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接納那個真實的小孩,親子關係才不會滿是「相愛相殺」

2020-12-28 騰訊網

文 | 維尼媽媽沐瀅

終於把《囧媽》看完了。

開頭笑死,賈冰承擔了這電影的所有笑點。

可是結尾又把我哭慘了,原本覺得黃梅瑩飾演的囧媽看上去太年輕,不像個「老太太」,可是就在她摘下假髮,梳理著稀疏的花白短髮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囧媽老了,自己的媽媽也老了。

這一代入,鼻子就酸了……

可能如膠似漆滿世界撒狗糧的夫妻們體會不到徐崢袁泉的中年危機,但徐伊萬和媽媽的「相愛相殺」的親子關係,卻在我們每個人身邊上演。

一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我們都在「相愛相殺」

坐火車自帶床單、自備米和電飯煲、各種蔬菜瓜果一應俱全,能自帶絕對不在半路上買……

絕對相信「公眾號」,從生活竅門到偏方,任何不知名的養生類公號都可以成為「聖經」……

幾點喝水幾點吃水果,吃多少喝多少都有零有整,好像過了這個點兒喝的水都是「毒藥」……

黃梅瑩的囧媽看似誇張,但卻真真兒地存在在身邊,網友們驚呼:真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有些年輕的父母說,我們堅決不會變成自己的父母那樣,我們要尊重孩子,我們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但每每落實到行動上,卻又逃不過真香定律。

一個嬰兒不好好吃飯,媽媽擔心他餓、擔心他營養不良而選擇一口接著一口地喂。

孩子已經塞得無法消化,可是媽媽依舊覺得孩子餓。

而在這一餐裡,媽媽自己食而無味,隨隨便便扒拉幾口進肚子,卻全神貫注地向孩子投喂。

當孩子把食物弄得滿身滿臉都是的時候,媽媽又無法接受孩子「浪費食物」、「不好清洗」、「吃不到肚子裡吸收不到營養」,於是新的雞飛狗跳開始了……

儘管只有幾個月大的孩子,但他們小小的世界裡已經有了「自我」的概念,孩子感受到「自我」被控制了,不由得自己去抓握和探索,自己只是一個莫得感情的吃飯機器而已,飲食甚至成為了負擔,而不是一種樂趣。

心理學家李雪稱這種現象,是父母把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

孩子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不斷地完善,當他有一天突然有能夠與寄生在自己身上的父母抗衡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會倍感手足無措:

為什麼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不聽話了?

為什麼我說什麼都不管用了?

為什麼孩子讓我傷心了,他小時候那麼聽話懂事……

影片的開頭,袁泉飾演的張璐無奈地問伊萬:「你為什麼總是不遺餘力的改造我呢?」

這句話,也出現在伊萬和媽媽的無奈對話中。

親子關係很大程度決定了未來的夫妻關係,因為孩子會遵循著父母之間相處的模式,與自己的另一半相處。

我們通常認為談戀愛是在和另一半談,其實,我們實在不停地尋找、重複著童年與父母的相處模式。

換位思考,我們每個人都不喜歡被控制,卻又用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去控制身邊人,甚至,代代相傳,以愛的名義來控制我們的孩子。

所以很多人都有著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的感觸:和父母見不著又想,見到了又互相嫌棄。不吵不說話,幾句話就嘮崩。

真的是說大部分人的親子關係已經到了劍拔弩張、互不往來的地步嗎?當然不是!

這種擰巴的感覺,是作為子女一直掙扎卻又無力逃脫的牢籠,是想和父母去和解又橫在當中的壁壘。

於是,大部分的親子關係都是如影片中那般相愛相殺。

二 、「完美的媽媽」、「完美的孩子」不過是我們內心的投射

父母不遺餘力地改造孩子,希望他們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

但那個期望的樣子,不過是我們內心的投射。

投射,是一個心理學名詞。

是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

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賀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有一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便是投射的一種體現。

放之當代家庭中,孩子覺得媽媽是完美的,媽媽是個好媽媽,那麼自己就是一個完美的孩子,自己就是一個好寶寶……

相信有孩子的家庭,都親子共讀過《我媽媽》這本繪本。

繪本中描述的媽媽是個無敵女超人,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扛得起重物擰得了瓶蓋,還妙手生花能歌善舞,賺得了錢當得了家,無所不能……

當然這個媽媽就是孩子眼中那個完美的媽媽。

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完美的媽媽。

親力親為帶娃的時候,頭髮隨便在腦後一紮,形象是什麼東西?描眉畫眼的時間夠給孩子做一份輔食!

