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囧媽》以獨特的方式,於2020年大年初一凌晨,首次以網絡的形式播放,在這部影片中,徐崢不僅僅是導演、監製,同時還是電影的編劇和主演,堪稱萬能。主演除了實力派演員徐崢外,還有黃梅瑩、袁泉、郭京飛等實力派演員。
《囧媽》不僅是一部搞笑喜劇片,同時也是一部賀歲片。一說到賀歲片,便是充滿喜慶洋洋之意。在《囧媽》之前,也有不少的賀歲片,比如,上映於2019年11月29日的《兩隻老虎》,上映於2019年12月7日的《誤殺》,與前段時間剛上映不久的《寵愛》等。
賀歲片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呢?以下,我將以《囧媽》為例,從故事結構,拍攝技術與人物矛盾衝突的背後含義三個角度深度解讀賀歲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將結合《囧媽》,談談賀歲片常用的4個主題呈現方式。
一、故事結構:主副線相互交織,令人倍感喜慶,又讓人深度思考。電影的安排很巧妙,以北京(家)為圓點,兩種情感關係為線條展開敘事:一條是坐著火車去莫斯科的母子二人,這是親情之線;一條是坐著飛機去美國的妻子一人,這是愛情之線。但是,無論方向不同,結局不同,兩者都是圍繞一個「愛」字來展開敘事
①主線:以徐伊萬陪伴母親去莫斯科參加演出為主線,詮釋「囧」的姿態;
徐伊萬的母親盧小花報名參加莫斯科一個演出,徐伊萬本來是想去火車站找母親拿護照,飛去美國找妻子,卻在陰差陽錯中意外地與母親上了一輛名為K3的火車,前往莫斯科。
然而,從北京到莫斯科,要6天6夜的時間。母子兩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矛盾連連,何況是正面相處於一個狹窄的車廂裡,所以,從徐伊萬在車廂裡拿護照的那一刻起,兩個人仿佛世紀仇人般,一直爭吵不已。片中有一段母子對話的情節,可謂是把母子兩人之間的矛盾表現的淋漓盡致:
兒子:「誰讓你坐火車的?我不是已經答應你了嗎?周末的時候陪你坐飛機去莫斯科?」
母親:「坐火車要6天呢,我不提前出發就趕不上演出了呀。」
兒子:"所以我說要坐飛機啊。」
原本徐伊萬已經答應母親,周末坐飛機陪她去莫斯科,奈何母親不願意,非要坐火車去。母子二人之間的對話雖是好笑,卻也道出母子兩個人相處的困境。奈何,兩個人本來已經矛盾連連,娜塔莎的出現更是間接地加劇了兩個人的矛盾。
K3火車開到中途時,來了一個異國美女娜塔莎,她的床位位於徐伊萬所在的車廂裡,偶然的相遇,誤打誤撞中,徐伊萬和娜塔莎兩個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兩人相見恨晚,相談甚歡,究其根本,終究是四個字:相同經歷。兩個人都有著相同的遭遇,一個是未婚夫出軌,一個是正和妻子鬧離婚,正如娜塔莎所說的,兩個人都是被「棄如敝履」,自然能相聊甚歡。
徐伊萬與娜塔莎飲酒大醉,一個吐槽自己的男朋友,一個崩潰於母親的控制,痛苦於自己的婚姻問題。然而,兩個人酩酒大醉,這在母親盧小花眼裡,卻以為徐伊萬有歪心思,要背叛張璐,不得不對他進行一番教育。母親對徐伊萬說道:「我警告你,婚姻裡面兩個人都是要犧牲的,你在外面是不是總是這樣?"
然而,這那是教育,完全是批評。母子兩人相處不來,溝通不來,也互不相讓,只能從車頭吵到車尾。
母子二人的相處模式令人哭笑不得,幽默中卻略顯無奈,但也不得不引人深思。本是母子,為何如仇人般,難以相處。影片向我們詮釋了母子二人相處之「囧」態,卻也道出了點滴心酸,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每次與父母溝通,何嘗不是以囧的醜姿態收尾呢?
