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我不是藥神》

2020-11-20 當我想你的時候88


看完《我不是藥神》,燈光亮起,才發現,這個平日裡冷冷清清的電影院坐滿了人,而且每一個人都像是紅眼兔子,笑著望著對方問:你也哭了。笑中帶淚,面目猙獰。


然後我和家人默默地往回家走,我一直在努力地想,如果我要給《我不是藥神》評分,我給幾分?這部網絡現實一起搖旗吶喊的零差評的電影,我心裡看得別彆扭扭的,不是電影不好,只是題材過於沉重,現實如此殘酷,對生命的渴求讓這些病人看的可憐,把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揉碎了又讓人看,心中鬱郁的,竟然好久吐不出氣來。


電影非常好,導演對弱勢群體感知和敬畏、電影人對苦難的理解和關照、悲憫的人間情懷讓黃灰濛濛的20年前鏡頭很有感染力,很多職業影評人說是此《我不是藥神》是中國現實主義批判題材影片的重生,我真不知道現實批判主義如何定義,張藝謀的《活著》算不算,姜文的《鬼子來了》呢?電影好,也不用扣這麼大的帽子,無論徐崢還是寧浩,文牧野估計都不願意戴這麼大的帽子,他們寧願票房好了,再找好題材,再拍一些這樣關注我們現實生活的好電影、


也有人說《我不是藥神》彰顯了我們電影的審查制度也在不斷進步,哈哈哈哈,這樣的說法不知道是表揚還是批判?如果一定要找本電影的缺點,我就說,電影的扣分項恰恰在於電影最後的字幕表現的亮色。主人公住了三年監獄,出來我們的世界就換了新天?恰恰不是,恰恰我生活中還真認識幾個白血病的家庭,他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就在前兩天還在和我們抱怨,買不到特別便宜的藥了,嗯,那個買救命藥的人被抓了。


2003年的故事,現在還在不斷地上演,不斷地重複,而且比電影更狗血更催淚。想起了Seven(七宗罪)裡,老警察的獨白:「海明威說: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只同意後半句。



這句話,很多人都說過。再回到電影。


《我不是藥神》我說好不算好,難在所有看過的人都說好,從上海電影節上千人點映、到全國分時段超前點映、再到北京首映禮,幾乎是清一色的強力打call,點映三天票房過億元,豆瓣上5萬多人評論(7月5日已過10萬人),高達9分,我突然記不得近些年裡,上一次眾口鑠金一起誇一部國產片的是哪一部了?


所以推薦大家去看,比較催淚,大家要有心理預期。


就說一個優點,電影中演員的表演。徐崢飾演的印度神油店老闆程勇的表演幾乎滿分,性格的過度,心路歷程的轉換,角色把握,尤其是最後十裡長街相送的催情,觀眾的眼淚是對他最好的認可。裡面幾個配角表演更贊。《我不是藥神》中精彩的群戲,紮實的表演功底在熒幕上熠熠生輝,「老呂」王傳君為了表現角色的病弱,每日完成8000次跳繩減重,減重20多斤,而為了一場在病榻上的戲能在鏡頭前呈現出那種整個人塌下去的感覺,他熬了兩天沒有睡覺。譚卓為了一段只有20秒不到的鋼管舞戲,苦練了一個半月,腿上都是瘀青,還導致了膝蓋軟組織損傷。但我還是最喜歡黃毛。


沉默寡言,平凡、卑微,無甚波瀾,但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電影從他的死開始催淚,電影情緒的層層推進,剪輯流暢,鏡頭語言開始爆發。



電影最好的表現就在展現了一群在貧困和疾病的無底洞裡掙扎求生、互相偎倚著取暖的底層小人物,現實的生活是如此的苟且,在求生中看不到詩意和遠方。



電影最大的遺憾也在於導演公式化了男主,從自私到舍己,救人,到看到印度神靈開始突然的救贖,包括裡面的警察,很多情緒的過度,從前面現實冷酷開始向美好過度的時候,電影開始催淚,電影的現實突破的題材邊界的誠意就削弱了。


