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曾國俊,這位臺灣的藝術家喜獲千金。女兒兩歲時,他帶著她到處找學校,找著找著,乾脆決定自己辦一所幼兒園。
1996年,道禾書院幼兒部落成。藝術家爸爸把這個幼兒園蓋得像個畫廊,像個藝術空間。
伴隨女兒的長大,他們又開辦了小學、中學到高中,從最早的幾十個孩子到後來的上千個個孩子。
如今,道禾在臺灣已有5所學校,自2007年起每年道禾學校被評為全臺灣的教育最高獎:績優學校。道禾新竹幼兒園更獲評為全臺灣第一之總體績優園所。
小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所自己特別喜歡的幼兒園。
人文氣息蔓生出花園般的校園
工坊裡的教育:求拙,求慢,求少,求難
融合傳統文化的特色課程
(點擊閱讀:【布案例】臺灣諾瓦幼兒園:自然教育和方案教學完美融合)
人文氣息蔓生出花園般的校園
觀景與親水的生態小河、竹林、溼地、環校學習木棧道、荷蓮交錯的水生植物園區、自然學習農場、戶外探索冒險設施。。。
這是一座心靈的花園,安放在城市裡自成一格。陽光、空氣、水,在此漫遊,人文氣息蔓生出花園般的校園。最繁華的文明城市旁,卻有著一片生態優雅且藝術氣息濃厚的角落,人文氣息瀰漫,足以成為這裡孩子記憶的起點。
穿越一條彎曲的竹林小徑,無論家長再忙都會慢下來經過這裡把孩子送到學校,只有慢下來才會活在當下,與當下連接。
校園有潺潺的溪流經過,每一朵不經意的小花都如此自在的綻放!幼兒園叢林密集,枝繁葉茂,孩子們與小橋流水、大樹鮮花為伴!
蜥蜴、松鼠可以在校園裡自由穿梭,跟人們成為好朋友。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只要你勇敢做自己,依然可以綻放光芒。
一棵樹的生命被如此對待,它可以穿越房頂,正常的保持它的完整性!如此的被照顧,被呵護,處處可以感受到的人文精神,那種對生命的關懷。工坊裡的教育:求拙,求慢,求少,求難
一畝稻田、幾畦菜園、畜牧園區、織染工坊、科學工坊、戲劇、繪畫、音樂、舞蹈、曬布、編織、生態景觀、科學試驗,一幕幕上演著生活體驗與學習。
以求真,求少,求拙,求慢為辦園理念,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為核心,孩子們在這裡學習扎染,造紙、陶藝,印刷,書法,打鐵!
經歷了複雜繁瑣的過程,孩子們知道了來之不易,學會了真正的感恩!自己做的布料自己用,自己造的紙自己寫,再也不會浪費,培養了孩子可貴的氣質!
豆腐工坊
製成泥漿,晾乾捶打....每一個過程都充滿了艱辛,而每一個體驗都讓孩子無比的珍惜。
造紙的工序一樣不少。當孩子體驗要整個製作過程,他會更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珍惜每一張紙。所有的教育都是經歷過程,知道源頭;品味過程,回歸源頭!印刷工坊孩子們的書需要自己來印刷!一篇文章,需要你來排版,按照一個一個字來尋找,拼成一篇文章。
經歷過排版。印刷後製成成品。裝訂成冊,籤上自己的名字!這篇課文有多字,每個字怎麼寫,孩子一定會非常清晰的記得!而這篇文章將伴隨著孩子的一生,成為珍貴的回憶。書法工坊燈飾上的環創都是孩子親筆寫下的文字,所有有意或者無意的環創,都是孩子參與完成的。孩子的作品收藏。幼兒園的孩子開始畫水墨畫,而小學以上的孩子開始學習書法。首先讓孩子先喜歡書法,再願意寫,最後才能越寫越好。不管寫成什麼樣子,都是孩子的作品,都是他人生獨一無二的樣子!扎染工坊道禾從來不會因為要開扎染課程而去做,是因為生活中需要染布了他們採取做這個課程!需要布的時候就染布。課程即生活需要,教育即生活。
自然農場
道禾教育的每一個學校,都有一畝田。
孩子自己種菜,自己種稻。
道禾教育在臺灣的學校吃素已經18、19年。吃健康食物,保持味覺嗅覺的靈敏度。
融合傳統文化的特色課程
晨遊
老師為孩子們預備木頭、布、貝殼、紙卷、種子、石頭、紗包、毛線等自然材質,不限定遊戲主題,將遊戲主題還給孩子。
孩子的創意無限,一會兒把一塊木頭想像成一匹馬;一會兒,同一塊木頭變成汽車,這是幼兒運用高階創意想像的開始,成人眼中看似簡單的遊戲行為,卻是孩子不簡單的工作任務。
晨吟
伴隨老師所吟唱的人聲與所吹奏的木笛樂聲,孩子們小手牽小手圍繞晨圈,吟唱詩歌並輕舞肢體。
透過詩歌吟唱的韻律調整呼吸的節奏,穩定孩子的情緒,沉靜孩子的心靈,學習專注力應運而生。
晨動