②副線:以徐伊萬與妻子張璐的關係為副線,詮釋大多數婚姻的通病。
徐伊萬和妻子雖彼此相愛,卻琴瑟失調。這也讓我們在不斷地思考:為何彼此相愛的兩個人,最後都會走向破裂?電影一開頭,從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便能把兩個人的婚姻問題赤裸裸地展示出來。妻子張璐有一段話,堪稱經典:
「你心裏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做什麼,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你難道還沒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這句話是兩個人矛盾的根源,也恰恰詮釋了大多數婚姻中的通病:
第一點:心中住著幻想的妻子或者丈夫;戀愛與婚姻畢竟不同,但是,大多數人總是習慣把戀愛中對另一方的想像加到婚姻中,每個人都很獨特,但並不代表每個獨特的人都如你幻想中一樣完美。
第二點:遇事不解決,喜歡藏著掖著。片中的徐伊萬亦是如此,兩個人的關係早已經破裂,以為不理會它,不修復它,感情自然會變好,但現實恰恰相反,遇事,拖著只會更糟糕,解決問題才是根本。
第三點:表面恩愛,私下卻隔著深溝。徐伊萬和張璐兩個人縱使私底下已經難以和好如初,還是會互相演戲,在父母面前,飾演著恩愛的夫妻形象。但是,貌合心離的關係終究包不住紙火,及時解決,才能給予對方空間。
我們一直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卻忽略了對方想要變成的樣子。一個好的婚姻,應該尊重對方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要求對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卻忽略了對方想要成為的樣子,一旦有如此要求,即使兩個人關係再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人最終都會走向破裂。
在我看來,電影以徐伊萬和母親盧小花母子二人的關係為主線,道出了生活中子女與父母關係的心酸與無奈;用徐伊萬與妻子張璐的夫妻關係為副線,詮釋了生活當中,大多數夫妻存有的婚姻通病。電影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而這是這部電影的魅力之處。
二、拍攝技術:利用空中鏡頭拍攝外景與細膩的內景布置相結合,凸顯外景的唯美與寧靜,內景的溫暖與平和。美麗的外景給予人意境感,內景細膩的光線給予人戲劇感,實景給予人場面感、真實感
①空中鏡頭:電影的拍攝技術很獨特,多數利用空中鏡頭進行拍攝,多個情節展示於火車行駛的航拍畫面。電影的內景拍攝多是圍繞著車廂裡面的布景拍攝,但若是從頭到尾都只在拍攝車廂內部場景,只會顯得單一。
因此,導演巧妙地利用空中拍攝把車廂之外的沿途風景拍攝出來,把外景與內景相結合,不僅突出了車廂的溫暖,同時也凸顯了車廂外的風景的美麗,而這樣的拍攝更富有呼吸感和空間感。
②構圖清晰
電影的構圖很清晰,取景完美,簡潔大方,讓人有一種溫暖靜謐的感覺。無論是車廂之外的沿途風景、車廂內的場景,還是母子兩人遭遇熊擊,或是躺在結冰的河床上面的畫面,電影的構圖都很清晰,乾淨,給予影片一種既美好又純粹的感覺。
③光線細膩,畫風溫暖
導演對電影的光線問題處理的很到位,光線柔和均勻,畫風溫暖,這也是大多數觀眾最為稱讚的一點,而這也再次點明了賀歲片的魅力所在,賀歲,慶祝新年,理應是溫暖柔和。
在我看來,導演無比用心,巧用空中鏡頭,航拍從北京到莫斯科的沿途風景,增添了電影的美感;而對內景(車廂)拍攝光線處理到位,不會因為狹窄的空間而給予人壓迫感,相反,光線細膩,畫風溫暖,給予人歲月靜好的舒適感。同時,電影把內景與外景相結合,更富有超強的畫面感和呼吸感。
三、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的背後含義:通過影片中母子矛盾,夫妻矛盾,自身矛盾詮釋了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問題
片中無處不存在矛盾的衝突,究其根源,人生就是一場不斷發生的矛盾,又是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有矛盾,解決之後才會有發展,反之,則會使事情走向極端。
電影中的矛盾主要分為以下3點:
①徐伊萬與母親之間的矛盾:母親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名義控制徐伊萬,徐伊萬萬分痛苦,卻不敢反抗;
徐伊萬無法忍受母親盧小花對自己的控制,卻不敢反抗母親的控制。正如片中,徐伊萬和娜塔莎喝醉之後,娜塔莎問徐伊萬:「你敢不敢把心裡話告訴你媽媽?」
徐伊萬回答:「不敢,絕對不敢。」
徐伊萬明明備受煎熬,無法忍受母親對自己的控制,甚至無比崩潰,依舊不敢反抗,只能任由自己崩潰與掙扎。或許,我們都很唾棄徐伊萬的懦弱,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
報考高考志願時,父母認為師範專業很穩定,個個勸我們報考師範專業,卻不問我們是否喜歡師範專業,想要反抗,父母總是會說「我過得橋比你走得路多」為由,駁回我的想法;
大學畢業後,我們想要在大城市拼搏,大幹一場,父母總會以地方工作甚遠為由,在家鄉給自己的孩子找個穩定的工作,不回家,不聽從父母的安排,便是最大的不孝;
畢業兩三年,好不容易適應了家鄉的工作,父母又開始張羅著我們的婚姻問題;無奈之下進入婚姻,又一個接著一個催生,生完一胎,又接著催生二胎……
