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痰就需要排出。
人的咳嗽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排出一些黏液或者痰液等。
有的痰黏稠,不好咳出來,有的痰稀,一咳就咳出來了。
一般來說白痰比較好咳,不會那麼黏,黃痰比較粘稠,不太好咳。
那白痰是要宣肺還是清肺呢?
在中醫來看,白痰多是偏寒性的,黃痰多是偏熱性的。
清是清理、清熱的意思,所以黃痰、粘稠的痰是要清的,而白痰,相對好咳一點,給它一個助力,宣發肺氣,讓痰液順著這宣發之氣出來。
咳白痰要怎麼來宣肺呢?
白痰有虛有實,需要根據不同的證型,選擇不同的藥物來宣肺。
大概可分為四種證型。
首先是感受寒邪。
寒氣侵襲肺部,肺就沒辦法宣發,肺氣就不通了,津液的輸布靠肺氣,氣不通了,津液就在肺內蓄積,轉化為了痰。
這種新起的感冒,是還有表證的,需要治感冒和祛痰同時進行。
比較常用的中醫方子是三拗湯配上止嗽散。三拗湯由麻黃、杏仁、甘草組成。止嗽散由百部、紫菀、白前、桔梗、甘草、荊芥、陳皮組成。
三拗湯用來宣肺散寒。止嗽散中荊芥疏風解表,白前升降氣機,紫菀、百部潤肺止咳,桔梗、甘草、陳皮宣肺化痰利咽。
第二是痰溼蘊肺。
肺中有痰溼,不感受外邪,痰溼之氣自然會轉化為痰液,題主估計就是這種情況。
痰溼不分寒熱,寒的表現為白痰,熱的則表現為黃痰。
所以白痰是寒痰蘊肺。
這個時候要燥溼化痰,理氣止咳。
比較常用的方子是二陳湯配上三子養親湯。
二陳湯由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組成。三子養親湯由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組成。
二陳湯中半夏、茯苓燥溼化痰;陳皮、甘草理氣和中。三子養親湯中白芥子溫肺利氣化痰;蘇子、萊菔子降氣化痰消食。
第三種是寒飲伏肺。
這種比痰溼蘊肺更進一步了,不是溼濁化痰的少量痰液問題,是肺中長期有痰飲的,咳完又有的情況。甚至咳起來,都沒辦法躺下,只能坐著才舒服點,有些還會有腳腫的表現。
這時候就要溫肺化飲了。
比較常用的方子是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由麻黃、桂枝、乾薑、細辛、半夏、甘草、白芍、五味子組成。
方中麻黃、桂枝、乾薑、細辛溫肺散寒,半夏降氣化痰,白芍、五味子防止發散太過;甘草和中。
第四種就是脾腎陽虛。
肺中寒會產生白痰,那全身都寒,肺也不肯能熱了,也會產生白痰。
脾腎都陽虛了,整個人基本就是虛寒的了。這種表現為喘促,出現心悸、氣短。形寒肢冷等。
這個時候就需要溫補腎陽,以化水飲了。
比較常用的方子是腎氣丸配上苓桂術甘湯。
腎氣丸由山藥、山茱萸、熟地、茯苓、澤瀉、丹皮、桂枝、附子組成。苓桂術甘湯由茯苓、桂枝、白朮、甘草組成。
這兩個方子都是溫腎的,腎氣丸重在溫腎,桂枝、附子溫陽,熟地、山茱萸、山藥補脾、肝、腎;茯苓、澤瀉、丹皮利水祛邪。苓桂術甘湯重在溫脾,桂枝通陽,白朮、茯苓健脾行水,甘草和中。
這些就是我對「白痰是宣肺還是清肺?具體怎麼去痰?」的一些理解,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點讚、關注、轉發,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