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

2020-08-27 業心影評



引人入戲的是故事,打動人心的是現實。

儘管《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與實際原型有所出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會懷疑這個故事所投射的現實。

故事的主角程勇原本是一名倒賣印度神油的商販,那時的他已經與妻子離婚,也交出了撫養權,自己的父親早就癱瘓在床,住在養老院。

很顯然,這是一個窮困潦倒且無任何發展前景的中年男子,他既無法為自己的父親善終,也無法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而正當程勇為自己父親的醫療費發愁時,他想起了房東為他介紹的一筆生意,即從印度走私一款仿製藥,其正版價格高達3.7萬一瓶,而印度的仿製藥零售價格只要2000一瓶。按

呂受益的說法,這的確是一個商機。

於是,程勇在深思熟慮之後,決定走私倒賣這款仿製藥,而在這條鋌而走險的道路中,程勇曾有兩次接受了靈魂的拷問與洗滌。

但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



商人!善人?

呂受益為了能夠買到低價藥,他找到了長期走私印度神油的程勇。而程勇在巨額的利潤面前,一時間動了貪念。他們兩個之間的關係在一開始的時候極其純粹,且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呂受益只是想通過程勇買到低價藥,但並不想要參與到這個藥物進貨與售賣的過程中,而程勇只是想通過這樣的代購或者說走私發一筆橫財,但為了保險以及儘快找到顧客,他逼著呂受益與之一起合作。

程勇是個商人,進價500一瓶的仿製藥,他能賣到5000,與正版藥相比,這個售價已經低了不少,但他依然賺著相當於進價9倍的利潤。

然而,你並不能因此稱程勇是個奸商,因為對於那些來找程勇買藥的人來說,5000大約是原來售價的四分之一。

如果說正版藥的價格掐住了他們生活的喉嚨,那麼現在他們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而為了幫助他們爭取到這個機會,程勇背負著售賣假藥、擾亂市場的罪名。

但程勇能夠被稱之為善人嗎?

在我看來,評價一個人的善惡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因為有太多的現實環境需要考量,有太多的心理歷程需要回顧。雖然我主觀上很想為程勇貼上一個「善」的標籤,但從程勇的所做與所想來看,這個「善」還是免不了要打上一個問號。

從做起這個買賣開始,程勇並沒有主觀上行善的動機,因為擺在他面前的是父親的醫療費用,兒子的撫養費,以及他用於生活的成本。

他需要錢,而且他還知道,像呂受益這類扛著天價藥而苟延殘喘的病人需要活命。

但在做這樣一筆不斷接受人心拷問的生意中,你不能說程勇沒有改變。

他原諒了黃毛的偷竊行為,他儘可能地照顧了他招募的合伙人。儘管他試著不去想那些患者面對重病時的痛苦,但當他看到那些躺在床上等死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時,他依然動了惻隱之心,而這正是善的本源。

總之,程勇是一個越過法律紅線的商人,但正是他越過這條紅線的行為而使更多人都到了活命的機會。

從客觀上來說,他完成了一道善舉,但在完成這一善舉的過程中,他獲取了按照以往的生活軌跡無法獲得利益,而他在主觀上也有了善的雛形,但依然搖擺,因為這份善的最終代價將是超過8年的刑期。

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搖擺以及他第一次的退卻,使得那些對生活再度抱有希望的人,再度因為天價藥跌入谷底。

比起從頭至尾的心如死灰,那種希望的幻滅帶來打擊對於呂受益這類患者將更加致命。 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善與惡,只在轉瞬之間。

真藥!假藥?

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我想最具爭議的話題就是真藥與假藥之辯。

一方是瑞士諾瓦公司的正版格列寧,而另一方是印度仿製的盜版,但它們卻在藥效上相差無幾。

如果以藥物的療效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都是真藥,但如果以一個法制社會的法律規定的話,印度的仿製藥是在竊取正版格列寧技術版權的基礎上生產的假藥。

而這裡面所隱含著的,其實就是法與情之間的矛盾張力。

在這部電影中,瑞士諾瓦公司的醫藥代表總體上被刻畫成一個負面人物,這一形象設定儘管從局外的視角來看是有偏頗的,但站在電影中患者的角度,這種設定卻十分合理。

因為對於那些每天掙扎在生死線上的他們來說,正版藥背後的公司註定站在他們的對立面,而藥物的高昂定價是橫亙於雙方之間的天然鴻溝。即便醫藥代表的形象和藹可親,他們在患者眼中依然會面目可憎,。

