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神作?

2021-02-08 小片片說大片

‍‍‍‍‍‍看了嗎?怎麼樣?

 

沒錯,說的就是《我不是藥神》。

其實作為寧浩和徐‍‍崢的粉絲,這個片子我期待了快一年了。

之前還和電影宣發方聯繫過,看能不能搞一次觀影團,後來可能人家覺得我號太小,又不是專業影評人,就沒找我做,但依然阻止不了我想安利這部片子的決心。

 

因為最近工作太忙,點映的時候沒去成,直到周末,我才抽空把這片子看了,買了早上九點的票,上座率依然達到了90%以上。

 

這部電影title頗多,比如「十五年來評分最高的國產片」「改變國家的電影」「年度最佳國產片」.想必大家的都被這些評價給刷屏了,是不是感覺自己要是沒看《藥神》,還是個人嗎?

 

雖然已經被大家吊足了胃口,但是看完電影以後,還真沒失望。

 

等電影下映之後我肯定要出一個視頻,今天就先發個圖文給大家解解饞吧。

 

《藥神》在豆瓣評分9分,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在本世紀,超過9分的華語電影只有《鬼子來了》《無間道》

在電影誕生以來,超過9分的華語片也不過十幾部,其中像陳凱歌、張藝謀、李安、姜文也各只拍了一部。

按照《藥神》9分的概念,那它就超過了王家衛、楊德昌、侯孝賢等一票大師的所有作品。

 

這麼看,當然不靠譜,《藥神》的高度明顯還不夠。

所以片片的意思是,大家不要抱著去看《霸王別姬》的心態去看《藥神》,這樣你肯定會失望的。但如果是抱著看一部商業片的態度來說,那你就會感到很驚豔了。

因為《藥神》的本質上,還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商業電影

它好就好在把社會痛點與商業元素結合的天衣無縫,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商業片的好看和文藝片的深度

換句話說,就是它既解決了純商業片的食之無味,又解決了純藝術片的晦澀難懂。

這方面韓國電影一直比我們做得好,像他們的《熔爐》《辯護人》都是反映社會問題的佳作。這次《藥神》出來之後,個人感覺雖然比《辯護人》還是差了一些,但也算是扳回了一城。

另外電影的表演非常精彩。徐崢說這是他入行以來最滿意的一個角色,這話的確有道理,立個flag:估計徐崢老師能憑這部電影拿下一個甚至多個影帝!

還有其它幾位,像譚卓王傳君周一圍楊新鳴章宇也是個個出彩,堪稱2018年上半年的最佳群戲。

 

其次,不得不佩服它的勇氣和聰明。拍這種題材,無疑是要冒巨大的風險,首先是審查上的風險,其次是改編劇本時必須處處小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陷入煽情、偏激、沉悶,最後導致挨批。

所以能把它弄出來,就已經是非常自找麻煩,也非常有勇氣了。

 

但說實話,近兩年有勇氣的電影其實不少,像《嘉年華》《暴裂無聲》都屬於其中佼佼者,但在票房和賣相上它們的短板都很嚴重。

不能說票房對好電影來說沒有意義,好電影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就是最大的意義。

所以《藥神》的不同在於,它既能有如此的口碑,還能有如此的票房,說明它除了有勇氣,還非常聰明,而聰明的背後,其實是全方位的專業。

總結一下:《藥神》不是神片,比不了《活著》《霸王別姬》,比《辯護人》之類的韓國電影也還有一點距離。

但它對中國電影的意義重大,在流量明星當道、純娛樂化敘事泛濫的今天,它開闢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且大踏步的走了很遠。

 

下面我們就來細聊一下以上的觀點(以下部分可能涉及部分劇透,不過感覺大家都被劇透的差不多了。。。

 

電影的故事原型是2014年的一起熱點事件-「陸勇代購天價抗癌藥事件」。

 

