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螞蟻MaE👆關注我,加★星標★
作者 | 螞蟻MaE
編輯 | 萌仔
Hi,大家好呀,螞蟻又來給大家分享硬核風光拍照小知識啦!
這幾天和同事在外面找地方拍照的路上,發現了一個拍夕陽的好地方,蹲守了數日拍了1000多張廢片,終於拍出了自己比較滿意的照片。
今天螞蟻就跟大家總結一下拍照心得,給大家分享如何拍出美麗的夕陽照片。
咱們這一次需要拍攝的題材帶有「夕陽」兩個字,那必須要拍上夕陽啊,所以建議大家提前查好日落時間,能提前一小時到達拍攝位置是最理想的,因為日落前30分鐘的太陽就逐漸適合拍攝了,要給找機位、架設器材這些準備工作留下充足的時間。
通常使用手機自帶的天氣App就可以看到日出日落時間了,如果手機自帶的天氣App沒有,也可以通過墨跡天氣等軟體來查詢。
我這次使用的是5D3機身,17-40 F4鏡頭,廣角更大。
在配件方面三腳架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三腳架對於風光拍攝來說重要性可是拍到第一位的!
雖然夕陽風光是在太陽下山之前拍攝,但是想要保證畫面中物體邊緣銳利的感覺,還是離不開三腳架的。
這次拍攝的場景光比較大,我就祭出了拍攝朝陽、夕陽的法寶——反向漸變鏡,可以很好的平衡天空和地面的光比,讓天空不過曝,地面也有細節。
我這一次在踩點中就發現了很不錯的拍攝機位,有給力的雕塑作為前景,雕塑背後也可以拍到夕陽餘暉。
雕塑在左,夕陽在右,在構圖上也比較容易達到均衡。
我這裡強烈建議大家在發現合適的拍攝地點以後要實地考察,哪怕沒帶相機也可以用手機先看看取景角度和構圖,不僅可以更加精準的確定機位,給實際拍攝時省下時間,而且也能提前選擇好要攜帶的器材,減輕負擔。
下面這張圖是我再踩點的時候使用手機隨手拍的機位參考圖,可以看到手機28mm的焦距完全不夠看,24mm廣角也夠嗆,所以一次到位直接選擇了17-40的鏡頭。
在實際取景過程中,我還是使用了屏幕取景,就是為了使用10倍放大對焦來確保精確性。
在構圖上把雕塑放在了左側和底部三分線交匯處,利用畫面偏右側的天空和海面表現出寬廣的環境。
不要小看最簡單的構圖方式,也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的!
我這次使用的是M檔,光圈為F8,ISO為100,對準雕塑測光,快門時間是20分之1秒。
使用F8的光圈基本可以讓雕塑和背後的場景都保持清晰,100的感光度也是為了得到最佳的畫質,所以想要同時保持畫質和清晰度,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哦~
這一次因為天空和海面的光比很大,曝光不好控制,非常容易出現天空過曝或者海面全黑無細節的情況。
所以這次我使用了反向漸變鏡,可以很好的平衡天空和地面的光比,讓前景和天空同時獲得比較合理的曝光。沒有反向漸變鏡的小夥伴也不用擔心,只要使用拍攝3張來進行後期HDR合成的方式,一樣可以得到前景和天空合適曝光的照片。大家可以通過觀察曝光指示表,分別拍攝過曝1檔、正常曝光、欠曝1檔三張照片。然後在LR或者PS中進行HDR合成,也可以得到天空和海面都正常曝光的照片了!1.把咱們拍好的照片導入PS或者LR之後,首先要做的還是勾選上菜單中的鏡頭校正,廣角鏡頭的畸變效果挺明顯的,校正鏡頭以後有更好的觀感。我這裡額外提高了色溫值,夕陽的時候暖色的天空更加漂亮且符合實際情況。3.我這次的想法是調整出天空顏色的冷暖交替並和海面的冷色產生對比效果,所以用漸變濾鏡強化了天空,在漸變濾鏡的設置中可以降低色溫,適度即可。4.到這一步我感覺後期差不多了,太過嚴重的後期反而會讓照片看起來很假。所以最後一步就是銳化,然後保存就可以啦!
2.選擇好看的前景(重點!),使用合適的構圖,準備好反向漸變鏡或者後期HDR來對付大光比的場景。相信大家所在的城市都又非常好看的夕陽風光,快用手中的相機把美景記錄下來吧!好啦,到這裡拍夕陽的教程就結束啦!你是不是發現朋友圈那些看似很牛逼的照片原來拍起來這麼容易~其實,普通人想拍出一張好照片,不需要多高深的攝影技巧,掌握點構圖、角度,也可以拍出刷爆朋友圈的美照啦~最近106期正在招生!
僅剩15名額
課程原價199,新人限時1.5折 29.9元!!!
感興趣的小夥伴快快掃碼報名吧
點擊閱讀原文,跟著螞蟻學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