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之心理學解讀:如何走出親子間相愛相殺的困局?

2021-01-14 天眼新聞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黔妹妹

在面對真正的危機的時候,他們的雙重標準與固執己見卻讓人抓狂!

假如你需要和父母在侷促的空間裡待上一周,你會如何度過?

對於父母的嘮叨,你能否做到心平氣和的回應?

面對父母的控制與固執,你會選擇閉嘴還是爭吵?……

這些問題是《奇葩說》的熱點辯論話題,也成為了徐崢電影《囧媽》的取材之源。

正如徐崢接受許知遠《十三邀》採訪說的一段話,「很多中國媽媽的愛是控制的,是期待對方活成自己眼中的樣子。所以中國的合家歡充滿了各種廝殺與玄機,但是反映這種關係的電影太少了。我想用一部電影就是表達那幾句簡單的話,一個媽媽如何說「對不起」「謝謝你」,一個兒子如何說「我愛你」……」

《囧媽》看完,確實看到了這樣的一種掙扎感。

故事主人公伊萬的人設和他的前兩部有點像,遭遇婚姻危機的成功商人,喜歡控制,缺乏安全感。後面看到他的母親後,很多性格的成因都在原生家庭中找到了答案。

這位上海媽媽精明強幹,但是過於控制;

她會不停的催兒子兒媳趕快生孩子;

會在兒子打電話的間隙不停的給兒子餵食;

會不停的打聽兒子婚姻生活的各種細節;

而最有代表性的是在餐車上,伊萬媽媽帶的那一飯盒紅燒肉。伊萬美滋滋吃了一盒,就剩一塊,他媽媽不讓吃了,理由是「吃多了會得脂肪肝」。

伊萬很震驚:「你給我吃了一盒了,現在告訴我脂肪肝?就差這一塊嗎?」

媽媽非常堅決,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在執行著為子女最正確的決定。

這種矛盾在這次武漢肺炎的防範工作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那些平時在家庭群裡發著各種養生文章,天天提醒你晚睡幾分鐘不吃早餐會死的長輩,在面對真正有生命危險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的時候倒表現出一種視死如歸的執拗,他們堅決不戴口罩出門,他們對於子女的提醒置若罔聞!

在面對真正的危機的時候,他們的雙重標準與固執己見卻讓人抓狂!

這也難怪《奇葩說》最近一期的辯題「父母觀念過時還固執己見,我該閉嘴還是battle(掰扯)」會辯得火花四濺,尤其是邱晨的發言中提到的「固執己見」的原因:「在逆反心理作用下,越battle越讓對方維護原有觀點,越發找更多理由辯護死硬到底。所謂固執己見不是原來就有,恰恰是一次次battle造就的。」

而蔡康永的一段話則更是擊中了很多人的心——吵架贏了的那一刻就是開始後悔的那一刻。

但是如果我們內心並不認同,閉嘴不說,就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似乎也很難,並且我們自己也很容易憋成內傷。這就是親子溝通的經典兩難。

那如何才能走出這種相愛相殺的困局呢?

一是溫柔的溝通。

奇葩說的幾位舌燦蓮花的大辯手和《囧媽》電影設置都給出了完成和解的正確路徑——溫柔的溝通。

只是如何才能達成這種溫柔的溝通呢?

積極傾聽是首選。和大家分享「發言權杖溝通法」,這是史蒂芬柯維《第3選擇》中反覆提及的有效溝通方法。「發言權杖」代表著話語權,只有持有發言權杖的人(可以用任何物品來象徵這個權杖,比如話筒)才能發言,其他人必須保持安靜。想獲得權杖的方式只有認真傾聽持杖人的發言,並能夠充分的重複持杖人的所有觀點。當持杖人認為你確實理解並記住了自己的發言,才會將發言權杖的權利進行交接,由新的持杖人繼續表達自己的看法。

二是真正的彼此看見。

很多子女不理解父母為什麼要對自己的生活過度幹涉,父母不理解子女為什麼該結婚的年紀還不找對象。

誰都沒想過,這種不理解背後,也許是大家互相之間根本沒有真正了解過。

父母不知道子女在熬夜、賴床的表象下也許隱藏著逃避心態和社交恐懼,不知道年輕人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想為了結婚而與不愛的人湊合結婚。