2002年,紡織廠老闆陸勇查出白血病,在醫生的建議下,一直服用2萬多一瓶的瑞士格列寧控制病情,兩年時間幾乎吃了個傾家蕩產

2004年他偶然得知了印度有一種仿製格列寧,成分和藥效幾乎和正版瑞士格列寧一樣,但價格卻低了好幾倍。在親測有效後,陸勇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了病友,並開始給病友們無償「代購」。

 不過印度藥有兩個問題:

第一它沒有專利,屬於侵權產品。
第二在中國沒得賣,想買就必須走私,屬於違法行為。

於是在2013年,陸勇被捕,上千病友向法院求情,最終陸勇逃過一劫,被免於起訴後釋放。並成了當時大家口口相傳的藥俠。

 

電影中把這個故事做了大量的戲劇化改編,成片跟真實事件已經有了較大出入。

 

比如陸勇本來的身份是紡織廠老闆,但在電影中變成了賣印度神油的窮酸小販。

現實中的陸勇自己就是一個慢粒白血病的患者,他買藥是為了救自己,並不是靠這個掙錢的藥販子,也沒有因為病友去世而被感化,最後虧本賣藥。

 

很明顯,這麼改戲劇性更強,故事更清晰也更簡單易懂。還讓電影主角有了一個從爛人到聖人的成長過程,從而讓觀眾更能產生共情,也更具有話題性。

 

可能也有觀眾會說,這種處理方式不尊重現實,避重就輕,批判的還不夠深,阻隔了對社會問題真正深入的思考。

 

這麼說肯定是不對的,因為這恰恰是商業類型片和純藝術片的區別。

商業類型片的敘事重點,簡單說就是,最大化的呈現社會問題,而且還得保證好看。如果說真要解決社會問題,那是專家學者的職責,絕對不是一部電影所能承載的。

 

所以說《藥神》劇本的精妙,在於它在非常好看的同時,還把「陸勇案」核心的矛盾點全給提煉了出來:比如情理與法理之間的道德悖論、比如生命權與專利權孰輕孰重?

以及後面引出的「貧富差距」「醫療保障制度不合理」「商業規則殘酷」等一系列的社會現實問題。

 

這些問題單拎出哪一個都是無解的難題,比如說「專利權和生命權」吧。

生命當然大於專利,但是如果就因此放縱仿製藥,危害肯定會更大。畢竟新藥研發成本高昂,專利權沒有保障,醫藥公司必定無以為繼,無法研製新藥,長久來看,威脅的肯定是更多人的生命。

而且有很多醫藥研發從業者可能辛辛苦苦幾十年才有一點點成果,仿製藥也無疑嚴重損害了他們的權利。所以這些問題根本無解,甚至找不到對立面在哪?

 

但電影非常巧妙的找到了三個層面上的「反派」,儘可能地把問題的病灶展現了出來。

 

首先是法律層面,反派是執法人員。走私、賣假藥是違法行為,所以執法人員是不可能缺席的。

但電影的精妙在於,它把執法人員也分成了兩個派系,一個是周一圍扮演的警察,站在了情的那一面,另一個是局長,他堅定地站在了法的那一面。這兩面既維護了司法的尊嚴,又展現了人性的溫度,算是帶著鐐銬還跳出了芭蕾。

 

然後是道德層面,反派是假藥販子。這是電影中一個真正徹底的反派,沒有迴旋的餘地,還特地找來了壞人專業戶王硯輝,也不知道這是他第幾次進局子被警察審訊了。

但即便是這樣的角色,電影中也沒有把他一棍子打死,在最後審訊時,他在可以戴罪立功的誘惑下,都沒有把徐崢供出來。

而且還讓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臺詞,「在手上救下的人,沒有一千,也有五百了吧」。這個設定比一個純粹的惡人形象,也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再是商業制度層面,反派是瑞士醫藥公司和醫藥代表。這是電影中我不太喜歡的一個部分,電影裡被黑的最狠的就是這個瑞士醫藥公司,可能最無辜也是它了。

國有國法,行有行規,醫藥公司按照行業標準制定藥品的價格,醫藥代表也在盡職盡責的維護企業的利益,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都沒有錯。

況且如果沒有正版藥,又哪來的仿製藥呢?研製一款新型藥的研發成本,是十幾億,甚至上百億!還是美元!而研發的時間成本也要花十幾年!醫藥公司如果賺不到錢,靠什麼去研發下一款新藥?

