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他們做的這件事為素昧平生的遠方帶來「新生」

2021-01-08 澎湃新聞
點讚!他們做的這件事為素昧平生的遠方帶來「新生」

2020-09-19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東院舉行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集體入庫活動。白衣天使們在各自崗位上恪盡職守救死扶傷,積極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義無反顧地加入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隊伍,用醫者仁心傳遞博愛情懷,為挽救他人的生命貢獻多一份力量。

該院已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的譚瑋麟醫生和趙普醫生來到現場,用親身經歷為大家詳細宣講了捐獻過程和切身體會。

為更廣泛地動員醫護人員加入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一婦嬰東院連續開展兩場專場招募活動。共有66名志願者加入到捐獻的隊伍中來,為血液病患者帶來66份新的希望。

據悉,目前浦東新區紅十字會已招募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近2萬名,實現捐獻造血幹細胞移植77例。

譚瑋麟醫生和趙普醫生的故事

譚瑋麟醫生

2014年10月17日,來自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譚瑋麟醫生實現了造血幹細胞捐獻,成為浦東新區第50例成功捐獻志願者。

譚瑋麟是一名婦產科醫生,親手迎接了無數個新生命的到來,這讓他對生命和希望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於是,在上海市紅十字會通知他與患者配型成功,詢問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時,他絲毫沒有猶豫便答應了下來。而當時已近而立之年的他甚至為此與妻子推遲了要孩子的計劃。

「雖然捐獻造血幹細胞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還是想全身心地把捐獻這件事做好。」譚瑋麟講述得幽默而誠懇,「眼下,救人計劃比造人計劃更重要。」

而為了這一天的到來,譚瑋麟已經準備了近十年。早在2005年,讀大學的他便已經採集了造血幹細胞血樣。「所以一直以來都有捐獻的思想準備。」譚瑋麟說,當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時,他十分平靜,妻子和父母也很支持他的舉動。

趙普醫生

趙普是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新生兒科一名主治醫師。寒來暑往,趙普在工作崗位上呵護著一名又一名早產兒健康茁壯地成長。而自從2011年採集造血幹細胞血樣,加入捐獻志願者隊伍以來,他的心中又多了一些期盼,盼望著能用自己的愛和行動,為素昧平生的遠方帶來同樣的「新生」。

七年後,這一天終於到來。

2018年12月13日,趙普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實現造血幹細胞捐獻,為遠在北京的一名90後男孩重燃生命的希望。他也成為浦東新區第67例造血幹細胞實現捐獻志願者。

趙普說:「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看病是救人,捐獻造血幹細胞同樣是挽救生命,這和我們平時救治早產兒沒什麼兩樣。」

捐獻當天,趙普告訴9歲的兒子,爸爸要住院一段時間,把細胞捐獻給一個病人,可以救他。懵懂的孩子興奮地鼓勵爸爸:「那你去吧!快去吧!」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這一段京滬「髓」緣順利聯結。趙普用他的熱血和奉獻,在寒冷冬日傳遞愛的溫暖。