睡不好一個整覺的時候,真的會衝著孩子發一股無名火;

更殘酷的是為了照顧孩子不得不放棄原本喜愛的工作,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卻又要體會抱起「磚」就不能抱你,抱起你卻沒法生活的兩難……

當孩子認清了自己理想中的媽媽和現實中的媽媽存在著差距,並接納了這個差距的時候,孩子成長了。

在一檔親子節目中,讓媽媽分別給孩子打分,媽媽們都能說出自己孩子的各種各樣的缺點,給孩子打9分、8分(滿分是10分)。

但所有的孩子,無條件,無理由,就是喜歡媽媽,愛媽媽,怕媽媽老去,要保護媽媽。

他們給媽媽打的分數驚人的一致——10分,100分,一萬分!

「我愛你,所以我接納你的一切。」這便是孩子對媽媽最純真的表達。

但作為父母的我們卻依舊停留在無法接納真實的孩子的階段。

可以說,孩子教會了我們成長,讓我們接納那個真實的小孩,同時接納真實的自己。

三、接納真實的孩子,也是接納了自己

接納力,真的是一種神奇的力量。

海文穎在《接納力》一書中曾經說:接納力是一種能力,一種獲取幸福的能力。媽媽一旦擁有了接納力,就擁有了讓自己幸福的能力,還會鑄造孩子一生的幸福力。

首先接納自己的感覺和情緒。

書中如是說:養育好自己,便懂得了如何養育好孩子。媽媽如果不能先接納自己的情緒,恐怕很難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發脾氣是「我有點累了」,而並不是孩子你不夠好;

我往你的嘴裡塞小西紅柿,並不是「你應當吃「,而是」我有些焦慮「;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好媽媽,但我很真實,我接納真實的自己,我也接納對面這個真實的孩子。

繪本《大衛,不可以》非常具有爭議。

有些媽媽無法理解這本書中,大衛媽媽態度的180度大轉折。

曾有一位家長留言:真是理解不了,雖然你很熊,但是媽媽還是喜歡你,這是什麼鬼邏輯?

可這奇怪的轉折,正是大衛媽媽的高明之處。這一個擁抱的動作和有關於愛的安撫,正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接納。

你是我的孩子,我接納你所有的優點和缺點。我不會說「你要是再……我就不要你了,我就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話,聰明的媽媽不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拋棄。

如果連媽媽都不能接納自己的孩子,那麼這個孩子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就像《囧媽》在結尾處的那段獨白: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寫到這裡,不僅想起了很多人的另一層無奈:父母越是上了年紀,他們越不會改變什麼。所以痛苦的只能是子女。你能指望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去重塑自己,意識到愛是接納和尊重嗎?

我想,以上文字的闡述,寫給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首先接納自己,其次接納你的孩子,最後接納你的父母。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給家人展現的是真實的自己;

接納孩子的各種缺點和問題,讓他感受到你的愛有界限、有分寸、不會令人窒息;

接納父母,就是和自己的過去和解,才能在未來尚能陪伴父母的時日裡,給他們大大的擁抱吧!

