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冬暖夏涼,為何古人寧可凍死野外,卻不地洞避寒?

2021-01-11 梧桐樹邊羽

有朋友問:冬季地窖溫度較高,古代窮人為什麼不挖地窖避寒,而在戶外被凍死?

冬季地窖溫度較高,實際上是人體相對感受——地面的溫度太低了。

泥土是極佳的隔熱層,溫度傳導非常慢,只要沒有空氣流動,熱量一直保持,所以能長期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溫度。

因為地面太熱或者太冷,就給剛剛進入地窖的人一種直觀的感受,就是和地面相反,所以才有「冬暖夏涼」之說。

這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讓空氣流動。如果一個地洞,兩頭裝著送排風抽送,那溫度很快也就和地面差不多。在泥土熱傳介穩定的情況下,空氣流動就成為了保暖的重要因素。

只有空氣不流動,才能真正保持溫度不變。

而空氣不流動,對人類、動物這些需要新鮮氧氣來做能量交換的生物來說,可以說是致命的。

和被憋死、被悶死比起來,冷一點又算什麼呢?

這就是地窖為什麼不能住人的根本原因,即使你有通風設備,可萬一哪天壞了呢?不是一家子都得搭進去?古人科技落後點,可能並不清楚氧氣這東西,但是也不蠢啊,同時經驗豐富。

只要稍微有點動手能力的,就會自己搭建房子遮風避雨——這是全世界人類的共同選擇,當然這之前肯定有大量的人住地洞、地窖因為缺氧死亡,是經驗和教訓讓人類寧可選擇漏風的屋子居住,也不願意選擇冬暖夏涼的地洞。

當你把地洞修得四通八達、通風良好的時候,那就根本不會冬暖夏涼了。

其實這和人穿衣服是一個道理,如果穿個塑膠袋,一會就滿頭大汗。我們現在的面料是在保暖上要儘量透氣,不開口、不透氣的袋子只有裝無機物時才使用。

人是有機生物,在有食物果腹的時候,自身散發的熱量足以保證在冬天的生存——換句話說,北極圈的人在早期沒有足夠防寒設備的時候,早就被凍死了。正所謂適者生存,在防寒衣物、取暖設備發明之前,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抗凍基本靠抖。

為什麼經常有人被凍死?

因為窮,因為餓。

生存環境惡劣,還缺乏生活資料,還又不能像熊一樣冬眠,所以即使嚴寒,人類也必須外出覓食。如果成功找到吃的,可能就活下來了。在人類社會逐漸成型之後,我們稱之為外出打工賺錢。

被凍死,都是因為自身熱量不能夠抵禦嚴寒——衣物、炭火在人類生存中,都只是輔助防凍設備,而倒斃在風雪之中,除了那種極寒地帶(實際上普通人類並不會出現在這種地帶,這種地方的人早已經遷移去了適合生存的地方),百分百都是凍餓致死的。

古代窮人倒斃在風雪中,是因為要外出工作、覓食,沒有賺到吃食,導致「路有凍死骨」。

嚴格來說,這和冬天氣溫低當然是有關係的,因為冬天更需要熱量維持生命。

但是真正大饑荒來臨的時候,不管是什麼季節,史書上都有記載:「餓殍遍野」。

一個有正常生存能力的人是不會被凍死的,只會被餓死。如果有能量補充,人類自然會想到辦法抵禦寒冷。

為什麼不住地窖?地窖不得挖麼?當你餓得動不了的時候怎麼挖,就算找個地洞住了進去,沒有凍死、沒有憋死,不還是會被餓死?