原標題:《點讚!他們做的這件事為素昧平生的遠方帶來「新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這對夫妻獲網友瘋狂點讚!只因他們做了這件事……
    女孩兒告訴他們,那些事情都過去了,她要重新開始,去做一個醫生救更多的人。梁紅說: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有些事兒太難了,真的過不去了,但就在這一分鐘,在你抱怨、焦慮、苦惱的時候,也許世界上其他角落的人們正掙扎在生死線上。」 就在採訪前,張昕宇和梁紅剛剛結束了哥倫比亞的行程。「雖然哥倫比亞的內戰已經逐漸停止,走上了和平進程。
  • 【點讚】超暖心!為了方便學生認字練字,他在火山石上做了這件事…
    許玉輝來自廣東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二小學是珠海派駐怒江州格力小學支教的教師來到怒江以後他發現傈僳族孩子在學習漢字方面存在不足「不少學生的父母不識字講不好普通話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然而這並非一件易事首先,要將文字設為標準楷體列印再用複寫紙墊在下面用硬筆沿字的邊緣描在石磚上之後用電磨機雕刻出文字痕跡還要根據漢字書寫的頓挫刻出深淺這樣,一個標準的正楷字才算完成
  • 美國曝光兩位中國老人,他們做的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
    美國曝光兩位中國老人,他們做的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他們雙眼含淚,開始狠心訓練他用雙腳做各種事:寫字、夾筷子、洗衣做飯、澆水種菜......幾個月下來,他的腳背傷痕累累,腳踝更因為不停練習而腫的老高。為生計,哥倆決定一起找點事做,賈文其出了主意:「我們種樹,一棵樹長十年,能賣不少錢。」兩人一拍即合,他們向村委會討要了一塊地。
  • 保持熱愛,心中自有遠方 | 這 11 件事讓你越宅越開心
    但仍有不少人發現,宅家的生活也可以有滋有味,甚至笑說,心中有遠方,即使每天運動步數不超過五十,也能完成一場快樂的「小旅行」。今天,我們從旅行中繞不開的「食住行玩」幾個方面出發,整理了 11 件適合宅家做的事,希望讓你克服無聊,不出門也能實現各種打卡。
  • 杭州初二男生暑假每天五六點起來做這件事!校長連發朋友圈點讚
    觀成實驗學校804班的董家騏,暑假期間,卻對做早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兩天,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小董早餐鋪」上,董家騏曬了自己穿著圍裙做早餐的照片,還曬出了14天不重樣的早餐照片,讓很多網友隔著屏幕都說,了不起,太香了。連學校校長李潔,也轉發了他的微信文章,為董家琪點讚。
  • 因為這件事,市媒用2分02秒點讚大路工業園!
    因為這件事,市媒用2分02秒點讚大路工業園! 大路工業園區在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進近日《鄂爾多斯新聞聯播》特別報導聚焦大路工業園區時長達2分02秒新聞聯播點讚園區
  • 人微言輕的時候,少做這三件事,多做另外三件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低谷的時候,莫做3件事,多做4件事!《增廣賢文》裡面說得好:「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簡簡單單幾句話向我們道透社會和人性的現實一面,真可謂「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啊!我們許多人都出身一般,人微言輕,需要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去改變命運,繼而水到渠成,大器晚成!
  • 除了點讚「中國好鄰居」 我們還能從這件事上 受到哪些啟發?
    網友紛紛點讚這是「好人有好報」。那麼,社會學者和老年問題專家如何看待這樣一起溫情的事件呢?  事件:  扶養孤寡老人30年 他獲老人半數遺產  據報導,徐惠明與蘇美雲是鄰居。蘇老太早年喪夫,膝下無兒女,侄子遠在外地,老人也不願離開家鄉,就一直一人生活。因為住在隔壁,徐惠明便常幫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籃球世界盃,成龍大哥帶來一支「一個人的球隊」