 

但除了這三點,現實中還有沒有其他的阻礙呢?當然有!最後一個大反派,就是窮!這是從假藥販子的口中得出的結論,他說「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無藥可醫和沒錢買藥是兩種不同的悲劇,這才是根源,但也是天問。

只是前面說了,這終究還是一部商業電影,不是寫博士論文。所以從劇本角度來說,這三個反派層層遞進,各個層面一網打盡,找得非常準確。

 

除了反派精準,配角們也是精心塑造,電影把病患者們分了幾種不同的情況,四個配角們就各自代表了一個階層和一種價值觀。

 

王傳君的呂受益演得最好,他看起來很滑稽,其實他最悲。他帶來了一個男性視角的家庭概念,電影中有一場戲,呂受益本來半夜想自殺,但看了一眼熟睡的兒子就忍痛放棄了念頭。這裡反映了父愛如山的厚重。

譚卓演的思慧代表是女性的堅韌。丈夫跑了,自己一個人帶著患白血病的孩子,這個家庭裡父愛是缺失的,所以更突顯了母愛。譚卓有場戲我很喜歡,從酒吧回來後,勇哥送她回家,她主動脫衣服準備獻身。這場戲特別有力量,因為對於她來說,除了身體一無所有。

劉牧師的加入讓電影有了宗教救贖的意味,也提升了一個討論的高度。他和教友們虔誠地信仰上帝,但上帝卻並沒有管過他們的死活。這等於是直接質疑了上帝的存在,也質疑了信仰在現實面前的無力。

 

黃毛是帶給我感動最多的一個人,他代表的是人性本善,他不想給家裡人添麻煩,他想救自己和跟自己一樣的窮人。

他這個角色與徐崢好像是一個線的兩極,然後互相向對方走去。起初徐崢精明算計唯利是圖,他和徐崢衝突不斷,後來兩人價值觀越來越趨同,關係也越來越好,是他見證了徐崢角色的轉變。

而且他和徐崢的見面和分別的方式也很呼應,第一次見面是徐崢打他,他騎著自行車摔出了血;最後一次是他捨命救徐崢,同樣是車禍,這次被撞出了一身血。所以這個角色非常成功,臺詞沒幾句,成長卻是最大的。

這四個配角在團隊中各司其職,一方面代表了那些患者們的眾生相,一方面為徐崢賣仿製藥這件事爭取了觀眾的認同感,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

 

在故事框架和正反派都設定完畢後,能為電影添彩的,就是細節了。《藥神》中的細節很多,而且設計得也很精巧。

 

比如呂受益的橘子,橘子一共出現了三次,它代表了生命力的頑強和活下去的欲望。

 

比如劉牧師的那一句口頭禪,「願上帝保佑你」!還有教堂、十字架,他們都代表了救贖、重生。

 

而印度大街上煙霧繚繞時抬的那兩尊佛像,則更像是但是在法律迷霧中穿行的程勇本人,可以說他那一刻就成了佛或者是聖人,也呼應了他說過的那句「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同時,電影在這一刻氛圍突然冷清了下來,可能也暗示了呂受益已經自殺。

還有醫療代表與警官曹斌握手時,手上被蹭到的血或者是類似血的紅藥水。

這一方面指的是醫藥公司天價藥不異於喝人血,另一方面也暗指了曹斌和醫療代表手上都要沾血,後面黃毛的死就印證了。

 

還有錦旗。警察接到舉報後,本來是來程勇家搜假藥的,沒想到最後搜出來一堆病友送的錦旗。這裡形成了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反差。

 

還有故事開始時警官曹斌因為程勇欺負他姐姐,對程勇大打出手,最後黃毛在躲避警察時遇到車禍身亡,程勇又對曹斌大打出手,兩個人所處的位置剛好調換了。

 

