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近萬字,感謝原創作者蘇鐵錘,請耐心閱讀
2017年,越南的一個電子支付論壇上,有人問演講嘉賓馬雲怎麼看待比特幣?馬雲的回答有一句我印象深刻:「對於一項新技術新事物,真懂和真不懂都不可怕,怕的是自以為懂」,彼時的支付寶已進軍東南亞並被廣泛使用。但時隔不久,越南和尼泊爾政府相繼全面禁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原因是很多商戶用其進行「非法支付結算」,由於當地的中國遊客很多,很多商戶直接用支付寶和微信收款了,繞過了本國的貨幣體系,帶來了很大的金融風險(一夜之間,越南宣布全面禁止使用支付寶)。
貨幣是國家經濟主權的象徵,其發行、供應、匯兌等涉及宏觀經濟、國際貿易、反洗錢犯罪等眾多領域,已遠不僅僅是個交換媒介。然而在國內,偏偏有這麼個「商機巨大、非常賺錢」的項目,在民間口耳相傳,自詡「未來貨幣、國家認可」並以數字貨幣、金融工具等概念做偽裝,大行龐氏騙局之實!其發展人員數量、涉及省份、非法吸收的資金量均已達到驚人的量級(根據ip訪問量結合實際觀察,個人估算已不亞於當年的P2P們)。
那麼雷達幣究竟是什麼?如果是騙局為何5年了還沒暴雷?雷達幣的幕後團隊是誰?雷達幣未來會怎樣?今天錘哥就對雷達幣來個大起底!處於隱私考慮,本文視頻、圖片信息均來自公開網絡。
一、瘋狂的造富神話
在錘哥落筆的2020年,「雷達幣」是個怎樣的存在呢?在網上搜「雷達幣」便可輕易搜到有關於它的鋪天蓋地的新聞、文章、視頻、問答等等,僅公開宣傳雷達幣發展客戶的網站就達幾十個,各種「雷達XXX團隊」「雷達XXX老師」不辭辛勞的要拉你一起「發財」。在線下就更熱鬧了,各種培訓班、大會、年會、研討會,有的註冊公司、開起工作室、甚至撐起起太陽傘搞起地推!
各種「國際大會」
深入社區基層
開起工作室發展「新客戶」
各種雷達工作室
網絡營銷與忠實的「雷友」
雷達幣盛況
當然,這些資料還只是網上公開可查的,在雷達幣各種交流群和線下團隊中,更是盛況空前!月入幾萬、幾十萬在「雷友」圈裡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那麼雷達幣究竟是什麼呢?
二、雷達幣與vpal
談起雷達幣,我們不得不先說說「vpal」。vpal又被稱作「v寶幣」,始於2014年,和今天的雷達幣在宣傳包裝、發行規則、收益模式基本一樣,也是「持幣有息、推廣有獎」。vpal自稱由「美國vpal實驗室」發行,開源去中心,基於RTXP協議實現全球貨幣兌換...
vpal在其發行後短短一年內就非常火爆(尤其江浙一帶),一度在澳門召開大會,請明星站臺。直到各主流媒體開始相繼曝光其傳銷本質——2014年9月,騰訊財經欄在其《稜鏡》欄目中發表文章《「虛擬貨幣」V寶傳銷騙局:10萬玩家暴富夢》,第一財經也報導了《V寶幣問世一個月價格漲200% 被疑傳銷騙局 》。最終幣價閃崩,各類官網如今也打不開了,其幕後團隊似乎也放棄了宣傳,改弦更張。
2014年末,在vpal被曝光閃崩後不久,網上開始出現「vpal升級為radar」的新聞。
與雷達套路類似,瘋狂製造「新聞」
鐵錘哥雖沒有公開的證據能證明做vpal和如今的做雷達幣的是同一波人,但在雷達幣的各路線上線下宣傳中仍毫不避諱的承認雷達幣是「vpal2.0」,也自然繼承了vpal當年在網絡上留下的各種「遺產」。那麼vpal和雷達幣到底有沒有關聯呢?此處我們按下不表,先介紹另外一家與雷達幣有著重要關聯的公司:上海鐳閃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三、雷達幣與「美國雷達實驗室」
