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管家
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
語言能力是最受後天環境影響的能力之一。只要環境中提供豐富的語言刺激,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能突飛猛進 - 就是這麼一針見效!
很多媽媽說,我家孩子不愛看書啊。其實不是孩子不愛看,而是媽媽太懶,不愛給孩子講故事!
第一次講孩子可能不愛聽,那是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書是什麼東西,還沒有體會過書的美妙。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就此放棄,而要做孩子的領路人,帶領孩子進入書的殿堂。
我們得想辦法把親子閱讀這件事做得儘量有趣一點,花心思挑選適合孩子的優質童書,幫助孩子領略書中豐富精彩的世界,不需要多久你就會發現孩子已然愛上閱讀。
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選對繪本非常重要。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繪本適合從0歲讀起。
之所以推薦了不少英文書,除了英語啟蒙以外,主要是因為很多經典紙板書只有英文版,中文版的不是紙板的,容易被初接觸書籍的寶寶撕破,而且寶寶也無法自己翻頁。
在剛開始接觸書籍的時候,在寶寶眼裡書和其他玩具並無兩樣,他們都是通過啃抓摔打的方式去探索。
所以,在給小寶寶選擇人生的第一批書時,一定要選經撕經咬經摔的紙板書或布書,這樣我們就能放手讓寶寶去探索發現書中的奧妙,寶寶會自己學著翻頁,從而培養寶寶對看書的興趣。
等到寶寶對看書聽故事有了一定概念,知道書是用來看的而不是撕的之後,再拿出非紙板書講給孩子聽比較好。
當然,如果你的寶寶在一歲之前沒有看過書,一歲後開始也絕不算晚!
一歲後用下面推薦的書作為閱讀啟蒙仍然會非常受寶寶喜歡的!好的繪本只有最低年齡限制,沒有年齡上限,很多好書都是可以從0歲讀到3歲以上的,只是讀法不同而已。
暢銷50年的玩具觸摸書。
文字是給父母讀的,孩子只要去觸摸,去感受就可以了。
書裡有毛茸茸的兔子,毛糙的爸爸鬍鬚,有捉迷藏的小布塊,有清新的花香。
包含了觸摸,聲音,味道,鏡子,翻翻機關等等精心的設置。
因為活頁設計,書頁翻起來特別容易,也方便小朋友翻動,培養低幼寶寶對書籍的興趣,首選這本玩具書。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指偶書
這是非常有名的一首童謠,裡面有很多動物的叫聲,節奏感強,旋律可愛討喜,超多歐美小寶寶都是這首歌的忠實歌迷,百聽不厭。
沒聽過的可以聽一聽下面的視頻感受一下,一定會喜歡。
這個書有很多版本,書內容就是這首歌的歌詞。
推薦買指偶版,家長一邊唱一邊用指偶配著歌聲表演給寶寶看。
或者這個便宜一點的版本,紙板觸摸書,每一頁也有歌詞。每個動物身上都用了可觸摸的毛茸茸材質,促進寶寶的感官發展。
每一頁一個動物蹦起來,形象生動搞笑,小寶寶喜歡跟著模仿做動作,也能認識不同的動物。
有人會覺得這樣的內容太簡單了不值得買,但是對於一歲半以內的小寶寶來說,直觀明了的內容其實更容易吸引他們的眼球,太複雜的圖片反而不受待見。
何況這本真的是白菜價,不買白不買。但是要注意這本不是紙板書,很可能被撕。
《Where is Baby's Belly Button?》紙板書
紙板翻翻書,是一本可以和寶寶互動的書,你問我答。
Where are Baby's hands?
Under the bubbles!
Where are baby's eyes?
Under her hat!