還有黃毛的Flag,程勇提過三次讓他回家看看,但是當黃毛真的決定回家時,我們也猜到了他的結局,更諷刺的是,他當時還和程勇說過自己想開車,還說「開一下又不會死」。

結果他為了保護程勇開車引開警察,就真的死了。

 

還有口罩。呂受益第一次見到程勇就連摘三個口罩,這裡不只是個笑點,也暗示了他決定孤注一擲,毫無保留的信任程勇,病友們第一次見程勇也戴了口罩,是呂受益帶頭讓大家摘下口罩。

後來當程勇宣布不再賣藥時,呂受益臨走時又把口罩戴上了,而呂受益死後,病友們面對程勇時也再次戴上了口罩,直到最後程勇因為販賣假藥入獄,十裡長街送藥神時,才把口罩摘下。

 

最後還有三個細思極恐的細節:

 

第一,程勇為什麼後來有錢了,有了撫養兒子的能力,卻要把兒子送出了國?當然預感到自己可能入獄是一方面,但是曹斌也說「出去挺好的,比我們有出息」。這其實是在暗示,國內的醫療水平相距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第二,王硯輝賣了十幾年攙著麵粉的假藥都沒被抓,賣有療效的仿製藥去被抓了,這是為什麼?會不會是在暗示,因為他賣的假藥只要吃不死人,就沒人管,但是他賣的真藥真的有用,這就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

 

第三,為什麼程勇出獄來接他的只有小舅子曹斌,他救過的那麼多病人呢?這裡我當時看的時候也覺得很奇怪,按理說只過了三年,不可能全部都已經去世,何況病人還有家人。

所以這裡會不會是在諷刺,當天價藥納入醫保以後,程勇這個曾經的「藥神」已經不再被需要,他也逐漸被人淡忘。就像那面錦旗——仁心妙手普眾生,徒留人間萬古名。

 

上面說了很多好的地方,但並不是說它就沒有缺點。

 

比如有些地方情感轉折還不是特別順,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寧浩式黑色幽默,後面部分有些情感泛濫了,整部看下來感覺情緒並不是很連貫。

淚點高的人,或者沒有過親人大病離世經歷的人,可能還真哭不出來。

 

另外,讓程勇走上英雄之路,是通過兩個同伴的去世完成的。第一次是呂受益的去世,讓他決定重新賣藥,第二次是黃毛的去世,他被捕。

這沒什麼大問題,但國產片總是很喜歡用同伴的死亡,來表現主角的覺醒,其實這不是什麼很好的表現方式,有點套路了。

 

還有它對善惡的界定稍稍武斷,那個醫藥代表的形象過於單薄和負面,很臉譜化,不夠立體。

 

但毫無疑問,上面這些不影響《藥神》是一部好電影。

 

反映嚴肅社會議題的商業電影本來就難拍,況且它還在保持尖銳的同時,做到了極強的觀賞性。

如此的成色很難想像是一個青年導演的處女作,因為它少了很多愣頭青的魯莽,又不乏對商業元素敏銳的感知力。

雖然這裡面有許多寧浩和徐崢的功勞,但還是十分期待文牧野的下一部作品!

 

剛才在某網站看到一個話題,「《我不是藥神》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戰狼2》」,我覺得挺可笑的,兩部片子完全沒有可比性嘛。

並不是說《戰狼2》不好,它當然有它成功的地方,要不然也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但是《我不是藥神》的現實意義是《戰狼2》遠遠比不了的。

 

《我不是藥神》,不會成為第二個《戰狼2》,但是我期望在未來,有無數電影,努力爭當第二個《我不是藥神》,而且不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永遠不得病。

 

哦,再對那些評分低,票房差,甚至賠錢的國產爛片說一句吧。

 

活該。


插個廣告


人類和機器人上演生死虐戀

機器人意圖覺醒統治世界

欲知詳情快快訂閱

片片新專欄《西部世界》

溫馨提示:

蘋果用戶如無法購買

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算不算是國產片神作
    觀眾觀看我不是藥神後,瘋狂點讚。我想這點讚的原因可能是此影片講了一手好故事。那麼《我不是藥神》是不是國產神片?《我不是藥神》從敘事方式,觀眾觀看總能夠順理成章的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不是藥神》則採用了最穩當的敘事方式。但從故事性,以及演員所帶來演技方面還是能讓人印象深刻。個人認為,不算事神作,但算事近些年來國產片的良作,佳作。
  • 《我不是藥神》不是神作,它是美人魚!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捨不得幾十塊錢,而是不想看到國產電影沉浸在越爛越賺的怪圈裡。《我不是藥神》打破了我的觀影習慣,點映之前就被各種安利,點映之後的爆表口碑,讓我不得不提前走進影院。 說實話,看完之後有點小失望。失望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它與網絡口碑之間的距離。
  • 《我不是藥神》觀後
    《我不是藥神》,看完了主辦方問我:菜頭老師,您覺得這片子怎麼樣?你再想一想,能出現在我朋友圈裡的都是什麼人?他們說話又是什麼分量?所以,那一晚我是戴著護膝去看片的,懷著今晚跪就跪了的心態去學習的。正因為期待值被調到如此之高,當別人問我「菜頭老師,您覺得這片子怎麼樣」的時候,我就張口結舌,實在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確實神作」?你現在的狀況應該和我類似:《我不是藥神》經過了一周的點映,相關的影評早已經在網上滿天飛。
  • 《我不是藥神》並非一人成就,豆瓣9.0神作背後你不知道的秘密
    它就是上映於2018年的豆瓣高分神作:《我不是藥神》。該片以詼諧為主要基調,用喜劇演繹悲劇。讓所有觀眾都真實體會到,什麼叫笑著笑著,便忍不住哭了。它的精彩,足以讓所有人奉上眼淚,而它的成功背後,也有許多大家不知道的艱辛和秘密。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關於《我不是藥神》朋友圈說說精選 聊聊藥神觀後感
    近段時間,朋友圈基本被《我不是藥神》看後說說刷屏了。很多人都表示,我不是藥神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的一部國產電影了。以下是小編精選的關於《我不是藥神》說說大全,如果覺得不錯的話,也可以轉發作為自己的朋友圈說說話題哦。
  • 《我不是藥神》影評:究竟誰是真正的藥神?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徐崢導演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其實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的內心是非常沉重的。
  • 《我不是藥神》真正屬於我們的電影!
    1993年,陳凱歌到巔峰之作,也是讓很多人大陸觀眾愛上張國榮到神作。華語片中評分最高,不是之一。1995年,不用介紹了,星爺的神作!今天這部,我不是藥神,不介紹內容,自己去看!一直以為這種題材只有印度拍好了我們再引進,今天,中國也可以出一部這樣的片子,簡直是社會的進步!
  • 《我不是藥神》: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
    儘管《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與實際原型有所出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會懷疑這個故事所投射的現實。但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我想最具爭議的話題就是真藥與假藥之辯。一方是瑞士諾瓦公司的正版格列寧,而另一方是印度仿製的盜版,但它們卻在藥效上相差無幾。如果以藥物的療效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都是真藥,但如果以一個法制社會的法律規定的話,印度的仿製藥是在竊取正版格列寧技術版權的基礎上生產的假藥。
  • 我不是藥神,我是男神
    ,聽聽三刀侃大山我不是藥神,我是自信的男神相關連結:《我不是藥神》簡介:《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喜劇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鳳凰娛樂評)《我不是藥神》的剪輯流暢,鏡頭語言乾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淚,還有思考。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但在生活小細節的層層推進下,導演走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每個個體的力量也許是微弱而無力的,如果大家都團結起來共同為他人、為自己而努力時,也許就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 《我不是藥神》的三個「貴人」