上海鐳閃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後文稱簡稱上海鐳閃)成立於2015年1月,創始人為祁建強和甘泉福,主要產品為「鐳達錢包」和「雷達支付(RADR)」但只為前者註冊了產權。
照常理,現代企業都是很重視自己品牌建設的,「鐳達」和「雷達」兩詞如此相近,難道不擔心用戶混淆或者商標註冊時有麻煩嗎?甚至懷疑是不是有人山寨了他人的品牌?但隨著調查的深入,我發現自己擔心是多餘的。
上海鐳閃的產品和logo
公司成立伊始,上海鐳閃進行了很多線上和線下的推廣,包括各種媒體報導、創業比賽(雷達幣宣傳中所謂的獲獎報導),ceo也親自錄視頻介紹其產品「鐳達錢包」。記得是在五角場萬達那片他們還參加過一個創業比賽的線下路演,鐵錘哥作為一名長期關注fintech和區塊鏈領域創業的金融程式設計師,也正是從那時起與「鐳達錢包」「雷達幣」有了一面之緣。
當時的大背景是「雙創」火熱,transferwise(PeterThiel投的 很多腐國留學生大概有用過)成功後,國內很多人也想做個中國版,但迫於合規風險太大都有這心沒這膽,而「鐳達錢包」卻敢,仿開源的Ripple做跨境兌付來替代SWIFT,技術上沒什麼難度,但這項業務想合法就需要申請網上兌換本外幣資質和外管局發特許業務經營牌照,否則就等於是地下錢莊,弄不好就是「擅自從事跨境匯兌涉嫌非法經營罪且數額特別巨大」。但「清華大北大不如膽子大」,在他們公開的商業計劃書中,介紹了打「擦邊球」技巧,簡單來講就是:如果國家來查那就宣稱自己只是提供信息服務,發展到一定規模引起社會重視了,再去辦合規(但人民幣以數字貨幣為媒介兌換成美元和傳統地下錢莊的「對敲」本質上沒區別,都是不受監管的非法換匯!)
除了做跨境匯兌,他們還發幣,也就是雷達幣(VBC),和Ripple一樣充當「轉帳手續費」,其盈利模式除了換匯收手續費,還有就是靠推高「雷達幣」的價格賺錢(大概借鑑了XRP的成功)但你只是做了個換匯工具,如何推高「雷達幣」的價格呢?這就是一會我們要重點剖析的問題的關鍵了!
外匯管理局頒發的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經營許可
那麼,我們所說的雷達幣(radarlab.org),它的運營主體究竟是誰呢,是上海鐳閃嗎?radarlab.org 註冊於境外,網站也未標明所屬公司、辦公地點、團隊介紹等,處於「無人認領」狀態,上海鐳閃早期在一些媒體平臺顯示其官網為radarlab.org 後變成 radarpay.com (無內容)。雖然鐳達錢包實際用的是雷達幣,但上海鐳閃對此確諱莫如深,只聲稱自己與「美國雷達實驗室」合作「引進」其雷達支付系統。
雷達實驗室則由「美國鷹眼基金」投資eagleeyefund.com 。但仔細翻閱網站內容,實在是滿滿的山寨感,首頁宣傳片直接就是個矽谷風投史紀錄片,而網站文字介紹更是直接把紀錄片臺詞抄了過來,對於公司名稱、辦公地點、團隊與投資案例都不提。再查一下這些域名的註冊信息,那就更雷人了,因為無論是「鷹眼基金」還是「雷達實驗室」還是鐳閃打不開的官網,通通註冊於2014年10-12月這兩個月間...
上海鐳閃的logo也是在雷達支付、雷達實驗室、RADR間變更多次
如果說真是上海鐳閃「引進」了美國的雷達支付系統,那麼非常巧合的是——鐳閃的創始人祁建強早在2012年底就註冊的公司——上海詠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註銷)其註冊的網站就叫「雷達」登記備案的域名為 radarsystem.cn。那我們只能這麼理解了——祁總早在2012年就構思了雷達系統,後來介紹給了美國人開了雷達實驗室,然後又迅速引進國內進行二次開發?
