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鍾
卻說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朝廷為徵噶爾丹,在山西右玉殺
虎口屯兵駐隘。山西太谷貧苦人綽號王二疤子的王相卿在兵營當夥夫,並隨軍做些小生意。後結識軍中祁縣人張杰和史大學,張、史二人亦隨軍做小買賣。三人志氣相投,理想皆同,遂三人結義,成結拜兄弟,辭離軍營合夥做生意,要幹一番大事業。出師一年卻不得溫飽,張、史二人心灰意冷,回家鄉另圖他計,惟王相卿志堅不棄,繼續經營。不久,康熙徵噶爾丹獲勝,殺虎口商機大起,王相卿生意漸有起色,邀張杰、史大學回來再行合作。經苦心經營,生意做大,三人便創辦了「吉盛堂」
商號。至康熙末年,「吉盛堂」改「大盛魁」,各地建起分號,總號遷烏裡雅蘇臺,鹹豐二年遷歸化城,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得勝街十八號。
大盛魁著眼地區民眾生產生活必需,如牲畜、皮張、絨毛、食品、茶葉、絲綢布匹、日用百貨及運輸(駝運)業等等。各店鋪懸掛的幌子尚可在藏家手中覓見,如米店、面鋪、中藥鋪、奶茶鋪、馬具鋪、點心鋪、茶葉鋪、裁縫鋪等。生意漸大,引起官方及團社注意並看重。嘉慶年間獲放印票特權,高利驚人。王相卿等不畏艱辛,從歸綏城始,踏出至俄羅斯西伯利亞和蒙古國際商道,成為跨蒙、俄的國際商號。王相卿成壟斷蒙古市場的商界巨頭。大盛魁分號甚多,與國內很多商業重鎮建立貿易聯繫,同謀發展。民國三年(1914年),大盛魁續任經理段履莊兼任綏遠省和庫倫商會會長。此時國內局勢大亂,土默特騎兵軍官玉祿叛亂,袁世凱派員到綏遠招撫,段履莊從商號利益出發,主動偕同武爾功等與玉祿見面,表示願以大盛魁全部財產及本人生命擔保,收編後保證玉祿安全。遂叛亂得平,北洋政府授一等「文憲章」和二等「嘉禾章」,聘段履莊為農商部顧問。袁世凱贈「拱衛綏遠」匾額。民國六年(1917年),大盛魁出資幫建歸化城第一家西醫私人醫院,稱共和醫院。民國八年(1919年),西北籌邊使兼總司令徐樹錚第三混成旅開赴庫倫,段履莊被委以高級顧問之一,指揮商號為徐部供應軍需。民國十年(1921年),大盛魁聯股承辦綏遠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積極發展民族工業,幾經周折,耗資70餘萬元建成綏遠塞北第一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實業投資也很多,如汽車公司等。因民國戰亂,大盛魁漸衰,至民國十八年,對外宣布歇業。孔祥熙、閻錫山均想出資扶其重張,未果。
大盛魁祠堂和財神座前,曾供奉4種東西,稱大盛魁傳家寶。分別是一條扁擔、兩個貨箱、一塊石頭、一碗稀飯。扁擔意為創始人肩挑貿易起家;貨箱是創始人用過的裝財物的工具;石頭是創業時代替秤砣用以稱銀子的衡器;稀飯是當年創業最艱苦的時期某年除夕王、張、史三人的年夜飯。
《綏遠通志稿》卷二十七「商業」稱:歸綏市為本省商務肇始之地。發達於雍、乾之間。今雍、乾時帳目,年代久遠,至不易得。僅覓得大盛魁聯號與福泉店帳簿各一本。有關大盛魁商號興衰,後人多有記述,文、圖、影視不拘,多雜傳聞演繹。近有代林、馬靜主編《大盛魁聞見錄》刊行,實物影照很多,如蒙古國國家檔案局藏土謝圖汗等省償還大盛魁商鋪債務清單、扎薩克圖及扎薩克旗從烏裡雅蘇臺大盛魁商鋪購貨欠款條、三音諾顏汗艾目眾旗支取銀貨的花帳等等。{14}
本文來源:北方新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