子女同樣不知道,父母那些固執己見下也許也有對衰老和死亡的抗拒,有時候他們也害怕被時代落下,害怕自己的子女瞧不上自己,懶得搭理自己。就像電影中伊萬不知道,父母當年是怎麼認識、怎麼走到一起的,同樣又是怎樣熬過那麼多不堪的歲月的。

這些都需要彼此的真正看見,但是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有耐心和信心去磨合和碰撞。

子女和父母的這場理解,我們需要把時間維度拉得更長一些,童年時候的創傷很可能讓我們陷入長達二十年的對抗和反叛,最後能否和解,還是取決於我們的成長與勇氣。

我們究竟要相愛相殺多少年,才能慢慢學會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就像電影裡袁泉留給徐崢的那段話,「年輕的時候,總覺得相愛就是全力付出,後來發現,就算付出,也難免互相傷害。」

沒有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的情感,不過是變相的壓迫。因為當一個人想要蘋果而你給他一個梨,這樣的付出很容易變成相愛相殺。

電影中,當伊萬終於理解媽媽控制背後的恐懼與無助,而媽媽終於理解兒子在控制的模式中的痛苦與掙扎的時候,雙方才願意真正的尊重彼此的邊界,給對方空間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三是勇敢的表達脆弱面。

其實電影中真正溫暖的轉折都發生在伊萬勇敢呈現脆弱面的時候。

當他對妻子說著「我和你爭鬥、拖延你的時間,是因為我不想離婚,我想把你留在身邊」的時候,袁泉沉默了,最後給他發來了那段和解的話,儘管婚姻卻是回不去了,但至少做到了好聚好散,彼此珍重。

而他對媽媽說「我離婚了,對不起」的時候,他完全袒露了自己的脆弱,而媽媽也終於理解了他。而當他和媽媽堅定的說道,「來得及的,我們一定趕得上莫斯科的演出的」,你可以看到一個男人的成長與堅定。

在親密關係中,你表達脆弱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表達愛。不管是渴望對方的愛還是期待與對方的連接,這對中國傳統的家庭來說很困難。因為我們都太過害怕被拒絕,當我們袒露自己的情感需要的時候,我們感覺自己已經完全丟棄了鎧甲讓自己裸露在親人的面前,但這份裸露也會幫我們穿透保護層,把柔軟展現在親人的面前,而這份柔軟很可能引來真正的共情,讓彼此真正的看見,然後實現更深度的親密融合。

走出相愛相殺的怪圈確實非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但是,只要我們堅定的朝著這個方向一步步踏實的邁進,情感的和解與流動便有了無限的可能性。

這條和解之路,讓我們相互勉勵,共同精進!

作者簡介

陳歷傑 親密關係諮詢師

前北京法官,婚姻家庭案件處理專家

2019壹心理評選影響力TOP50 的心理諮詢師

中科院心理所在讀博士

日本一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MBA

國際衝突調解師

貴州省婦聯新媒體中心出品

文字丨陳歷傑

編輯丨李玉珠

責編丨李文娟

審核丨侯清華

往期回顧:

本公眾號推文內容只為

傳播正能量、好內容,服務於廣大婦女群眾

如有標註來源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相關焦點

  • 《囧媽》:接納那個真實的小孩,親子關係才不會滿是「相愛相殺」
    可是結尾又把我哭慘了,原本覺得黃梅瑩飾演的囧媽看上去太年輕,不像個「老太太」,可是就在她摘下假髮,梳理著稀疏的花白短髮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囧媽老了,自己的媽媽也老了。 這一代入,鼻子就酸了……
  • 我看到的《囧媽》,不只是相愛相殺的中國式母子關係,還有改變
    鑑於當前疫情,徐崢的《囧媽》也成了第一個在家不出門就能觀看的春節檔影片。隨時隨地,打開「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就能免費觀看。如果你以為這是一個喜劇片,你可能會失望。如果你把它當作一個親情的治癒系片子,就會感覺還不錯。
  • 相愛不相殺
    它的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和我媽,相愛相殺。      接著我還看了反映同一主題的影片《春潮》,它的海報上寫的是:你與母親的關係就是你與世界的關係。      這兩部影片,雖然講述的都是親子關係,但是觀影過程中卻鮮有親子之間溫情脈脈的感受。真實、絕望、市儈、算計、糾纏、攻擊、醜陋、陰暗、病態,是影片給我留下的整體印象。
  • 《囧媽》觀後感:一直被「改造」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上面的這句話,是一位50多歲的媽媽,在一次私信中提到的,她跟我講述了自己的孩子,在親情中如何的叛逆,在愛情中又是如何對自己的愛人「操控」,當然,故事的結局還是美好的。她的孩子最終跟媽媽和解,也贏回了自己的愛情。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原創:彩霞滿天來源: 珍愛紅樓夢 2020年的賀歲片《囧媽》 ,大家都在家裡欣賞了。在列車上六天六夜的行程中,中年的徐伊萬和媽媽盧小花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相愛相殺、爭吵不斷。徐伊萬也學會了放手,在愛情無法回頭之時,用感恩之心放下曾經的美好。當婚姻走到盡頭之時,不做無謂地挽留。母子倆最終都意識到:每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世界不是圍繞著哪一個人轉的。愈是控制,愈是受到別人的疏離與逃避。一般來說,控制欲超強的母親,婚姻大多都是不幸的,她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在下一代身上。
  • 《囧媽》愛是接納和尊重
    2020年春節檔前期三大影片宣傳競爭白熱化,高潮迭起,意外半路殺出個新冠病毒,最終只有《囧媽》異軍突起在網絡上跟大家見了面。《囧媽》講得是中國式父母和孩子之間相愛相殺的故事,一個拼了命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對兒子的母親,一個忍無可忍不惜犧牲自己只想逃跑的兒子。
  • 徐崢被「囧媽」逼到崩潰:父母的控制,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為了不給國家添亂,我們絕大部分人也都選擇呆在家裡,而《囧媽》這部電影在抖音、今日頭條等平臺的免費上映,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大福利。 「因為我是你媽呀!」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一方拼命控制,一方瘋狂逃離,這樣的親子關係,註定充滿危機。
  • 解析電影《囧媽》:「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既傷孩子又傷自己
    我一說到《囧媽》,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徐崢給了所有觀眾一個驚喜:本以為新年沒電影可看,可徐崢卻請所有人在大年初一免費看《囧媽》!雖然這件事早已結束了喧囂,但關於《囧媽》這部電影的爭議還是存在,很多人都說徐崢雖然給了所有人驚喜,但在看完電影時卻覺得"囧"系列一部不如一部。
  • 從《囧媽》的中國式親情關係中解讀親子關係
    初一期待看的《囧媽》似乎是要泡湯了,然而令人驚喜的是我們在家中就可以免費在線觀看了,這實在是今年過年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下,得到的一份意外驚喜。於是,下載西瓜視頻,除夕夜看完春晚,便登錄觀看這部賀歲檔影片《囧媽》。
  • 以《囧媽》為例:深度解讀賀歲片的獨特魅力與主題呈現方式
    一說到賀歲片,便是充滿喜慶洋洋之意。在《囧媽》之前,也有不少的賀歲片,比如,上映於2019年11月29日的《兩隻老虎》,上映於2019年12月7日的《誤殺》,與前段時間剛上映不久的《寵愛》等。賀歲片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呢?
  • 為什麼你和戀人總是「相愛相殺」?這項心理學研究,說得很清楚!