鐳閃ceo早在2012年底就備案的雷達
好吧,總之雷達實驗室上線不到一個月,上海鐳閃也跟著註冊成立了,創始人在多個場合公布的創業團隊名單中也包括了「美國雷達實驗室CTO Justin Lynn」(原rapple實驗室員工),這個人就關鍵了!我們後面再談 。
上海鐳閃團隊成員也包括Justin Lynn
再看這個雷達實驗室,根據宣傳其ceo為「安德魯懷特」,投資它的鷹眼基金的創始人則為「Nonny David」,投資人及聯合創始人為「Eric Schiffer」,在鷹眼基金的官網中,甚至列出了更多業內如雷貫耳的投資機構 (KKR IDG...)以彰顯其實力,然而在對方官網,我卻找不到「鷹眼基金」的影子,google了一下,除了雷達幣的各種宣傳貼,也難覓其蹤...
鷹眼基金的公司架構圖
但根據雷達幣的宣傳,在2019年,radar甚至和IDG一起舉辦了一場IDG-RADR股東峰會!會上雷達實驗室ceo「安德魯懷特」也發表講話... 這篇報導被大肆轉載,比如下面這張圖就節選自知乎的「RADR中文社區」:
2019年的IDG-RADR股東峰會,RADR-CEO安德魯.懷特出席並發表演講
然而這些都是真的嗎?雖然很多內容和細節在我看來都假的離譜,但鐵錘哥還是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深入調查了一番。但查遍各種資料包括詢問了人在北美做VC的朋友,除了雷達幣發布的各種宣傳資料外仍是一無所獲,似乎這家VC神秘到只投過雷達實驗室...
而這個供職過高盛大摩伯克希爾哈撒韋的「Nonny David」也是查無此人,唯獨Eric Schiffer的確是做VC的,但在其個人網站投資與任職信息中,卻找不到半點關於鷹眼基金的介紹。只有網站中的個人圖片被截圖放到了鷹眼基金的宣傳視頻裡,這大概是我能找到的其與「鷹眼基金」唯一的關聯了....
鷹眼基金的Nonny David和Eric Schiffer
再來看上海鐳閃,在ripple的開發者中我們也的確找到了這位其創業團隊成員,即「美國雷達實驗室的CTO」——Justin Lynn,上海鐳閃在其商業計劃書中截取的也正是Lynn公開簡歷中的照片。
為保護隱私隱去其聯繫方式
當然,簡歷中同樣看不到半點「雷達」的影子,最終,我們幾經周折聯繫上了Justin Lynn,而他則明確的答覆:「未參與 radar lab 以及和它類似名稱的機構!2014年離開瑞波實驗室後他就一直居住和工作在澳大利亞,受籤證約束,其供職的公司也禁止他兼職其他任何機構!」
隱私部分遮掉 筆者可為郵件真實性負責
那RADR-IDG股東大會呢?很不幸運,這場大會也完全是造假!這場大會是由IDG資本2016年主辦的「IDG VIEW·思享前行」投資趨勢發布會(2016IDG VIE投資趨勢:TMT大探討 研究商業本質 ), 中間的大屏幕被p上一個RADR的logo就搖身一變成了「2019-RADR-IDG」股東峰會了,當然,「新聞」內容也是拼湊的....
被雷達幣盜用的新聞原圖
所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雷達幣的各種包裝套路正是依仗著普通老百姓往往不具備實錘證偽的能力和精力,即便有些造假被實錘了,也可以宣稱那都是個人發布的信息不是我們官方發布,總之我可以為所欲為,但我卻不用擔心為這些行為負責。為打造自己數字貨幣、金融創新的人設,可以不斷炮製「新聞」,不斷找一些顯得很有公信力的機構為自己背書,具體操作包括找老外演員(難以查證)、開各種高大上的會議(顯得高端和正規)、在各種媒體平臺和自媒體造新聞(網絡假新聞)等等。
但畢竟上海鐳閃還是註冊在境內的公司實體,很多動作要審慎為之,事實上隨著政策法規的逐步明確,其行動也是非常低調,股權和公司實體也作出了很大調整(後面有專門的章節分析)。而「雷達幣」既然是「美國雷達實驗室」發的,那就可以放開手腳了。利用其「數字貨幣」的外衣,雷達幣也發展出了區別於傳統資金盤的,迷惑性更強的套路。
三、雷達幣的常見宣傳騙術
雷達幣最常見的宣傳套路就是「偷換概念」和「拉大旗作虎皮」,個人總結為以下三類:
用奇葩的邏輯偷換概念。比如:國家大力發展區塊鏈了所以數字貨幣是大勢所趨,所以雷達幣也是大勢所趨;某某網站報導了雷達幣,所以國家認可雷達幣;雷達幣都存在5年了還沒被封說明國家認可雷達幣;偷雷達幣被判刑所以法院認可雷達幣;電視臺都報導了所以政府認可雷達幣等等。
2.胡扯各種技術和金融概念。比如:雷達幣是某某投資的某某團隊做的採用某某技術所以很牛X(可笑到https 和.org域名也會被拿來吹);雷達幣能防通脹、雷達幣就像比特幣一樣永遠不受政府制約、雷達幣交過存款準備金所以資金很安全、雷達幣一直遵守各國法律、雷達幣一直在漲沒有受害者所以沒有受害者怎麼會是騙局呢?總之可以隨意胡扯,萬一有人信呢。
3.有時還玩點價值觀。比如:特別喜歡自比馬雲,說今天的雷達幣就像當年的支付寶一樣開始不被理解但終有一天會普及;你之所以窮是因為你不敢接受新技術,你不願意去學習(洗腦);很多人勸你是因為瞧不起你,不相信你能成功;你如果當時投了現在能賺多少多少錢...
