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個鎮街的黨政主官受邀作客佛山傳媒集團南海兩會全媒體中心「2019年南海兩會·鎮街訪談」直播間,暢談各鎮新一年發展思路。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 ,南海七個鎮街將凝心聚力,圍繞推動空間格局再造、產業集群再造、生態環境再造、基層治理再造、政府服務再造等重振虎威,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再造高質量發展新南海。
7鎮街究竟劇透了什麼樣的發展大計?
一起來看
↓↓↓
承接外溢資源、推進創新項目落地
打造高品質現代化全球創客新都市
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桂城重點發展金融+總部經濟+科創文創研發產業,建設金科產融合創新基地,打造高品質服務業集聚區。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今日,南海區人大代表、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麥紹強作客「2019年南海兩會·鎮街訪談」直播間表示,接下來,桂城將從深化廣佛同城、承接季華實驗室外溢資源、推動創新項目落地生根,努力將桂城打造成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品質現代化全球創客新都市。
深化廣佛同城方面,桂城將積極爭取廣佛共建跨江大型綜合體——粵港澳國際交流中心,力爭將其打造成為廣佛兩城面向世界級的城市名片;加快推進三山--東沙粵港澳高端服務產業合作區建設,將其打造成為廣佛合作創新發展的示範區。此外,桂城還將加強港口路北延和11號線同步建設研究,全力配合佛山地鐵2號線、4號線、11號線、番海大橋等重大項目建設,引入廣州地鐵19號線,爭取廣州地鐵10號線延長至桂城,加強廣佛兩地的互聯互通。
承接季華實驗室外溢資源方面,桂城重點打造「兩山一湖一島四公園」的城市景觀軸,將三山片區打造成能吸引高層次人才來生活和工作的最有品位、最高品質的城市客廳。此外,桂城還將配合季華實驗室建設情況,統籌儲備三山片區優質地塊,重點引入全國知名的標杆性企業總部。
推動創新項目落地方面,桂城在發布「桂六條」的基礎上,實施街道領導班子掛鈎直聯重點建設項目,將投資總額超950億元,包括產業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的88個重點建設項目納入掛鈎直聯,幫助項目方與政府審批部門溝通,降低企業辦事成本,加快項目實施,從聯繫、督辦、協調、反饋等4方面狠抓項目落地。
「桂城去年發展勢頭不錯,包括城市建設和管理、產業發展、三山新城建設成果顯著。」顧耀輝走訪桂城代表團時表示,新一輪發展,桂城要在全區起到「領頭羊」作用,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先鋒隊、做金科產融合發展的主力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生力軍。
顧耀輝表示,依託緊鄰廣州南站地緣優勢,廣佛兩市正謀劃建設廣佛超級綜合體,加上正在謀劃建設的「香港城」「澳門城」和國際試驗區等平臺建設,桂城要把握機遇順勢引入項目,項目引進之餘還要不斷完善相關配套特別是文化產業配套。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打造「三個三」都與桂城息息相關,桂城應藉此機會變成一個既「好看」又「好吃」還「好玩」的現代城市。
此外,桂城是南海發展科研單位、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地區,去年憑藉創投小鎮建設便吸引了200多家主體落戶。因此,桂城要在去年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力度,借力季華實驗室建設為全區科技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支持九江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建設中國醫衛用非織造產品示範基地,打造珠西新材料產業集聚區。」這是今年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對九江發展的定位。新的一年,九江有什麼發展「大計」?今日,九江鎮黨委書記徐永強作客「2019年南海兩會·鎮街訪談」直播間表示,2019年九江將進一步落實區委區政府提出的「五大再造」,在強產業、強城市、強農村、強中心等系列戰略基礎上,堅持黨建引領、產業興鎮、生態立鎮、文化活鎮,精準實幹,全面打造南海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先行區。
其中,在產業興鎮方面,徐永強表示,2019年九江將瞄準全國、甚至世界最優的新材料龍頭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新材料產業鏈;深化政府服務,加大力度整理更多產業聚集的平臺,打造更多主題產業社區。與此同時,九江還將進一步推動現有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通過發展新材料、家具、傳統裝備製造業等,使九江在產業布局上更加豐富完善,實現區委提出來的「產業集群再造」目標。
