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商號》是一部最經典的商業故事,再現中國商人的經營之道。大盛魁商號是清代山西人開辦的對蒙古、俄羅斯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兩萬頭,活動地區遍及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裡雅蘇臺、庫倫(今烏蘭巴託)、恰克圖、內蒙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西伯利亞、莫斯科等地,其資本十分雄厚,號稱其資產可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庫倫到北京的道路。
"大盛魁"商號是一家有著兩三百年歷史的本土巨型企業,幾乎與清朝的歷史同步,有著複雜的組織結構,其興衰浮沉充滿了神秘色彩。至今呼和浩特的老人們,對旅蒙商大盛魁商號的狗有許多傳說。
有的人說,外蒙有一年物價大漲,各旅蒙商的貨都已脫銷,誰家能搶先進貨,誰家就能獲得巨利。可是那時既無郵電通訊設備,專人送信又費時間。怎樣把這個重要情報趕快傳到歸化城,而又不走漏消息(以免引起歸化城物價上漲),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大盛魁的人卻異想天開,他們把催貨的信,縫在狗的護項圈內,讓狗連夜趕回歸化城送信,竟然得到成功,因而提前大量進貨,獲得巨利。
為此給狗頂了一個整股,寫在「萬金帳」內。這就是人們傳說的「狗股份」的來源。
把狗作為通信的密使,信狗初始時只用普通的蒙古犬來傳遞信息,由於形勢的發展,大盛魁的大掌柜奇思妙思決定用狗來送信。布卡達狗天資甚高善解人意,又耐奔跑,它奔跑的速度要超過最好的奔馬。當時俄國人的電報線路歸化的商人是肯定不能用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大盛魁的大掌柜才下決心出重金購買六隻布卡達信狗,以更新舊的蒙古犬和馬來傳遞信息。這張更新的信息網絡在後來的中俄商貿大戰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布卡達狗記性特別好,只要帶著它走過一次,那路徑永遠忘不了!從歸化到恰克圖兩千餘公裡,布卡達狗三日之內便能到達。北京和歸化之間只需兩日。大盛魁和各分莊之間的信息傳遞一般只用馬和蒙古犬,只有特別緊急和重要的事情才動用布卡達狗。
又有人說,在一次戰役中,大盛魁得到一項重要情報,無法傳遞到軍中,便派狗去送,結果,這一次戰役取得了勝利,大盛魁因而從中得到很大好處。他們為了感謝狗的功勞,也給頂了一個「狗股份。
以上兩種讓狗送信的傳說,都無法找到可靠的證明。
不過據大盛魁的從業人員說,大盛魁的萬金帳上雖沒有「狗股份」的名堂,但對狗的飼養確是優厚的,基本上是人吃什麼狗吃什麼。其所以如此,據說是出於營業的需要。當時大盛魁的主要財源是駝隊,是以房子(即帳)為單位來計算的。
狗是保護房子的一支力量,很受重視。所養的狗都體形大,人們稱為「巨獒」。大盛魁的巨獒約有八九百
只。每頂房子帶十來只巨,羊房子帶二三十巨英。因而,大盛魁對於狗數的增長十分重視,曾許願說
只要狗數上了一千隻就為「功狗」唱一臺戲,慶祝財源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