    8月30日晚北京水立方裝點得宛如一個巨型籃球場2019年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開幕式在這裡舉行中國香港演員成龍的一段講述感動了在場的嘉賓和觀眾並讓全場進入深情的大合唱他帶來的照片上的這位英俊少年名叫葉沙2017年4月27日年僅16歲的葉沙因突發疾病不幸離開了人世葉沙生前最喜歡的運動是籃球最美麗的願望是馳騁在賽場面對喪子之痛葉沙的父母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把兒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他的心臟、肝、肺、腎、眼角膜讓七個素昧平生的人
  • 塔羅佔卜:你最近做的這件事會成功嗎?
    1號:如果你抽到的是一號牌 表示這件事可能對你來說,有一點失望,原因在於你的心裡一直存在所謂的負面能量效應,也就是說你一直覺得你做什麼事情是不太會成功的,對自己常常打了不及格的分數,那就讓你不容易成功了!2號:如果你抽到的是二號 表示你平常可能講話都是比較直接鋒利的人,所以你現在做的事情可能不太可以講話太直接,或是你平常講話就很直接,這時候可能就要收斂一下。
  • 為——點讚
    景與情,學會為自己點讚,為他人點讚,為這個世界的一切美好點讚。」這是「詩聖」在風雨飄搖中憂國憂民的呼喚。這千古絕唱,穿越歷史長河,淘盡了糟粕,沉澱下精華,震撼著後人的心靈。為杜甫的憂國憂民,點讚。為英雄點讚
  • 大學沒必要做的4件事,每一件都覺得虛度光陰,第三件卻被人喜歡
    其實很多時候在大學裡沒必要做的這4件事,每一件都有很多人在做,而這4件事也被老師、家長看作是虛度光陰的事情。大學,其實就是一個人改變的地方,這4件事,你是不是正在做。一、為了認識更多的人像變了一個人很多到了大學生活的同學,好像變得有「野心」了,於是他們很喜歡和別人表達自己認識誰誰誰,和某某團長、某某社長關係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們素昧平生 他們親如一家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當緊急事故發生,是做一名圍觀者,還是身先士卒當一名救援者?
  • 音樂劇《在遠方》:給為夢想奮鬥著的人們帶來希望
    11月13日下午,一場新聞發布會直接變成精彩的金曲發布網絡直播現場,音樂劇《在遠方》中的三首歌曲《何處是遠方》 《他是一病人》《兄弟》一經發布,直接帶動了《在遠方》的票房銷售,開票不到半小時,北京、上海兩地就全部售罄。「何處是遠方,在心裡還是想去更遠地方」 ,主題曲旋律悅耳動人,歌詞直擊人心。
  • 不想生活苟且,先把這件事做好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幾天朋友圈被這句話刷爆了,仿若當年的「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 周揚青大肆慶生的同時,羅志祥卻在做這件事,網友:我沒愛錯人
    9月12號是周揚青的生日,其實早在前兩天的時候,周揚青身邊的好朋友已經開始為她慶祝生日了,看起來周揚青在圈內的人氣確實相當不錯,有這麼多好朋友為她慶生,唯獨缺少了男朋友,雖然可惜,但是卻也幸福,比起普通人來說,真的幸運太多了。周揚青大肆慶生的同時,羅志祥卻在做這件事,網友:我沒愛錯人!
  • 人民日報點讚的「追車少年」,原來做了這麼勇敢的事
    華商報 近日,安康一名「追車少年」火了,「雨中狂奔追趕阻攔肇事三輪車」的視頻曝光後,無數市民為他點讚,他就是安康市第二中學高二年級學生石夢林。
  • 全家人出動只為這件事,這很中國!
    全家人出動只為這件事,這很中國!高速路上,大家「苦中作樂」 拉琴、遛狗、打拳…… 除了這些「名場面」 還有很多溫暖的故事 發生在路上 網友排隊點讚
  • 喬遷:公益這件事我做對了
    喬遷:公益這件事我做對了 2018-06-2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皮磊 這件事我做對了 《公益時報》:從最初埋下公益慈善的種子,到後來發起成立健坤慈善基金會,這跟你的家人有很大關係。兩年之後再來看這件事,你如何評價自己當時的決定? 喬遷:成立基金會和我的兒子以及母親有很大關係,因為我發現公益是我們之間溝通的一個很好的紐帶。
  • 呵呵,人生哪有必須要做的100件事
    人生必須要做的,何止100件事?認真生活的人,肯定做過除了這100件之外還更有意義的事。人生必做的100件事,你完成了多少?如果這段時間你也被這句話刷屏社交網絡,那麼恭喜你,證明你的朋友交際圈依然活躍,在經歷了這麼長一段時間的弱社交生活之後。復工開學或者會延遲,但雞湯絕對不會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