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福州古厝大型採風活動啟動 探尋古厝之美

2020-12-22 東南網

與會領導共同推桿啟動活動 東南網記者 陳楠攝

東南網12月21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今天上午,「探訪古厝之美熱迎世遺舉辦」——走進福州古厝大型採風系列活動,在福州開元寺啟動。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黃賢模,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專職副主任江登峰,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楊東平,福建日報編委、東南網總編輯曾武華以及開元寺方丈釋本性參加啟動儀式。本次活動由海峽網等單位主辦,首站走進福州千年古剎開元寺,同時展開線上書畫影主題作品徵集評選,未來還將在開元寺舉辦優秀作品聯展活動。

據介紹,本次活動以媒體採風為主要形式,輔以攝影徵集、書畫寫生邀約、圖片展等形式。旨在尋訪古厝之美,深入講述福建故事,展示福建之美,全面助力世界遺產大會的順利召開。同時,凝聚社會各方力量,關心關注福建乃至全國古厝現狀與其保護利用情況,助推古厝保護工作發展。

本性法師致辭 東南網記者 陳楠攝

走進開元寺 探訪古剎之美

「當我們來到開元寺,它正自豪得意地向我們表述,大鐵佛是我們的先人掌握高超的冶鑄技術的證明——古建築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2019年,人民日報重刊習近平總書記的《福州古厝序》中,對福州開元寺有這樣的介紹。

福州開元寺,建成已一千多年,不僅是福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寺院,還有一件世間罕見的珍寶——大鐵佛。這是佛教文化從中原延向東南沿海盛行的象徵,更是中國歷史全盛時期冶鐵鑄造業的代表遺存。

但是,在20多年前,這座千年古剎內,卻存有一座三層樓的街道五金廠。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中回顧了那段歷史——「1997年,在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的協調和督導下,原設於寺廟之內的五金廠,無條件搬遷,開元寺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如何保護好開元寺、利用好大鐵佛,是方丈釋本性最常考慮的問題。除了組織宗教交流活動,釋本性還曾組織過兩屆的「鐵佛研討會」,邀請來國內冶鑄技藝的專家對開元寺大鐵佛進行研究,還計劃著明年「世遺大會」召開的契機,再舉辦一次大鐵佛研討會。

如今的開元寺,正融海絲文化、城邦文化、宗教文化等為一體,成為福州古厝保護的典型樣本。

參會領導嘉賓合影 東南網記者 陳楠攝

保護古建築需凝聚多方共識

本次啟動儀式上,多方社會人士均對古建築保護提出了不少建議,主題思想便是凝聚共識不容遲疑。

「保護古厝,刻不容緩!」主辦方代表、東南網副總編輯陳嶽表示,「舉辦此次採風活動,旨在引發全社會各界關心關注福建乃至全國古厝現狀與其保護利用情況,也借尋訪古厝之美,深入講述福建故事,展示福建之美,為助力世界遺產大會的順利召開吶喊喝彩。」

開元寺本性大師表示,「福州開元寺將藉此機緣,加快寺院的硬體建設,提高軟體水平,發揮作為福州四大古厝之一的優勢,為繁榮福州文化、興旺福州旅遊,為服務對外友好交往、助力世遺大會成功召開,為21世紀海絲核心區建設、助力一帶一路倡議之推進,奉獻應有之力。」

記者提醒:本活動書畫影作品均將於海峽網(www.hxnews.com)首頁專題區展出,書畫作品採取邀約制,攝影作品採用評選制,優秀作品未來將統一安排於開元寺展出。攝影作品請投稿至海峽網郵箱(admin@hxnews.com),郵件主題請註明「探訪古厝之美熱迎世遺舉辦」徵集活動投稿。詳細活動規則請翻閱專題了解。

