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的老戲骨,受到了小鮮肉般的追捧;今天的小鮮肉,也有成為老戲骨的潛質。從小鮮肉到老戲骨,基本上是從「星」修煉到「人」的過程,最後修成正果,修得接地氣、有人味兒。
如果有人試圖在美劇、英劇、日劇等各種劇同臺競技的背景下列舉中國電視劇的可觀之處,國劇似乎在大多數方面都相形見絀。只有國產老戲骨,因為接地氣的精湛表演,毫無疑問絕不會輸陣。
老戲骨的表演是撐得起電視劇的骨架,是你捨不得拖動進度條的關鍵處,也是彈幕雪片般飛來的小高潮,讓人擊節叫好、欲罷不能。所謂大戲,絕少不了老戲骨的加持。唐國強、陳寶國、李幼斌、焦晃、倪大紅、李雪健、馮遠徵、惠英紅、李立群、何冰……這個名單還可以加長,他們是專業人士,兢兢業業表演數十年,既是上一代觀眾記憶中的熟面孔,也變成了90後津津樂道的鬼畜和表情包。
哪裡有老戲骨的加入,哪裡就有戲。
《人民的名義》中的達康書記(吳剛飾演)已經被網友玩壞了
在創下國產劇十年最高收視紀錄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老戲骨演技大爆發,妥妥地刷了一波存在感。導演李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邀請這麼多老戲骨參演,就是希望能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更加生動,「他們的臺詞背得一字不差,現場飆戲尤為好看,有時候拍著拍著現場就響起一片掌聲」。
老戲骨的演技為什麼會集中在這樣一部「反腐劇」中出彩?那是因為他們惟妙惟肖地演活了生活中最有演技的人群的演技——官場上的兩面派。只有老戲骨的演技,才能夠「神還原」現實中這些複雜人物的真真假假和虛虛實實。
侯勇塑造的貪汙兩億多元的「小官大貪」,在52集中只出場了兩集,但那演技絕了,成了整部戲前期的核心話題。從抵抗到躲閃再到崩潰,侯勇演活了這個角色的心路歷程。而這一教科書式的表演,灌注了他多年對表演的實踐和理解。
侯亮平(陸毅飾)來家中搜查時,趙德漢(侯勇飾)假裝鎮定自若地吃麵
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侯勇說:「我們以往的影視劇創作或者文學創作都會有正反派之分,這也是很多影視劇創作的一個路數,也有一些創作者會正反打,就是說看著不像壞人的演個壞人,但這都是表面功夫。我覺得應該去琢磨怎麼進入人物內心,用一個角色來打動觀眾,讓觀眾記得這個人物形象。其實影視劇創作,是編劇的一度創作、演員的二度創作,演員在螢屏上一直跟觀眾博弈。你讓他相信你做的你就贏了,你做不到就失敗了。」
觀看電視劇在深層意義上不是一種視覺經驗,而是一種認知經驗,是建立在觀眾對自己的生活的感知之上的。比如說,愛偶像劇的,是對自己人生的瑪麗蘇想像;愛武打片的,是對內心暴力傾向的某種釋放。而戲骨之所以受追捧,則是因為他們帶你入戲很深,準確又細緻地表達了真實世界的複雜人性。
在前不久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商學院計劃」的演講中,馮遠徵說:「演員怎麼樣去演一個角色,最重要的來自生活積累,同時還來自想像……作為一個演員最重要的習慣就是觀察生活。」每次接到角色,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記憶」「尋找信息」。
馮遠徵在《非誠勿擾1》中的表演堪稱一絕
「顏值」與第一印象有關,卻與才華和飯碗沒有必然聯繫。就算是最當紅的小鮮肉,也要注意人設,也不能仗著顏好就任性妄為,否則粉絲也會轉路、轉黑。
「顏值」是演藝界的一個起點,翻看老戲骨年輕時的照片,很多人「顏值」也在線。時間毫不留情地剝奪了「顏值」,但也會送贈額外的禮物——演技,那背後是對生活細緻入微的體察和表現。
