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並不是阿三,影片一個小女孩的事就值得我們反思,太震撼了!

2020-10-31 笑長撩電影

大家好!我是大海笑長,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印度電影《皮胡》。

本部影片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來的。影片以主演小女孩的名字命名,講述了一個三歲小女孩皮胡在爸爸出差,媽媽留下遺言吃安眠藥自殺的情況下,孤獨地在房間度過多次生死交關一整天的故事。

故事的結局,讓很多爸爸媽媽久久不能回神,這部電影真的值得所有的父母都應該看看,算是給現實中的人們警鐘長鳴吧。

3歲的皮胡剛剛過完生日,但是就在生日這天,父母大吵一架,第二天父親出差一大早就離開了家,母親則服藥自殺,家中只留下了幼小的皮胡。

皮胡從滿地的彩帶、氣球中迷糊醒來,但是不管怎麼叫,媽媽都沒有醒過來,她獨自下了樓。聽見水龍頭一直有水流出,旁邊的鏡子上,用口紅寫著――當初我不聽家人的勸阻非要和你在一起,得到了什麼?你不是說除非我死了你才會回來嗎?現在我走了。

樓下還是昨天媽媽給她舉辦生日派對的裝飾,連霓虹燈都還亮著,她想找爸爸,但是她的個子還不夠高,所以開不了門。

她想喝水,但是發現手太小了,根本就捧不到水喝,女孩踉踉蹌蹌地從凳子上爬了下來,差點摔了一跤。

在廚房的地板上灑落著一個開關。女孩拿著報紙和洋娃娃回到房間繼續找媽媽,她搖了媽媽很久,但是媽媽都沒有理她,卻把媽媽握在手裡的安眠藥散落在地板上。

女孩很快就被灑落的藥片吸引了,她爬到了地上,用小手將藥片裝回來藥瓶裡,她詢問媽媽,這個是什麼呀?媽媽並沒有回覆她,就在她認真地裝著藥瓶時,媽媽的手機響了。

女孩搬來凳子,艱難地爬上書架,想把手機拿下來,但是一不小心手機又滑落到了床底下。

在不經意間,電話居然被接通了。電話裡傳來爸爸生氣的聲音,爸爸生氣地說,你怎麼可以懷疑我和你閨蜜的關係,昨天我忘了女兒的生日,你們女人就是麻煩,昨天你不應該這樣的。

我今天要去加爾各答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我忘了把熨鬥的插頭,熨鬥的自動開關壞了,一定要把插頭拔掉。

電話那頭的爸爸顯然不知道女孩的媽媽的狀態,他聽到了女孩的聲音之後,只問了一句,媽媽呢?女兒說媽媽在睡覺。爸爸就把電話掛了。

女孩在一旁玩起了其他遊戲,突然她看到熨鬥冒了煙,她把熨鬥下的衣服拿來下來,玩了一會之後,她還是被冒煙的熨鬥吸引了,她小心翼翼地觸碰著熨鬥,小手立刻被熨鬥燙傷了。

受到驚嚇的女孩,立刻回到媽媽的身邊,哭著尋求媽媽的安慰。但是媽媽並沒有理她,她哭著睡在媽媽的身上,就這樣睡著了……

一個幼小的兩歲孩子,就這樣被留在了一個沒有人監管而且處處是危險的屋子裡。

飢餓的皮胡想找點吃的,用微波爐加熱卻不會控制時間,最後把餅烤得焦黑。又打開了煤氣,想烤一個生餅,卻燃燒了起來,幼小的皮胡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想用嘴把火吹滅。

這邊找不到吃的,她只好再去冰箱那邊看看。

為了在冰箱裡找吃的,皮胡不小心把自己關進了冰箱裡,所幸最後她掙扎而出。在激烈的晃動下,冰箱頂部的玻璃器皿傾倒而下,滿地浪跡。皮胡終於找到了食物――麵包片,並且在麵包片上沾上灑在地上的果醬。

