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夏季假如希特勒這樣做,德國有可能贏得二戰

2020-12-22 騰訊網

1940年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自1871年普法戰爭以來時隔69年後,德國的旗幟再次飄揚在巴黎上空。此刻,希特勒的個人聲望達到巔峰,不僅徹底洗刷了《凡爾賽和約》的恥辱,還取得了比肩拿破崙一世的成就。在擊敗法國後,整個歐洲大陸上除了東面的蘇聯和退守孤島的英國外,德國再無對手,而在此後的一年中英國是唯一對抗德國的大國。然而,德國也站在一個戰略十字路口上,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全力擊敗英國,二是調頭向東進攻蘇聯。基於意識形態的對立和對"生存空間"的訴求,希特勒選擇了後者,歷史證明這是導致第三帝國走向敗亡的致命決策。那麼,如果他做出相反的選擇,戰爭的走向又會怎樣?

■1940年6月法國投降後,德軍在凱旋門前的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行閱兵式,慶祝勝利。

對英國的戰爭不同於德國與其他任何歐陸國家的戰爭。英國稱霸世界百年,日不落帝國的根系深植於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海上貿易和英國皇家海軍是支撐帝國的基石支柱,不摧毀英國海軍,不破壞其殖民體系,就無法徹底擊敗英國,更何況它背後還有一個實力更為雄厚的美國。儘管德國陸軍雄冠歐洲,但德國空軍在戰略進攻能力上存在天然缺陷,而德國海軍更是羸弱,英吉利海峽當年擋住了拿破崙大軍的腳步,如今又是橫在希特勒大軍面前的天塹。對照四年後盟軍為諾曼第登陸集結的海空兵力規模,1940年夏季德國的整體軍事實力並不足以直接登陸英倫三島,不列顛戰役的失敗和"海獅"計劃的流產就是證明。

■二戰爆發前,英國報紙上刊登的展示皇家海軍實力的畫作,標題為"英國海軍全體戰艦,世界上最可畏的艦隊"。

英國的特殊國情註定英德之戰是一場長期戰爭,而德國既不能撼動英國的海權優勢,也無法破壞其殖民體系,更難以登陸英國本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憑藉軍事勝利達成令英國屈服的目的。這似乎是一個戰略困局,但是德國可以採取迂迴戰略,從其他方向上揚長避短,組織新的攻勢,利用戰場上的優勢加強和改善自身戰略態勢,惡化英國的戰略局面,製造促使英國內部政局變化的外部條件,還是有可能迫使英國選擇與德國談判,贏得對德國有利的戰爭結果。那麼希特勒應該如何重構戰略布局呢?

■表現1940年不列顛戰役中英國戰鬥機攔截德軍轟炸機的畫作。

首先,德國在外交上要努力維持蘇聯和美國的中立立場,儘可能避免或推遲這兩個強大的潛在對手加入戰爭,因為只要美蘇加入對抗德國的陣營,德國就失去了獲勝的任何希望。考察1940年蘇美兩國的國內情況,德國要做到這一點還是有把握的。蘇聯當時與德國仍保持友好關係,蘇聯軍隊正處在大清洗之後的恢復期,至少在1942年前沒有做好與德國開戰的準備,相比主動挑起戰端,莫斯科更願意利用英法的敗退擴大在東歐的戰略緩衝區,並坐視帝國主義狗咬狗,最後坐收漁翁之利。遠離歐洲的美國更是延續了一戰時期隔岸觀火的姿態,儘管羅斯福總統對德國的擴張心存警惕,竭力以各種方式支援英國,但是國內強大的孤立主義勢力註定使美國不能在短期內公開捲入戰爭,美國軍隊也遠沒有做好參加另一場世界大戰的準備,同時日本在亞洲的侵略也對美國構成戰略牽制。

■20世紀30年代在美國街頭招搖過市的親納粹分子,在美國不僅存在孤立主義勢力,親納粹分子也大有人在。

只要能將當前的戰爭保持在英德單挑的格局內,避免兩線或多線作戰,德國就能獲得輾轉騰挪的戰略空間,將戰局導入對己有利的方向。在跨海登陸英國和摧毀英國海軍的目的難以實現的情況下,德國應將軍事力量和作戰資源投入到新的戰略方向上,那就是地中海北非戰區,將英國逐出地中海,擴大軸心國集團的控制範圍。與此同時,要加強對德國國內和歐洲佔領區的戰爭動員和資源整合,進一步強化軍工體系和軍隊實力,簡而言之就是消化戰爭最初一年贏得的勝利果實。

