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林黛玉和北靜王聯繫在一起,是兩個細節:黛玉奔父喪歸來,寶玉把北靜王送的香珠串轉送給她。至於香珠串的名字,我打出不那個字,就不說了。
另一個是寶玉雨夜探黛玉,黛玉誇他穿的雨衣戴的雨笠精巧,寶玉說是北靜王給的,答應再弄一套來轉送給黛玉。
《紅樓夢》中,「草蛇灰線,伏脈千裡」是重要的寫作手法。比如蔣玉菡的茜香羅汗巾由寶玉轉送給襲人,暗示著未來襲人的結局是「堪羨優伶有福」,嫁給了蔣玉菡。那麼,北靜王的東西送到黛玉手裡,是不是也暗示著黛玉與北靜王的姻緣呢?
可是,這樣轉送東西,在作品中出現過許多處。比如寶玉向尤氏要了豆腐皮的包子,要送給晴雯,卻被李嬤嬤要去給孫子吃。難道尤氏和李嬤嬤的孫子會麼超出一般水平的關係?
再比如,薛蟠南下,回到京中,帶了許多特產。寶釵把其中一部分送給黛玉,於是有人懷疑薛蟠和黛玉有特別的感情。可是他沒有仔細讀書:「除自己留用之外,遂一分一分配合妥當:也有送筆、墨、紙、硯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墜的,也有送脂粉、頭油的,也有單送玩意兒的;酌量其人分辦」,每個姐妹都有饋贈,難道薛蟠和每個女孩都有特別感情?
沒錯,寶釵送給黛玉的東西「比別人不同,比眾人加厚一倍」,但這是寶釵與黛玉的感情,和薛蟠無關。就算薛蟠覬覦黛玉,難道他能左右寶釵如何送禮?他又怎麼能保證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虎丘上作的薛蟠的像,泥捏成的」)送到黛玉手中?而以寶釵的細心周到,又怎麼會把哥哥的塑像,送給閨中密友?
再說,寶釵送出的東西,不僅是眾姐妹,也包括寶玉,甚至還有賈環。難道賈環與薛蟠也有特別感情?再說,不止是寶釵,薛姨媽也把兒子給自己帶來的東西「送往賈母並王夫人處去不講」,難道賈母王夫人也與薛蟠有特別感情?
斷章取義,真叫人無奈。黛玉接受了薛蟠帶來的禮物,也不能證明他們有什麼特別關係,何況北靜王的東西,黛玉根本沒有接受?
香珠串送過來,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擇而不取」。寶玉也只好「收回」了。那蓑衣雨笠,寶玉一提就被黛玉拒絕:「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都拒絕了,黛玉和北靜王之間,還能有什麼?
為什麼要兩次寫寶玉把北靜王的東西送給黛玉?一方面,是表現寶玉與北靜王交情好,私下常有來往。另一方面,是寶黛感情的不同階段,對於外人的東西有不同表現。
送香珠串的時候,寶玉是很真誠虔心的:千裡歸來,第一件送上的東西就是它,也可見寶玉對香珠串的重視。但這仍是會錯了意。黛玉重視的是寶玉的感情,好麼,你拿別的男人的東西來送我?所以「擇而不取」,多少有點不被理解的怨懟。
第二次送蓑衣雨笠,寶黛已經很知己很默契了。所以黛玉一拒絕,寶玉就再也不提,卻去看桌上寫的詩了。因為寶玉也只是隨口一提,他再也不會做出這樣的蠢事:拿別的男子的東西,送給自己的情人。
北靜王的地位尊崇,與寶玉也比較投機。可是在黛玉這裡,世上再尊貴的男子,「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她只喜歡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