說實話,有些理論之可笑,邏輯之幼稚簡直不值一辯,這裡就選幾例雷達幣最津津樂道的宣傳案例簡略剖析一下吧:
1.2014年人民網報導的「網際網路虛擬貨幣研討會」中「認可」了雷達幣
很多老百姓不懂搜尋引擎收錄和網際網路新聞發布機制,以為只要是刊登在某媒體的資訊,就說明這個媒體認可它。利用這一點,雷達幣瘋狂在各種自媒體、小報、三方媒體用個人號發布各種「新聞」,這些新聞有的則被其他媒體捕獲再轉發。這個例子被各大雷達幣團隊拿來瘋狂宣傳,似乎找到了國家認可雷達幣的「鐵證」。
2014年11月6日人民網理財頻道報導了一則新聞: 網際網路虛擬貨幣研討會在京舉行--財經--人民網 ,大意是,2014年11月5日幾個專家學者在北京開了一個「網際網路虛擬貨幣研討會」,會議是什麼級別誰主辦都沒提,只是會議中「以新興虛擬貨幣Vpal為主要研討對象」討論了虛擬貨幣政策與監管。由於會議中提及了vpal,雷達幣如獲至寶,四處宣傳自己是vpal2.0,並在四處轉載。
這篇新聞還被發布到人民日報海外版的華商中心版塊 網際網路虛擬貨幣研討會:Vpal構想的貨幣新時代 這篇寫的就厲害了,第一段介紹了會議情況,但從第二段起,話鋒一轉開始通篇介紹這個vpal有多麼「前景光明」最後還特別強調vpal不是傳銷! 就這麼一篇明顯嫁接偽造的新聞,迷惑了很多不明真像的老百姓,認為是權威媒體報導和認可。但仔細翻翻這個華商中心版塊,卻充斥著不少私人廣告。該文也在2019年底已被撤下,但雷達幣是怎麼把明顯造假的文章傳上去的呢?這個錘哥就不必深糾了,術業有專攻,在網上散布假消息已經算是騙子的基本功了。
2.被各種媒體報導與各種企業合作
總之,雷達幣自我包裝宣傳最喜歡用的就是編造虛假的媒體報導或企業合作。比如宣稱與國企大唐英加合作,甚至還有模有樣註冊了個公司: 大唐雷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臺港澳法人獨資)
當然,這家公司三年來沒有任何產品、產權和經營記錄。而2019年的工商信息變更顯示,似乎公司也完成「使命」開始準備破產清算了 。
再比如與迅遊網合作:
一看果然又是在網站資訊欄發了一則「新聞」(翻翻該板塊下總共也沒幾條新聞),至於一款遊戲加速器是如何和雷達幣合作的以及花多少錢才能達成合作,我覺得去商務合作那談談一下興許會有答案,這裡就不妄加揣測了。同樣的還有「艾媒諮詢iimedia.cn」(我更熟悉艾瑞諮詢iresearch.com),在其某篇區塊鏈應用現狀的研報中金融應用舉例一欄放了個雷達幣的logo, 這同樣被雷達幣的導師們拿來大肆宣傳其被「主流媒體」報導。
當然更多的還有諸如在36氪、金色財經、大眾網等各種媒體上以個人號發表的很多新聞和文章, 這些文章再被其他平臺爬取 ,最終被導師拿來忽悠小白: 「看吧!如果雷達幣是騙人的,那為何這麼多網站和平臺都認可我們呢?」 其實這些文章誰都能寫,平臺也不為這些個人號的言論擔責,但到了騙子的嘴裡就變成了「XXX網也認可我們雷達幣!」 其實在鐵錘哥看來,這些「報導」對比當年鼎盛時期的P2P公司簡直弱爆了(人家可是飛機高鐵各大地方衛視甚至...),但還是有人信。
3.盜竊雷達幣被法院判刑
如果說上面的宣傳套路早已是陳詞濫調,那麼接下來的這個套路倒是別出心裁——蹭人民法院。整個事情的新聞和判決文件在官方及判決文書網都有發布,簡單來說就是2017年的時候連雲港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盜竊雷達幣案」, 一個小夥在群裡得知了他人的雷達幣帳號,通過窮舉密碼的方式破解了密碼並轉走了雷達幣賣錢,受害者報警後小夥被抓。由於該法院認為雷達幣並不算財產,最終沒有以盜竊罪而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將他定罪。雷達幣藉此宣傳自己被國家認可。