在麵包上塗好果醬後,她沒有吃,而是先送到母親嘴邊讓她吃,還說她一定要吃。

在皮胡拿玩具的時候,不小心把熨鬥打翻了,燒的通紅的熨鬥就這樣扣在了熨衣板上。時間漸漸流逝。而一無所知,如往常一樣看著電視的皮胡,突然發現電視停電了。

皮胡嘗試去打開電視機後面的電源開關,可是一點反應都沒有。百無聊賴的皮胡就趴在地上,透過門縫看外面來回行走的人的腳,然後抱著她的娃娃來到了陽臺,一不小心,娃娃掉到了樓下,皮胡爬上了欄杆……

在好心鄰居的勸阻下,皮胡爬下了欄杆。這個時候有好心人開始給皮胡的爸爸打電話了。爸爸開始給家裡打電話,皮胡聽到電話響,用棍子把手機拿了出來,接通電話後,爸爸一邊讓皮胡保持通話,一邊催促司機去機場。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通話中斷。

而餓了的皮胡,再次開始尋找食物,她在桌下找到剩餘的漢堡,又把安眠藥當成了糖果放在了盤子裡。

幼小的皮胡對生死都沒有概念,還天真的問媽媽「我可以多吃點嗎?」一個接一個吃著安眠藥。

這是印度的一部家庭電影《皮胡》的情節,整部電影,只有一個剛3歲的孩子,卻讓人為之心疼。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不會有那麼大的風險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孩子還小,所以他們才更加需要孩子的陪伴和愛護。

電影裡的媽媽雖然一句話也沒有說,但是我能感受到她的無助和可憐,但是這並不是她可以自私選擇離開的藉口,她這樣不負責任地離開了,有沒有想過孩子要怎麼活下去?

當然孩子的爸爸也是十分過分,不管什麼樣的原因,也不應該就這樣一個人走了。

夫妻本來就不應該有隔夜仇的, 有什麼等妻子醒來把話講清楚不就好了麼?為什麼要急急忙忙地離開。

他哪怕多關心他老婆一點,她老婆都不會做這樣的決定了。

父母永遠都是孩子最明亮的底色。在選擇父母之前,請確定,我們能對孩子的人生負責。

三歲小皮胡在爸爸出差,媽媽自殺的情況下,孤獨地在房間度過一整天,屢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故事的結局,令人久久不能回神。關於故事的結尾,觀眾各持己見,一部分觀眾認為皮胡確實已經遭遇不幸,而另一部分觀眾則認為小女孩還活著,被爸爸在床底發現「正在造一個美麗的家」……

記得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提出過「幼者本位」的說法——在他看來,覺醒的父母,應該是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如果決定了要將一個孩子帶到世上,就有責任護他周全,讓他在幸福健康的家庭中長大。

電影《何以為家》裡小贊恩在法庭上說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起訴他們生下了我

因為有時候,父母恰恰就是孩子苦難的根源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保護神

可有些父母卻是孩子一生的劫難

電影的最後,爸爸崩潰大哭。但是一切的悲劇都已無法挽回。

幼小的皮胡是悲哀的,她小小年紀就失去了父母,母親的屍體躺在床上,沒有人照看她,幼小的生命時刻受到威脅。甚至在父親回來的時候,還想著搭建一個完美的家,讓他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他們都只顧考慮著自己的感受,完全忘記了幼小的皮胡。可是傷害無法抹去,家庭已然破碎,即便繼續下去也仍舊披負著滿身傷痕。

看完之後,內心無盡哀慟,不知是為了皮胡的悲慘,還是為了家庭的破碎,生活本不易,趁擁有時珍惜,莫要在失去時悔恨。

這世間萬物都珍貴異常,卻又十分脆弱,小心呵護都有損耗,更何況肆無忌憚的破壞,所以在其完整倍加珍惜,切莫在其碎了一地之時強行挽留,即便你拼湊出了原形,但也不復當初。

