,但其實他的內心愛著對方,為了阻撓妻子在海外發展事業,他急著前往美國,卻陰差陽錯地和自己的母親同往俄羅斯。一路上,徐伊萬遠程協同表弟郭貼破壞妻子的生意,與此同時,母子倆不斷爭吵,矛盾不斷。
  • 《囧媽》戳痛中國婚姻真相:失敗的親子關係皆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
    2020年的春節檔電影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到來,紛紛在大年二十九撤檔。字節跳動公司以6.3億價格購買徐崢導演的《囧媽》版權,並於大年初一在該平臺的APP免費播放,讓《囧媽》成為2020年春節期間,唯一一部「上映」的賀歲片。
  • 《囧媽》:徐崢導演喜劇電影的價值體現和對親子關係的情感表達
    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囧媽》講述了小老闆徐伊萬深陷與妻子的感情糾紛,意外中同母親一起坐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旅程中兩人發生了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同時母子開始互相理解,共同面對一直逃避的親密關係,最終人到中年的徐伊萬不僅與母親和解,也與自己的內心和解。
  • 《囧媽》:衝破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走向親子關係的溫暖和解
    「我們試圖用電影來幫助年輕人完成一種表達。希望大家看完電影以後真的想回去跟媽媽呆一下,一起吃頓飯,也希望父母看完之後,會覺得需要跟孩子換一種相處方式。」這是徐崢在電影《囧媽》發布會上的期許。而我認為,《囧媽》衝擊了親子雙方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原生家庭關係走向緩和的突破口作用。《囧媽》屬於公路電影,說的是機緣巧合下徐伊萬(徐崢扮演)與媽媽盧小花(黃梅瑩扮演)在北京-烏蘭巴託-莫斯科的K3次綠皮火車裡度過了六天六夜的故事。
  • 從「刺蝟效應」解析《囧媽》:家長懂得邊界,親子關係不會差
    2010年,因為疫情突然的爆發,讓很多春節檔即將上映的電影都被撤檔了,不少網友紛紛感嘆"等了這麼久,實在太可惜了",但是徐崢卻是一位獨特的導演,因為這次疫情,他打算獻給全國人民一次免費的電影觀看,在大年初一上映電影《囧媽》讓網友們紛紛讚嘆!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初一期待看的《囧媽》似乎是要泡湯了,然而令人驚喜的是我們在家中就可以免費在線觀看了,這實在是今年過年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下,得到的一份意外驚喜。於是,下載西瓜視頻,除夕夜看完春晚,便登錄觀看這部賀歲檔影片《囧媽》。
  • 電影囧媽:除去喜劇,我們來聊聊親子關係
    無論網播是不是侵佔了院線的利益,徐崢和字節頭條的對賭協議究竟誰贏誰輸,隔壁陳導到底有沒有冷嘲暗諷,我們還是在大年初一穩穩噹噹的看上了囧媽,雖然是在家裡看的。然而這部電影並不是說毫無可取之處,其中反映出的對於親子關係的思考,會讓很多人產生共鳴
  • 《囧媽》---囧的不是母親,而是扭曲的親子關係
    《囧媽》還是在大年初一零點在網際網路上為大眾免費收看,這也算是給全國人民的一個大大的新年福利了。說到《囧媽》,我們不得不提徐崢導演之前所拍的「囧」系列電影,從《泰囧》到《港囧》,再到現如今的《囧媽》,每一部電影中都有它獨特的徐氏幽默,讓觀眾在被逗樂之餘還收穫了一份生活道理。同樣,《囧媽》這部電影也沿襲了這樣的一個路線。
  • 徐伊萬:囧媽?其實最囧的只是自己|電影《囧媽》解析
    看《囧媽》已有時日,一直未寫影評,今有閒暇,遂論之一二一、張璐和伊萬感覺並不是一個生活空間的人從電影塑造上,似乎張璐更為理性或者「正面」,但是我認為伊萬更有「人味」。三、那麼在《囧媽》裡,到底誰是成功者,誰是失敗者?從事業上來講,張璐是成功者,從家庭上講,她並沒有經營好自己的婚姻。我相信他們最初之間是有愛的,不然不會走到一起,可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就走散了呢?
  • 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解讀《囧媽》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走向
    今年春節,電影《囧媽》以線上播出的形式與觀眾如約見面。影片在喜劇公路片的外衣下,明晃晃地揭開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很多人看完影片感同身受,並開始思考:是否也要通過一場旅行來挽救夫妻或者親子關係?在我看來,《囧媽》不僅僅是一場親子關係的和解之旅,隱藏在"和解"這個美好結局背後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也就是說,這趟旅程不過是給徐伊萬和盧小花提供了一個轉變思維模式的契機。
  • 《囧媽》:在撕扯的中式親情關係裡,如何與自己、與世界和解?
