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官方發布消息:微信外鏈規範即將進行更新升級,新增和細化多項外鏈規則,升級版規範將於2019年10月28日正式實施。
拼多多們何去何從?
砍價、拼團將成歷史
平時買個洗衣液讓人「砍一刀」,買個水果「幫我助力」,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購物動動手指就有優惠,確實得到了大批用戶。
據統計,2019年社交電商消費者人數已達5.12億人。
但是,這樣的優惠馬上到頭了!
近日,微信發布的《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範》表明:在微信和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的外鏈不可違規使用用戶頭像;不可誘導/誤導下載/跳轉;不可進行好友助力、加速、砍價、任務收集等違規活動;
消息一出,立馬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們也炸鍋了:
網友主要輿論:幹的漂亮!
也有不少網友感到惋惜。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騰訊退出拼多多母公司之列,就開始對拼多多們出手了?
靠微信崛起的拼多多們
眾所周知,拼多多就是社交電商的鼻祖。2015年,拼多多橫空出世,在傳統電商面臨獲客成本高的瓶頸時,依靠社交屬性強勢崛起。
「幫我砍一刀」、「拼團只要9.9」拼多多在電商運營中加入了娛樂社交、樂趣分享實惠和共享式購物體驗模式,通過微信這個強大的入口,在上線一年的時間裡,單日成交額即突破1000萬,付費用戶數突破1億。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就走完了老牌電商三四年走的路。有報導稱其3年不到千億GMV,趕超了京東的10年、唯品會的8年、淘寶的5年。
2018年,依靠社交拼團快速起家的拼多多成功登陸納達克斯。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
10月16日,權威數據公司QuestMobile發布的《2019移動網際網路全景生態報告》顯示,拼多多已積累了4.29億月活用戶。
另一個依靠微信流量崛起的社交電商——雲集,利用個人社交圈的人脈進行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務,成立三年VIP 用戶數就突破3300萬。也於2019年成功在美國的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了國內第二家上市的社交電商企業。
18年11月,蘑菇街上線了小程序電商直播工具,高達40%的直播打開率,大部分用戶是來自微信群、朋友圈。而在2017年雙十一期間,截止到11月11日晚22點,蘑菇街44%的成交用戶來自於蘑菇街女裝精選小程序,此外小程序內新客成交佔比達到蘑菇街APP的4.2倍;小程序內用戶購買成功率比APP高16.1個百分點;小程序用戶購買手速達到APP的2.28倍。
如果說拼多多、蘑菇街是微信生態的兩大電商巨頭,一條、靠譜好物、雲集微店等更是在微信這一巨大流量池中野蠻生長。
通過微信小程序賣貨,已然成為一種風潮。
微信為社交電商提供強大助力,2018年小程序電商用戶規模達1.32億人,小程序成為社交電商發展重要利器。
拼多多們的成功,也帶火了「社交電商」。2018年我國社交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2624.7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84.7%。也讓社交電商持續受到資本市場青睞,2018年行業融資總額超過250億元。連電商巨頭們也開始加入社交電商,蘇寧拼購、京東拼購、阿里淘小鋪......
社交電商將面臨「滅頂之災」?
社交電商,從本質上來說是電商行業營銷模式與銷售渠道的一種創新:它以微信龐大用戶群和大規模流量為基礎,利用個體社交將買家與賣家身份結合,通過商戶及個人私域流量推廣爆款帶動銷售,實現獲客,變現流量。
而如今微信的新規,表面上是微信對外鏈的整治,但實際上,這些「不可以「對依賴微信流量的平臺來說,尤其對拼多多、花生日記等依靠社交裂變起家的社交電商來說,絕對是噩耗。
有業內人士感嘆,「對社交電商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基本上常見的社交電商玩法,一網打盡!」
事實上,社交電商也到了流量見頂的時候。上周,試圖複製拼多多的成功的淘集集因為20多億元的資金缺口而「暴雷」,意味著這種「燒錢換流量」的社交電商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從網友對待微信新規大呼:幹的漂亮,也可以看出大家對關係鏈的耐性已經榨乾了。
懸在社交電商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也並無遠去。
2019年02月16日,摩能國際涉刑;
2019年3月,花生日記被罰15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7306萬元;
2019年9月29日,未來集市相關的7家公司的13個帳戶被凍結。
一切並沒有因為社交電商的崛起而導致爭議停止,刑事和行政規制仍然是社交電商發展的緊箍咒。
這些都在印證,社交電商要想真正爆發,都要反思自身模式的弊端。
中國社交電商何去何從?
社交電商的上半場是引流模式創新,過於依賴微信,那麼下半場,應該是系統化運營升級。
回歸零售本身,深耕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在「社交」上費盡心思。
像已經依靠微信獲取了大量用戶的拼多多,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農產品和工廠直銷體系,推出了多多果園、多多礦場、多多愛消除等遊戲化玩法,不斷提升著日活用戶和用戶使用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