■表現英軍戰鬥機在馬爾他上空與德意戰機展開激戰的畫作,佔領馬爾他是德國地中海戰略的關鍵要點。

關於德國地中海戰略的推進,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在英吉利海峽沿岸地區要保持相當規模的戰略預備隊,做出隨時都可能登陸英國的姿態,輔以海空軍的積極行動,將儘可能多的英國兵力牽制在本土防衛上,限制其對海外,尤其是北非、中東地區的兵力投送;其次,加強與義大利的軍事合作,抽調精銳部隊,尤其是裝甲部隊和空軍部隊進入地中海地區,以德意聯合作戰奪取馬爾他島,確保中地中海的絕對制空權和制海權,保持歐洲大陸與北非之間海運線的安全,從而讓北非德意聯軍的後勤保障沒有後顧之憂;再次,在突尼西亞和利比亞建立較歷史上的非洲軍更強大的裝甲兵團,以佔領埃及和蘇伊士運河為目標展開東進攻勢。從歷史情況看,只要能夠保證後勤,德軍在北非沙漠作戰中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尤其在1940年至1941年間,有很大概率實現佔領埃及的目標。

■表現德國非洲軍大舉進攻的畫作,如果隆美爾能掌握更強大的兵力並保證後勤供應,飲馬尼羅河指日可待。

一旦開羅和亞歷山大港陷落,意味著英國地中海艦隊失去了立足點,整個東地中海將落入德意控制中,同時也打開了進軍中東的大門,通過軍事進攻和支持當地阿拉伯部族反英勢力,德國逐步掌控中東也是可以實現的,這等於逼近印度的門戶,直接威脅到英國的根基。德國在北非和中東的勝利將使處於中立的土耳其、西班牙、伊朗等國可能倒向軸心國集團,巴爾幹地區尚未被德國控制的希臘和南斯拉夫也將被迫臣服。土耳其、伊朗的加入將從南翼構成對蘇聯的戰略牽制,德國也可借道西班牙攻陷直布羅陀,地中海將成為軸心國的內湖,德意可以繼續向非洲擴展,在西非利用維希法國,在東非利用意屬索馬利亞,建立海軍基地,擴大水面襲擊艦和潛艇的作戰範圍,加強對南大西洋和印度洋航運的打擊力度,從而強化對英國本土的封鎖效果。如果能在一兩年內實現上述戰略意圖,德意的戰爭態勢將更為有利,而英國的處境將更為困難,有可能造成英德媾和的情勢。

■1940年10月,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與希特勒會晤。如果德國的地中海戰略取得成功,將使更多的牆頭草倒向自己。