    7月4日,寧浩、徐崢監製、文牧野導演的《我不是藥神》(以下簡稱《藥神》)點映票房已經過億,並宣布提檔至7月5日,同時豆瓣評分漲至9.0。在豆瓣如此苛刻的評分氛圍下,跨過9.0分的國產片只有三部,一部是2002年的《無間道》,一部是1995年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另一部就是1993年的《霸王別姬》。
  •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
    我不是神仙,不能普度眾生。在能力範圍內,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只是一種善意的行為。 我不是藥神上圖是我不是藥神的劇照,每個人的開懷大笑讓人感到溫暖。當看到呂收益病情穩定,家庭美滿、和諧、溫暖;劉牧師不用每天提心弔膽的祈禱;思慧也不會因為錢拋頭露面出賣自己的畫面,我相信程勇多少會有些安慰。終究販賣低價藥是違法的,程勇最終選擇放棄了,回歸到了一個平凡正常人的生活。程勇的選擇是明智的,因為他不是藥神,他只是一個需要吃得好、穿得暖、有地方住的普通人。
  •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談癌色變的你知道麼,20%的癌症患者與肥胖有關    距離《藥神》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火和熱都不是足以讓他一直持續發燒的理由,在當下社會裡,快餐式的商業電影和豪華的陣容特效早已經不能滿足看客們的精神需求,所謂情懷也不好多次賣弄,而《藥神》恰好不是中國近期火的電影中的任何一種
  • 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到底講了什麼?背後故事有哪些?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的刷屏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到底講了什麼?《我不是藥神》的電影原型人物叫陸勇,曾因利用信用卡幫助數千名慢粒白血病患者購買印度仿製藥,以「妨害信用卡管理」以及「銷售假藥」為罪名被起訴。期間,300多名白血病病友聯名寫信為其求情,陸勇也於2015年1月29日下午獲釋。
  • 我不是藥神 影評
    看完我相信,這28塊錢,不虧。圖片來自網絡下文部分劇透!       近些年大力宣揚國家文化,影視業也頗受影響。愛國情懷的作品不少,戰狼,紅海口碑極好,但是這樣的看多了也有點疲乏。幾個月前出現了「二十二」這樣的歷史紀錄片,引起一陣風波。而此時的「我不是藥神」又一次獲得了無數的讚賞。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吃這碗飯,差生也能逆襲
    前段時間呼籲經典電影重映時,2018年票房神作《我不是藥神》是小編第一時間就想到的!當年這部片子有多牛呢?它是當之無愧的"爆款",豆瓣9.0,票房31億,拿下金像、金馬、金雞的"三金"多個獎項。文牧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5年開始拍攝製作自己第一部院線電影,一路走來,他認為是個幸運的導演,"一是我有機會,二是我從自己的角度做足了準備,去接受這個機會。"你以為他一開始就是科班?他高考失利,只去了一個普通的本科,學的也不是電影,只是和電影沾邊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 2018爆款電影《我不是藥神》——直擊人心,讓人感動落淚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2018年的爆款神作,看了三遍,每一次都不經意被感動的落淚
  • 我不是藥神
    聽他的聲音| 會上癮⊰  主播 :霸天  ⊱看了電影《我不是藥神當我們在電影裡一直追問,到底是誰錯了的時候,忽然發現並不是因為哪個人徹徹底底的錯誤,才導致了整個悲劇的誕生。無奈,法不容情,年僅20歲的黃毛,為了保護程勇不被抓,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醫院時,程勇哭著對警察喊:「他才二十歲,他只是想活命,他有什麼錯!」
  • 我不是藥神,但我喜歡這樣的死神.
    最近被《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是一部集娛樂性,社會性為一體的現實主義作品,剛剛上映沒多久,無論票房還是口碑一直飈紅,有一定的必然性。神作為不朽的存在,不受到來自於死神的任何影響。因此,死神經常忍受凡人的憎恨以及神的拒絕。死神另外也受到命運三女神的支配。
  • 《我不是藥神》:命本可貴 需要珍惜
    後來的某一天,認真去觀看了這樣一部直擊社會現實問題的影片《我不是藥神》,這也是文牧野導演,徐崢、周一圍等人主演的作品。其實,並不覺得是商業化的作品,而是真真實實的反映了社會問題,還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似乎正因為如此,連李克強總理看到這部影片後,都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