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沒有公司的事情,老盛和賢先生就一部電影的評論展開了討論。
「西風烈」電影本身,老盛覺得不好看,不過看了電影總習慣看看評論,老盛對一個評論印象極為深刻。
評論說,導演編劇都是高書群,大權獨攬,周圍的人奉承拍馬或者場面話,他當真了,在其中迷失了,所以拍出了一部邏輯和故事情節硬傷非常多的片子而不自知。段奕宏,倪大紅,吳京,吳鎮宇,餘男,夏雨。。。可惜了。
董明珠做手機,開機居然是董大姐的照片。。。曾與格力供應商老闆吃飯時他說,肯定是她周圍的人阿諛奉承搞的事情,董大姐肯定是批准的,那麼強勢的人,在這種氛圍中迷失了。
何其相似。
為什麼這麼聰明的人,社會上頂尖的人物,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僅僅是周圍的人問題?它應該是一種現象。對我們自己的工作有什麼啟發呢?
老盛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什麼叫不迷失?如何從迷失中走出來?我們普通人會迷失嗎?
賢先生卻對這個問題表現興趣缺缺。
面對老盛的追問,賢先生惜字如金:「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錯道路。」
老盛問道:「弄不清什麼方向?走錯什麼道路?錯誤的方向算不算迷失?」
賢先生沒有回答老盛的問題,反問道:「如果是你判斷一個人,基於什麼情況會說他迷失了?就比如說你部門的員工。」
老盛思考著,緩緩道:「如果說我部門員工,基於什麼情況,比如他不能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這時候我說了他,他聽進去了,結果用力過猛,矯枉過正。接著再矯正他,又到了另外一個方向。。。嗯,怎麼說呢,就像我要給他豎一根木棍,我希望他能理解目的是讓木棍站立起來。他偏右,我告訴他偏右了,結果他一下子偏左。告訴他偏左,一下子又偏右,怎麼都無法準確完成。」
賢先生接著說道:「態度是挺好,也一直很聽你話,結果就是無法準確完成。然後他也苦惱得不行,你也煩得很。。。」
老盛琢磨著味道:「也就是說迷失,一直以外界的判斷評價來行事,沒有自己內心的定性。漸漸偏離了常識而不自知,且不可自拔。」
賢先生摸了摸光禿禿的下巴,點點頭:「孺子可教也。。。」
「孺你妹。」
「我們看這些電影,大導演,大製作,大名氣,明星演員是一種職業,不能指望演員對最終成品負責。最終成品一定在導演和編劇手裡。當所聽到的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就無法清晰對自己的作品定位了。」
「董大姐也一樣的,董大姐那麼強勢的人物,周圍的人無論是迫於權威,還是利益至上,肯定沒多少人頂撞說開機弄她頭像不好。即使有,在那個氛圍裡面是不會起任何作用,反倒可能被針對。」
賢先生終於正色回答老盛的問題。
「那這樣說,如果迷失了,豈不是非常難走出來?」老盛心裡想著,太可怕了,自己是不是也是迷失在哪裡。
賢先生道:「是的,迷失了,走不出來,會毀掉自己的事業甚至人生。有的人囂張至極,有的人唯唯諾諾,大多數都是就是這樣的了。」
「迷失很難走出來了,所以才有禪宗的『棒喝』,佛教『頓悟』。為什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實放下屠刀瞬間,就是頓悟成佛。你說難不難。」
老盛有點目瞪口呆,如果迷失只有頓悟才能走出來,那完球了。
賢先生看著老盛的模樣,不禁笑了,說,我這裡有三法,可以破解迷失。
「一,團隊用法,在團隊裡面設置一個反對派,不管有沒有道理,先反對再說,各種歪理反對都行。」
「二,個人而言,吾日三省吾身,這個方法很管用。」
「三,個人而言,你自己內心培養一個反對的人出來,作為你行為的審判官。一個行為做出後,再切換到審判官這個視角,審視一遍。其實這個有點類似復盤概念,不過比復盤要嚴苛,畢竟這是直面自己內心。」
賢先生又恢復了他興趣缺缺的樣子,懶散說道:」這三點,夠你好好悟一陣子了。。。「
老盛也不計較他欠揍的樣兒,認真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