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算不算是國產片神作

2020-08-26 大眾探影

觀眾觀看我不是藥神後,瘋狂點讚。我想這點讚的原因可能是此影片講了一手好故事。那麼《我不是藥神》是不是國產神片?

不帶觀看後的感情色彩,我們可以看國產片中被視為神片之作《霸王別姬》,從劇情到角色總能給人意料之外,給人驚喜。《我不是藥神》從敘事方式,觀眾觀看總能夠順理成章的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不是藥神》則採用了最穩當的敘事方式。但從故事性,以及演員所帶來演技方面還是能讓人印象深刻。個人認為,不算事神作,但算事近些年來國產片的良作,佳作。

《我不是藥神》也被稱為寫實主義巔峰。從上面介紹,本片從敘事方式上講很平常,但抓住了一個好故事,一個觸動大眾心底的故事,能夠讓人產生共鳴,能夠讓人心血澎湃。徐崢飾演的社會小人物從起初販賣盜版藥利己轉變為幫助大眾,足夠接地氣。法律正義與人性良知的對抗也足夠有爭議性,引發觀眾思考。

《我不是藥神》以及像《熔爐》等這些寫實的影片,都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揪住了社會的痛點,通過影片敘事方式,將人性美好與邪惡的兩面暴露在大眾視野,不但使人印象深刻,同時也引發大眾思考。

神作影片從兩方面度量,一方面是電影藝術性、另一方面觀眾認可度(票房體現)。影片終究是給人看的,《我不是藥神》能夠打動大眾,觸動大眾,讓大眾心血澎湃,認真思考。因此《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很成功的影片。