似乎一路走來,父母總是在我們忙碌著,張羅著,殊不知,我們是否真的願意過這樣的人生。
片中的徐伊萬何嘗不是生活中每一個人的縮影?父母總會以愛為名,控制我們的一切,殊不知,我們是否願意過這樣的生活。這是徐伊萬與母親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是生活中生活中大多數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
②徐伊萬與妻子之間的矛盾:不善於溝通是大多數夫妻從恩愛走向破裂的根源;
有人說,事業越成功,婚姻越幸福。但是於徐伊萬和妻子張璐而言,卻是相反,事業的成功沒有讓兩個人的婚姻變得越來越好,反而是愈之愁苦。
徐伊萬與妻子張璐之間的矛盾,在於兩個字:溝通。兩個人並不善於溝通,還喜歡互相猜測,最後也導致了離婚。
相愛是真,相處之後所有的矛盾也是真,放過對方,不掙扎,也是為了成全自己。
③徐伊萬自身的矛盾:掙扎,卻不敢反抗,只會換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徐伊萬內心痛苦,且一直掙扎,痛苦於母親的做法;痛苦於與妻子的破裂婚姻;痛苦於自己掙扎的困境。
對於母親:他既不認可母親的做法,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出來,這是他內心的矛盾。他想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卻又怕傷及母親,這是他內心的矛盾。
對於妻子:他很愛自己的妻子,卻以妻子不理解的方式來處事,只是怕妻子離開,後來妻子誤解了他,這是徐伊萬自己內心的矛盾。他的一切所作所為,內心掙扎都是處於矛盾中。
痛苦於自己:想改變卻不敢改變,生活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當中。
在我看來,徐伊萬的矛盾終究是一個字:愛。出發點都是為了愛,卻處理不當,讓自己陷入尷尬與矛盾的境地,讓自己深陷掙扎的泥潭,無法自拔。但是,既然痛苦,為何不去改變呢?人生短暫,應要快樂地度過。
四、結合《囧媽》來分析賀歲片的主題呈現方式,主要有4點:
①從主人公人物形象,來挖掘電影所呈現的主題;
徐伊萬是什麼樣的一個形象?在外人看來,徐伊萬事業成功,有愛人陪伴,應該無比幸福,但是,他外表上看著無比成功,內心卻十分崩潰。崩潰於與母親之間的矛盾,崩潰於與妻子之間的問題,種種問題都在壓著,令他崩潰又無奈。
而這便是一個崩潰的中年男子形象,導演所安排的這個形象,也是當下大多數中年人所經歷的。
賀歲片的亮點之處在於電影是為了慶賀每一年的喜慶日子,同時會結合一年當中最有話題的問題來探討,而崩潰又無奈的中年男子形象,便是如此。比如在《兩隻老虎》裡,家財萬貫的張成功雖然事業無比成功,卻一直過得不如意,並處於不斷崩潰的邊緣。也是一個崩潰的中老年男子形象。
因此,我們在觀看賀歲片時,不妨從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出發,來深度挖掘電影的主題。
②從影片反轉的細節,來深度挖掘電影的主題;
電影的前半部分雖然是講母子之間的衝突,但卻也是充滿幽默性。直到後面,徐伊萬的話語刺傷了母親的內心,還沒有到莫斯科終點站,母親便生氣獨自下車,這是電影反轉的地方,也是電影有喜劇轉入溫情的細節。
導演安排電影的反轉,自然不單單是為了吸引觀眾觀看,而是為了電影的主題呈現。比如,柯汶利執導改編自印度《誤殺瞞天記》的《誤殺》,在結尾部分添加了新元素,讓男主李維節自首的情節來勾起人們對這部電影的深思,也是電影的反轉之下所蘊含的主題。
所以,我們不妨從電影反轉的情節之中,來深度挖掘電影的主題。
③從揭示生活現象,來深度挖掘主題,更是賀歲片常用的一個方法。
作為賀歲片,固然離不開揭示生活的本質。在片中,通過哪些故事情節來挖掘電影的主題呢?
第一點:子女與父母相處之道的矛盾主題;比如電影中徐伊萬與母親之間的矛盾,正是先是生活中,很多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真實寫照。
第二點:徐伊萬與妻子之間的矛盾,也是現實中很多夫妻現狀的真實寫照。雖然電影中對於他們兩個人的相處鏡頭不多,但僅僅是從細節方面,也可以凸顯電影的主題。
電影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揭示生活的現象,我們不妨從這一點來深度挖掘的電影的主題。
④賀歲片:回家,愛的旅程
賀歲片,一切跟年有關的大多數都是與愛、回家有關。片中,藉助徐伊萬與母親6天6夜的相處來詮釋一場關於愛的旅程。
無論是《兩種老虎》中,周原離開張成功,還是《誤殺》中,父親李維傑為了女兒自首,亦或是《寵愛》中,藉助對寵物的愛來揭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情侶之間的愛,還是友情之間的愛,賀歲片的含義,最大的主題便是:愛。
因此,在深度解讀賀歲片時,我們不妨從這一個角度出發。
結語:
《囧媽》不僅是一部惹人大笑的喜劇片,也最好的賀歲片。它利用搞笑卻略顯囧態的方式來給我們闡釋電影的主題,揭示生活現象,而這也恰恰是電影的魅力。想要真正地看懂《囧媽》,不僅要拋開原有的思想認知,更要從更多層面來深度挖掘這部電影的魅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以《囧媽》為例,來深度解讀賀歲片的魅力與價值,希望大家可以得到啟發;同時也把賀歲片的主題呈現方式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