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1:50 |共享聯盟長興站
自11月底草莓上市以來,雖然身價「不菲」,但還是俘獲了不少人的心。這段時間,長興草莓開始大量上市,較往年的品質,今年更為鮮甜。
精準化服務 種植戶不愁銷路
在畫溪街道白阜村的一個草莓基地裡,基地負責人宋姐正忙著採摘草莓,按照訂單給大伙兒分裝、配送草莓。每年11月,棚裡的草莓陸續成熟,她便開始忙碌,除了迎接在田間地頭採摘的市民,還得按照訂單地址,一盒一盒地派送。
宋姐種植草莓雖然只有3年時間,但因為草莓品質好、口感佳,外加她為人熱情,已積攢了不少老顧客。「目前草莓採摘價格64元/斤,訂單價格按照品種大概在50至60元/斤。」宋姐稱,目前基地的草莓有越心、紅頰、晶瑤等品種,已經開始批量成熟,接下來,價格會有所下調。
而在白阜村的另一個農場裡,草莓也陸續上市。「這段時間天氣好,成熟草莓越來越多,所以採摘遊迎來了一波小高峰。」該農場負責人老金一邊招呼著客人一邊說。據他介紹,農場裡共種植了10餘畝草莓,目前只接受預訂,每天銷量約40公斤。老金介紹,他種了20多年的草莓,通過精準化、個性化服務,目前有固定的客戶,所以不愁銷路,每年還沒有到草莓成熟期,這些客戶就會提前預訂。
記者了解到,目前,畫溪街道所種植的300多畝草莓都已經步入大量上市的階段。
現代化種植 讓草莓質高價優
事實上,農戶的草莓不愁賣,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草莓品質好,「基地全部實施鋼管大棚保溫促成栽培。」畫溪街道農業農村辦主任何文平介紹,草莓實現了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管控「一品一策」。
除此之外,為了減少草莓病蟲害的發生,這個季節,莓農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梳老葉,打掉老葉子之後,光照強了、通風了,能減少病蟲害發生。「為了防止病蟲害的發生,給草莓覆蓋了銀光膜,一是幫助草莓進行光合作用,二是可以防止雜草生長。」何文平介紹。除了使用物理方法防病,為了讓市民吃得放心,基地全程不使用任何化肥以及化學農藥,只採用農業部門指定的生物農藥。一本田間檔案,詳細地記錄著草莓基地裡的用藥時間,做到草莓生長全程可追溯。
而今年,畫溪街道還開始試點無土栽培草莓。和長在地裡的草莓不同的是,這些草莓是住在「樓上」的。在一排排八九十釐米高的架子上,整整齊齊排列著無土栽培的草莓,它們身下墊的是泥炭土、珍珠巖、蛭石等按比例混合成的基質,通過滴灌管道喝水用肥,多餘的水肥再通過管道收集回收。同時,現代化的大棚裡還裝有地熱線和補光燈,如果溫度低了,地熱線會給基質加溫;如果沒有足夠的光照,補光燈會形成一個有光照的環境,保證草莓的健康生長。
記者了解到,再過半個多月,首批無土栽培草莓就將上市,如果試驗成功,明年將開始逐漸推廣。
產業化幫扶 讓低收入農戶增收
「由於嚴抓品控,草莓種植戶的收入相對有所提高,目前,平均每畝草莓產值可達3.5萬元以上,平均畝淨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何文平介紹。
在草莓種植戶增收的同時,畫溪街道還積極對接低收入農戶,幫扶他們種植草莓增收。
畫溪街道白阜村村民、低保邊緣戶汪建發(化名)就嘗到了甜頭。汪建發的老婆幾年前因為患了腎衰竭,每周需要去醫院做透析,「一個禮拜就需要醫藥費六七百,一個月就是2000多元。」汪建林坦言,這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當時,汪建林每月出去打零工,一年的收入只有2萬多元,這點錢給妻子看病之後就所剩無幾。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村委建議他種草莓,並為他提供了大棚、種苗和農藥等物資,還幫忙銷售,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如今,擁有兩個草莓大棚的汪建發每年可以增收4萬元,著實為家庭解決了不少經濟壓力。
除了幫助低收入農戶自主種植草莓之外,畫溪街道還建立了草莓幫扶基地,積極幫助10戶低收入農戶建立草莓幫扶基地,目前實現戶人均增收萬元以上。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注重草莓品質提升,同時幫助農戶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長興的草莓走得更遠、賣得更好。」何文平坦言。
(原標題《草莓紅了 訂單來了 長興農戶笑了》,原作者蔣璐。編輯阮鴻詩)
1608868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