個人認為《我不是藥神》不能算是電影中的神片,但能是近些年的現象級大片,寫實良作,成功的影片。太過於藝術反而不太容易使大眾接受。


(內容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不是神作,它是美人魚!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捨不得幾十塊錢,而是不想看到國產電影沉浸在越爛越賺的怪圈裡。《我不是藥神》打破了我的觀影習慣,點映之前就被各種安利,點映之後的爆表口碑,讓我不得不提前走進影院。 說實話,看完之後有點小失望。失望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它與網絡口碑之間的距離。
  •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神作?
    沒錯,說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其實作為寧浩和徐‍‍崢的粉絲,這個片子我期待了快一年了。之前還和電影宣發方聯繫過,看能不能搞一次觀影團,後來可能人家覺得我號太小,又不是專業影評人,就沒找我做,但依然阻止不了我想安利這部片子的決心。
  • 《我不是藥神》觀後
    《我不是藥神》,看完了主辦方問我:菜頭老師,您覺得這片子怎麼樣?你再想一想,能出現在我朋友圈裡的都是什麼人?他們說話又是什麼分量?所以,那一晚我是戴著護膝去看片的,懷著今晚跪就跪了的心態去學習的。正因為期待值被調到如此之高,當別人問我「菜頭老師,您覺得這片子怎麼樣」的時候,我就張口結舌,實在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確實神作」?你現在的狀況應該和我類似:《我不是藥神》經過了一周的點映,相關的影評早已經在網上滿天飛。
  • 秋天的懷念——《我不是藥神》
    然後我和家人默默地往回家走,我一直在努力地想,如果我要給《我不是藥神》評分,我給幾分?這部網絡現實一起搖旗吶喊的零差評的電影,我心裡看得別彆扭扭的,不是電影不好,只是題材過於沉重,現實如此殘酷,對生命的渴求讓這些病人看的可憐,把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揉碎了又讓人看,心中鬱郁的,竟然好久吐不出氣來。
  • 《我不是藥神》票房炸了,口碑火了,因為它,國產片的腰板硬了
    票房炸了,口碑火了,因為它,國產片的腰板硬了。《我不是藥神》到底是怎樣一部電影,讓國人如此為之「興奮」,成為今年暑期檔的爆款?估計大多數人和廠長一樣,看到患病的阿姨充滿乞求,握著周一圍飾演的警察的手,帶著哭腔訴說:「我不想死,我還想活著,求你不要去抓藥販子了。」試問,有誰會不動容?
  • 《我不是藥神》股價神了
    《我不是藥神》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上映後口碑叫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上周,小鮮肉李易峰的粉絲們終於迎來了Idol的代表作《動物世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總投資僅一億多的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僅兩天,實時累計票房已達3.6億元,豆瓣評分高達9分。兩部電影的實時票房數據也在攪動資本市場的神經。《動物世界》上周五首映的亮眼表現,助投資方光線傳媒(300251.SZ)當日股價大漲7.05%。但影片超過2億的製作成本與目前僅3.7億的票房收入顯然難以支撐股價的持續上揚。
  • 影單來了|這5部被低估的國產神作,不輸《我不是藥神》
    2018年誕生了以《我不是藥神》為首的很多優質國產片!
  • 《我不是藥神》並非一人成就,豆瓣9.0神作背後你不知道的秘密
    但罕見並不代表沒有。有這樣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便能用故事讓觀眾感極流涕,以真情打動人心。它就是上映於2018年的豆瓣高分神作:《我不是藥神》。該片以詼諧為主要基調,用喜劇演繹悲劇。它的精彩,足以讓所有人奉上眼淚,而它的成功背後,也有許多大家不知道的艱辛和秘密。一、《藥神》光片名,就修改了整整四次。從一開始的《生命之路》,到《印度藥神》、《中國藥神》,再到最終定稿《我不是藥神》。
  • 我不是藥神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這不是讓電影對抗世界,而是讓電影成為了現實的一部分。但《我不是藥神》的一小步,已經是國產電影的一大步了。一個流量都沒有,全是一流演技的國產片見過沒有?還必須說,這部電影,還真是電影界的淘金者。被寧浩和徐崢找到電影裡的,個個都發光——
  • 我不是藥神 影評
    作為一名資深的科幻迷,不經常看其他類型的電影。
  • 《我不是藥神》的三個「貴人」
    7月4日,寧浩、徐崢監製、文牧野導演的《我不是藥神》(以下簡稱《藥神》)點映票房已經過億,並宣布提檔至7月5日,同時豆瓣評分漲至9.0。在豆瓣如此苛刻的評分氛圍下,跨過9.0分的國產片只有三部,一部是2002年的《無間道》,一部是1995年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另一部就是1993年的《霸王別姬》。
  • 我不是藥神,救不了你的命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我不是藥神》火了,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可能是年初以來最好的國產片。《我不是藥神》電影海報我看到了他冷漠的眼神,他背著一隻籮筐,手裡拿著一柄長長的鐮刀,從容地挖開了我的洞穴。我很恐懼,很慌張,不知道該怎麼辦,縮在洞裡動都不敢動。
  • 《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活著
    今天小編想要給大家說說《我不是藥神》這部國產佳作。小編個人覺得這是目前為止將文藝片和商業片結合得最好的一部國產片了,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且十分感人!尤其是電影中一位老婆婆的話:「我們只是想活著。」簡直太好哭了吧!這部電影在拍攝上獨具特色,它首先使用的是手持槓的鏡頭拍攝,擁有非常少的固定鏡頭,畫面運動豐富,具有非常強的張力。
  • 《我不是藥神》:「藥神」只有一個,患者卻有千千萬個
    今天小編想要給大家說說《我不是藥神》這部國產佳作。小編個人覺得這是目前為止將文藝片和商業片結合得最好的一部國產片了,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且十分感人!尤其是電影中一位老婆婆的話:&34;簡直太好哭了吧!
  • 【大娛樂家】2018暑期檔174億票房收官 《我不是藥神》30億領跑
    而暑期檔的票房冠軍為《我不是藥神》(30.98億),該片也是內地市場第5部票房過30億的影片。這個暑假檔可以說是電影市場國產片戰火紛飛的激烈競爭月份,過去從來沒有一個暑假檔是像2018年這樣有著如此殘酷的競爭的。
  • 《我不是藥神》與它背後的阿里影業
    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我不是藥神》,徹底火了。點映期間,該片在票務平臺的評分高達9.7,問鼎國產片最高紀錄;豆瓣評分9.1,成為華語影史第九部豆瓣9分電影。而刷遍朋友圈的「自來水」們則表示,這是一部「零差評」的電影,甚至是「很長時間以來最好的國產片」。7月4日,在看完《我不是藥神》點映場後,韓寒發表了一篇微博,稱「很多年沒有在電影院看到這樣一部國產電影了」,該微博隨即迅速登上了「日榜第一」。
  • 《我不是藥神》首映:很久沒有 這麼經典的中國電影了
    《我不是藥神》首映由寧浩、徐崢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前晚在京舉辦全球首映禮,寧浩、徐崢、文牧野攜主演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等悉數亮相,嘉賓黃曉明、劉曉慶也現身觀影。《我不是藥神》是寧浩和徐崢五度聯手合作,十二年後再度進駐暑期檔的重磅作品。電影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商販,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在歡樂幽默基調中加入深刻現實意義。電影近期開啟了全國超前點映,收穫票務平臺評分9.7分的絕佳成績,與《戰狼2》並列國產片最高分紀錄,兩天累計點映票房超5500萬。
  • 2018票房意外大爆的國產片,其中兩部破30億,徐崢《藥神》在列
    在眾多的電影當中有著不少票房大賣的影片,但是其實也出現了一些上映之後票房表現讓人很意外的國產片,像《紅海行動》和《我不是藥神》就是其中的兩部,甚至票房都是紛紛破30億。《紅海行動》 最終票房:36億《紅海行動》是2018年春節檔上映的一部軍事動作片,由林超賢執導拍攝。
  • 文牧野個人獲三項提名 《我不是藥神》成最大贏家
    近日,【第25屆華鼎獎上汽大眾途昂X之夜暨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發布盛典】入圍名單揭曉,《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五部電影入圍最佳影片獎。2018年,中國電影進入現實主義題材井噴的局面,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獲得提名的五部作品中,有4部都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古裝題材只有張藝謀的《影》佔據一席之地。
  • 《我不是藥神》其實還有另一個版本
    對於演員徐崢,我比較喜歡他飾演過的三部電影《人在囧途》、《無人區》、《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之所以引人關注,不是因為演員們的高超演技,而是因為做為弱勢群體的病患者,它代表了一種大眾最易觸碰到的真實,它代表了我們隨時可能遇到的一種生活,內心的共鳴成就了它的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