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天真的理想主義者縱使執著、縱使頑強,卻依然是軟弱的。他們並不明白,在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卻必須接受。
只有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的醜陋與汙濁,被現實打擊,被痛苦折磨,遍體鱗傷、無所遁形,卻從未放棄對光明的追尋,依然微笑著,堅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不經歷黑暗的人,是無法懂得光明的。——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
日前,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條採訪崔永元的視頻,深受震撼,瞬間對他路人轉粉。
採訪中,他大膽的言論著實嚇了我一跳,他直言說「馮小剛是渣子,範冰冰不知恥。」並爆出很多關於《手機》的黑幕。
且不論誰是誰非,因為是非需要證據加以證明。但從崔永元的視頻和博文中的言語,直接懟娛樂圈的大佬,這個人的勇氣可嘉!
原來,在拍這部片子的時候,馮小剛等人有好幾次想請崔永元來做主演,但他都因工作拒絕了邀請。
最後馮小剛就以崔永元為原型,編寫劇本,內容涉及出軌等情節,十分低俗。
崔永元看了很受打擊,覺得這明擺著是在影射自己,侮辱自己的人格和清白。
上個世紀遠遠沒有這個世紀開放,人們會情不自禁拿藝術作品中的人對號現實中的人,更何況馮小剛是拿崔永元為原型拍電影。
崔永元及其家人受到極大的傷害。若是放在當下的環境,可能沒有太多人會在意,頂多是調侃幾句。但那個時代的崔永元是在政治正確的中央電視臺工作,一身正氣,剛正不阿。
「你們自己家亂成什麼樣了,怎麼不拿出來拍個電視劇」崔永元氣憤地說。
這個電影,對當時的崔永元,以及他的家庭,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這股仇恨也一直被他記在心裡。
近期,在看到馮小剛又要拍《手機2》的時候,他終於忍無可忍,決定要做出反擊。
「在這個時候,要明哲保身,要保持自己的榮譽,那都是非常愚蠢的。」崔永元說。
因為現在的社會,再也不是他曾認識的那個充滿著單純和美好的社會了。
他直言:「影視圈哪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好啊?」
自己深受痛苦,不願這個社會再繼續黑暗下去,更不願再這樣活下去。
沒有底線的娛樂,把自己的成功和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大有人在。
表面的善良和美麗,背後可能是一具沒有人形的軀殼。
人人為名利所累,卻沒人敢於打破這枷鎖。社會是無形的網,一環扣一環。
他要拿起剪刀,剪斷這捆綁人的網。
深處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來自媒體的信息蒙蔽,陷於到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狀態裡。盲目的跟隨,信任媒體渲染出一些消息,喪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陳道明曾說,文化永遠有一個方向問題,不能打著接地氣的幌子,腐蝕縱容這個社會的集體無意識。
就像之前被禁言的Ayawawa,她利用女性的社會焦慮感,在微博上,大肆宣揚一種「性別優勢」的思想,「矮化」女性,教女性如何提高自己的賣價,如何討男人的喜歡。
就是這樣一個三觀不正的博主,微博的粉絲量可以高大300萬,可見社會價值觀的畸形和扭曲。
商業的逐利性,很多時候會過分的自圓其說,建立一種虛擬的危機感,傷害到無知群眾的個人情感,帶偏思想,讓其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
這個時代,真的缺少像崔永元這樣敢說真話的人,來打破大眾認知的黑暗,去看到事實真相的一面。
崔永元的心理醫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他沒有那麼多責任感,他就不會得病了。」
說真話,其實就是因為看不慣的事太多,因為一種基於本能的表達意識。
它的本質,其實就是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
有些事,我知道了,但卻不說,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因為我害怕說出來會遭到攻擊。我明明知道會被攻擊,卻還是說了,因為我更懂,真相對世界的價值,和意義。
「我寧願和世界格格不入,也不願入那洪流」這句話詮釋了他的一生。
當然公然在網絡對撕,也許好,也許壞,但更多的是黑白都有的灰色地帶。
我認同範冰冰的努力和不易,卻無法認同整個娛樂至死的大環境,也不認為一個就算是拼了老命在奮鬥的演員,片酬可以達到「4天,6000萬」的價格。
看到有一個名叫假裝的公眾號發表了這樣一篇推文說崔永元不知道範冰冰一直這麼貴!
並解釋了範冰冰真正「貴」在何處:
「她提供給你的除了演技,還有其他消遣,如《武則天》裡的爆乳、《楊貴妃》裡的馬震、甚至《贏天下》裡的造型和床戲...
而她已經把自己經營到了最極致,最巧妙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報。」
我看了真是「大開眼界」,這就是她所謂的價值麼?該如何理解這樣一種「巧妙的付出」和「最大的回報」呢?
不知,你會怎麼看?我是無法認同這樣的觀點。你想看,我給你看了,我成功的找到了你的「需求點」,滿足了你的「需求」,這就是價值,我就應該得到最大的回報了,於是我就成功了。
這樣的「付出」,對社會的意義何在?又憑什麼得到「最大的回報」?
也許我們現在,更多的人講求實際。世故圓滑,哪有利益就偏向哪邊。才不會有人傻到要去揭露什麼事實真相呢。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成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太較真的人,在這個利益主宰的世界上,往往會遭到孤立和排擠。
這個社會,有太多的理由,讓我們保持沉默,像一個「勇士」一樣,對黑暗表示妥協和無視。
其實,有很多時候,你在做自己,同時也在隱藏自己。
我想說的是,不管你最後,選擇去哪邊,做一個什麼樣的自己。都請你,時刻保持清醒的意識,理性的思考,成為你希望成為的自己,而不是大眾媒體希望你成了的,你自己。
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回憶
15個童年故事,戳中你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渡邊淳一:男女一旦結了婚,愛情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這四件事千萬不能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