應該說,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的這段時間是德國在二戰中戰略態勢最好的時期,蘇美尚未參戰,英國獨力苦撐,德國掌握著戰略主動權和龐大的資源,有可能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決定戰爭的走向,從而形成與蘇、美三足鼎立的戰略格局。不過,德國的地中海戰略能否實現依賴於兩個核心要素:首先,蘇美不能主動參戰;其次,義大利和日本都要積極配合德國的戰略,尤其是日本要聽從柏林的要求,其中的變數太大。此外,希特勒必須放棄基於意識形態和極端種族主義的戰略選擇和內部政策,即不主動進攻蘇聯和停止種族滅絕行動,這個恐怕比阻止蘇美參戰更加難。所以,上述假設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吧。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襲擊珍珠港,促使美國參戰。對於德國而言,這是一場戰略災難。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吃的是什麼,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我們總是被這個瑣碎的問題所吸引:在歷史上的知名人物,喜歡吃什麼?這一次,我們來探討二戰德國元兇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習慣和喜好。一、如何得知阿道夫·希特勒的日常飲食?當然,沒有人記錄他的飲食。
  • 假如德、日贏得二戰,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 循跡曉講
    01  軸心國有很多機會存在下來  有人說,德國和日本不就是自己作死才徹底輸掉了二戰麼?它們怎麼可能贏得二戰呢?它們怎麼可能徵服世界呢?  徵服世界這事兒基本就是狂想,我們不討論它,單就說「軸心國能不能贏」,這個問題,許多人已經講過了,比如德國作死打蘇聯,日本作死偷襲珍珠港等等。  這樣的事情,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把希特勒和東條批判一番,固然可以顯示自己學識淵博,看穿一切,不過這樣的睿智多多少少忽略了當事人的心境,把這些擁有後見之明的智者們扔到當時,他們的表現未必就會比當事人好。
  • 1940年《大獨裁者》,卓別林第一次「發聲」辛辣諷刺希特勒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於希特勒統治最為黑暗的時期。影片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託曼尼亞王國獨裁者辛格爾上臺,他的大肆擴張導致戰亂不斷。同時,他大搞陰謀政策,煽動民眾對猶太人產生敵對與仇恨。被徵入伍的猶太理髮師查理,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也難逃一劫。
  • 二戰日本一直很努力,就等德國為它轉身,希特勒:我忘了
    隨後就在德國準備閃擊波蘭前的1939年5月,跟蘇聯爆發了諾門罕戰役。(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為此在日本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力主下,德意日三國與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籤署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法西斯同盟算正式成立吧。可這同盟,在之前德日配合的大背景下看,左右都透漏著不靠譜。
  • 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很多人認為瑞典在二戰中能避開戰火是因為瑞典是永久中立國,但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所有的永久中立國都能避開戰火。要能在戰爭中取得中立國的地位,自身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如果沒有一定實力,只要宣布中立就能避免戰火,那二戰期間所有遭到德國侵略的國家都會宣布自己是中立國,這樣一來或許元首也就無法發動二戰了吧。
  • 二戰納粹德國著名的指揮部「狼穴」,希特勒感覺最安全的地方,守衛...
    希特勒在歐洲共有14個戰時指揮中心,其中4個建好了但從未使用。這些指揮中心大多建在地下8米至20米深的地堡群,只有少數完全建在地面。加上交通、生活服務、防衛、偽裝和通訊設施,每個指揮中心都佔地面積巨大。 希特勒最喜歡也呆得最長的戰時總部,一是位於德國和奧地利邊境的貝格霍夫-「鷹巢」。
  • 二戰結束後,德國支離破碎,人民恨希特勒嗎?
    通常來說,一個國家的國王在穩定發展的情況下,還要去挑起戰爭的話必定是會讓人民不滿的,如果戰爭勝利了還好,如果沒有勝利還連累到本國,估計領導者會受到無盡的唾罵和詆毀,一生英明極有可能毀於一旦,而同樣的,二戰時的希特勒就是這樣的情況,他挑起戰爭,最後不僅輸了,德國也是戰爭摧毀得支離破碎,那麼這時候人民對於希特勒的看法是怎麼樣的呢?
  • 二戰中的德國與日本是堅定盟友?一個蘇聯就讓希特勒美夢破碎
    文/王凱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與日本分別作為亞洲與歐洲兩大戰場的策源地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殘酷戰爭。從1936年11月5日德日兩國在柏林籤訂了《德日反共產國際協定》開始,雙方就開始以反共為名開始了曖昧的政治互動。
  • 二戰中防彈能力最強的鋼盔!盤點德國歷代鋼盔的型號|老照片