但最為難堪的並不是位於矛盾中心的患者和醫藥公司,而是時刻要秉承法大於情的警察與司法機關。

當已經吃垮一個家庭的老奶奶絕望地向警察陳述我不想死的時候,曹斌便開始接受了良心的拷問。

當原本在警察面前畏手畏腳的程勇帶著怒吼撲向曹斌時,後者便徹底被良心所打倒。

身為警察的曹斌,無論境況如何險惡,他都可以揮舞法律的長劍刺向惡貫滿盈的罪犯。但現在法律讓他用這把長劍刺破那些患者活下去的希望,這毀滅的是一個人最為深沉的良知。

而真藥與假藥的區別,雖然在一個法制社會有著明確的劃定標準,但這樣的區分對具體的患者來說,沒有意義,因為他們的生命早已被憤怒、恐懼、絕望所包裹。

在弱勢群體議價權缺失的情況下,比起疾病本身,真藥的存在或許才是壓垮他們生命以及尊嚴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我們又能在何種程度來指責製藥公司的定價呢?我們又該如何在製藥公司的利益以及患者的利益之間做出一個公正的取捨呢?

或許我們需要一個藥神。

藥神!藥神?

如果不是張長林的出現,如果不是張長林的貪婪與威脅,程勇或許會晚一點收手,患者們可以吃低價藥的時間或許就可以長一點,他們的命或許就能活的更長、活的更有尊嚴一點。

但程勇還是在意識到危險時收了手,而在他收手的時候,他的同伴沒有一絲的心理準備,更沒有想到他會把這筆生意交給那個售賣假藥、坑害白血病患者的張長林。

在吃散夥飯時,前一秒大家還在談笑,而後一秒大家的心情開始變得複雜,黃毛終究還是沒看錯程勇,思慧道了聲謝,轉身就走,神父苦笑之後也送出了五味雜陳的祝福,而呂受益似乎還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

明明大家之前過得很開心,不僅掙到了錢,還給自己留下了藥,明明前不久還邀請程勇上門,表示感謝,明明生活將要步入正軌、重新開始。

直到程勇面露疲憊地說了聲:滾,在這一刻,他突然明白,程勇不是藥神,他不是救世主。

在飯桌上,程勇用怒吼回應眾人的指責,他想重新回到那種局外人的狀態,所以他用這種憤怒來掩飾自己在良心上的虧欠。

但回過頭來看,無論有沒有張長林的插手,他也一定會在某個時間節點選擇撤退,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他有自己的人生,只是現在他的人生需要用這筆生意來積攢用以生活的財富,而那些患者則需要這筆生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因此,程勇的離開是必然的,而程勇所背負的良心債也是必然的。


他承載了太多他無法承受的期望,而當他意識到這些人的期望突然落空時,程勇內心所受的折磨又該如何消化呢?這個問題,直到呂受益去世之後,程勇才找到了答案。

他又開始代理印度的仿製藥,而這一次,他沒有想著盈利,而是想著如何補償呂受益的絕望,如何修補其內心的窟窿。

然而,儘管程勇最後想要完成這樣的一樁善舉,但這個善舉依然超過了他能夠承擔的極限。

這一次,是法律的明文規定,讓他成為不了藥神,他終究還是救不了那麼多在病痛中飽受折磨的生命。

對於依靠這類藥物才能活下去的人來說,真正扼住他們命門的,不是病,而是窮。而對於這種病,程勇或許能夠救急,但根本不可能救世。

那麼到底誰能夠成為這個真正的藥神呢?