掀開頁可以鍛鍊寶寶的手指控制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寶寶漸漸明白看不見的東西不代表就消失了哦。
孩子寫信給動物園想要一隻寵物,動物園寄來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可惜都不適合做寵物。最後動物園三思之下寄來了一隻小狗,孩子非常喜歡。
這本也是紙板翻翻書,裡面有很多可以打開的翻頁,將閱讀與遊戲相結合,激發孩子對看書的興趣。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孩子永遠看不厭。30年經典作品。
也有中文版的,不喜歡英文的可以買中文,一樣的內容。
繪本大師艾瑞•卡爾用獨特的拼貼畫,畫出了大象會跺腳、大猩猩會捶胸、野牛會聳肩膀等十二種不同動物的「招牌動作」。
並以「我會……,你會嗎?」和「這個我會」的重複句型,邀請小小孩一起來轉頭、彎脖子、擺動胳臂,玩樂中孩子們也學習到了各種身體部位及動作的說法。
艾瑞•卡爾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好餓的毛蟲蟲》,太有名了我就不列在文章裡佔位置了,必買繪本。
《逃家小兔》的作者,4次凱迪克獎獲得者。經典中的經典。自1947年出版至今,不同譯本已發行超過2000萬冊。也可以買英文版的。
在綠色的大房間裡,一隻小兔子躺在床上。「晚安,房間。晚安,月亮。」 他向這個燈光柔和的房間裡的一切熟悉事物:三隻小熊坐在椅子上的那幅畫,座鐘和短襪,小貓和手套,等等的所有東西,一一道晚安。
日本作者宮西達也把他的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故事巧妙地將各種水果,顏色等幾種知識點結合在一起,結尾出人意料,讓人捧腹大笑。重複簡單的語言,前後環襯,是很多低幼寶寶的最愛。
培養孩子的情商從讀這本書開始,雖然文字不多,但書中每一個動物的表情,細節都是連貫的。
尤其是小猩猩,小猩猩的每一個表情孩子都能懂,很多寶寶看到小猩猩找不到媽媽竟然急得傷心地哭了!我們大人真的不能低估寶寶的感受與共情能力哦!
這本書文字很少,但故事相當精彩。
故事講的是一個無比睏倦的管理員在睡前去巡查動物園,卻不料被調皮的大猩猩偷了鑰匙。
大猩猩跟著管理員後面走著,把動物們都放了出來,動物們都跟著管理員回到家,各自找了個地方躺下睡覺……
雖然一歲半前的小寶寶可能還理解不了故事,不過他們會喜歡觀察書裡精心設計、充滿童真童趣的細節:
拖著香蕉的小老鼠,被咬斷的氫氣球飛到天上,隔壁鄰居窗戶裡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每發現一個細節,寶寶就會像發現新大陸似的激動。
這本我買的英文紙板書,更易於寶寶自己翻閱,撕不破。
經典刷牙書。
孩子開始刷牙後,就可以把這本書給TA看了。故事講的是鱷魚不想去看牙醫,但它非看不可。牙醫也不想看鱷魚,但他不看不行。怎麼辦呢?最終誰也繞不過去……
本書運用重複的對話設計,描繪出鱷魚和牙醫對立的矛盾心理,很有幽默感。並且是中英文雙語版,適合英語啟蒙。
五味太郎還寫了《黃色的是蝴蝶》洞洞書、《爸爸去哪兒了》、《小金魚逃走了》,這些也很精彩。
聖誕節快到了,一定要給孩子看五味太郎的這本,腦洞超大。文字少,但能帶給孩子探索的樂趣。
聖誕公公從窗外乍一看,裡面住的是...斑馬?
呃,其實是...三隻鵝!
聖誕公公從窗外看,裡面是...鱷魚?
呃,其實是...八隻小白兔!
總之,五味太郎的這幾本書完全符合我對幼兒故事繪本的全部要求:有創意和有趣,悠悠看得愛不釋手。
這本書超級有童趣,很符合寶寶的思維方式。
動物們一個踩一個地想去摸月亮,可是每次伸長了手去摸,月亮都會往上跳一點點,直到後來月亮玩累了,不跳了,最後一隻小老鼠終於吃到了月亮。
原來月亮的味道就是動物們最喜歡吃的東西的味道。
這本書我認為對於一歲半以前的小寶寶來說,比《爸爸,我要月亮》更容易理解一些,而且加了動物和吃的元素,更能贏得小嬰兒的心。
獲得凱迪克金獎。下雪了可以給寶寶看這本書。
內容很簡單但富有詩意,每個孩子都是行為詩人:在雪地上踩腳印,拿樹枝敲打樹上的雪,堆雪人,打雪仗...
