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是2020並不像它的諧音「愛你愛你」那般美好,2020年毫無疑問是多災多病的一年。從2020年春節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悄然爆發並迅速席捲全球,給世界各國和人民帶來了災難。儘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多舉措並舉積極抗疫情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和勝利,但是世界其他地方仍然還在飽受這場疫情的傷害,我們並不能放鬆警惕和有所懈怠。
當然,小編今天提到的內容就與新冠疫情緊密相關但它卻不是主題,三句話不離老本行,所以我的文章內容依舊會回歸到影視劇上,今天的主題是一部電影,名叫《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於2018年7月5日上映,導演是文牧野,監製:寧浩、徐崢,主演演員: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該部影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跡,是一部與現實、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劇情電影 。
影片主要講述了生活各方面壓力接踵而至、度日維艱而瀕臨崩潰的普通中年男子印度神油店老闆程勇,因一日店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而讓他開闢了一條去印度買藥做「代購」的新事業。這位不速之客求程勇從印度帶回一批仿製的特效藥,好讓買不起天價正版藥的患者保住一線生機。程勇雖覺此事困難重重百般不願卻走投無路,他在這條「買藥之路」上發現了商機,一發不可收拾地做起了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製藥獨家代理商並因此一夕翻身。平價特效藥救人無數,讓他被病患封為「藥神」,而隨著利益的倍增,程勇的生活以及貧窮病患的性命都陷入了多方拉鋸戰的危機之中這麼一個故事。
該片一經上映票房便超過了6億,不僅連續4天單日票房第一,之後更是取得了票房超30億的好成績。38.7萬人評分9.0,可謂是相當的高了。2019年,該片獲得第15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提名。2020年,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提名。2020年3月12日,《我不是藥神》日本版海報發布,片名譯為:薬の神じゃない,2020年5月1日在日本上映。
《我不是藥神》裡一眾演員通過紮實的表演以草根群像式的現實刻畫將生活小細節層層推進,不僅將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的生活帶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更是生動演繹出了小人物生命的堅韌和獨特的閃光點,在極富幽默感的同時卻又處處體現著真實和現實。該影片不論是在選題立意的初衷上,還是拍攝剪輯的手法上,都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完成度極高極少見的國產現實主義優質電影,可謂誠意滿滿。
今天之所以會聊到這部影片且和「新冠肺炎疫情」扯上關係,是因為疫情之年《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更值得我們去觀看、重視和思考。
一者,儘管現在我們國家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且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好幾個國家都研製成功了疫苗。然而,我們也能看到在諸如美國在內的好些國家,民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根本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防禦檢測,更遑論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疫苗接種,這一切使得我們不得不擔心和憂慮屆時疫苗會不會也變得天價。二者,前段時間看到某消息聲稱國內某寶創始人一位大佬預言,疫情結束後醫藥健康行業將變成最具發展潛力和最具商業價值的行業。那麼問題來了,醫藥健康行業作為惠及民生的行業被這些商業精英巨子們盯上,會不會使得醫藥產品水漲船高,從而加重咱們老百姓的負擔。既然有此言論咱們就不得不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而《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原以為是喜劇,結果卻讓我們笑著流淚。我個人認為這部影片實則是在變相的為老百姓發聲,它敢於打破所謂的制度限制和壁壘,直面醫患矛盾,無情的揭示壞制度的死板與病人的無奈,痛批貧窮是生命的原罪這種現象。電影可以使我們有笑有淚,但是我更多的希望現實和生活別讓我們也這樣,轉眼2020年很快會結束,我相信疫情也很快會結束,只是疫情結束後的一些事仍然還有的我們去思考。
2018年,《我不是藥神》上映後便引起很大的反響,它給人們、給這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時隔兩年,面對後疫情時代我希望這部電影依舊能重新持續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思考。所以,今天聊這部電影並非是聊它的「票房大賣」這些,而是我期待將這部電影和疫情掛鈎能使其成為「希望之光」及「燈塔」,指引我們每個人和整個社會去思考疫情結束後的一些事。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和整個社會以後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