好在,在電影的片尾,我們看到了一個參考答案。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 | 程勇是英雄,格列寧也不是反派
    以下內容含有一絲絲劇透   God bless you  最近,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它以一起真實事件改編
  • 《我不是藥神》:我們都是凡人,不是「神仙」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截取自《我不是藥神》電影是藝術,而藝術又來源於生活,國內電影在創作時都想試著打破了國內許多話題的邊界截取自《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極具話題性的影片,片名曾一改再改,中國藥神,印度藥神,生命之光……賺足傳噱頭
  •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程勇必須被抓!
    2020的疫情讓整個世界陷入恐慌,各國都在抓緊研製疫苗。但網上確有另外一種聲音,國家補貼,讓各大藥企研製,可能是最快的辦法。確又有另一部分人反對這種聲音。如果疫苗是藥企研發的,到時候,還能很快的戰勝肺炎嗎?恐怕會變成有錢人的疫苗吧!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
  • 看了《我不是藥神》,你注意程勇出獄的狀況了嗎?
    每一次看完《藥神》之後都會有不同的感觸,不僅是感動,還會感到一絲無奈,不過很多人都對最後的結局產生不解,似乎沒人能看懂結局的意義。經歷了3年,程勇出獄,然而只有曹斌一人前去接他,那麼問題來了,當初他幫助過的人都去哪裡了?為什麼不來看一眼程勇呢?
  • 《我不是藥神》程勇出獄,為何只有小舅子來接?
    這麼多年看過的電影中《我不是藥神》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最接近現實的經典之作。在《我不是藥神》中,有太多的隱喻其實對於觀眾來說根本都不用理解,因為它直白表現出來的很多社會現實已經夠不少人消化吸收了。有人說這是因為程勇當時被判5年,可因為表現良好所以在第三年的時候就出獄了,很多病友並不知道這個情況因此沒來接他。這麼說確實有道理,畢竟病友們和程勇也不是那麼熟,他們不知道程勇什麼時候出獄也是應該的。
  • 看了《我不是藥神》,你注意到程勇出獄的狀況了嗎?
    每一次看完《藥神》之後都會有不同的感觸,不僅是感動,還會感到一絲無奈,不過很多人都對最後的結局產生不解,似乎沒人能看懂結局的意義。經歷了3年,程勇出獄,然而只有曹斌一人前去接他,那麼問題來了,當初他幫助過的人都去哪裡了?為什麼不來看一眼程勇呢?
  • 《我不是藥神》:程勇是如何由人變成神的?
    一部好的電影總會給不同經歷和關注點的影評人帶來不一樣的視角,《我不是藥神》也有千萬種視角,今天我想從程勇個人心理成長路程的視角來解讀這部電影。了解心理諮詢的朋友都知道,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抑鬱,厭學問題,家庭教育諮詢,婚姻戀愛關係,同事關係,工作壓力……一個真正長期有效的諮詢,最後都會落腳到來訪者的個人心理成長上。
  • 《我不是藥神》的反派,張長林為何不「供出」程勇?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說實話是真的好,雖然幾年時間過去了,可依舊在近幾年中是非常優秀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價值不僅僅是好看,是它真的在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一些事情。在看程勇的那幫小弟,哪個不是「不務正業」?神父當反派翻譯、還有打手、鋼管舞女。可就是這些在我們生活中感覺都是壞人的人,反倒在片中散發出了人性的光輝。那他們就不算反派吧。
  • 《我不是藥神》:程勇面對的三個三角衝突
    《我不是藥神》在2018年上映,一上映就獲得極大好評,豆瓣評分9.0分。最近,我又刷了一遍,小有心得。電影好在哪裡呢?人物弧光足,情節夠曲折動人,在曲折情節中呈現出來的善念,感人至深。1、程勇的第一個三角衝突影片的開始,程勇是一個賣印度神油的小店老闆,生意慘澹,門可羅雀,交不起房租,窮光蛋一個。此時的程勇,婚姻破碎,前妻想把孩子帶走,理由是程勇根本養不起孩子。程勇雖然窮,卻是一個好爸爸,不肯讓步。
  • 《我不是藥神》敬畏生命
    我不是神仙,不能普度眾生。在能力範圍內,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只是一種善意的行為。 我不是藥神上圖是我不是藥神的劇照,每個人的開懷大笑讓人感到溫暖。程勇的選擇是明智的,因為他不是藥神,他只是一個需要吃得好、穿得暖、有地方住的普通人。沒有了低價藥,患者的生活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不知何時,我們生而為人,就連活下來都變成了奢侈的渴望,到底是誰的錯?這很難說,更難評論。呂受益離開了,思慧從現江湖,黃毛繼續流浪,牧師恢復了往日的惶恐。程勇這個人塑造得非常成功,他窮過、富過,溫暖過。