但我們是去看電影去了,真的不是受虐,不雞蛋裡挑骨頭了,這樣關懷社會民生,深沉、寧靜、平和還有中國電影人真誠追求的電影,再給我們來一打。

相關焦點

  • 羅大佑看完《我不是藥神》之後寫了一首歌,感動!
    前些天,隨著《我不是藥神》的口碑與票房並進飆升,羅大佑寫了一首《夜是秋月明》,作為電影的觀後感。
  •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談癌色變的你知道麼,20%的癌症患者與肥胖有關    距離《藥神》上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火和熱都不是足以讓他一直持續發燒的理由,在當下社會裡,快餐式的商業電影和豪華的陣容特效早已經不能滿足看客們的精神需求,所謂情懷也不好多次賣弄,而《藥神》恰好不是中國近期火的電影中的任何一種
  • 《我不是藥神》: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
    儘管《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與實際原型有所出入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會懷疑這個故事所投射的現實。但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程勇不是藥神,兩次都不是。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我想最具爭議的話題就是真藥與假藥之辯。一方是瑞士諾瓦公司的正版格列寧,而另一方是印度仿製的盜版,但它們卻在藥效上相差無幾。如果以藥物的療效為評判標準的話,他們都是真藥,但如果以一個法制社會的法律規定的話,印度的仿製藥是在竊取正版格列寧技術版權的基礎上生產的假藥。
  • 關於《我不是藥神》朋友圈說說精選 聊聊藥神觀後感
    近段時間,朋友圈基本被《我不是藥神》看後說說刷屏了。很多人都表示,我不是藥神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的一部國產電影了。以下是小編精選的關於《我不是藥神》說說大全,如果覺得不錯的話,也可以轉發作為自己的朋友圈說說話題哦。
  • 《我不是藥神》股價神了
    《我不是藥神》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上映後口碑叫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上周,小鮮肉李易峰的粉絲們終於迎來了Idol的代表作《動物世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總投資僅一億多的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僅兩天,實時累計票房已達3.6億元,豆瓣評分高達9分。兩部電影的實時票房數據也在攪動資本市場的神經。《動物世界》上周五首映的亮眼表現,助投資方光線傳媒(300251.SZ)當日股價大漲7.05%。但影片超過2億的製作成本與目前僅3.7億的票房收入顯然難以支撐股價的持續上揚。
  • 我不是藥神,我是男神
    ,聽聽三刀侃大山我不是藥神,我是自信的男神相關連結:《我不是藥神》簡介:《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喜劇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鳳凰娛樂評)《我不是藥神》的剪輯流暢,鏡頭語言乾脆富有幽默感。影片有笑有淚,還有思考。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但在生活小細節的層層推進下,導演走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每個個體的力量也許是微弱而無力的,如果大家都團結起來共同為他人、為自己而努力時,也許就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 《我不是藥神》觀後
    《我不是藥神》,看完了主辦方問我:菜頭老師,您覺得這片子怎麼樣?當時我就陷入了一種極為尷尬的境地,難於用言語表述。我相信你很快也會面臨相同的狀況,所以你可能需要在看電影之前讀一下我這篇文章。為什麼我會極為尷尬?因為在我的朋友圈裡,打從春節開始,就不斷有電影圈和媒體圈的人在狂贊《我不是藥神》。注意,這裡的「狂贊」並不是一種文學修辭手法,而是完全可以按照字面理解---狂暴地讚美:「絕對神片!」
  • 陸勇:我不是藥神
    就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之時,《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在微博上宣布,已經從印度坐三輪車,將49箱醫療物資(其中包括3000個護目鏡以及3000個N95口罩)運回國內。  無論是陸勇本人還是以其為原型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都是令人「羨慕」的。
  • 《我不是藥神》影評:究竟誰是真正的藥神?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徐崢導演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 其實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的內心是非常沉重的。
  • 福利《我不是藥神》在線觀看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真正的現象級電影,裡程碑電影。在情、理、法的糾纏中,在生、病與死的交戰中,人性之光不斷閃現,世間本無神,卻終顯普世之光,這便是《我不是藥神》的高能之處。但之後中印關係出現了輕微的摩擦,為了避免風險,《印度藥神》一度更名為《中國藥神》,直到今年4月才正式更名為《我不是藥神》,此番波折很像之前的《我不是潘金蓮》。
  • 我不是藥神,我是病人!
    這部電影被譽為是中國版《達拉斯買家俱樂部》,由由文牧野執導,徐崢、周一圍、王傳君等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在看《我不是藥神》之前,就不能不了解一下《達拉斯買家俱樂部》。咱們不談演員、不談演技,就來說一下他的劇情和故事。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一個絕症病人如何努力求生並拯救成千上萬面臨同樣境遇的人。
  • 《我不是藥神》影評摘錄
    《我不是藥神》影評摘錄《我不是藥神
  • 《我不是藥神》:我們都是凡人,不是「神仙」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截取自《我不是藥神》電影是藝術,而藝術又來源於生活,國內電影在創作時都想試著打破了國內許多話題的邊界,可鮮少有電影能拍出來感同身受,在近幾年的電影中,卻出現了一部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拍案叫絕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算是國產電影公映歷史中,口碑接近滿分,票房在當年飆升的電影。
  • 夜讀丨秋天的懷念
    我是青州市融媒體中心主播方燕,今晚與您分享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秋天的懷念》史鐵生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勁!」
  • 《我不是藥神》在線免費看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劇情片,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巨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
  •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線看!
    由徐崢、王傳君等人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自7月5日0點上映以來,票房持續火熱,點映票房破億,首日總票房破3億,三天票房破10億,足以體現出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瘋狂,在線播放連結http://mrw.so/4pBrJe
  • 《我不是藥神2》上映之前,重溫值得二刷的首部《我不是藥神》
    據說,已經開機拍攝中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2》,不僅僅原班人馬回歸,還有這兩位老戲骨加盟。一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演員:黃渤,另一個目前還不太清楚。網友們表示非常期待!但在《我不是藥神2》上映前,今天小編跟大家回顧一下《我不是藥神1》。
  • 《我不是藥神》不是神作,它是美人魚!
    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捨不得幾十塊錢,而是不想看到國產電影沉浸在越爛越賺的怪圈裡。《我不是藥神》打破了我的觀影習慣,點映之前就被各種安利,點映之後的爆表口碑,讓我不得不提前走進影院。 說實話,看完之後有點小失望。失望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它與網絡口碑之間的距離。
  • 《我不是藥神》——生命的傳遞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部分,都有獨特的動人性。前半部分是以現實主義的寫真手法呈現真實鏡像。影片表現現實社會裡白血病人在高價進口藥的壓迫下無可奈何地等死,和終於有了程勇弄來的所謂走私藥,他們一度救治有望。影片的後半部分是對現實主義做了深度表現,也就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提升了程勇的悲劇性和崇高性的結合。
  • 電影畫面發現——《我不是藥神》
    18年的《我不是藥神》上映,讓我們對醫藥行業的的關注更高,李克強總理也做出相應的批示。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可以說《我不是藥神》是中國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裡程碑作品。那這部電影的魅力風格在哪呢?《我不是藥神》多數鏡頭為實景拍攝,現實主義題材的紀實場景選擇和設計,沒有太多的複雜製作。多處街景、暗道、底層人的住房等場景沒有過多的修飾光。呈現真實的場景,給觀眾的代入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