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別再關心靈魂了,那是神明的大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諸如熱愛時間,思念母親,靜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樣清白。——海桑 《你自己來吧》
海桑的詩《你自己來吧》妥帖地表達了我對《你想過怎樣的一生》的感受。從0到100歲,一個人該學會的人生大事,其實都存在於生活的小事中。
曾經一度「小確幸」這個詞火遍全網。這個詞出自於村上春樹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在書中,那些平常無奇的悶人事物都變得樸實自然,輕鬆可愛。「小確幸」來自一篇同名文章,意指心中隱約期待的小事剛剛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種微小而確實的幸福與滿足。
誠如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說:「人的幸福,因撞到千載難逢的大運而得者為數寥寥。由日積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
所以說,人生皆是在小事裡修行。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是一份源自生命的禮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國《時代周刊》的編輯,當她看到剛出生的可愛侄女時,突然萌發了創作靈感,因此邀請獲獎無數的插畫家瓦萊裡奧·維達裡共同創作,完成了這本「生活教會了你什麼?」的「人生之書」。
這本書不僅是作者給侄女的禮物,也是給無數讀者的禮物。一歲,一年,一幅圖,一句話。道盡人生歷程與智慧,無數溫暖治癒的瞬間,讓人眼底含淚。
跟隨這本「心靈療愈成人繪本」,讓心回歸簡單。它會讓你重新意識到:沒有「應該要過」的人生,只有「想要過的人生」。終此一生,你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
曾經你想成為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曾經的你,羨慕一切人、崇拜一切人、欣賞一切人、愛慕一切人,想要成為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你站在此岸,渴望彼岸。
你覺得彼岸的人生奼紫嫣紅,你覺得彼岸的人工作光鮮、生活幸福,你覺得彼岸有你想要的一切。可是,你沒有到達彼岸的方法。
你的眼中非但沒有自我,你甚至討厭自我、否定自我、懷疑自我,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迷失在人生的長河裡,不知道什麼是人生的意義。你忘記了問問自己,你是誰,你在此岸可以過怎樣的生活。
那時的你,站在此岸望彼岸,兩頭不到岸。
後來你是任何人,卻唯獨不是你自己
後來你努力、掙扎、奮鬥、成長,你成了員工/老闆,你成了徒弟/師傅,你成了妻子/丈夫,你成了母親/父親,你成了朋友/夥伴……你成為了任何人,卻唯獨不是你自己,你不是你自己,你只是各種社會關係的集合。
你可能忘記了彼岸,或是放棄了彼岸,抑或是把彼岸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你以為此岸的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就該這樣按部就班、過大多數人應該過的生活,成為與他人相關的任何人。
你依舊經常忘記自己,忘記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
那時的你,身在此岸,卻早已忘卻了自己。
願你千帆歷經,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希望,當千帆過盡,你能真的感悟到生活的真諦,在某個瞬間,你的人生突然豁然開朗,你終將意識到伍爾芙所說的: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無論你是美或是醜,是富有或是貧窮,是博學多才或是孤陋寡聞,你都要記得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要不斷學習成為自己,這個階段開始的越早越好。因為開始得越早,你更有可能找到自己,成為自己。
電影《死亡詩社》中有一段經典臺詞,說:「同學們,你們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因為你越遲開始尋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梭羅說,『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別陷入這種境地,衝出來。」
也許你覺得,做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自己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其實,決定我們成為自己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願你不要選擇成為任何人,而是選擇成為自己。
然後,你可以坦然的告訴任何人,「對不起,我不想成為任何人,我只想跑步、讀書、好好生活、四處走走停停,我只想成為真正的自己。」
願你如小王子一般,成為用心看世界的人,成為世俗是關不住的人。
跟隨《你想過怎樣的一生?》你將逐年、逐頁地順著一生的時間,經歷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情。相信,不管你正處在人生哪個階段,書中都有與你此時此刻生命狀態共鳴的一句話。你的人生,走到了哪一年?希望你能如梭羅呼喚的那般,從今以後,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去過你想過的人生吧,因為,那是你獨一無二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