    那麼,到底該如何擺脫這種「囧」境,避免這個災難?徐崢在這部電影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剖開最真實的自己,放手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活,才能真正與對方和解,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 儘管她的邏輯有時讓人啼笑皆非、甚至自相矛盾,但她永遠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你就該聽她的,因為我是你媽,我都是為了你好,我不管你誰管你? 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囧媽」甚至「囧爸」,真實得就像我們身邊的爸媽?沒錯,「囧媽」的原型,還真的來自於徐崢自己的媽媽。
  • 以《囧媽》為例,解析魔幻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價值及其魅力所在
    這是一部關於中國式家庭關係的喜劇,在《囧媽》中,這段中國式家庭關係分為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兩條線索。本文將從電影主題、影片隱喻、鏡頭語言,三方面剖析《囧媽》這部中國式家庭關係喜劇影視作品,在文末我會就《囧媽》對超魔幻現實主義給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 《囧媽》:接納那個真實的小孩,親子關係才不會滿是「相愛相殺」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終於把《囧媽》看完了。 開頭笑死,賈冰承擔了這電影的所有笑點。 可是結尾又把我哭慘了,原本覺得黃梅瑩飾演的囧媽看上去太年輕,不像個「老太太」,可是就在她摘下假髮,梳理著稀疏的花白短髮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囧媽老了,自己的媽媽也老了。 這一代入,鼻子就酸了……
  • 電影《囧媽》不是一部喜劇,而是延續千年的悲劇!
    電影《囧媽》主要講了三段親密關係。其中,主線是講徐崢扮演的徐伊萬與媽媽之間的緊張親子關係問題,同時副線講述徐伊萬與妻子的婚姻問題,第三,也映射囧媽自己的婚姻問題。我想絕大多數人看了這部電影都可以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原型,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 徐崢導演電影《囧媽》火了:從喜劇看家庭,孩子長大後的「秘密」都在這!| 分享
    大年初一,帶著對徐崢導演新片的期待,小編去抖音免費看了電影《囧媽》,這不僅是一場催淚電影,重點是特別適合合家歡,有讓人捧腹不已的喜劇元素貫穿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更是影片中描述的「親子關係」。小編為了不影響各位寶媽寶爸後續的觀影感受,電影本體這部分,我儘量簡明扼要地、不劇透地說一下好在哪,讓大家對自己與孩子或父母的親子關係有進一步更深的思考:影片重點是從徐崢(飾演徐伊萬)這個主人公引出的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作為90後孩子的母親,觀影后感觸頗深,從囧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1囧媽控制欲極強。我們看到囧媽始終想把兒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兒子,不斷地控制與改造。囧媽一心一意地改造兒子,兒子一直在逃離。囧媽在改造兒子,兒子在改造自己的妻子。兒子很討厭母親的樣子,在不知不覺中,他也變成了母親的模樣。因此,影片中出現了同樣的宣洩,同樣的控訴。可見,不健康的原生家庭體系,會像汽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有繼承性!徐伊萬修好了自以為張璐很喜歡的檯燈,其實,張璐根本不屑。徐伊萬把母親和他的關係,投射到了夫妻關係上。
  • 《囧媽》不囧?但它是我看過的最溫暖的徐崢電影
    《囧媽》在喜劇效果上確實不如前兩部,但它是我看過最溫暖的徐崢電影。今天我將從公路形態電影的特點、影片多種視聽語言的運用以及電影宣揚的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分析《囧媽》的溫暖之處。最後,這些問題又會遺傳到下一代,把過多的愛和控制投射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長大,就會形成爭執。 所以徐崢想通過電影引起更多人思考中國式親子關係的弊端,夫妻間應該如何相處,將逃避的問題都勇敢面對,找到和解治癒心靈的方法,最終回歸到和諧家庭。
  • 為什麼《囧媽》是一部煽情電影?
    最近看了徐崢導演的《囧媽》,心裡有強烈的認同感。 電影中徐伊萬和盧小花的關係,不就是我和媽媽的關係嗎?在看完網友的評論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在同一個片天空下,不同的我們有著同款媽媽。這種典型的中國式母子關係存在在每一個家庭裡。 在傳統中國父母的觀念裡: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無論孩子是否成家,在媽媽心目中,自己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因為媽媽永遠是媽媽,孩子永遠是孩子。
  • 《囧媽》囧媽的窘迫
    《囧媽》是今年賀歲檔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伊萬的媽媽在前往莫斯科列車上對兒子伊萬的種種控制,以及危難來臨的時候捨生忘死保護兒子的偉大舉動。 1整個影片都圍繞母子倆相處的細節來展開。
  • 《囧媽》影評:原生家庭裡藏著你的婚姻關係
    今年的春節不同以往,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只能在家觀看電影。看到許多人對徐崢《囧媽》這部電影評論不高,說太多親子關係和婚姻問題只是一帶而過,不夠深刻,並且沒有顯示怎樣處理親子和婚姻關係。但是我想說的是:電影只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揭露社會家庭問題,至於怎樣解決問題,那不是電影的任務!我覺得《囧媽》是一部笑中有淚的親子電影,拍得很好。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揭示了母子兩人由相互擰巴到和解的過程,同時,讓我們看到原生家庭對孩子以後婚姻關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