一部印度電影《皮胡》,讓不同國度的人們感同身受,也讓我們看到了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就只是在一念之間。

「我蓋了兩個房子,爸爸,叫醒媽媽,我在造一個美麗的家。」最諷刺的莫過於此,母親的短見,父親的出走,空留皮胡一個人在家。

房間裡的任何東西,這對於兩三歲的小女孩都是危機四伏:一層層的樓梯,積水的水池,高大的壁櫥,滿地的安眠藥,露出的電源插孔,關不了的煤氣火苗,陽臺的欄杆,當然還有滾燙的電熨鬥,處處心驚膽戰。

一聲聲的呼喊媽媽你快醒來,一次次的失望,幸好啊,她還不懂事,不知道媽媽再也睜不開眼睛。幸好啊,爸爸生著氣還打電話回家。 皮胡和躺著的媽媽,所有鏡頭也沒再出現第三張面孔。

人總是等到失去後才後知後覺事物的可貴。整個影片都強烈的表現出這樣的父母極其不負責任。而最諷刺的就莫過於父親所幻想出來孩子說的那些話。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在面對生活瑣碎時,誰也做不到坦然自若毫不慌張,但做錯事,說錯話傷害了彼此後能及時還重歸於好,這才是生活本應有的樣子。

生活裡本就有瑣碎,或開心或悲傷或憤怒,對所愛之人,一定要留有餘地,不要讓無形的傷害成為永不可挽回的傷痛。兩個極端不負責任的家長:一個只生不養,一個只給提供物質條件卻沒有愛的交流,讓一個2歲多的孩子,無辜的失去了生命。……

這個電影告訴了我們什麼呢: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責任感!千萬不能衝動!做事前首先要考慮未成年的孩子們!因為你們生了他們,就應該像守護神一樣庇佑他們長大,盡父母應盡的本分。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嚴……都是罪孽!

人生真的是一場守恆,被虧欠過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曾經被深深虧欠過的人,都會變得像刺蝟一樣,易怒,脾氣差,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等。

所以還是覺得父母首先應該去自我成長,然後再為人父母。或者共同成長也罷,而不是理所當然的為人父母,理所當然當了「領袖」。

最後想說的一點是,我們在長大以後真的要學習一種回歸的能力。

這些能力,我們應該再回去向小孩學習。要找回自己的自愈能力,要容易快樂,要不怕傷害,越挫越勇。像孩子一樣,用一顆赤子之心,去面對這個世界。要有絕地反擊的能力,要不厭其煩,不怕從零開始。

同時,我們也要像孩子一樣,隨時敢於去表達自己,而不是畏畏縮縮怕傷害。或者總是小心翼翼的翻滾自己說過的話。要學會健忘,學會快樂,學會回歸,更要學會愛的能力。因為,如果不會愛,愛就是一種傷害!

