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票房炸了,口碑火了,因為它,國產片的腰板硬了

2021-02-25 北海市海之戀影城

雖說是某青年導演的長片處女作,豆瓣評分卻一飛沖天,衝到了9.7。

關鍵是,電影沒請一個流量明星,全是演技派。

票房炸了,口碑火了,因為它,國產片的腰板硬了。

《我不是藥神》


到底是怎樣一部電影,讓國人如此為之「興奮」,成為今年暑期檔的爆款?

原因很簡單,故事直戳中國人的心窩子,道出了三個「不可說」——藥、窮、活著。

影片改編自「中國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的親身經歷。


當時,寧浩看了劇本,激動地想親自上。

作為「壞猴子電影計劃」的創始人,他最終退居二線,決定和徐崢親自當監製,扶植新人文牧野。

有現實原型打地基、劇本夠紮實、創作團隊又靠譜,電影想不火都難。


電影將背景設置到2002年,一切都因藥而起。

這種藥名叫「格列寧」,是白血病患者賴以生存的高價藥,曾被專利壟斷,在國內賣出4萬一瓶的天價。

顯然,普通人根本買不起,得了病,只有等死。

但在印度,有一種仿製藥,才賣2000人民幣,只是,這種藥是法律不允許上市的「假藥」,想吃必須找代購。


生意失敗的印度神油店老闆程勇(徐崢飾)恰逢這個契機,在王傳君飾演角色的帶領下,他徹底走上一條「藥神」的不歸路。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程勇開始代購「格列寧」。

不久,他發現這裡面隱藏著巨大的商機和市場,順勢又拿到了格列寧的獨家代理權。

比起昂貴的天價藥,程勇代購一瓶只需5000元。

對廣大白血病患者來說,命,就是錢。


程勇要錢,患者拿錢換藥,保住了命,得到了活下去的機會。

於是,病友們紛紛送錦旗給程勇,稱他為「藥神」。

電影上半段充滿了歡樂,就像海報裡的幾位主演,咧著嘴大笑,給人一種喜劇的假象。


但事實是,海報多歡樂,電影就多扎心

隨著程勇的生意越做越大,他面臨著利益衝突、法律譴責的雙重壓力。

如果繼續賣「假藥」,可能就要遭受牢獄之災。

後來,他結識了在夜店跳鋼管舞的單親媽媽,為了救治身患白血病的女兒,她忍受屈辱,拼命賺錢。


還有得了病怕拖累家人,偷偷跑出來打工的農村少年黃毛。

以及邊布道邊薦藥的教會牧師,同時,他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在跟他們相處的過程中,程勇才逐漸意識到,他賣的不僅僅是藥,更是這些患者的希望

這時,警察開始全面查封「格列寧」。

幹,還是不幹,成了程勇一個必須要做的抉擇。


散夥飯,是全片的分界線,將電影一分為二,讓觀眾前面笑得多大聲,後面哭得就多悲痛。

先喜後悲,悲喜的雜糅中帶著荒誕的黑色幽默,直到最後那個讓人淚崩的大結局,生死和法律之間的張力,越扯越大,構成了全片最有力量的部分。

電影中有句臺詞,無力中透露著心酸:他才20歲,他只是想活著,這有罪嗎?

毫無疑問,這句對世界發出的拷問,無人能給出確切的答覆。


估計大多數人和廠長一樣,看到患病的阿姨充滿乞求,握著周一圍飾演的警察的手,帶著哭腔訴說:「我不想死,我還想活著,求你不要去抓藥販子了。」

試問,有誰會不動容?

當聽到呂受益清創時,發出撕心裂肺的叫喊時,多少人不是像片中的程勇,難受地調整著自己的坐姿。

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折磨、司法人員的職業操守。

三個繞不開的現實,成了本片最大的看點,五味雜陳,人間悲喜,全在裡面。


當然,再好的故事也需要好的演員來演繹,必須說,此片還真是電影界的淘金者。

徐崢、王傳君、譚卓、周一圍、楊新鳴..