    奧匈帝國版本從1916年直到戰爭結束,奧匈帝國共向德國購買了416,000頂鋼盔,並且在1917年,奧匈帝國開始了授權生產德國鋼盔。到戰爭結束前,奧匈帝國已經配發大約了一百萬頂各種版本的仿製鋼盔。M在其他方面,M1940與M1935完全相同。德國人仍將M1940稱為M1935,而M1940則是收藏家為區分兩者才賦予的名稱。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沒有攻打中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 希特勒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一提到希特勒都會背後發涼,甚至有很多人還會拿暴君這樣的形容詞來評價希特勒的一生。希特勒出生於1889年4月份,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對於很多經歷過二戰的國家及其後人而言,希特勒曾經作為納粹黨的黨魁,極度宣揚法西斯主義,甚至策劃並發動了納粹大屠殺,給世界留下了黑色的陰影。
  • 二戰往事1940年,德軍入侵擊敗法國
    D2中型坦克是法國在二戰前期研製,並在二戰中服役的坦克。在法國戰役中,D2坦克常常因出現機械故障而蒙受損失。【德國士兵和法國戰俘】二戰中效力於德國陸軍(志願兵)包括:德裔人(不是出生在德國本土,但屬於德意志民族的人)、荷蘭人、挪威人、比利時人、瑞典人、捷克人、芬蘭人、匈牙利人,還有來自波羅的海諸國、巴爾幹地區的人,俄國移民、變節者等。【法國裡爾,德軍食堂。】
  • 裝甲邁爾小傳—二戰德軍最年輕的師長,帶領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血戰...
    他作為二戰期間德國武裝黨衛軍最著名的軍官之一,參與過很多重大戰役,比如入侵法國、巴巴羅莎和諾曼第。在他的軍人職業生涯中,獲得過名列第三帝國軍事勳章第三位的雙劍橡葉騎士十字勳章。同時,邁爾也成為了當時戰爭交戰各方中最年輕的師長。
  • 希特勒青年團「佩劍」——二戰德國主要佩劍詳解
    青年近衛軍——希特勒青年團 佩劍希特勒青年團創立於1922年,當時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少年衝鋒隊。該組織以慕尼黑為基地,為衝鋒隊招募新隊員。少年衝鋒隊於1923年啤酒館政變失敗後被解散,其後在1926年重建,命名為希特勒青年團。重建後重點為納粹黨招募年輕黨員。
  • 又一個希特勒贏得大選,西方媒體一片譁然
    據俄塔斯社12月5日報導,近日阿道夫·希特勒·烏烏諾聽贏得了納米比亞在地區委員會的選舉,獲得了85%的支持率。很多人看到這個名字都感覺很驚悚,因為二戰時德國的元首希特勒給很多國家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一些人看到這個名字後,調侃到:「重生之我在非洲當總統」。
  • ——二戰風雲人物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
    他就是二戰期間德國的著名將領,德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悲哉,壯哉!此次行動為德國海軍贏得了榮譽,在世界海軍作戰史上也堪稱典範,被希特勒稱為:「德國海軍潛艇部隊作戰歷史上最為引以為豪的戰績。」這無疑是鄧尼茨指揮藝術的勝利,是他「最為大膽與強烈的進取心」的一次生動而成功的實踐。
  • 二戰閃擊戰所向披靡,為何說不是德國一己之力?放鬆警惕幫了大忙
    二戰時,德國的閃擊戰為什麼能以一敵眾?因為其它各國飽受一戰的戰亂痛苦,又沒有希特勒那樣的擴張野心,讓德國閃擊戰突然襲擊得逞。一方面,德國的以一敵眾說明其它各國放鬆了警惕。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大蕭條,各國在提振本國經濟解決自身困難的同時,德國卻能異軍突起,原因就在於英法強加給德國戰爭賠款的同時,英美法包括蘇聯都給予了德國在貸款和各方面的支持,他們本想把德國變成一個加工廠,成為一個勞動力市場,沒想到德國卻是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一面應對英法美的打壓為其生產利潤,一面卻在做著重新崛起的準備。
  • 希特勒,曾經的終極惡魔,現在就是個笑話丨文化觀察
    希特勒自殺後的第70年,《我的奮鬥》即將進入公共領域,有可能會解禁。▼《我的奮鬥》是由希特勒口授,由同僚魯道夫·赫斯執筆撰寫的,在初稿時被希特勒取名為《四年來同謊言、愚蠢和膽怯的鬥爭》,這是不僅因為它是納粹首領希特勒的著作,更是納粹主義的理論的最集中的體現。在納粹的鼓吹與宣傳下,從1933年到1945年,《我的奮鬥》被翻譯成18種語言,售出了超過1200萬冊。這套書甚至還被當做禮物送給德國的新婚夫婦們。
  • 假如,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假如,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世界會是什麼樣?這個假如我們不敢想像,我們不敢想像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但是美劇《高堡奇人》卻從一個腦洞大開的角度為我們描述了德國和日本戰勝了的場面。
  • 二戰著名陰謀論:希特勒究竟有沒有死?
    「1945年9月10日,這位法西斯戰爭發動者,希特勒,看著蘇聯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把尖刀狠狠刺進了國家的心臟——柏林,他絕望地感到大勢已去,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於是便掏出了一把手槍,飲彈自盡了……」但是,希特勒真的如上述的那樣,自殺了?
  • 二戰希特勒屠殺500萬猶太人,那麼在德國的華人呢?真相別不信
    ,除了侵略很佔領其他國家之外,也會本國人種進行了清洗,這最為著名的就是猶太人大屠殺事件了,這本次屠殺中,希特勒因為個人的因素還有宗教信仰的問題,對於在本國的有色人種有著非常大的意見,所以給猶太人甩上了子虛烏有的罪名,最終500萬人倒在元首的命令下,那麼既然如此,當時處於德國境內的華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