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103篇
郭權擊敗石挺,依靠的是鮮卑騎兵,但鮮卑人是僱傭軍,即可為郭權所用,也能為石虎所用。
於是,石虎暗地裡和鮮卑人勾結,聯手攻擊石生。石生不知石挺已死,心中畏懼,單騎逃奔長安,局勢由此逆轉。
無力回天的郭權收聚剩餘士眾,退屯於渭水拐彎處,石生則放棄長安,藏匿於雞頭山。將軍蔣英佔據長安抵抗,石虎進兵攻擊蔣英,蔣英被殺。隨後,石生被部下所殺,率眾投降,郭權逃奔隴右。
大勝之下,石虎又命眾將屯軍於汧、隴,派將軍麻秋討伐氐帥蒲洪。識時務者為俊傑,蒲洪痛快認慫,率二萬戶投降石虎,石虎將他拜為光烈將軍、護氐校尉。
蒲洪到達長安,勸說石虎遷徙關中的豪強和氐、羌等部落充實東方,道:「眾氐族部落都是我家部曲,我率領他們歸順,誰敢違抗!」
石虎聽從了他的建議,遷徙秦州、雍州的士民以及氐族、羌族十多萬戶到關東。以蒲洪為龍驤將軍、流民都督,讓他居住在枋頭,任命羌帥姚弋仲為奮武將軍、西羌大都督,讓他率領部眾數萬人遷居到清河的灄頭。
短短數月間,挫敗石堪的陰謀,殺死石朗和石生,降服蒲洪和姚弋仲,石虎大為興奮,返回襄國後大赦天下。
懂事的石弘連忙令石虎建造魏臺,完全仿效曹操輔佐漢朝舊例。如此,石弘就是漢獻帝,石虎就是曹操,生殺予奪全看石虎心情。
鹹和八年(公元333年)十二月,僥倖躲過石虎討伐的郭權佔據上邽,派使者向東晉請降,京兆、新平、扶風、馮翊、北地等郡都群起響應。
鹹和九年(公元334年)正月,東晉朝廷下詔任命郭權為鎮西將軍、雍州刺史。當然,這都是名義上的,郭權能幹多久,全靠他自己。
獲悉郭權還沒死,石虎立即派部將郭敖和章武王石斌率步騎四萬討伐,屯軍華陰。
四月,上邽豪族殺死郭權向石虎投降,石虎將秦州三萬多戶民眾遷徙到青州和并州。不料,此舉引發了秦州一場動亂。
長安人陳良夫不願遷徙,逃奔黑羌,和北羌王薄句大等人侵擾北地、馮翊。章武王石斌、樂安王石韜合力打敗他們,薄句大逃奔馬蘭山。
郭敖乘勝追擊敗兵,反被羌人擊敗,死亡十之七八。石斌等人收兵回到三城,石虎怒不可遏,派使者處死郭敖。
自始至終,東晉既沒有出動一兵一卒,也沒有給石虎任何壓力,就那麼眼睜睜的看著郭權覆滅。
十月,石弘親自攜帶印璽到魏宮,請求將皇位禪讓給石虎。石虎卻道:「帝王大業,天下人自有公議,你為什麼自己這麼做呢!」
石弘流淚回宮,對母親程太后道:「先帝骨肉真的不會再遺存了!」可嘆石勒一代梟雄,兒子被欺負成這樣,棺材板都按不住了吧。
這時,尚書奏道:「魏王請您依照唐堯、虞舜的禪讓舊例行事。」石虎卻道:「石弘愚昧昏暗,服喪無禮,應當將他廢黜,談什麼禪讓!」
十一月,石虎派郭殷持節入宮,廢黜石弘為海陽王。
石弘緩步就車,神色從容,對群臣道:「我庸碌愚昧不堪繼承皇帝大位,沒什麼可說的。」這一刻,他保持住了最後的體面。
目睹此景,群臣人人流淚,宮女慟哭,然後到魏宮勸進石虎即位。石虎又開始矯情道:「皇帝是盛德之號,不是我敢承受的,暫且稱作居攝趙天王。」
話說得漂亮,事情卻幹得極為醜陋,石虎將石弘和程太后、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幽禁在崇訓宮,不久全數殺害,石勒由此絕後。
石虎的舉動不僅讓後趙人寒心,連外人都看不下去了,西羌大都督姚弋仲稱病不來朝賀,石虎屢次相召,這才前來。
面見石虎時,姚弋仲表情端莊嚴肅地道:「我經常說大王是聞名於世的英雄,怎麼握著手臂受託輔佐遺孤,反而奪人君位呢?」
石虎解釋道:「我哪裡喜歡這樣做!不過海陽王年少,恐怕不能治理家事,所以代替他罷了。」他心中雖然怨怒不平,但看姚弋仲為人誠懇實在,並沒有加罪於他。
隨後,石虎以夔安為侍中、太尉、守尚書令,郭殷為司空,韓晞為尚書左僕射,申鍾為侍中,朗闓為光祿大夫,王波為中書令。
夔安曾是石勒的心腹大將,目睹石虎將石勒之後誅殺殆盡,他不僅不發一言,後來還曾勸進石虎,屠刀之下,忠義二字多麼蒼白無力。
十二月,趁著石氏內亂,後趙的徐州從事朱縱殺刺史郭祥,獻出彭城向東晉投降。後趙將領王朗進攻朱縱,朱縱逃奔淮南。
連續的鐵血平叛,後趙再也沒人敢站出來和石虎叫板。不過,石虎對治國並不感興趣,令太子石邃省視、決斷尚書奏事,只有祭祀郊廟、選任地方官員、徵伐、刑殺方面的奏事才親自審議。
如果說石勒還有幾分明主氣象,那石虎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
他熱衷於營建宮室,鸛雀臺崩圮,便殺死典匠少府任汪,又讓人重修,規模比原先擴大一倍;人事上,石邃的保姆劉芝被封為宜城君,幹預朝政,接受賄賂,謀求任官,晉升的人大多出入其門。
總而言之,在石虎的治理下,後趙在衰落的路上一路狂奔,石勒多年心血付之闕如。
宮室裡折騰膩了,石虎開始到外面作,還讓東晉虛驚一場,於這亂世又多了一樁笑料。
鹹康元年(公元335年)三月,石虎到南方遊巡,抵達長江邊,手下十多個遊騎不小心到了歷陽境內,歷陽太守袁耽連忙上報給東晉朝廷,卻沒說騎兵的數量。
東晉朝廷大為恐慌,以為石虎要進攻建康,司徒王導請求出兵徵討。四月,司馬衍授予王導大司馬、假黃鉞、都督徵討諸軍事。
四月十六,司馬衍到廣莫門檢閱軍隊,命令眾將救援歷陽,以及戍守慈湖、牛渚、蕪湖,司空郗鑑讓廣陵相陳光領兵勤王。
沒過多久,聽說後趙騎兵數量極少,且已經離去。四月二十一,解除戒嚴,王導卸任大司馬,袁耽坐輕妄不察罪被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