這個判例的邏輯其實是很清晰的,無論將雷達幣定性為數據還是虛擬商品,你入侵他人計算機系統或偷走他人東西牟利,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那法院就會判你,區別只是怎麼定罪的問題,和法院理不理解、認不認可這個東西無關。
拋開此案不談,其實自打出現數字貨幣以來,由於借貸、代理投資、盜竊各種「幣」所產生的官司糾紛非常多,由於數字貨幣難以界定,以及數字貨幣的性質本身和在法律上還存在一些模糊空間,導致不同法院面對同一類型案件的判決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方面甚至出現矛盾,但據我觀察大部分(不是全部)還是將比特幣及其他各種數字貨幣認定為虛擬財產,認可其交易行為的法律效力,有的則不認為其為財產,以計算機系統數據定性。但無論如何定性,都與雷達幣這種傳銷幣是兩碼事!不代表國家對其傳銷行為的認可!
四、雷達幣究竟算不算資金盤
在宣傳上除了這些常規項目,雷達幣還特別喜歡借自己「數字貨幣」的外衣與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套近乎,自稱是繼BTC、ETH之後的第三大數字貨幣(有時也自稱第一大),並從各個角度證明自己與傳銷幣、資金盤不一樣。然而謊言重複千遍依舊是謊言!雷達幣雖然換了個馬甲,但本質上就是個資金盤!相比於比特幣這類的數字貨幣,其有著鮮明的區別,這正是因為這些區別,揭露了雷達幣的本質:
雷達幣是高度中心化的。雷達幣自建交易所,幕後團隊可以高度控盤,當然,它也曾短暫的登陸過一個叫澳交所(AOEX)的,但這個交易所主要上線的都是一些空氣幣(別的交易所拒之門外的它來者不拒),最後AOEX上線僅一個月就跑路了 AOEX交易所上線一個月就「跑路」 「寶二爺」又開始「割韭菜」 。
也許是吸取了其前任vpal上傳了空文件夾被孫宇晨扒皮的教訓,雷達幣在github上倒是傳了一些代碼,但堂堂「世界第三大虛擬貨幣」僅30幾個star(還不如我本科畢設),至於上傳的代碼內容更是一言難盡了,和不上傳也沒區別,誰能成功復現和組網麻煩告知一下,反正我不能。
其實了解區塊鏈技術的都知道,連雷達幣抄襲的ripple本身也不能算是去中心的(此處不展開討論,可參考 為什麼說ripple不是去中心化的 - BTC/比特幣 - ChainNode 鏈節點),更何況這個自己發幣自己建交易所,不受任何監管,甚至連個敢露面的真實的公司或社區背書都沒有的雷達幣了。
一個只在自建交易所交易流通的幣無論其底層記帳用的是不是區塊鏈技術,其本質上就是中心化的,因為交易環節就是唯一且受控的!交易所或者超級結點一關,一切就化為烏有。現如今,大概花十幾萬就可以找個程式設計師做一個「盤」,白皮書、代碼、幣、交易所一應俱全,想交易什麼貨幣就儲備點什麼貨幣,換言之,再造一個雷達幣2.0在技術上並無難度。如果說做跨境兌付,也早就有比它更可靠更完備的產品(比如ripple),因此,除了虛假的宣傳和包裝外,雷達幣毫無應用價值,其宣傳的偉大願景更是無稽之談。當然,忽悠大叔大媽們只要編一套理論且自圓其說就可以了。
2.雷達幣「持幣有息、推廣有獎」的模式。這一條也最為關鍵,不得不多說兩句。貨幣的本質是共識,無論是一塊石頭、一塊黃金、一張美元,只要大家認可它,那它就有對應的價值。
但為什麼大家認可黃金、美元,不認可石頭呢?因為前者有稀缺性——法幣稀缺是因為國家為其背書和發行;黃金與比特幣除了具有良好的貨幣特性(天然稀缺、易分割、易保存),且是跨時代的首次重大發現/發明和長期歷史演變形成的共識!