只要有吃的,一切都有辦法解決。

而在生存能夠滿足的情況下,相對於有可能被悶死的地窖,人類當然寧可選擇漏風漏雨的房屋,畢竟活命最重要,冷一點怕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冬季地窖溫度暖和,為何古代窮人不挖地窖避寒,而在戶外忍飢受凍
    古時候的很多窮人生活非常苦難,尤其是在亂世的時候,富人生活奢侈,而窮人連溫飽都無法保證,在寒冷的冬天被活生生地凍死,有詩為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但是一般地窖的溫度在冬季較高,為什麼古代窮人不去挖地窖避寒而寧願在戶外忍飢受凍呢?
  • 古代很多窮人被凍死,為什麼不挖地窖來避寒呢?
    所以就算古代人再冷,也不可能花大力氣花幾天的工時去挖一個地窖來取暖。有這個挖地窖的力氣,還不如去賣兩天苦力,最起碼能混個肚兒圓。古代窮人沒有挖地窖避寒,而被凍死的另一個原因是,地窖並不安全。地窖深入地下兩米左右,因為四周密不透風,確實比地面暖和一些。然而也正是因為密不透風,很容易發生窒息死亡的慘劇。
  • 古代的人為什麼不挖地窖避寒,而會出現「路有凍死骨」的慘狀呢?
    古代的人為什麼不挖地窖避寒,而會出現「路有凍死骨」的慘狀呢?首先我向大家明確一點,地窖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否則為什麼陝西北部僅存的窯洞,現在基本上都被淘汰了。除此以外,地窖還能致人死亡,為此我給大家講一個例子。
  • 古代窮人在寒冬被凍死,為何他們不挖個地窖禦寒?學者:沒有機會
    地窖,可以說是不少北方人過冬的必備神器,截止到如今,不少鄉間人家依然有著大大小小的地窖,這是利用了土的熱惰性原理,在地下挖一個圓型或者方型的深坑,由於地窖冬暖夏涼,可以用來儲存一些紅薯或者大白菜,避免他們凍壞。
  • 古代乞丐無法禦寒,寧願在街頭凍死,也不願意挖地窖取暖
    在其餘季節還好,只不過天寒地凍的時期,那些被凍死的窮苦百姓可不在少數。那時候冬天又比現在冷多了,而且他們的保暖方式特別單一。窮人生活雖然擁有這樣的條件,但是很多人依然會被凍死的街頭,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其實不僅是因為寒冷的一個原因,有一些乞丐無法要到錢,連那些雞毛房都無法居住。
  • 古代窮人怎麼不挖地窖禦寒,而被凍死在外面
    那一年,中原一帶凍死了很多人,有的是全家都凍死了,屍體都沒人來掩埋,只能由朝廷派員埋葬。皇帝只好取消了元宵節的活動。所以,在古代,被凍死的老百姓是不少的,特別是在中國上下5000出現的四個寒冷期間。就如題主所說的,天寒地凍,古代人太傻了,為什麼不挖個地窖,一家老小藏在溫暖的地窖裡呢?地窖裡那麼舒適,古代人真的是傻到家,那樣就不會被活活凍死啊!事實真是這樣嗎?
  • 古人為何說,寧可野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
    看看《水滸傳》之類的小說可以了解一二,水滸傳中那些荒村野店,野外孤零零的古廟,住進去多半出不來。不是武松魯智深這樣的牛人,打不過壞人,在這樣的荒村古廟居住,多半會折在黃村古廟之中。看筆記小說,講一個宋朝的故事,說有一對主僕,夜宿古廟。
  • 為什麼農村冬天挖地窖?有什麼作用?
    特別是北方地區,那裡天氣比較冷,經常下雪,地下比較保暖恆溫,冬天閒時挖個地窖,食物放在裡面,就不容易凍壞,還可以經常吃到新鮮的瓜果蔬菜。而南方地窖就比較少見。北方大多是平地,地窖通常是選在家門口不遠處。而南方山地較多,地窖則選在半山腰,或者有山坡乾燥的地方,向著陽,背著風。類型因儲存食物的多少而定,有方的圓的。比如窯井,就是一口圓井。上寬下小,有4到5米的深度。
  • 古人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指的哪五種樹,為什麼這麼說?
    古人之所以會討厭梨樹,與「梨」的諧音有關。因為「梨」和「離」的發音一樣,所以梨樹也就被安上了「預示分離」的不詳寓意,同時確定的忌諱還有不能把一個梨子分著吃,否則分梨吃的兩個人會就此分離,心懷相思之苦。其實不僅在古代,就是在今天的很多地方,這一有關梨樹與梨子的忌諱依舊存在。二、桑樹。
  • 奶奶放進「大冰箱」,冬暖夏涼,能吃8個月
    奶奶:放進大冰箱中,冬暖夏涼,能吃8個月。奶奶口中的這個大冰箱,其實是「薯洞」,因為主要存紅薯而得名。薯洞的大小,和自家的需求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講10個平米左右,當然也有比較大的,薯洞並非我們這麼的特例,有的地方也叫「地窖」。只不過挖的形式不一樣,薯洞橫挖比較的多,而地窖豎挖的比較多。為何把「薯洞」稱之為大冰箱,它如何能保存這麼久的食材呢?
  • 如何尋找野外中蜂巢?
