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愛存錢的習慣是眾所周知的,只要手中有閒錢,第一時間就會直接存到銀行裡。尤其是老一輩,存錢的意識一直都很強。不過,隨著時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去銀行存錢了,有的人是習慣性地把錢投資到其他地方,有的人則是覺得現在錢"不值錢"了,一直把錢存到銀行就縮水了,還不如用來買房子。雖說現在不升值,但最起碼可以保值。
另外,現在在銀行存錢也不是非常划算,畢竟,銀行存款利率也就才0.35%,存一年定期利率也就不足3%。由此可見,確實相對來說比較低。就算一年存1萬活期,最後到年底也就35的利息,即便是定期也才300元。這和其他隨用隨取、靈活性強的理財產品相比優勢極小。
不過,即便是現在經濟發展迅速,金融市場可供大家選擇的理財方式變得更多了。但還是有人一如既往的選擇在銀行存定期,這樣一來,不禁有人疑惑:都已經2020年了,怎麼還有人想著在銀行存定期呢?在這個問題上,銀行員工最有發言權。一些銀行員工道明真相,表示主要是因為以下這三點原因:
1、大多數老年人傳統思想更相信銀行,對理財產品不了解也不信任
2、把錢安全地存入銀行,不用擔心本金的損失
3、存定期可以限制自己亂花錢
雖說社會在不斷發展,人們生活和思想也和以前大不一樣,但並不是所有人的思想都發生了變化,以及能夠順應時代的改變。就比如老年人,現在年輕人都使用智能機,使用行動支付,但有些老人還是使用老人機、現金支付。
另外,在改革開發前,大家生活水平低、收入低。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沒有多少錢。即使家裡有一些餘錢,也沒有能存到銀行的閒錢,此外,在那個時代,並沒有投資和財務管理的概念。因此,人們手中剩下的錢要麼藏在家裡的柜子裡,要麼存放在銀行裡。
現在雖然大家生活水平變好了,收入也更高了,手裡的錢也比以前更多了,各種各樣的理財方式一一出現,年輕人或許能看得懂,但對於老人來說,接受新事物、新觀念還是十分困難的,畢竟,人老了思維就沒有那麼活躍了,記憶力也會退化,學習東西的速度也更加慢了。即便是想跟上時代,也是十分費勁的事情。
因此,很多老年人其實對投資理財"一無所知"。即便出現再多理財產品他們都不懂,況且老人也不想懂,對他們來說,還是按照"老方法"更心安一些,還省去很多的麻煩。在存錢的時候覺得活期利率低,直接選擇定期就可以了。
此外,雖說現在出現了很多理財的方式,但是很多理財的方法有好有壞,稍微不注意最後可能會出現本金虧損。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最近有人股票賺錢了,但在大家心裡炒股是賠錢的。另外,這幾年不斷有線上理財平臺負面新聞爆出,許多想賺錢的人,最後還是賠不少錢。
而當我們把錢存到銀行,即便利率比較低,但是並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而且即便銀行倒閉,也還是有50萬存款保險來保底。因此,不必太擔心本金會有所虧損。這樣一來,大多數人都擔心在投資理財中"踩雷",於是就乖乖地去銀行存定期。
最後就是,存定期不但利率比活期高,而且還能限制大家亂花錢的毛病。現在年輕人都喜歡"超前消費",大多數人都是"月光族",別說存錢了,不借錢都已經很幸運了。有些沒有自制力的人,都是負債纍纍。但有些人卻是該花就花,不該花的時候就不花。這樣的話,就能省下不少的錢。
雖說定期的弊端是不能靈活取錢,但是卻能抑制大家花錢的心,讓大家可以控制住"買買買"的欲望。另外,現在手機支付如此流行,說不定如果你不小心,就會讓商家把手機裡的錢"掏走了"。而把錢存定期,這筆錢就不能任由自己揮霍了。那麼你身邊是否有人存定期呢?他們是為什麼存定期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