這樣,當我們垂垂老矣的時候,會發現活出真實的自己所帶來的益處,而不是固著在擰巴的關係裡耿耿於懷……

相關焦點

  • 《囧媽》之心理學解讀:如何走出親子間相愛相殺的困局?
    ……這些問題是《奇葩說》的熱點辯論話題,也成為了徐崢電影《囧媽》的取材之源。正如徐崢接受許知遠《十三邀》採訪說的一段話,「很多中國媽媽的愛是控制的,是期待對方活成自己眼中的樣子。所以中國的合家歡充滿了各種廝殺與玄機,但是反映這種關係的電影太少了。
  • 《囧媽》愛是接納和尊重
    2020年春節檔前期三大影片宣傳競爭白熱化,高潮迭起,意外半路殺出個新冠病毒,最終只有《囧媽》異軍突起在網絡上跟大家見了面。《囧媽》講得是中國式父母和孩子之間相愛相殺的故事,一個拼了命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對兒子的母親,一個忍無可忍不惜犧牲自己只想逃跑的兒子。
  • 《囧媽》戳痛中國婚姻真相:失敗的親子關係皆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
    字節跳動公司以6.3億價格購買徐崢導演的《囧媽》版權,並於大年初一在該平臺的APP免費播放,讓《囧媽》成為2020年春節期間,唯一一部「上映」的賀歲片。《囧媽》是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之一,也是繼《人在囧途》、《泰囧》、《港囧》之後的第四部電影。
  • 我看到的《囧媽》,不只是相愛相殺的中國式母子關係,還有改變
    鑑於當前疫情,徐崢的《囧媽》也成了第一個在家不出門就能觀看的春節檔影片。隨時隨地,打開「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就能免費觀看。如果你以為這是一個喜劇片,你可能會失望。如果你把它當作一個親情的治癒系片子,就會感覺還不錯。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初一期待看的《囧媽》似乎是要泡湯了,然而令人驚喜的是我們在家中就可以免費在線觀看了,這實在是今年過年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下,得到的一份意外驚喜。於是,下載西瓜視頻,除夕夜看完春晚,便登錄觀看這部賀歲檔影片《囧媽》。
  • 《囧媽》背後的育兒反思:尊重和接納才是愛孩子的最好的方式
    大年初一,徐崢導演的電影《囧媽》上線,影片講述了一對母子的治癒囧途,徐伊萬是一名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陰差陽錯之下,與母親一起坐上了開往莫斯科的火車,母子二人在這6天6夜的旅途中,在綠皮車的狹小空間裡,上演了相愛相殺的母子情深。
  • 《囧媽》:人到中年,需要解決母子關係、夫妻關係何止這麼簡單
    >徐崢的《囧媽》看完,之前看了很多網友評論徐崢的「囧」系列電影一部不如一部,豆瓣評分也只有5.9,以為肯定會失望。當我們日日與父母、與孩子、與丈夫或妻子相處時,有些矛盾就出現了,這部《囧媽》也許會給我們一些觸動,對於父母,對於婚姻,對於子女。《囧媽》講的是一直想要逃離媽媽控制的徐伊萬,為了取回護照,與媽媽坐上了同一輛開往莫斯科的火車,在六天的相處裡,徐伊萬和媽媽從相愛相殺,到矛盾全爆發,再到溫情和解的旅程。
  • 通過電影《囧媽》讓我們思想,愛在哪裡?
    個人感覺囧媽還是很好的。徐崢在搞笑和情感上的拿捏較之前的囧系列有過之而無不及。老年父母和成年兒女之間的相愛相殺表現的很傳神,有過類似經歷的家庭應該很有代入感。同時,過年賀歲片,家和萬事興的話題才有氛圍,「愛的挑戰不是長久去愛自己幻想出來的丈夫、妻子、兒女,而是面對真實的人,活出舍己而不掌控的愛。
  • 相愛不相殺
    春節假期看了三部以母女關係為主題的影片。一部是由新人楊明明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柔情史》,在業內拿獎拿到手軟,但是票房一般,所以鮮有人知。它的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和我媽,相愛相殺。      接著我還看了反映同一主題的影片《春潮》,它的海報上寫的是:你與母親的關係就是你與世界的關係。
  • 看《囧媽》談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和婚姻關係,不無關係
    》這部影片是徐崢所執導的&34;中的第三部作品,和之前的《泰囧》和《港囧》一樣,《囧媽》被定義為喜劇電影。《囧媽》這部影片講述了男主角徐伊萬和身為自己合作夥伴的妻子面臨離婚,但其實他的內心愛著對方,為了阻撓妻子在海外發展事業,他急著前往美國,卻陰差陽錯地和自己的母親同往俄羅斯。一路上,徐伊萬遠程協同表弟郭貼破壞妻子的生意,與此同時,母子倆不斷爭吵,矛盾不斷。
  • 電影囧媽:除去喜劇,我們來聊聊親子關係
    無論網播是不是侵佔了院線的利益,徐崢和字節頭條的對賭協議究竟誰贏誰輸,隔壁陳導到底有沒有冷嘲暗諷,我們還是在大年初一穩穩噹噹的看上了囧媽,雖然是在家裡看的。看完之後有人說不如前幾部好笑,少了很多梗和笑點,之前徐崢和黃渤,徐崢和包貝爾都碰撞出了不錯的喜劇火花,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囧媽想要表達更多深刻的問題
  • 《囧媽》告訴我們:這才是親子模式的正確打開方式