  • 《我不是藥神》影評:究竟誰是真正的藥神?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徐崢導演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由於國內正版藥售價昂貴,白血病人沒有能力支付費用,程勇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但是因為售賣「假藥」的他擔心被警方追捕,在賺夠錢之後把生意轉交給了他人。後來,轉交者逃跑白血病人依舊無藥可吃,程勇良心發現重操舊業低價虧本售賣「假藥」,最終被判刑入獄,高價藥的事通過政府得以妥善解決。 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故事為我們講述的是一場現代環境之下依舊存在的故事。
  • 《我不是藥神》程勇出獄時,為何只有一個人來接他?
    《我不是藥神》由文牧野導演,徐崢主演兼監製、周一圍、章宇、王傳君等人主演的一部意寓深刻的電影,電影的製作很精良。《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反應出當時社會的現狀,將人性直接展現在大家的面前,賺足大家眼淚的同時也讓人看後不禁感慨萬千。《我不是藥神》情節一環扣一環,情節的跌宕起伏轉變之中,觀眾的情緒也隨之而變化萬千,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動人之處。
  • 陸勇:我不是藥神
    就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之時,《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在微博上宣布,已經從印度坐三輪車,將49箱醫療物資(其中包括3000個護目鏡以及3000個N95口罩)運回國內。  無論是陸勇本人還是以其為原型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都是令人「羨慕」的。
  • 《我不是藥神》在線免費看
    改變從我做起、只要找對方向,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我不是藥神》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好電影,而這個世界最荒誕也在於、越貼近真實越荒誕,許多事真的是現實無敵。電影更有一個強大內核,即「告訴你沒有錢,你誰都幫不了」。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我不是藥神》——生命的傳遞
    《我不是藥神如果說&34;的意象以碎片的方式散落在電影中,那麼電影的主線則講述了程勇如何從&34;到&34;的蛻變過程,進而塑造一個由逐利自救到自發救人的悲情英雄。影片不遮掩、不迴避現實,並將現實賦予成為劇中人物成長所應對的背景環境,由此塑造出的人物群像都具有真實可信度。《我不是藥神》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部分,都有獨特的動人性。前半部分是以現實主義的寫真手法呈現真實鏡像。
  • 《我不是藥神》,最多70分!
    ……唉……將於7月6日上映的《我不是藥神》,則把「曲線救命」的方案,搬上大屏幕:沒錢吃正版?走私藥試試。《我不是藥神》官方劇照 本片還沒公映,已成爆款。 網絡評分破9,遠超同期好萊塢大片。《我不是藥神》官方劇照 除了程勇,片中眾人都有點故事、有點個性(但也不時讓燕小六感嘆:猜到了。) 病友們在警察面前,集體沉默、拒不坦白,要保護程勇。
  • 《我不是藥神》將在日本上映,「藥神」原型發聲,太感動了
    《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想有尊嚴地活下去《我不是藥神》是改編自陸勇的真實經歷,他雖然不是「藥神」,但因為其傳奇的經歷,被人們稱為「藥俠」、「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藥神」原型陸勇與患有白血病的陸勇不同,電影中徐崢扮演的程勇是個健康的人,但程勇有著自己的不幸,父親病重、前妻跟別人跑了、兒子還需要照顧。
  • 《我不是藥神》:程勇出獄無病友迎接,人性薄涼還是本該如此呢?
    前天又看了一次《我不是藥神》這部國產電影,滿滿的感動,但我始終還是沒能看得懂那個結局。3年後,程勇出獄,接他的就一個人,他小舅子曹斌,未曾見過一個他幫助過的病友。3年,很多人都活不過這3年了。儘管格列寧藥是納入醫保,但不是程勇剛坐牢就馬上納入,普及的這段時間就能讓很多人得不到藥而死去。就算活著,病人和家人都沒有手段和精力去關注程勇的監獄和具體刑期,再說了,需要仿製藥的人家能有多有錢?
  • 我不是藥神,我是男神
    大王叫我來巡山,聽聽三刀侃大山我不是藥神,我是自信的男神相關連結:《我不是藥神》簡介:《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喜劇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徐崢對於程勇的刻畫,是近年來他在銀幕上最好的表演,程勇這個角色,從一開始的玩世不恭,到後面的實現救贖,徐崢近乎完美地將這個人物呈現在了銀幕上。(鳳凰娛樂評)《我不是藥神》的剪輯流暢,鏡頭語言乾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淚,還有思考。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但在生活小細節的層層推進下,導演走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