相關焦點

  • 「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採風活動走進福州開元寺
    福州戚公祠、林則徐紀念館、馬尾昭忠祠、三坊七巷、上下杭街區、中國至今最大古代鐵佛造像珍藏地開元寺……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福州,至今保留著各個時期的大量古厝建築。這些歷史古厝無不訴說著福州這座城市的獨特個性。
  • 走進開元寺,走進福州古厝!下周一,這場大型專題採風在此揚帆!
    法國巴黎當地時間11月2日下午,第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特別會議宣布,第四十四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於2021年6月/7月在福州召開。為迎接即將在福州召開的世界遺產大會,海峽網擬聯合相關單位共同舉辦「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走進福州古厝大型採風系列活動,首站將走進福州標誌性古剎開元寺,同時展開線上書畫影主題作品徵集評選。
  • 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亮相央視
    9日晚,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亮相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並在央視頻全網播出。  為更好地宣傳福州古厝及其保護與活化利用,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文化氣質和民族智慧,中央電視臺來榕拍攝了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
  • 央視大型紀錄片 《福州古厝》開播
    本報訊 (記者 卞軍凱) 9日起,央視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開播。該系列紀錄片共三集,通過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的《探索 發現》欄目播出,並通過央視頻在全網首播。
  • 迎世遺 遊古厝 逛文博 第二屆福州市「海絲文博月」活動啟動
    活動啟動現場 陳楠攝東南網10月28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昨日,第二屆福州「海絲文博月」活動在福州市博物館舉辦。活動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福州市博物館、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館承辦,多家大型非國有制博物館共同聯辦。
  • 林振壽:福州古厝的忠實記錄者
    2003年,時任福州新聞圖片社主任的林振壽參與了由福州市委宣傳部編撰的《閩都古韻》圖書配圖拍攝工作,在拍攝古厝過程中,他對古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後,每當他得知某處古建築進行翻修、重建,就會去拍攝。從黑白底片到彩色照片,再到數碼照片,他用鏡頭記錄著福州古厝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
  • 福州:「迎海絲 遊古厝」主題列車亮相
    StartStopStartStop「迎海絲遊古厝」主題列車車廂以「海絲藍」為主色調,車廂、車窗、扶手等處裝飾有福州古厝元素。新華網發(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新華網福州11月11日電(劉豐)10日,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福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在福州地鐵南門兜站舉辦「迎海絲遊古厝」主題列車發車儀式。11月—12月,乘坐地鐵2號線的市民,將有機會和這輛列車相遇。
  • 福州:古厝喜過「文化節」
    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新聞網10月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彩繪油紙傘、漆皮手作體驗……3日,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州市文物局主辦,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等承辦的古厝研學系列活動繼續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熱鬧上演,讓人們在福州古厝喜過「文化節」。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11月9日至11日連續播出三集紀錄片《福州古厝》,展現精彩各異、歷史厚重的福州古厝以及保護這些古厝的動人故事,用影像生動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 福州「迎海絲 遊古厝」主題列車正式發車
    2020年11月10日上午,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福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在福州地鐵南門兜站舉辦「迎海絲,遊古厝」主題列車發車儀式。近年來,福州市文旅局打響「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品牌,持續擴大「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品牌影響力,福州旅遊「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同時,以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為契機,加快推進落實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推動文化遺產「活起來」。
  • 15條歷史街區開街 文化遺產古厝特色成為「福州元素」
    藉助2020年『世遺大會』契機,福州可以更突出一點本地元素。推出『古厝』品牌。」當地一位文化傳承研究者這樣認為。  福州始終堅定不移抓好文物保護工作,對古厝保護投入力度很大。開始籌備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之後,福州先後舉辦「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又頒布了《福州市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公布一批文保單位、歷史建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啟動實施一批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工程,精心組織一批主題展,完成一批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預備一批申遺項目等「六個一批」任務。
  • 2019年福州古厝備受矚目,你去過幾個?
    時光飛逝,春去秋來,2019年已經步入尾聲,回顧這一年,生活在「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我們歡笑過,奮鬥過,也感動過。23日起,福州新聞網和掌上福州客戶端推出2019年年終盤點特別策劃,陪您一起回顧我們的這一年。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重刊《〈福州古厝〉序》再次將世人的目光引向福州古厝。
  • 對話本性禪師:福州古厝開元寺的歷史文化
    —節選自人民日報重刊習總書記的《福州古厝序》「1997年,在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的協調和督導下,原設於寺廟之內的五金廠,無條件搬遷,開元寺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海峽網訊(林文強 文/圖)日前,央視播出大型紀錄片《福州古厝》。福州開元寺作為福州四大古厝之一,央視給足了鏡頭,探訪了古厝開元寺的前世今生。
  • 福州古厝保護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揭牌
    福州新聞網4月1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更名為福州古厝保護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州古厝集團)。昨日,福州古厝保護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 臺胞福州過中秋:古厝聽古琴 詩會遇新知
    中新社福州10月2日電 題:臺胞福州過中秋:古厝聽古琴 詩會遇新知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連日來,福州市千年街區三坊七巷沉浸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難以返臺的多位臺籍教師,在這裡度過了第一個「大陸的中秋節」。
  • 清末古厝「飛」進福州這處公園!
    遷至鶴林生態公園內遷至鶴林生態公園的上社10號古厝,主體已完成修復。上社10號古厝由兩進院落構成總建築面積412平方米保留了較為完整的福州地區傳統的古民居平面格局陳沛告訴記者上社10號古厝採用福州地方建築傳統手法及工藝建造而成如馬鞍式山牆、花崗石柱礎、穿鬥式木構架,富有福州傳統古民居特色,對於研究福州古民居的建築形制與風格,具有重要的科學及建築價值。
  • 走進莆田漏頭村,探尋被遺忘的古厝「王家三房」
    三六橋成名在清乾隆年間大旱,與鄰村爭水發生械鬥,遇暴雨溪水暴漲,橋頭打撈溺傷亡者等三十六人,而得名,真正離橋二百米處世居之姓氏皆叫其三支(石)橋。02以上為漏頭村落的主要景點概覽,由於漏頭村地處平原與半山區結合部,背山面水。
  • 迎世遺 遊古厝 逛文博
    本報記者 池遠攝福州日報訊 27日,第二屆「海絲文博月」活動於市博物館正式啟動,將推出包括「金風玉露——福州市非國有博物館精品聯展」、「一眼千年」——「雲遊」文博、「聽古城代言,講福州故事」和「迎世遺 遊古厝 逛文博」在內的一系列文博主題活動。
  • 福州繕後古厝成新打卡地 年輕人遊老宅尋傳統
    【解說】近年來,福州古厝保護方興未艾。中秋國慶假期,古厝遊成為了許多福州市民和外地遊客的首選。10月2日,假期的第二天,福州市的各大景區也迎來了遊客高峰。記者走訪了福州市區幾家歷史文化街區發現,遊客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濃厚的興趣。
  • 福州古厝文創大賽開始徵集文創作品 這首歌曲很走心
    葉誠 攝  福州新聞網10月3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福州古厝文創大賽開始徵集文創作品,圍繞古厝主題的不少數位音樂創作作品出現在了參賽名單上。報名作品中,《古厝院落》的詞曲作者是賴董芳,他是福州市福州語歌曲協會主席。  記者採訪了賴董芳,了解歌曲《古厝院落》的創作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