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木子西】近期時常用「疫苗外交」等言論抹黑中國國際抗疫合作的外媒又找到新角度。彭博社4日報導聲稱,疫情期間中國幾乎沒有為太平洋島國提供抗疫支持,反而是澳大利亞藉機加強了與該地區國家的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對此回應稱,有關報導純屬子虛烏有、別有用心。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更加緊密了。
「中國的缺席令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提升」,彭博社4日以此為題報導稱,新冠病毒大流行限制了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施加影響力,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正努力加強與這些島國的聯繫。報導稱,莫裡森政府承諾將撥款5億澳元,為鄰國購買疫苗,幫助周邊地區從疫情中儘快恢復。報導援引總部位於雪梨的智庫洛伊研究所研究人員喬納森·普賴克的話稱,「在為該地區提供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支持方面,中國基本上沒有採取行動。而澳大利亞在危機時刻沒有忘記太平洋(國家),從而獲得了一定聲譽。」
彭博社聲稱,中國要求一些太平洋島國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項目的開發人員回國,並削減了10個駐太平洋國家的外交人員數量。報導還舉例稱,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附近幾個由中國支持的項目2020年陷入停滯。
對於上述報導中描述的情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用事實回應稱,去年3月,中方主動同10個建交島國舉行衛生專家視頻會,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幫助島國預防疫情。中方設立了「中國—太平洋島國抗疫合作基金」,並先後三次追加注資。中國中央政府、廣東省等地方政府以及企業、民間等各方力量向島國捐贈了大量防疫物資。據不完全統計,迄今中國政府和各界向島國捐贈了100多萬個口罩、10萬餘套防護服、2.3萬個防護面罩和眼罩,為島國應對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中方還將結合島國方面實際需求,積極考慮以多種方式向島國提供新冠疫苗,為確保疫苗在島國地區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中國貢獻。
華春瑩還提到,中國駐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使館分別於2020年5月和9月舉行復館、建館儀式,這是中方高度重視發展同島國關係的有力證明。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在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上一直保持合作,該地區多國政府均對中國提供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2020年12月23日,索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對中國駐所大使李明表示,兩國建交一年多來在廣泛領域開展接觸與合作,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所中建交的正確性。中方在抗疫、基礎設施等領域向所提供真誠援助,所政府和人民對此深表感謝。12月25日,駐巴布亞紐幾內亞大使薛冰代表中國政府向巴新政府轉交第三筆「中國—太平洋島國抗疫合作基金」捐款,巴新總理馬拉佩表示,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中國政府和人民堅定地同巴新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提供了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
去年11月30日,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次副外長級特別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在會上表示,中方將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島國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向有需要的島國提供支持幫助,落實好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鄭重承諾,助力各島國的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
一名熟悉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關係的人士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2020年,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在抗擊疫情上開展了不少合作,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在內的多方面交流合作也在疫情中繼續推進。
彭博社的報導中多次提到,過去幾年中,中國在太平洋島國間的影響力日益提升,這引起美澳兩國警惕。這兩國的智庫曾多次揣測,中國於該地區的一些合作項目意在建設海軍基地,並試圖挑起地緣政治競爭。在回復彭博社的郵件中,中國外交部強調,「中國希望所有其他國家能夠秉著相互尊重的態度和開放精神,促進該地區的穩定和繁榮,而不是抱著『零和』和冷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