在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方面,目前九江已完成上東工業園改造,探索了「政府主導、村居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給南海村級工業園改造提供了樣本。
「上東工業園區改造完成,只是完成了村級工業園物理改造的第一步。」 徐永強表示,下來九江計劃打造一些新型的主題社區、產業社區,目前已經和全國比較領先的運營商取得溝通聯繫,計劃由他們做整體的運營,包括產業引入、產業後期的孵化培養、後臺服務等,將工業園區做活、做強。
另外,徐永強還透露,目前九江已儲備一批類似的中小型村級工業園,將分批進行「繡花式」的改造,使每個村級工業園改造完成之後都能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充分釋放村級工業園蘊藏的潛力、活力,帶動九江「再出發」。
走訪九江代表團時,區長顧耀輝表示,九江歷史上發展曾經很輝煌,雖然在轉型升級一段時間有所掉隊,但通過這幾年的努力,九江再出發,特別是近幾年在醫衛無紡布新材料產業發展方面有重大突破,「九江一定要堅定信心,樹立『小鎮也能辦大事』的決心和勇氣,謀劃、推動九江新一輪發展。」
針對九江的發展特點,顧耀輝提出四點建議。他表示,九江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在產業發展方面,要進一步研究、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扶力度,整合各方面力量,打造珠西新材料產業集聚區;要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探索良性發展的新路子;高端產業要有高端載體支撐,希望九江進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增強城市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才來九江就業創新。
「我對九江發展是充滿信心的。」 顧耀輝表示,區委區政府會繼續加大對西部鎮街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希望廣大幹部凝聚共識,齊心協力,樹立小鎮能辦大事的決心,共同推動九江新一輪的發展。
西樵鎮地處珠江西岸的南海西翼,為西江與北江兩江交匯、靈氣孕育的嶺南文化之發源地。2019年,西樵鎮將進一步豐富文旅產業內涵,以高起點、高標準打造大灣區高品質嶺南文旅小鎮。一方面,加快已落地或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另一方面,積極謀劃項目建設,爭取更多高端項目落戶西樵。
今日,西樵鎮黨委書記、鎮長關海權作客「2019年南海兩會·鎮街訪談」直播間時表示,定位為南中國武術中心的飛鴻館力爭今年6月對外開放;樵山文化中心將打造成佛山西部高端會議中心、會展中心以及演藝中心,預計其東西兩翼館將於今年6月投入使用,主場館將於今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兩會期間,西樵代表團提交了《關於啟動建設有為館的議案》。議案建議,區委區政府加快啟動建設有為館,打造一個高標準、高品質的公共文化場館,以滿足西部片區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完善聽音湖布局和功能,突顯南海區「文翰樵山」的區域名片。
定位為南中國國學中心有為館的,與飛鴻館『一文一武』的功能定位交相輝映。以嶺南文化為內核促進城市的形象和品位的提升,培育文化旅遊精品、精準招商促進品牌項目落地,進一步豐富西樵山的嶺南文旅體驗,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小鎮。
值得一提的是,宋城•西樵山嶺南千古情項目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開門迎客,屆時3個劇場能同時容納10000名觀眾,除了根據西樵、南海的歷史文化量身打造劇目外,還將計劃引入世界級演藝項目到西樵巡演,以龍頭文旅項目帶動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西樵還將以西樵山優化提升為核心,推動西樵山南門綜合停車樓建設、索道改造和白雲洞景區提升,完善旅遊配套設施;並計劃聯動山上上下、西岸社區、平沙島以及西部三鎮,將各景點串點成線,打造特色旅遊線路,推進西岸社區、平沙島的生態觀光旅遊開發,整合全域旅遊資源,培育旅遊新業態。
「過去,千燈湖的建設迅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而未來幾年,南海的發展要看聽音湖片區。」今日,走訪西樵代表團時,顧耀輝認為聽音湖片區代表了南海文旅產業的發展方向,而文旅產業對整個地區的發展具有非常強大的帶動作用,對老百姓也會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
顧耀輝認為,西樵必須堅定不移地發展文旅產業。他強調,產業不在於多、不在於大,但求精準。目前,西樵已「盯住」某一兩個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精準發力,「但僅僅是開端,接下來仍需繼續加大工作力度。」