    【豆芽芊芊專欄】《囧媽》告訴我們:這才是親子模式的正確打開方式原創作者|豆芽芊芊01今年春節,在家看了電影《囧媽》後,只想大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囧媽》講述了正在鬧離婚的小老闆徐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中,為了拿回護照,卻陰差陽錯地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
  • 《囧媽》:衝破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走向親子關係的溫暖和解
    這是徐崢在電影《囧媽》發布會上的期許。而我認為,《囧媽》衝擊了親子雙方控制與逃離的刻板心態,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了原生家庭關係走向緩和的突破口作用。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 不好笑的《囧媽》裡,藏著徐崢與親媽真實的故事。
    在《囧媽》開拍前的故事在許知遠的節目裡,徐崢曾跟許知遠透露,《囧媽》故事的靈感以及一些情節素材,其實都來源於自己跟媽媽的一次前往南美的旅行。而這場旅行剛好發生在《囧媽》正式拍攝的前一年。《囧媽》的故事線有兩條,一條是徐伊萬與自己飛往美國的妻子鬧離婚,另一條是徐伊萬陪自己親媽坐火車去莫斯科演出。在通往莫斯科的火車上,中年徐伊萬和自己的老年親媽爆發了各種各樣搞笑又真實的矛盾衝突。在片中,忍無可忍的徐伊萬在和自己親媽的一段對白中,控訴著親媽對自己這個兒子扭曲怪異的關愛。
  • 徐崢被「囧媽」逼到崩潰:父母的控制,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為了不給國家添亂,我們絕大部分人也都選擇呆在家裡,而《囧媽》這部電影在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的免費上映,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大福利。 聽過很多看過囧系列電影的觀眾說,爆笑之後,都是哭得稀裡譁啦。 今年這部《囧媽》也不出意外,全片以母子搭乘火車的旅行為引,勾勒出了中年危機、中式家庭關係及眾生群像。
  • 《囧媽》:在撕扯的中式親情關係裡,如何與自己、與世界和解?
    而這樣的狀態,也曾真實發生在他和媽媽之間,所以,他覺得,再沒有什麼比中式母子關係更囧的了。 儘管她的邏輯有時讓人啼笑皆非、甚至自相矛盾,但她永遠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你就該聽她的,因為我是你媽,我都是為了你好,我不管你誰管你? 有沒有覺得,這樣的「囧媽」甚至「囧爸」,真實得就像我們身邊的爸媽?沒錯,「囧媽」的原型,還真的來自於徐崢自己的媽媽。
  • 解析電影《囧媽》:「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既傷孩子又傷自己
    我一說到《囧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徐崢給了所有觀眾一個驚喜:本以為新年沒電影可看,可徐崢卻請所有人在大年初一免費看《囧媽》!雖然這件事早已結束了喧囂,但關於《囧媽》這部電影的爭議還是存在,很多人都說徐崢雖然給了所有人驚喜,但在看完電影時卻覺得"囧"系列一部不如一部。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原創:彩霞滿天來源: 珍愛紅樓夢 2020年的賀歲片《囧媽》 ,大家都在家裡欣賞了。在列車上六天六夜的行程中,中年的徐伊萬和媽媽盧小花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相愛相殺、爭吵不斷。不幸的婚姻造就了畸形的親子關係,更不幸的是,這種畸形的親子關係又造就了徐伊萬的不幸婚姻。所有的為你好,最終都會吞噬自己。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攥得越緊,失去得越快。3囧媽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 《囧媽》告訴中國女人,如何減少生活的不幸福?
    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一對相愛相殺的母子。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很戲劇卻又很真實,輕鬆地勾起了很多人心中曾經不甚愉快的體驗,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囧媽》更多的是一種壓抑,尤其是中國女人的壓抑。、家庭背景不同而難以相融。
  • 深度解讀《囧媽》:6個秘訣幫你找到流動而舒適的親密關係
    我們用《囧媽》裡面6條金句,分析親子、婚戀關係等遇到的關鍵抉擇,希望對大家更好處理親密關係有一點啟發和借鑑。01 「我不是你心裡幻想的那個人」:避免高期待《囧媽》開頭,張璐跟即將成為「前夫」的伊萬說,她不喜歡他家的檯燈,從第一天就覺得它「很做作」,喜歡檯燈的伊萬不理解:「你怎麼可以這樣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