講述的是小熊寶寶和夥伴們一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涵蓋了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刷牙、穿衣、問好、交友等。
整體風格純真溫暖,絲毫沒有說教感。
簡單重複的語言剛好適合一歲寶寶的理解能力,每個故事都很簡潔,但設計得非常巧妙,不僅能學到行為習慣,還能了解顏色、事物、社會規則等很多東西。
請注意,如果你的寶寶已經超過兩歲,就不要買這套了,內容過於簡單只適合低幼。
超級清新的畫風,柔和的色彩,呆萌的圖案,裡面還有立體翻翻的機關,通過「藏與找」的遊戲,讓寶寶充滿期待,調動感官去探索。
暢銷日本多年,並且每年還在不斷出新的故事,可以從0歲講到5歲,一路陪伴孩子成長。
每一個故事都是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讀起來特別有代入感。看過的都說好。
歐美語言專家指出,在寶寶語言學習的初期,要多讓寶寶聽押韻的文字(rhyming text),有助於激發寶寶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感受語言的韻律和增加語言吸收度。
鵝媽媽童謠 (MotherGoose) 是英國民間童謠集。這些民間童謠在英國流傳時間相當久,有的長達數百年。
總數約有八百多首,內容典雅,有幽默故事、遊戲歌曲、兒歌、謎語、催眠曲、字母歌、數數歌、繞口令、動物歌等。
英國人稱其為 Nursery Rhymes(兒歌),美國人稱其為Mother Goose (鵝媽媽童謠),是英、美人士從孩童時代就耳熟能詳的兒歌。
有各種版本,建議挑帶英文朗讀CD的,給寶寶磨耳朵。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紙板書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
「我看見一隻紅色的鳥在看我。」
「紅色的鳥、紅色的鳥,你在看什麼?」
「我看見一隻黃色的鴨子在看我。」
……
隨著這樣一問一答的句子、重複的韻律與節奏,一本充滿各種動物與色彩的圖畫書在孩子面前慢慢展開。
這是一本備受全世界小朋友喜愛的圖畫書,由艾瑞•卡爾一貫具有創意性的貼畫構成,色調鮮明、活潑。
幼小的孩子可以從這本書中欣賞節奏感,並學會各種動物的名稱,認識顏色、增廣視野。
英語啟蒙必讀。也有中文版。
《The Going to Bed Book》紙板書
每天入睡前的例行程序:洗澡刷牙穿睡衣等,都是寶寶很熟悉的場景。講完這本為寶寶即將入睡做鋪墊。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視頻,由英語母語人士朗讀。對自己英語沒有信心的父母們,可以直接用網上的視頻播放給寶寶聽,順便還可以自己學習英文!
作者Sandra Boynton是韻文大師也是音樂人,還出了很多類似的韻文系列,可唱可讀。
熟悉的生活場景,郎朗上口的文字重複。從手指頭和腳趾頭的角度切入,讓寶寶明白來自不同民族、文化、地域背景的寶寶,有不同的特徵也有相似的特點,但並不妨礙他們交朋友,連同媽媽的愛也是一樣的。此書也有英文版。
以上推薦的所有書都適合作為閱讀啟蒙從0歲開始讀起,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經典之作。
如果寶寶不喜歡,可能是因為書中的內容暫時超過了寶寶的理解能力,可以放一段時間再拿出來讀。很多時候,過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寶寶就喜歡了。
除了多給寶寶閱讀,也要儘量豐富寶寶的生活體驗和見聞。
寶寶尤其喜歡在書中看到自己經歷過的場景或看過的事物,樂於將書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並做比較,這讓他們感到熟悉和有安全感。
作者: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項目經理,現專注於研究德國早教啟蒙。有一個三歲的混血女兒,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以及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朋友圈!謝謝支持!
德國育兒研究
深諳中外教育差異,不教條,不追捧
用生活完成教育,潤物細無聲
相信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