    即使沒有,想必也在其他的戀人身上看到過不少類似的情形---「相愛相殺」!浪漫關係攻擊戀人之間,通過操縱或損害關係以達到傷害伴侶的行為, 心理學上稱為 「 浪漫關係攻擊 」。浪漫關係中常見的攻擊形式,有以下三種:身體攻擊:故意使用武力以傷害對方的攻擊行為, 如:推搡、劃傷對方, 令其窒息、用拳擊打、使用武器攻擊等。
  • 如何關心叛逆期的孩子:你以為是愛的溝通,其實是相愛相殺的攻擊
    今天我透過我親自指導的『親子溝通學習圈』家長的溝通案例來說明。01如何關心叛逆期的孩子『親子溝通學習圈』的一位媽媽線上電話聯繫我,因為媽媽問我孩子不想上學該怎麼辦才好,媽媽希望通過角色扮演,請我示範如何對話,因此我扮演家長媽媽扮演兒子。
  • 通過電影《囧媽》讓我們思想,愛在哪裡?
    個人感覺囧媽還是很好的。徐崢在搞笑和情感上的拿捏較之前的囧系列有過之而無不及。老年父母和成年兒女之間的相愛相殺表現的很傳神,有過類似經歷的家庭應該很有代入感。同時,過年賀歲片,家和萬事興的話題才有氛圍,「愛的挑戰不是長久去愛自己幻想出來的丈夫、妻子、兒女,而是面對真實的人,活出舍己而不掌控的愛。
  • 從"思維模式"的角度,解讀《囧媽》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走向
    今年春節,電影《囧媽》以線上播出的形式與觀眾如約見面。影片在喜劇公路片的外衣下,明晃晃地揭開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很多人看完影片感同身受,並開始思考:是否也要通過一場旅行來挽救夫妻或者親子關係?在我看來,《囧媽》不僅僅是一場親子關係的和解之旅,隱藏在"和解"這個美好結局背後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也就是說,這趟旅程不過是給徐伊萬和盧小花提供了一個轉變思維模式的契機。
  • 《囧媽》告訴中國女人,如何減少生活的不幸福?
    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一對相愛相殺的母子。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很戲劇卻又很真實,輕鬆地勾起了很多人心中曾經不甚愉快的體驗,戳中了不少中國家庭的痛。《囧媽》更多的是一種壓抑,尤其是中國女人的壓抑。、家庭背景不同而難以相融。
  • 徐崢、黃渤關係如何?看看《囧媽》中黃渤的做法就知道了
    導讀:黃渤客串《囧媽》,為的就是「報復」徐崢,連方法都一模一樣說實話,能在《囧媽》中看到黃渤的身影,真的很意外,畢竟現在黃渤的出場費可不低,至少在3000萬以上。而《囧媽》投資拍攝加宣傳也就在2.2億左右,想來也不可能真的花超3000萬請黃渤。那麼,黃渤為什麼要到《囧媽》中客串呢?想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交情足夠深!
  • 《囧媽》告訴我們:這才是親子模式的正確打開方式
    【豆芽芊芊專欄】《囧媽》告訴我們:這才是親子模式的正確打開方式原創作者|豆芽芊芊01今年春節,在家看了電影《囧媽》後,只想大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囧媽》講述了正在鬧離婚的小老闆徐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中,為了拿回護照,卻陰差陽錯地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
  • 《囧媽》囧系列之四,笑料越來越少了
    《囧媽》講述了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衝突,同時還要和競爭對手鬥智鬥勇,為了最終抵達莫斯科,完成母親登臺演唱的夢想,他不得不和母親共同克服難關,最終幫助母親登上舞臺。簡短的一路,讓兒子和母親之間的代溝和隔閡,在幾天的相處就能化解,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實現。
  • 深度解讀《囧媽》:6個秘訣幫你找到流動而舒適的親密關係
    我們用《囧媽》裡面6條金句,分析親子、婚戀關係等遇到的關鍵抉擇,希望對大家更好處理親密關係有一點啟發和借鑑。01 「我不是你心裡幻想的那個人」:避免高期待《囧媽》開頭,張璐跟即將成為「前夫」的伊萬說,她不喜歡他家的檯燈,從第一天就覺得它「很做作」,喜歡檯燈的伊萬不理解:「你怎麼可以這樣罵它?」
  • 《囧媽》豆瓣評分5.9,「囧」系列是如何崩壞的?
    時隔5年,他帶著新片《囧媽》殺回春節檔。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他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為了宣傳這部電影,他做了不少工作,甚至去了《吐槽大會》和網紅的直播間。相比之下,《囧媽》在一眾賀歲片裡並不突出。讓《囧媽》突出的是導演徐崢的一系列操作:首先宣布提檔大年三十、首先宣布撤出春節檔、6.3億賣給網絡平臺、被院線聯合抵制……一系列操作下來,《囧媽》的意義已經不單單是一部電影,甚至讓人忘記應該從一部電影的角度評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