「目前,聽音湖片區的硬體條件已經完備,但整個產業鏈條仍有待完善。」顧耀輝相信,隨著宋城項目的動工建設以及未來飛鴻館、樵山文化中心等場館的投入使用,必然會對西樵文旅產業的發展造成新的衝擊。他認為,文旅產業對整個地區的發展具有非常強大的帶動作用,對老百姓也會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文旅產業發展起來了,老百姓在家門口開個民宿、大排檔,立馬就能有收益了。」
顧耀輝強調,西樵必須堅定不移地發展文旅產業;南海要緊抓西樵文旅產業發展的機遇,及早謀劃,將文旅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盤活各鎮街的文化旅遊資源,促進南海全域旅遊再上新臺階,真正實現實現「近者悅,遠者來」。
今年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這無疑給已有 氫能源和安全產業的丹灶,再次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那麼,對於丹灶這個在全國百強鎮綜合排名中僅排在第63位的小鎮來說,如何才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今日,丹灶鎮委書記、鎮長張應統作客「2019年南海兩會·鎮街訪談」直播間表示,目前,丹灶鎮正在產業布局、城市建設、城鄉融合發展以及基層治理方面進行思考布局,希望能引來更多能促進丹灶發展的企業、項目、人才等「大鳳凰」。
其中,「仙湖氫谷」是丹灶鋪排的重點之一,在產業招商、生態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從2017年至2018年,已有十多家新能源企業落戶丹灶,而目前,丹灶也已為「仙湖氫谷」的未來發展儲存了8000畝的土地空間。
接下來,丹灶將繼續完善土地儲備和載體建設,在廣順、泰羅斯、長江新能源汽車、愛德曼、加氫站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強氫能源產業鏈,做到「招大商、招強商」。同時,丹灶還將進一步完善「仙湖氫谷」的城市配套,建設起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公辦學校。
「現在幼兒園準備開園,仙湖小學和南海中學仙湖校區的徵地工作已完成,計劃年內動工建設,我們希望通過完善教育資源,為我們氫能人才解決後顧之憂。」張應統表示,此外,丹灶還計劃通過交通的銜接,對接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獅山鎮依託博愛湖打造的博愛新城、西樵鎮的文旅資源等「借城攬才」,實現丹灶人才的集聚。
「引鳳」來丹灶,還需「築好巢」。「所以我們要定好位、聚好商、造環境,才能招人才。」張應統說,生態環境是丹灶的優勢,其中就要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丹灶環境生態建設,「我們計劃在『一島兩湖』的基礎上,把周邊村作為連片示範村打造,希望丹灶在未來能以鄉村振興為契機,推動城、產、人、文融合發展。」
對於丹灶來說,未來如何才能實現「小鎮也能辦大事」?今日,走訪丹灶代表團時,顧耀輝認為仙湖氫谷和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區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這兩個重要平臺,便是丹灶發展的潛力所在。
他建議,丹灶未來要樹立危機意識,搶抓機遇,爭取大項目、高端平臺能夠在丹灶落戶,為整個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此外,丹灶除了增量空間的拓展外,也要在存量盤活上下功夫,「特別是村級工業園改造,要打造更多的產業載體,為產業發展積蓄能量。」
而在城市轉型升級方面,顧耀輝認為丹灶接下來可以借力「造」城,既通過路網的完善,藉助獅山、西樵的力量,從而實現教育、醫療資源的優化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發揮城市對產業的支撐作用。
對於鄉村振興,顧耀輝寄語同樣是「借力「二字。他認為,丹灶緊靠西樵,自身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借力西樵建設文旅小鎮的契機,把丹灶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生態環境優勢挖掘出來利用好。
「對丹灶未來的發展,我們是充滿信心的,區委區政府會繼續加大對包括丹灶在內的西部鎮街的支持力度,希望丹灶緊緊抓住機遇,實現更大的發展。」顧耀輝說。
2018年,獅山鎮實現社會工業總產值3552.7億元,佔全區半壁江山;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652家,佔全區42.8%。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獅山近年來一直大力推動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多措並舉支持企業技改。
「今年如何打造先進位造業集聚區?我覺得應該從『破』與『立』兩大關鍵詞著手。」今日,獅山鎮鎮長黃偉明作客「2019年南海兩會·鎮街訪談」直播間表示,「破」即鼓勵裝備製造、家居家電等傳統製造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競爭優勢;「立」即按照區委區政府發展「兩高四新」產業體系的部署,從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一代通訊技術等產業領域發力,一方面充分研究、精準選商,另一方面利用好「香港-佛山」一小時生活圈的交通優勢,以及一環創新圈、南三產業合作區這兩個平臺,大力引進高新技術產業。