舉個例子:貝殼和瑞波幣出現的比黃金和比特幣還早但貨幣特性不行,白銀和以太坊也很好但出現比黃金和比特幣晚幾(千)年,其共識形成就差很多(本質上也是稀缺性差)。這也就是為什麼比比特幣性能好的數字貨幣有成百上千種,但大多數像石頭一樣沒什麼價值,認為雷達幣和比特幣一樣的人,是缺乏對各類貨幣本質的了解。
既然沒稀缺性沒價值,那為何這麼多人買且價格不斷攀升?所以,如何讓一塊石頭變得有價值呢?你可以謊稱它是被某某法師開過光的(虛假包裝),但僅靠虛假包裝傳播成本還是太高,怎麼辦呢?更有效的辦法就是讓這塊石頭進入龐氏騙局的遊戲中,讓所有玩家自發的形成一個金字塔型的利益共同體,一起去坑最後那一波接盤俠。
雷達幣的發行和收益機制,簡單將就是「持幣生息,推廣有獎」
很多雷達幣的投資者們往往被雷達幣偷換概念式的宣傳洗腦所迷惑,這些人中很多都接觸過直銷、傳銷和各種資金盤,認為眼前的雷達幣和之前接觸過的模式都不一樣,但界定鯨魚是不是魚類從不是看鯨魚長得像不像個魚,同樣的,堅持雷達幣不是旁氏騙局的,其實是因為他們始終沒有理解旁氏騙局的本質!
舉個例子,傳銷是龐氏騙局嗎?當然是,而且很清晰,造一個商品甚至連商品都不需要,用後者本金償還前者利息製造虛假繁榮再吸引更多後來者;那P2P是旁氏騙局嗎?P2P本身不是,但靠虛假擔保虛假放貸支撐起來的P2P本質上就是龐氏了,比如e租寶、中晉... 崩盤前夕資金量高達500多億,但虛假繁榮掩蓋不了巨大資金窟窿,結局必然是崩盤;
那賈老闆的樂視是旁氏騙局嗎?相信很多人就拿不準了,要知道樂視巔峰時股價飆到1500億想投的人都排不上號,但其造血能力遠遠低於其輸血能力,只能靠ppt不斷吸引新投資人的錢來滿足舊投資者的退出需求,但資金虧損只會越來越大,除非某項業務能真的「生態化反」大賺,否則結局也一定是崩盤(但誰是最後一波接盤的就不一定了),為製造繁榮維持這個遊戲也只能畫餅+財務造假,而參與擊鼓傳花的人也只短期的低買高拋cash out,並不在乎最後傳給誰,最終賈老闆在崩盤前夕也瘋狂套現後跑到美國。
那麼,雷達幣是旁氏騙局嗎?是資金盤嗎?除了前面介紹的各種虛假宣傳(石頭開光),雷達幣的開戶需要有上遊的人幫你「激活」,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錢包套錢包的金字塔體系(石頭的傳播動力有了),雷達幣的收益也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購買並持有它所產生的「利息」,另一部分是你推廣和發展下線後根據下線的持有量產生的推廣收益。
同時,為了讓裂變式傳播更高效,他們還會在線下進行洗腦培訓與考核,在「專業知識」的加持下,「傳染性」更強!按照雷達幣的宣傳,即便幣價持平其複利模式年化收益也高達60%以上。正是靠著這種模式,雷達幣的幣價也是一路高歌,於是就有了無數「月入十萬喜提奔馳」、「改變命運財務自由」的感人事跡湧現。中國人講究悶聲發大財,但偏偏在「雷達事業」裡各種導師為了你的發財致富「大愛無私」操碎了心,真是令人感動。
當然,你若質疑雷達幣是資金盤,「導師」們會用各種理由反駁你,比如:你的錢在人與人間自由交易沒進任何人的腰包啊!我們和資金盤不一樣沒有人瓜分你的本金去還利息啊!幣價上漲是因為信仰雷達幣的多了啊!雷達幣不鎖盤可以隨時買賣啊等等。
其實,面對這類可笑邏輯你若跟他們分析技術實現、資金結構、法規政策那就雞同鴨講了,會有更多雷人的理論等著你,回答這種問題最好的方式是沿著他們的邏輯反問即可,比如:既然錢沒有進任何人腰包那上遊的人是怎麼「喜提奔馳 財務自由」的呢?不瓜分本金那「月入十萬」是靠瓜分天上掉下來的錢實現的嗎?為何信仰雷達幣的多了呢,是他們都打算用雷達幣做跨境兌付嗎?還是打算低買高拋呢?既然雷達幣可以隨時買賣,那雷達幣的前身vpal現在得去哪裡隨時買賣呢?
