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眾所周知,銀行依靠存貸利差來賺錢,但貸款利率會受到市場規律的影響。銀行要想賺錢,存款利率就不能定得太高。說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提出問題。為了吸引儲戶,許多民營銀行都會推出高息存款。
幾年前,為了攬儲,更好地讓大家最大限度地進行長期定存,銀行推出了靠檔計息。什麼是靠檔計息?例如,一個人有一筆10萬現金,他打算存2到3年。儲蓄三年自然是最好的,畢竟利率會高得多。但同時也擔心,如果一兩年後要用,這筆錢就會變成活期存款的利息,利息會大大減少,人們為了保險可能會選擇2年的定期存款。
不過,隨著資管新規的過渡期結束,各大銀行紛紛加快了自身對保本保息產品的清算步伐。截至目前,多家銀行的「保本保息」產品已經清倉。同時,「剛性兌付」四個字不再出現在市場上,這也意味著未來的投資風險將由投資者自行承擔!如果說「保本保息」產品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投資者難以平靜,那麼六大行公布的最新政策恐怕又會讓無數人「夜不能寐」!
靠檔計息退場
2020年12月14日,工農中建交郵儲6家國有大型銀行同時發布公告,表示將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對靠檔計息產品的依賴。準確理解,應再加上「提前支取」四個字。也就是說,客戶以後想提取存款進行長期存款,只能按活期利息計算,不能再按最近一次定期存款的利息計算。對於那些依靠存款為生的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調查顯示,自2019年底以來,部分銀行相繼暫停了靠檔計息存款。看似高檔計息存款會讓銀行多支付了部分費用,但這可以讓客戶儘可能多地做更長時間的定期存款,這對銀行來說是「有利可圖」的,但六大行此次都發布了公告,央行為何要堅持取消?
首先是銀行的利潤角度。高檔計息自然需要高息出借,這自然會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其次,央行站在更高層次上,強制取消了對檔案計息的依賴,降低了銀行存儲成本,有利於企業以較低的利率獲得融資。這是央行堅持「一錘定音」的主要原因。
在取消了對高檔計息的依賴後,長期存款用戶必須自行規劃資金安排,在不確定存款期限的情況下,儘量選擇最安全的時間。除了廢除「高檔計息」存款方式外,還有另一種存款方式,其利率也隨之消失。
無獨有偶,大額存單或將消失
要知道,大額存單以前也以其高利率吸引了不少儲戶的注意。在一些中小商業銀行,3年期存單利率甚至已經超過4.7%。如果把這個利率換算成貨幣,那就意味著如果你有40萬元的存款,你每年將免費獲得18800元。
超過4%的利率可能會消失
很明顯,這樣的利息有多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中小商業銀行,甚至一些大型銀行對大額存單的利率都在4%以上。然而,隨著央行的這一「大動作」,這項業務也被叫停,「這類」存款今後可能會完全消失,再也見不到了。
比如,從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近期發布的3年期存單利率來看,普遍低於4%。即使最高也只有3.98%左右,這一趨勢意味著未來銀行4%以上的存款利率可能退出市場。
上述兩種存款方式對市場競爭非常不利。基於這個前提,央行才開始著手調控。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依賴靠檔計息的產品已明確提出不再繼續存在。
但此次六大行聯合發布公告,將意味著所有「提前支取」將不再享受定期存款利率優惠,也意味著存款時代已經改變,未來,銀行的高息存款將行不通了。從明年1月1日起,儲戶如果想提前支取,損失其實非常嚴重的。
比如儲戶辦理一筆20萬的大額存款,期限為3年,固定利率為4.125%,但兩年期剛過就需要提取。過去,銀行可以按3.15%的2年期固定利率支付利息。不過,按照新規定,這名儲戶只能按現行0.3%的利率賺取利息,而且差價超過1萬元!
寄語
對於儲戶來說,不要在盲目地被高利率「誘惑」。儲戶一旦稍有不慎,本金可能都會「賠進去」,因此,當你不確定你的錢可以存多久時,儘量選擇最安全的時間。這樣,長期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之間的利差就不會因為存款提前支取而白白流失。你做過長期定存嗎?您是否享受過提前支取存款的靠檔計息方式呢?
本文由逸雲財富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