相關焦點

  • 日本鬼子,高麗棒子,印度阿三,為什麼這麼叫
    所以就有了用高麗棒子來稱呼韓國人的一個習慣。 老舍在《四世同堂》裡便嘲諷過: 日本娘們的開路先鋒是高麗棒子——高級的奴才。她們不單是搶,還由著性兒作踐。她們一個子兒不花地吃你幾個西瓜,還得糟踏幾個。 印度阿三
  • 馮學榮:1962年我們怎樣打敗阿三的
    兩天之前的9月7日,阿三在邊境向我軍開槍「示警」了。 阿三終於開了第一槍。 然而事實上,阿三在歷史上,早就已經不是首次開第一槍了,早在60年前的那一次,其實阿三也開了第一槍。 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
  • 除了咖喱,阿三還吃什麼?
    事實上,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還不是一種有能力經常品嘗的美味。天哪,我知道阿三們一直苦於種姓制度的壓迫,人分三六九等,沒想到在咖喱這檔事上,也這麼欺侮人。對於餐飲市場而言,肉汁是印度菜的主要醬料,在印度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區的肉汁都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有的偏鹹有的偏酸有的偏甜。
  • 電影《起跑線》:拍的是印度,反思的卻是中國家長
    4月4日,又一部印度寶萊塢電影登入中國影院,票房與口碑齊高,觀影評分高達9.0分。這就是《起跑線》,一部印度現象級電影,關注點為印度的教育。小麗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從影片中可以得到啟發,反思或指導中國式教育的發展。
  • 印度阿三的電影為何如此魔性!盤點十部高分印度電影,快收藏吧!
    這是一個關於這樣的一個故事,大約只有在寂靜耳語,震撼了這個黑暗的世界很基礎的一個故事講的故事的影片。但像所有的報導說,這個不確定的世界,沒有人會永遠確認這些事件。它可能會或可能不會發生。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名為老虎代理。我的個神啊
  • 就憑這三部電影,我們也不能小看印度!
    爸爸》以及這部《起跑線》看後直擊人的靈魂深處,更像一瓶陳年老酒,讓人越品越有滋味,讓人思考,在嬉笑怒罵和哼唱的「印度小調」之中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人生、怎樣成為一個正直的人並擁有一顆勇敢心。《摔跤吧!爸爸》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這兩部影片的情節想必各位看官多少知道一些,清泉這裡不多贅述。《摔跤吧!
  • 印度阿三投資最大的電影《巴霍巴利王·開端》
    Rajamouli主演:特曼娜·芭蒂亞 / Satyaraj / 蘇迪普 / Anushka Shetty  語言:泰盧固語 / 泰米爾語 / 印地語 / 馬拉雅拉姆語上映時間:2016-07-22(中國大陸)/2015-07-10(印度)           印度電影的最大特點:每一個主要演員都是影、視、歌
  • 印度的女兒:她不是單獨出行,依然遭受迫害;女孩別一個人去印度
    印度所謂的婦女聯盟稱會實現社會主義,保護婦女,但印度執政黨卻一直在弱化女性的權利。約妮·庫馬裡究竟遇到了什麼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但當我們翻閱資料的時候,會發現這個國度的女性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2018年,14歲印度女孩因月經,被要求待在屋外的小茅房,不料來了颱風將一顆椰子樹連根拔起砸到了女孩,女孩不幸離世。在印度,最可怕的不是貧窮、不是貧富差距、而是性別歧視、種姓歧視。在印度,她命不由她印度拉賈斯坦邦,女孩試圖逃離兩個男子的控制,女孩的母親也在後面幫助她拖住一男子,誰知男子手持棍棒打了女孩的母親。
  • 10部神奇的印度電影,總有一部能撼動你的心!
    其實幾年前我對印度電影覺得還是那種載歌載舞的感覺,但是近年這些電影真的越來越好,雖然時不時可以從新聞中看到印度那邊又發生了什麼什麼的,但是一個民族發展總有那麼些可以震撼心靈的東西留下。也有很多的美好,那麼一起開始吧(三傻 我的個神啊這些就不列入了太出名了)一、《黑色的風採》2005評分:8.6點評: 天生聾啞瞎的女孩在不得志的怪戾老頭教導下,用40年的時間,從一隻困在黑暗裡的野獸變成正規大學的畢業生,兩人間產生了一種近似共生的感情和聯繫。片子並不雞湯,基調中有種粗糙野生的天然氣味。英文對白,無歌舞。
  • 我的阿三兄弟,你到底是要大棒還是要銅鑼