有一個算一個,個個都是閃光者,別看他們不紅,卻演出了這部電影的「魂」

首先,帶著假頭套的山爭哥哥亮了,少了標誌性的光頭,他更加熠熠生輝。

程勇,小人物,沒什麼野心,只想賺點小錢,保住孩子的撫養權,給老父親湊夠醫藥費。


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不是什麼英雄,我就是要錢。

無意間被推到風口浪尖,面臨艱難抉擇,最後倒貼去販藥。

說到底,這是個被現實逼出來的「藥神」。


不光是徐崢,這群演技派全部大爆發,戲裡戲外都讓人欽佩。

王傳君為演出白血病人的虛弱感,去醫院體驗生活,兩天兩夜沒合眼,為戲減重20多斤。

那種生理上的病態是沒法演的,眼裡的紅血絲,因缺水翹皮的嘴唇,蒼白凹陷的臉。


再說譚卓,為一場20秒不到的鋼管舞戲,苦練一個月,滿腿淤青。

不想糊弄觀眾,拼命做到極致,才有了舞臺上嫵媚動人的單親媽媽。


當程勇賺了大錢,帶著幾個合伙人去她工作的地方團建,用一沓沓的鈔票逼夜店經理替譚卓跳舞時,她在下面使勁叫好鼓掌。

那一刻,她眼睛裡的有火光,是不甘屈服的旺盛生命力。


這群演員,用實力告訴我們,一齣好戲,是演不出來的,它需要足夠的氣力和心勁兒。

不少人說,十年才出這麼一部上九分國產電影,實在太牛逼!

它是牛逼,但最牛逼的不是故事,也不是演員,而是結結實實戳中了中國人的痛點:

咱老百姓真的「病不起」

電影裡一個藥販子對程勇說了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因為窮,所以不能生病,不敢生病。

現實中的「藥神」陸勇,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在他去印度前的兩年裡,光是吃格列衛,就花了 56.4 萬。

為了自救,他走上了格列衛仿製藥的代購之路。


幾年之後,陸勇被捕,罪名為「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

在中國,格列衛是受到專利法保護的,從法律的角度看,印度產的格列衛卻是假藥。

陸勇被關了 135 天,有 1002 名癌症患者為他聯名寫信聲援,檢察院最後作出了不起訴的決定,陸勇被釋放。


但電影和現實還是不同,程勇不是陸勇,電影將兩人融合在一起,藉助藝術化的表達,觸及到中國癌症患者在刀鋒邊緣行走的殘酷一面。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作為推動了社會向前走,儘管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挪。


自真實的陸勇案之後,政府取消了抗癌藥的關稅、和跨國藥企進行藥價談判,也將一部分高價抗癌藥納入了醫保。

總體上,癌症仍是一場浩劫,足以拖垮一個家庭。

在衛生經濟學裡,有一個名詞——災難性醫療支出

當一個家庭自付的醫療費用超過家庭可支付能力的 40% 時,就認為這個家發生了災難性的醫療支出。

由於醫療資源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很多癌症患者的家庭為了治病,選擇變賣家產,背井離鄉,成為「癌症移民」。

針對像白血病、部分淋巴瘤等腫瘤的患病兒童,他們的治療周期通常以「年」為單位,要經歷 2 —3 年,反覆住院治療。

化療或藥物所需的治療費用 10 —30 萬,骨髓移植費用 30 —100 萬。

由於治療周期長,無法返回家鄉,父母辭職照顧孩子,家庭陷入困境,房子、車子,甚至是勞動力,凡是能變成「救命錢」的等價交換物,都被變賣無幾。


是啊,誰家沒個病人,又有誰敢保證一輩子不生病?


目前,不管是電影,還是現實,有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所有人面前:

