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
又一位「童年回憶」走了
你或許叫不出他的名字
但這張臉,一定無比熟悉
11月6日,
演員程思寒因心梗搶救無效去世,
享年58歲。
程思寒,196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多年來一直活躍在大小螢屏。曾出演《水滸傳》「笑面虎朱富」《武林外史》「金不換」《風雲雄霸天下》「第三豬皇」《小魚兒與花無缺》「李大嘴」《名揚花鼓》「祝茂」及電影《西遊·降魔篇》《智取威虎山》等。
《小魚兒與花無缺》裡的惡人李大嘴△
程思寒去世的消息讓人感到惋惜。有網友曬出自己與程思寒的合照,表示自己前些天還跟程思寒見過面,今天(11月6日)卻突然傳出去世的消息,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其實2個月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話劇導演班贊,也因突發心梗去世,享年41歲。
心梗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患者的年齡呈年輕化趨勢。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錢曉東介紹,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包括周五晚上到周一凌晨,他們科室一共做了6臺急性心梗手術,其中5個都不到40歲,都比較年輕。
好在,這幾位患者送醫都比較及時,已經被搶救回來。
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猝死的人數超過50萬!這其中既有老年人,也有青壯年,並且後者的比例還在不斷上升。
也許大家會覺得猝死很遙遠,但其實,一些容易增加猝死機率的事,我們可能每天都在做:天天熬夜、過度疲勞、久坐不動、飲食不良等等……
猝死無法治療,只能預防!當身體出現下面這些信號的時候,說明你已經過於疲勞了,需要立刻休息調整,降低猝死的風險。
眼睛上分布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對於大腦缺血、缺氧或血壓變化非常敏感,用腦過度、視覺疲勞時,可能會有酸脹、乾澀、癢痛、眼底充血等情況。
如果有持續超過5分鐘的眼前發黑、視物模糊、眩暈等症狀,可能提示腦部出血,建議就醫檢查。
過度勞累、身體功能紊亂時,皮膚的新陳代謝能力也會隨之變差。不僅會讓皮膚加速老化,還容易使黑色素沉著,甚至長出老年斑。頭皮也容易因為缺乏營養而乾裂、瘙癢,頭屑和掉發增多。
大腦是最需要充足睡眠的器官之一,只有在睡眠時,大腦間質細胞才會露出空隙,方便腦脊液衝走廢棄物,而長時間缺乏睡眠會讓大腦反應遲鈍。
國外曾有實驗表明,人們3天不睡覺,大腦就會失去一定的協調能力;5天不睡覺會產生幻覺,對外界的感知力大幅降低,無法正常活動。神經中樞調節著人體的肌肉和關節活動,當它處於放鬆狀態時,肌肉和關節才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恢復。如果神經中樞因為過度興奮而疲勞,人就會出現行走不穩、四肢麻木、全身乏力等問題。
另外,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關節會退化、韌帶會鬆弛、肌肉會痙攣,也是一種過度疲憊的情況,將大大增加關節炎、滑膜炎、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
一開始,疲勞會讓人經常有飢餓感,容易因此暴飲暴食,反而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當過度疲勞嚴重影響到身體代謝功能時,又容易讓人感覺遲鈍,導致食慾嚴重下降、營養不良。
建議大家在疲勞時先補充少部分營養,等休息好了再恢復正常食量。
疲勞會對心肺功能帶來不利影響,從而降低全身的血氧循環效率。所以身體疲憊、衰弱的人常常會感覺胸悶氣短,稍微運動就喘不上氣,如果猛然進行劇烈運動,可能導致猝死。
當疲勞狀態已經引發了心律失常,說明情況十分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突發猝死、心力衰竭或腦出血。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病症輕微,也不能排除因疲勞而驟然發作的可能。
雖然猝死發生得突然,但不是沒有一點線索的。我們通過2項日常檢查,評估自己是否有猝死風險。
猝死一般與大腦、心臟急性缺血有關,而頸動脈是上半身血液供輸到大腦的重要血管,檢查頸動脈血壓、血流變化,可以得知血管健康。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或天生動脈狹窄的人,適合定期做頸動脈超聲檢查。
測量大腿內側的股動脈,以及腳背上的足弓動脈,如果觸摸不到,可能預示血管有堵塞。
測量雙手手臂的上肢動脈,通過左右兩邊對比可以得出脈壓差。靜止狀態下脈壓差超過11mmHg,提示可能存在血管堵塞的風險,在血壓大幅波動時更容易誘發動脈梗阻,從而導致猝死。
小康妹兒邀請你參加下期大講堂~
胸痛的確是心梗發作的常見徵兆,不過要注意「男女有別」。中國中醫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團隊進行了兩項各涉及上萬患者的分析研究發現:
① 男性急性心梗發作:持續前胸劇痛、大汗更為常見;
②女性急性心梗發作: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大汗等典型症狀少於男性,而放射痛、噁心/嘔吐、氣短、乏力、持續後背痛、持續上腹痛及大/小便失禁更為常見。
③老年人急性心梗發作:隨著年紀增加,典型心肌梗死症狀比例逐漸下降,而氣短、持續上腹痛等不典型症狀比例增加。
一般來說,胸痛超5分鐘,甚至20分鐘還沒有緩解,就要當心是不是心梗!
「中國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的原因是由於膽固醇升高所致。在眾多危險因素當中,膽固醇指標異常是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北京大學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在2017年中國卒中學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主辦的「生死時速,當心梗腦梗發生時」大眾宣傳教育活動上說。
北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曾宣教活動上建議,居民應該定期進行血脂的檢查,要及時知曉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以便評估自己患病的風險,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① 20歲以上:每5年至少測量1次血脂。
②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每年都測血脂。
③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每3-6個月測1次血脂。
根據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等頒發的《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建議:
① 飲食要低鹽、低脂、低糖。
② 睡前、夜間起夜、晨起後,可以適當喝點水。
③ 拒絕熬夜、壓力過大,不利心血管健康。
④ 濃茶、香菸會損傷心血管內皮,造成動脈硬化。
⑤ 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尤其不能暴飲暴食。
⑥ 每天最好有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感到疲勞就調整,別強求。
⑦ 要保持開朗的心境。
如果懷疑心梗,趕緊撥打120,同時把門鎖打開,給搶救提供時間。不要自己開車去醫院,如果沒有人陪在身邊,一旦發生心跳呼吸驟停,很可能錯失最好的搶救時機。
除非了解自己病情,一般不推薦盲目用藥,聽從急救電話裡醫護人員的指導。
文章綜合:錢江晚報 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健康時報(ID:jksb2013 ) 特此感謝
編輯:Mkiki
圖片來源:123rf 錢江晚報 蘇州廣電總臺APP看蘇州 健康時報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