    二、尋找野外大樹根和各種石洞。三、留意野外樹葉上的黃色糞便。四、蜜誘和燃蠟追蹤路線。五、要吃得苦才能得到甜。野外石堆②尋找野外大樹洞和石洞。如果到野外尋蜂的時候,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可以選擇抽樣的搜尋方法,專注尋找野外的大樹洞和石洞,往往會收到意外的驚喜。因為野外的大樹洞和石洞是野外中蜂最喜歡築巢的地方。大樹洞和石洞不但冬暖夏涼,而且安全又隱蔽性好。只要在野外仔細尋找這種大樹洞和石洞,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空手而歸;運氣好點的,說不定可以蜂蜜和蜂群雙豐收。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智囊全集》中也收集了部分俗語,現在在這裡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呢?乍一看,可能不值一提,鞋子是生活中不起眼的東西,但是,自古以來卻很有講究。再來看看棺材這個東西,古人相比今人,反而語言中沒有那麼忌諱,否則也不會出現做壽衣的習俗了。在"棺材"這簡單的兩個字中,實際上也有諧音文化,棺材棺材,升官發財,提前準備好棺材,也逐漸成為一件喜事。
  • 農村俗語「凍死莫烤燈頭火,窮死莫登親朋門」,啥意思?
    隔壁的老大爺說了一句農村俗語,「凍死莫靠燈頭火,窮時莫登親朋門」。我不知道這句俗語所有的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詢問他。他說的津津樂道,非常有道理,我受到了啟發,非常感動。~~「凍死沒烤燈頭火」人到冷的時候,身上多穿幾件衣服,可以很好的保暖,避免人被寒冬凍傷。這是最準確的防寒方法。
  • 古代考生趕考盤纏充足,為何土匪不搶?土匪:你不看他腰間綁的啥
    然而,山匪強盜卻不打劫他們,這是為何?按理來說,學子身上都帶著豐厚的盤纏,打劫到就能花費好些時間。如果是土匪,他肯定會說:你也不看看他們腰間上綁著什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上到皇親貴族,下到平民百姓,所有人都深受這句話的影響,山匪強盜自然也不例外。
  • 《第五人格》地窖怎麼開啟 地窖有什麼用
    導 讀 第五人格地窖有什麼用?地窖是求生者的第二種逃生方式,很家對地窖都怎麼使用不太熟悉,小編給大家帶來第五人格地窖開啟條件及作用,一起來看看。
  • 我快要被凍死了!」
    最後結果可想而知,活生生被凍死...它們只能聚在一起爭取那微弱的陽光,那一縷溫暖...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今天這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初讀時也是覺得這句話就是封建迷信,直到最近再次品讀,方才發覺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它的意思就是字面上所表達的那般,寧可將屋子借給他人辦白事,也不要將屋子借給情侶或者夫妻兩人。
  • 小鎮女子接連離奇失蹤 廢棄的民房 黑暗的地窖 埋藏著怎樣的秘密
    早在辦案之初,趙博民就讓民警統計了廢棄民宅中地窖的數量,在他看來,三具女性的屍體很可能會被丟棄在廢棄的地窖之中。它會不會被犯罪嫌疑人用來掩埋地窖?而就在距離火炕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個漆黑的地窖。這個地窖疑點很大,警方重點對這個地窖進行勘查。進入這些在地質沉陷區被廢棄多年的地窖,情況非常危險,民警不得不帶上氧氣瓶進行搜索。經過逐步查看,在地窖最深處,民警找到了那些碎磚塊掩蓋的殘骸。
  • 古代沒有電,古人夏天用的冰來自哪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文/行走天涯古代沒有電,古人夏天用的冰來自哪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相比較西方的科技快速發展而言,我國的文明雖然歷經了5000年的時間,但是科技發展卻是頗為落後的。其實古人是非常機智聰慧的,只可惜,我國古代一直實行的都是君主制度,皇權是最至高無上的。這就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人的發展。畢竟我國古代就擁有了四大發明,像是火藥,造紙金屬以及指南針等等。雖說後現代比較落魄,但是古人也是相當會享受生活的,就比如每年夏天的時候,古人也會將冰塊磨成碎冰放入飲料中來解暑。
  • 《第五人格》為什麼要設計地窖?地窖的存在意義又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第五人格》為什麼要設計地窖以及地窖存在的意義。為什麼《第五人格》要設計地窖?意義何在?《第五人格》公測至今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了,隨著遊戲的火熱。玩家們對《第五人格》更是有著不少的問題,比如題目所說的「為什麼要設計地窖?其意義何在?」就這個問題我們分兩點回答,詳情請看下文。為什麼《第五人格》要設計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