對很多家庭來說,生病就等於破產

最後,電影《我不是藥神》僅僅是現實的冰山一角。

比電影更複雜的,是掩蓋在冰山下的暗礁,比現實更殘酷的,卻是沒有一份讓人可靠踏實的保障。

海之戀影迷群來啦

喜歡電影的影迷朋友們

掃一掃二維碼,立馬進群哦

影城熱線:0779-3061833 0779-3061855

影城地址:北海市海城區新新力百貨商業廣場四樓

相約海之戀,幸福常相伴

相關焦點

  • 6000萬宣發投入,9.0的高分,《我不是藥神》要造就怎樣的票房高度?
    於是,我們看到,寧浩監製、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未映先火,點映6小時票房高達9920萬,且昨日點映兩小時即以4798萬的票房榮登日票房冠軍,上座率高達42.8%,創下了點映票房冠軍的新紀錄。最難能可貴的是,該片不僅僅在各大票務平臺評分創下新高,而在豆瓣電影的評分也高達9.0,這個評分在影史華語電影中排名第9。
  • 《我不是藥神》算不算是國產片神作
    觀眾觀看我不是藥神後,瘋狂點讚。我想這點讚的原因可能是此影片講了一手好故事。那麼《我不是藥神》是不是國產神片?《我不是藥神》從敘事方式,觀眾觀看總能夠順理成章的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不是藥神》則採用了最穩當的敘事方式。但從故事性,以及演員所帶來演技方面還是能讓人印象深刻。個人認為,不算事神作,但算事近些年來國產片的良作,佳作。
  • 2018票房意外大爆的國產片,其中兩部破30億,徐崢《藥神》在列
    回顧整個2018年的電影市場,總票房直接超過了600億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在眾多的電影當中有著不少票房大賣的影片,但是其實也出現了一些上映之後票房表現讓人很意外的國產片,像《紅海行動》和《我不是藥神》就是其中的兩部,甚至票房都是紛紛破30億。
  • 《我不是藥神》與它背後的阿里影業
    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我不是藥神》,徹底火了。點映期間,該片在票務平臺的評分高達9.7,問鼎國產片最高紀錄;豆瓣評分9.1,成為華語影史第九部豆瓣9分電影。而刷遍朋友圈的「自來水」們則表示,這是一部「零差評」的電影,甚至是「很長時間以來最好的國產片」。7月4日,在看完《我不是藥神》點映場後,韓寒發表了一篇微博,稱「很多年沒有在電影院看到這樣一部國產電影了」,該微博隨即迅速登上了「日榜第一」。
  • 《我不是藥神》股價神了
    《我不是藥神》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上映後口碑叫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上周,小鮮肉李易峰的粉絲們終於迎來了Idol的代表作《動物世界》。與前部《心理罪》低於5分的慘澹境況相反,這部集齊了影帝麥可·道格拉斯、影后小花周冬雨、《指環王》、《阿凡達》等經典特效背後公司Weta、Rsp加盟的日漫改編電影首日票房破億,豆瓣評分也達到7.5。但影片後繼乏力,目前累計票房僅3.7億元。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總投資僅一億多的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僅兩天,實時累計票房已達3.6億元,豆瓣評分高達9分。
  • 口碑票房雙線飄紅,《我不是藥神》能否成為又一個「戰狼2」?
    雖然《藥神》很難複製《戰狼2》的票房奇蹟,但對於北京文化股價的刺激,已經現出媲美之勢。《我不是藥神》(以下簡稱「《藥神》」)提檔一天,今日正式公映。由於《藥神》口碑與票房雙線飄紅,其出品方北京文化股價也一路飄紅,在大市不振的情況下連續大漲,市值突破百億。 3日、4日連續2日漲停,今天開盤也一度漲停,隨後開板但依然維持在高位。
  • 經典案例:層層宣發釋放口碑,《我不是藥神》豪奪31億票房
    《我不是藥神》2018年7月5日,電影《我不是藥神》提檔一天在中國內地上映。上映後電影口碑炸裂,首日票房1.59億元,首周票房12.38億,最終以累計票房31億的成績斬獲2018年年度票房季軍,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九的好成績。除了極高的票房,其口碑更是爆炸,豆瓣評分9.0,位列華語影史第八。
  • 「我不是藥神」票房破20億、《邪不壓正》正式上映,一場箭在弦上的「虎口奪食」?
    但從本周末預售票房來看,《我不是藥神》以1642萬的票房略微領先《邪不壓正》的1482萬。 顯然,《邪不壓正》的出現對《我不是藥神》造成了一定衝擊,票房市場被分流,局面又有了新的可能。但這種衝擊將維持多久、能否顛覆票房格局,還不能確定。
  • 【大娛樂家】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三天票房突破13億,豆瓣評分9.0
    截止7月8日晚,僅上映3天多的影片《我不是藥神》票房已破13億,首日票房報收4億,這個成績比去年《戰狼2》上映首日票房1.02億多了3倍幾,可以說
  •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累計票房超3億,預測票房升至33.6億,宣發...
    據貓眼電影,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累計票房(加點映)達3.58億,同時預測票房升至33.63億。點映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徐崢、周一圍、王傳君等主演 。收穫巨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同時一場救贖的拉鋸戰也在展開。另據知名影評網站豆瓣顯示,該片當前評分高達9分,為十年以來最高國產電影。資料顯示,北京文化是該片第四投資方,投資額1500萬元,佔比約百分之十幾。此前北京文化公告披露,《我不是藥神》宣發預算為不高於6000萬元。