一日之計在於晨。晨間,孩子可於戶外進行自然探索、體能遊戲等活動,或至學習農場進行澆水、飼養、種植、觀察等活動,喚醒身體的新陳代謝,開啟內在心智的清明心靈,展開充滿生命力的一日學習。
節氣美學
道禾節氣美學課程涵蓋了美術、陶藝、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等藝術領域,運用全身感官去體驗,再通過肢體活動、操作,將在節氣生活課程中所吸收到的生活知識與經驗釋放出來。
將節氣生活課程所蘊含的豐富情感,透過內在思考再進行創作,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展現過程,充實孩子的生命厚度。
聘請專職專任的藝術老師進駐學校,發展藝術統整課程,進行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創作活動,提供孩子更開放的藝術學習情境,開發孩子多元智能。
節氣生活
依據一年二十四節氣的大自然時序,隨四季運行依時吐納,融合中西文化與人文、藝術、自然的內涵,創設節氣生活統整課程,進行個別、小組以及集體教學活動。
節氣生活涵蓋語文、數學、藝術、遊戲、種植、養殖、烹飪、體能、手工等領域的課程活動,並配合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特色、文化資源,安排每月兩次的戶外教學活動,豐富孩子的學習場所與學習內涵。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涵養孩子的內在情感,進而引領孩子產生內在學習動機,並由內而外感知參與節氣生活課程。
融合式語言課程
將語言學習融入生活作息中,真實的語言情景,以及真實的語言示範者為其不可或缺的要素。
融合式語言老師與幼教老師秉持著相同的教育理念,共同帶著孩子生活,透過故事、歌曲、詩歌、節氣活動、手工,讓孩子在節氣輪動中體驗四時的變化,感受到使用語言的自在感。
語言作為工具,而非學習的全部,唯有在真實情景中的實用中才能展現非凡的精神內涵。
專職專任的語言老師,在充裕時間的支持下,產生了與孩子互動時的生活從容感,一集與幼教老師、藝術老師的對話空間。
寫在後邊的話
道禾以東方教育為內核,提倡以心傳心,心行傳習,教育是人教育人,而非知識教育人;師法自然,知止敬虔,依時吐納,節氣生活,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條河!如今,道禾實驗學校體系開辦20年,第一屆的幼兒園學生已從世界各地的大學畢業,其中很多人,也開始投入到道禾教育又一輪的探索實踐中。
每個到過道禾幼兒園,都能感受到幼兒園裡處處滲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教育者濃濃的教育情懷!
比如幼兒園整體建築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字,讓環境影響人,人影響人,讓一種精神的東西——喜歡,熱愛,喜悅,自在——從環境到老師滲透給孩子。
比如,道禾無論在環境規劃設計還是各種工坊都把孩子作為核心,讓老師和孩子一起過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比如,道禾"求慢、求拙、求難、求少"的教育理念把教育者的匠人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道禾幼兒園的園長說一個人成長有三要素:老天給的個性、給他怎樣的父母以及最後遇到怎樣的老師。願每個做教育的人都能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PS: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天性一帆、道禾網站。感謝分享。相關文章(點擊閱讀):
【看中國】一家臺灣幼兒園的菜單和作息表:細節的力量
【看中國】獨家細節呈現臺灣某私立幼兒園活動課程檔案
【布案例】小空間裡處處見教育的臺灣大學附屬幼兒園
【看中國】大西北藏著一家土到掉渣又洋得冒泡的幼兒園
【看中國】北京李躍兒芭學園森林幼兒園及其特色四季課程
【看中國】這家農村幼兒園利用鄉土資源做自然教育,城裡娃都羨慕!
【看中國】一所讓海外專家驚嘆的「世界級鄉村幼兒園」的環創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