當前,位於獅山的一汽-大眾華南基地產能已達60萬輛,去年投資超百億元的一汽-大眾MEB項目順利動工,今年將加快推進該項目,促使新能源汽車形成新的產業集群。今年還將攜手清華北大等大院名校,引入新一代高新技術方面的項目。做大做強廣東新光源產業基地、廣東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等載體,著力打造相關產業集群。
「產業獅山」美名遠揚,「城市獅山」的建設也迎來黃金機遇期。「獅山建城正當其時!」黃偉明興奮地說,以往獅山給人的感覺是產業區、工業園,現在佛山西站樞紐新城、博愛新城、南海大學城所形成的約100平方公裡城市核心區迎來眾多省、市級資源下放,如佛山西站是國家級交通樞紐,地鐵3號線、4號線穿境而過,南海體育中心、高新區文化中心、南海人民醫院新院區都矗立在該區域。
「我們還為獅山城市核心區配備了一個比千燈湖體量還大的博愛湖,計劃今年6月份蓄水,爭取今年中秋節前開放南區,北區也正在建設堤壩。」黃偉明表示,藉助如此豐富的行政資源、社會資源、自然資源、科創資源,「造城」的優勢非常明顯。接下來將通過更加便捷的交通串聯「三城」,真正打造100平方公裡的廣佛副中心核心區。
城市核心區的藍圖正在繪就,鄉村發展將何去何從?黃偉明認為,鄉村振興要從人居環境改善上下功夫,做好「三清三拆三整治」,讓群眾動起來、鄉村美起來、集體富起來,推動獅山鎮75個社區(村居)化蛹成蝶、漸次開花。
「我們前幾年可能是看千燈湖、包括現在聽音湖,那麼後幾年一個是看文翰湖,一個是博愛湖,區委區政府也會全力以赴支持『城市獅山』的建設和發展。」今日,顧耀輝在走訪獅山代表團時點讚了100平方公裡城市核心區的發展思路。
顧耀輝提出,接下來要加快謀劃「城市獅山」建設方案,提高城市競爭力。獅山「造城」優勢明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三大設施的布局,其中三大中心中「南海體育中心」落地獅山,三大會展中「佛山西站樞紐新城高技術製造業會展」同樣在獅山,三大博物館群也有一個在獅山。「這些公共設施的落地,必將對獅山整體發展起到支撐作用。」顧耀輝表示。
打造「城市獅山」大勢所趨,夯實「產業獅山」亦是根本。今年春節後,顧耀輝第一站便去了佛山高新區和獅山鎮調研,他直言首先是因為去年底兩者機構有所調整,去了解下情況。其次是獅山對南海非常重要,可以說「獅山打噴嚏,全區要感冒」。第三則是獅山未來發展前景、潛力非常巨大,希望各級幹部對獅山發展樹立信心,「不管體制怎麼調整,對原來佛山高新區核心區的政策是不變的,比如財政支持」。
針對獅山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顧耀輝指出鄉村振興的核心是把村居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群眾不參與,鄉村振興走不遠的!」而在水環境治理方面,要直面欠帳多、治理壓力大的難題。今年啟動北湧流域的治理,主要任務在獅山,「大家要在水環境治理上形成高度共識,用一兩年時間打一個翻身仗!」
今年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推動省金融高新區「北延過河」,支持大瀝重點發展「現代商貿+生產性服務業」,建設國際貿易示範鎮,打造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今日,大瀝鎮委副書記遊劍鋒作客「2019年南海兩會·鎮街訪談」直播間時,暢談今年的工作部署。
大瀝是中國商貿名鎮,如今自信地打出了「做生意,來大瀝」的口號。遊劍鋒介紹,大瀝去年的貿易額已接近7000億元。接下來,該鎮將繼續發揮商貿和地緣的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搶佔先機。藉助38個專業市場的良好基礎,該鎮今年3月將舉行首屆「大瀝全球採購節」,打造現代商貿品牌。
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大瀝今年將建設全國安全產業大會會展中心,爭取在2020年實現第三屆安全產業大會在固定地點開辦。此外,大瀝將繼續延續IOD國際設計大會的合作,通過舉辦設計大賽等方式,引入更多工業設計方面的資源。
為進一步推動瀝桂一體與「城市過河」,大瀝今年規劃了一條與桂城之間「同心橋」。此外,大瀝計劃改造「兩橫四縱」重點路網,包括東西走向的廣佛新幹線、廣佛公路,以及南北走向的桂和路、佛山一環、桂瀾路以及未來將通車的文華路北延線。同時,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大瀝計劃把鳳池社區和大鎮社區打造成標杆,以點帶面形成示範效應。
在廣佛同城持續深化的當下,大瀝將進一步「大城配套,小城生活;大城資源,小城成本」的特色,持續提升全球創客小鎮對優質項目和優質人才的吸引力。遊劍鋒透露,前段時間,大瀝企業華亞集團與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就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學成果轉化中心達成合作,未來將有更多的博士團隊進駐。以此為契機,大瀝計劃近期打造「博士聯誼會」,通過定期舉行專題講座等形式,推動高端人才之間的交流互動,同時吸引更多優秀科研項目進駐大瀝孵化。