  • 我不是藥神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一部電影而已,憑什麼這麼硬?一群主演,徐崢、王傳君、譚卓、章宇、周一圍而已,都沒一個流量,票房憑什麼就是這麼炸?電影只是電影而已,它其實沒有給出答案,但當現實無力抵擋,片中的王傳君又剝開一個橘子遞給徐崢說,來,吃個橘子吧。法與情從來不是完美的,但「我不想死,我想活」。活不下去了,怎麼辦?來,吃個橘子吧。這部爭氣的救命片,票房50億我不嫌多!《我不是藥神》最好的地方,或許是以一種複雜性,善意地呈現了另一種複雜性。
  • 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因為……
    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電影《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不久,風停雨住,一起去某影院看電影《我不是藥神》,何種心境,不得而知。巨幕電影,然而觀眾不多,大抵因為惡劣天氣吧。不過,此一場觀影人少,不足為慮。這部像雙刃刀一般刺痛現實的電影吸睛能力很強,而攬金能力更是不可小看。整體來說,劇情一般,但是作為國產影片來講,創下了又一個票房紀錄,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這一切都源於它的超強現實性。
  • 電影《我不是藥神》口碑不錯,而徐崢卻表示:不再和王傳君合作
    電影《我不是藥神》想必許多小夥伴都看過吧,這部影片一上映就被備受關注,其票房和口碑都是不錯的,深受觀眾的喜歡,不僅劇中演員的演技精湛,而且也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作品。其實這部影片在前期並沒有太多的宣傳,本來大家也沒有太多的關注,但沒想到播出之後卻是電影市場中的一匹黑馬,可以說是票房口碑雙豐收,上映後就取得了30億的票房好成績。電影《我不是藥神》是由導演文牧野執導的,隨著電影的爆火,其中的許多演員也是跟著火了一把,除了主演徐崢讓大家印象比較深刻之外,劇中還有一位演員也深受大家的喜歡,他就是在電影中飾演「呂受益」的王傳君。
  • 大家都期待6000萬成本的《我不是藥神》票房大爆,30億夠不夠?
    現在似乎再也不用羨慕了,因為《我不是藥神》填補了「別人家電影」的空白。 曾經,我們無數次希望電影結束之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是主動的、自發的。《我不是藥神》也做到了。 起碼從目前來看,《我不是藥神》有著大爆的趨勢。
  • 《我不是藥神》的三個「貴人」
    7月4日,寧浩、徐崢監製、文牧野導演的《我不是藥神》(以下簡稱《藥神》)點映票房已經過億,並宣布提檔至7月5日,同時豆瓣評分漲至9.0。在豆瓣如此苛刻的評分氛圍下,跨過9.0分的國產片只有三部,一部是2002年的《無間道》,一部是1995年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另一部就是1993年的《霸王別姬》。
  • 《我不是藥神》:我不怕沒錢,怕沒錢生病
    圖片來自:《我不是藥神》當代生活的「速度」到底快到什麼程度? 從票房看,《我不是藥神》7月5號正式公映,加上前兩天的點映,截止發文已經突破了5億。 當然,《我不是藥神》非常值得肯定。夠商業、夠關注社會痛點,演員演技個個在線,所有文章誇它的點,它都能接得住。 想來上一部試圖撕開社會敏感問題的,還是全篇帶有壓抑感和黑色幽默的《暴裂無聲》。《我不是藥神》比較聰明,一開始就先套上了相對輕鬆的喜劇外表,做到了票房與口碑雙豐收。
  • 《我不是藥神》,到底是不是神作?
    沒錯,說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其實作為寧浩和徐‍‍崢的粉絲,這個片子我期待了快一年了。之前還和電影宣發方聯繫過,看能不能搞一次觀影團,後來可能人家覺得我號太小,又不是專業影評人,就沒找我做,但依然阻止不了我想安利這部片子的決心。
  • 走出國門,這部席捲31億票房的國產片,5月1日將在日本上映
    繼韓國為了紀念張國榮而決定4月1日重新上映《霸王別姬》之後,《我不是藥神》也確定將於5月1日登陸日本市場。最近幾年,隨著國內電影票房市場井噴式的發展,國內電影市場已經成為除北美票房市場之外,穩居全球第二的票房市場。
  • 《我不是藥神》票房破20億,正面槓上《邪不壓正》,30億會被截胡嗎?
    ,徐崢新戲《我不是藥神》上映第九天票房突破二十億。雖然《我不是藥神》票房一路飄紅,每日平均下來至少有兩億票房入帳,但是這是基於前一段時間上映的電影普遍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小電影。不過接下來迎接《我不是藥神》的電影可就來勢洶洶,一看就是為了搶票房來的,這部電影就是姜文執導的新作《邪不壓正》。
  • 這部影片成功阻擊《我不是藥神》,北美首周末票房僅第三
    上映2天票房破2億!好萊塢動作大片《摩天營救》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火爆表現,成功阻擊了今年暑期首部爆款影片《我不是藥神》的前進步伐,令對方同期票房不如《唐人街探案2》和《紅海行動》。《摩天營救》7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首日即拿到9303萬元票房,無論是票房佔比、上座率和排片量,都穩穩位居單日票房榜冠軍。21日票房1.16億,單日票房超過《我不是藥神》近5000萬元。兩天票房累計2.09億元,首周末票房奪冠不在話下,成功阻擊了後者的票房增長勢頭。與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火爆的票房成績相比,《摩天營救》7月13日在北美上映後,票房表現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