    小時候看印度電影,見他們能歌善舞,一支歌從開始唱到最後,我就覺得他們還挺喜樂呵。長大了看電視新聞,我知道印度也是一個苦逼貨,今天不是橋塌、明天就是樓倒,老百姓沒有一天好日子過,要想進城只能坐驢拉的車。等我上了大學,我知道他們本是一個殖民地,原來的主子叫英國。後來一分為三,意見不和,兄弟間打打殺殺,越打越恨,從此再也沒有和好過。
  • 一窮二亂的印度阿三,為何蘋果騰訊都看上它?
    印度的綠色革命讓每個人都能吃飽飯,吃飽飯對於印度的意義不言而喻。 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回答為什麼一窮二亂的印度阿三,竟然能夠吸引蘋果騰訊以及大資本進入印度的答案是:高產的水稻。
  • 申城記憶| 從Sikh Gurdwara到「紅頭阿三」
    與此同時我們還知道,「SIKH」並不是一個地方或種族的名稱,而是一種宗教,英文中的Sikhism 即「錫克教」,而Sikh為「錫克教徒(的)」,這些對於了解這張照片背後的故事,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旁遮普(Punjab)是印度西北部的一個邦,公元十五世紀後期那納克在旁遮普創建錫克教(Sikhism),「錫克」在梵語中為「門徒」之意。
  • 印度阿三系列——印度歌曲欣賞沙魯克·汗歌曲MV欣賞
    ◮請關注勁爆搞笑TV←♕♚→今天介紹的這位印度阿三可謂是印度國寶級的人物!!!
  • 印度74歲大媽持盾揮刀 「卡拉裡帕亞特」教女孩防身(有視頻)
    印度74歲婦人梅納卡什(Meenakshi Amma)練武的影片在網絡瘋傳,每個動作都鏗鏘有力,她也是當地學校傳統武術「卡拉裡帕亞特」的教練
  • 【思考】江歌案,讓我們反思如何教育一個女孩
    正因為它像我們身邊每天發生的小事,我們才不寒而慄:原來你以為平常的事,卻可能斷送你的命。江歌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姑娘,江媽媽應該為有這樣的女兒感到驕傲。然而,如果我們只停留在懷念江歌、同情江媽媽、譴責劉鑫,痛恨兇犯的層面,我總覺得江歌這個好姑娘白死了。對江歌最好的懷念也許是,願世間不再有第二個江歌。
  • 判我們死刑,以後被強姦的印度女孩就死定了.
    對比很多印度的女孩,她幸運地誕生於一個會為女兒到來而喜悅的家庭——這在印度十分難得,一方面因為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另一方面,根據印度習俗,女兒也意味著昂貴的嫁妝。辛格)這樣說到:「一個巴掌拍不響,體面的女孩不會晚上9點還在外面閒逛,女孩對一場強姦負有更多責任……女人就該呆在家裡操持家務,這些女人(夜不歸家)做錯了事就如同穿了不得體的衣服……如今,只有大約20%的女人是好姑娘了。」
  • 佳片推薦——印度電影《印度暴徒》
    這個電影是剛看的,視覺效果不錯,情節上有搞笑、有打鬥、有印度電影必備的歌舞。當然,劇情邏輯之類的就不要想太多,阿三們自己高興就好對吧。電影的主演是阿米爾汗,印度國寶級演員,有他的電影基本就是票房保障但是這部片子好像是他的生涯敗筆。160分鐘的時長可以讓你在馬上就要到的周末,躺在舒適的空調房裡打發一個下午的時間。
  • 印度阿三為什麼總開掛?這些寶萊塢電影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一個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承諾幫一個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 就算被壞人殺害,復生成為一隻蚊子,我也要保護心愛的女孩!一個被謀殺致死的男人重生為一隻家蠅,進而為他的慘死尋求報復的故事。
  • 疫情之年,《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更值得我們去觀看、重視和思考
    《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於2018年7月5日上映,導演是文牧野,監製:寧浩、徐崢,主演演員: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該部影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跡,是一部與現實、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劇情電影 。
  • 過去租界和外國公司,為什麼喜用「紅頭阿三」和安南人,而不是其它...
    X 過去租界和外國公司,為什麼喜用「紅頭阿三」和安南人,而不是其它國家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