當然,他們還會很託底的跟你說,即便國家不認可也難以封殺雷達幣,因為balabla... 是的,一個國家的確無法消滅網際網路、黃金、比特幣,那是因為這些事物有其內在價值(前面分析過了),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真正的共識,並且有眾多用戶眾多平臺的支撐,即便你不用,其他人也用,而雷達幣呢?「美國鷹眼基金」投資的「美國雷達實驗室」為何只盯著中國人呢?這麼好的雷達幣為何不在歐美國家老百姓中推廣一下,只盯著中國大爺大媽呢?
事實上,儘管國家有關集資詐騙和傳銷的法律在這些新式傳銷面前略顯陳舊,但在司法實踐中不影響對其違法本質的認定。2017年,七部委發文將ico定性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同時明確指出「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紙面上的財富來的快沒的也快,是騙局就早晚有被曝光取締的那一天,這是其不可持續性與社會危害性所決定的必然結果。
五、利益驅使下的人們
我們再把目光轉回上海鐳閃,正如其ceo在視頻中介紹的那樣,將在2016年將在「國內和東南亞市場發力」,從2016下半年開始,上海鐳閃及其創始人的公開露面越來越少了,與他們的低調不同,各種宣傳雷達幣的文章開始遍地開花了。0904公告出臺後,賣幣的不敢公開賣了,交易所也紛紛被封被牆轉到境外,比特幣也在突破2萬美金後閃崩至今低迷,其他數字貨幣更是「一蹶不振」。而雷達幣卻一枝獨秀!下圖中自上而下分別是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和雷達幣從2017到2020的幣價走勢圖:
從上至下依次是:比特幣 以太坊 瑞波幣 和雷達幣的價格走勢
是的,真正能讓人為之瘋狂的只有利益!再不靠譜的事情如果反覆讓一個人嘗甜頭,那他就很容易深信不疑。面對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幣價,異議者被反覆「打臉」,觀望者開始心動,參與者則徹底信服。還是截兩段視頻給大家感受一下:
雷達幣投資者分享
據我觀察,雷達幣的投資者們主要有這麼幾種類型或者心態:第一類是真聽真學真信仰,堅信雷達幣是項偉大的事業,一旦被洗腦比去銀行給騙子轉帳的大爺還堅定!第二類是半聽半信存僥倖,有所遲疑但在利益的誘惑下火中取慄,覺得這個遊戲還能玩一陣,自己不會是最後一個。第三類則是另有盤算,他們看清本質,精密盤算,甚至諳熟更深層的規則。
五、這場遊戲還能玩多久
資料顯示,上海鐳閃的種子投資者為:謝間宇、周榮勝(復旦文學系的一個老師...)。看到「謝間宇」這個名字你是否眼熟呢?沒錯,根據騰訊財經2014年的《虛擬貨幣V寶傳銷騙局 10萬玩家暴富夢》這篇報導,這個謝間宇正是vpal的「杭州地區負責人」,難怪雷達幣自稱vpal2.0。
2016年上海鐳閃拿了春泉創投的天使輪,後者於2017年退出。除了兩位創始人、青島捷輝網絡、春泉創投之外,上海鐳閃在2017年後的股權變更較為頻繁,引入了包括:陳潤輝、陳潤義、李聰、陳瓊、危廣泉、譚燕飛等多個股東和高管。而他們中大多與另外一家保健品的公司有關——海南省食樂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稱食樂),食樂在2017年4月至2018年初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在福建、東莞、海南、深圳、寧波等省市成立了十幾家關聯公司。
這麼多公司主要經營什麼呢?鐵錘哥在淘寶等電商搜了一圈並未發現其產品,然而在網上一搜,各種會議卻召開的很頻繁。
食樂小球藻專櫃連鎖全國啟動大會在中國杭州勝利召開
食樂健康產業揭牌儀式在海南博鰲舉行(圖文)
食樂小球藻健康家園一期工程奠基儀式圓滿舉行_新浪地產網
食樂集團董事長危國仔到瀋陽棋盤山某酒店開展宣導工作
那食樂公司究竟賣什麼呢?從報導中我們不得而知,但其公司的商標註冊和網上各種宣傳卻遙相呼應。
藻鏈Z-chain:區塊鏈是什麼鬼?看完漫畫秒懂!_網易訂閱
藻鏈Z-chain:區塊鏈是什麼鬼?看完漫畫秒懂!