「大瀝的土地開發強度已經很高,可以說是全區鎮街之中轉型壓力最重的。」 顧耀輝走訪大瀝代表團時說道。他表示,大瀝未來要繼續在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方面下大力氣。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大瀝的產業轉型提出兩個方向,其中之一是建設國際貿易示範鎮。如今眾鋁聯的成立已經是在這方面探索出一條路子,接下來要繼續研究,在行業轉型上走出一條新路徑。」顧耀輝表示,重點是支持一兩個行業轉型升級,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其他行業逐步轉型升級。「產業轉型的第二個方向就是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必須要有引擎。」顧耀輝要求大瀝接下來加大構建生產性服務業平臺的力度,逐步形成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在城市轉型方面,顧耀輝表示,看過大瀝鎮鄉村振興試點後,他對大瀝的變化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整體面貌有很大提升,接下來還要集中力量打造一些重點區域。」他認為,廣佛國際商貿城要作為千燈湖北延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打造,能幹的事情先幹,比如道路提升、環境整治、綠化等,要讓人有一種「來了還想再來」的感覺,才能更好地留住項目與人才。
裡水是深化廣佛同城的重要區域,如何進一步深化廣佛同城?今日,裏水鎮黨委書記、鎮長譚豔玲作客「2019年南海兩會·鎮街訪談」直播間表示,裡水將主動和廣州對接「一軌兩橋」(有軌電車、沉香大橋和碧江大橋)建設。其中有軌電車對接廣州的12號線,項目去年已經立項,預計今年下半年啟動建設。
「目前正在推動佛山南海電子信息產業園與廣州白雲區白雲湖數字創新城對接,在產業同城和創新同城方面廣佛深度合作。」譚豔玲指出,還將通過做靚環境、做優服務,以集聚更多廣佛優質人才到裡水。
值得一提的是,裡水作為南海區連片鄉村振興先行區,計劃通過「點線面」三個層面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點,實施一村一品牌戰略打造美麗鄉村;線,以裡水河和金溪河為紐帶,打造南北部兩大美麗鄉村連片示範區;面,打造全域旅遊小鎮,用景區的理念規劃和標準建設鄉村,提升鄉村的環境品質和管理水平。
在民宿經濟方面,裡水以鄉村旅遊、花卉觀光旅遊、水鄉風情旅遊、主題公園切入,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重塑鄉村環境,升級鄉村產業,帶動村民致富。裡水將通過成立民宿學院培養一批運營人才,並通過鄉創學院培養一批農民老闆,帶動他們做微民宿、農家樂等民宿相關配套產業,撬動夢裡水鄉新業態,並帶動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
此外,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新型生物醫藥以及新材料產業,裡水將從「建平臺」和「提質量」著手,改造兩個千畝以上的工業園,為「三新」產業的落地提供載體,爭取用3至5年時間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成為裡水的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並以「五個一批」工程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經濟社會發展質量。
「對於裡水發展來說,關鍵還是在落實上。」在走訪裡水代表團時,顧耀輝指出,裡水近幾年無論是在產業、城市建設還是鄉村文化建設方面都值得認可,整體招商引資勢頭良好,但是受制於各方面的原因,有些項目落地過程困難,下一步應繼續探索在用地規模、用地指標等的增量空間,盤活存量。
對於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建設,顧耀輝表示裡水開了好頭,但同時他亦指出,「目前我們所做的還是美麗鄉村建設,更多在於治標,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治本。」顧耀輝指出,結合鄉村振興,裡水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可以對如何進一步優化集體經濟的管理、完善相應的管理體制方面做一些大膽的探索,為全區的城鄉融合發展做出一條新路子。
顧耀輝認為,裡水應牢牢抓住產業發展的方向,抓住廣佛同城的機會,加大廣佛同城化的融合,在今年爭取啟動有軌電車建設,並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方面走得更快更穩。他表示,未來裡水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統籌/珠江時報記者 戴歡婷
文/珠江時報記者李翠貞 柯凌娜 周釗瀧 孫茜 梁雅詩 黃晴雯 張佳敏 通訊員關蘊琪 關豔娟 帥家枝 吳美璇 陸嘉輝 白煜光 梁平 吳美璇
圖/珠江時報記者方智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