老戲骨懂得如何把他所理解的生活哲學演繹給你看。生活中的真實人物,出於策略、善意或恐懼的考慮而遮遮掩掩的東西,老戲骨都捕捉到了,並通過他所飾演的角色表達出來。演技背後,是一種人生哲學,是一種生活積累,而老戲骨通過他的演技總結出來,組織給你看,讓你對這個複雜世界的了解又多一層。
從這個意義上講,老戲骨的工作是有營養的,是具有人生教益的。不管他的角色是使你恨,還是使你愛,最厲害的是他能使你信以為真。溫文儒雅的馮遠徵,通過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飾演家暴男安嘉和,成了很多人的童年陰影。甚至有人問他的妻子:他打你嗎?這部戲是2001年拍的,但直到今天,人們提到家暴男還是首先就想到馮遠徵塑造的這個人物形象,這就是老戲骨的能力和魔力。
馮遠徵飾演的家暴男,看過了都有心理陰影
今天的老戲骨,受到了小鮮肉般的追捧;今天的小鮮肉,也有成為老戲骨的潛質。從小鮮肉到老戲骨,基本上是從「星」修煉到「人」的過程,最後修成正果,修得接地氣、有人味兒。
一個演員的職業生涯經常是從小鮮肉起步的,一開始他是明星,是偶像,也就是說,是「星」,是「像」,是閃閃發光但不接地氣的存在。而通過一部戲接著一部戲的演出,通過他自己的生活經歷,通過閱讀,也許還遭受了一些人生挫折,他最後變成了一個演員,變成了一個藝人,也就是說,變成真正的「人」了。
從「星」到「人」,這個轉變並不輕鬆。胡歌在接受騰訊娛樂採訪時形容自己從偶像派向實力派轉型的過程是「用盡八年力氣,從偶像的泥沼裡爬出來」。
《仙劍奇俠傳》裡瀟灑的李逍遙,是他駕輕就熟的風格,也是討人喜歡的角色,但現實生活中不存在那樣的人為賴聲川演一年話劇《如夢之夢》,乃至演《琅琊榜》《偽裝者》,這些經歷幫他回到了人間,也使他最終想通了:演戲並不是為了討誰喜歡,而是為了過上一種有意義的生活。當胡歌做到這一點,他就在通往戲骨的路上一路狂奔了。
胡歌飾演的角色,透露了他的成長史。左至右:易小川(2010《神話》),梅長蘇(2015《琅琊榜》),李逍遙(
鮮肉養眼,這符合人類的最基本需求,但光有肉沒有骨頭,也是不行的。
小鮮肉帶來愉悅和心動的感覺,而老戲骨的表演則像生活的真相和潑頭的冷水,對觀眾來說,有時被他們「虐」也是一種享受。
在快速上行的中國社會裡,整個社會語境都在討好年輕人,對他們格外器重、格外寬容。IP最火的那幾年,很多老戲骨一度沒工開,侯勇就曾三年沒有拍戲,顏丙燕也停工一整年。馮遠徵在演講中也講了一件事:
「前兩年有個演員沒戲拍,說現在都請小鮮肉。我問他:你的錢夠養活自己兩三年嗎?他說夠。我說:那就停兩三年吧,三年以後你就又該忙了。現在這幫人在橫店忙得不亦樂乎,一天接仨戲,因為回歸正常了。」
人民需要老戲骨。
「老戲骨」馬龍·白蘭度
老戲骨的存在,是整個社會相對成熟的明證。並非年輕的就一定是好的,老戲骨的流行提供了另一種價值判斷——對匠人精神和專業能力的認同和尊崇。如果凡是老的就被當成累贅和負擔,顯然簡單而粗暴。
老戲骨的「老」,不是指七老八十,而是指一種心態、一種沉澱、一種堅持,是長久地做一件事的願望和能力。說一個人是老戲骨,指的是他專業的活兒幹得漂亮,做事不浮於表面。而成為老戲骨沒有捷徑可走,你只能一邊演,一邊思考,把思考和生活的全部心得放到戲裡。
和所有行業一樣,演藝界也是優勝劣汰。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幾乎不可能長得越來越漂亮,但絕對可以演得越來越漂亮。成為老戲骨,看似高難度,實際上可能是小鮮肉唯一的出路。
文丨孫琳琳 本文轉載自新周刊(微信號:new-weekly)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