福鏈FCP是什麼?流通應用?優勢什麼?
食樂集團首席講師學濤講解基於區塊鏈福鏈時代,最新最具價值的投資理財方向
當然,也有一些曝光食樂公司涉嫌傳銷的文章 食樂小球藻積分管理(深圳)公司傳銷模式曝光 我相信食樂官方自然是不會承認和這些團隊有關係的,就像雷達幣一樣,它只屬於那個「美國雷達實驗室」。
2017年,七部委禁止ICO公告發布後,鐳達錢包就將運營實體轉到了「香港銀航實業投資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但是網站備案號用的竟然還是上海鐳閃的。
福鏈等幣也在其交易平臺上線,不久後又匆匆下線。關於下架福鏈(FCP)交易功能的公告 (有關於食樂公司的故事也很精彩,本文先不展開了)而「移居」香港後的鐳達錢包似乎更加放得開手腳了,先後推出了新「產品」:
「鐳達」全新的支付清算網絡:PYC支付鏈_區塊支付-慢錢頭條 關於花火公鏈升級完成,花火鏈上交易平臺上線公告 大事件!花火鏈上交易平臺即將閃耀上線!_資產 huahuolab.org
沒錯,還是一樣的臺詞、一樣的配方,雷達2.0蓄勢待發,這次是「花火實驗室huahuolab.org/」,仿佛又是一個新的輪迴。
歷史總是如此相似,和五年前的某租寶的一樣,身在其中的人堅信自己投的是一個偉大的金融創新,認為對方實力非凡、背景深厚可以大而不倒,在高額利益的誘惑下,有人壓上自己的全部身家甚至大舉借債來投資,崩盤之後恍若隔世... 0.1mm的紙摺疊42次就可以到達月球,龐氏騙局拖得越晚也就越瘋狂,對社會的危害性越大。
在鐵錘哥看來,雷達幣或閃崩或軟崩或直接停止服務,總之崩盤是一定的。這裡也呼籲國家加快對數字貨幣領域犯罪的研究和立法,不要等到慘劇發生出現大量受害者後,再去追查和補救,老百姓的錢恐怕也追不回來了。
六、寫在最後
本文只依據公開可查的資料進行有限度的披露,儘管雷達幣精心隱藏和包裝自己,但「凡走過,必留痕」。你若有興趣沿著雷達幣涉及的相關人流、資金流再深一層梳理調查,結果將會更加精彩!出於風險和隱私考量就不展開了。
如果你身邊有玩雷達幣的,希望轉發本文能對它認清雷達幣有所幫助,如果看完本文仍不以為意, 那只能祝福他不要成為那還沒來得及cash out的最後一波,也希望他能留好各種視頻、錄音、轉帳記錄等相關證據,以便出事後最大可能追繳損失。如果你也痛恨這些幣圈毒瘤,歡迎做技術(區塊鏈相關)、金融、法務、政策研究的小夥伴兼職加入我們,鐵錘團隊正在籌劃做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打架平臺,一起做幣圈的Muddy Waters。討論或餵料請在知乎私信或發郵件 yhblsqt0101@gmail.com 。我們將視情況發布《萬字長文起底「雷達幣」第二彈》,
文章來源:蘇鐵錘,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