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審美時代,
一場事先張揚的「騙局」?
特約撰稿|李美琪 程渝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琦璋
拍攝半小時,收費3000塊,經歷漫長的修片等待期,獲得一套15張、然而她卻不願再看的照片——這是林妮第一次約拍後的經歷。
近年來,獨立攝影師群體和攝影工作室不斷出現,原本由影樓壟斷的市場裡湧入了「網絡約拍」這一新鮮血液。
在傳統影樓的B2C模式之後,日益發展的網絡約拍C2C模式是驚喜,還是雷區?
花了3000塊錢,買了15張廢片
兩年前,21歲的培訓機構英語教師林妮決心去找微博上的獨立攝影師拍一組照片。此前,她從未拍過寫真,身邊的朋友也都沒有約拍過。
「因為我比較胖,其實挺自卑的,出去玩也很少拍照,基本都是幫朋友們拍的那個人。」她說。 最後,本著「不拍一次會後悔」的念頭,她付了約拍的定金。
她找的攝影師E在杭州, E在網絡約拍圈子裡小有名氣,微博有50萬粉絲,給不少網紅、愛豆拍過照。
林妮提供的約拍付費截圖
林妮喜歡的兩個小愛豆都找E約拍過,「我在微博上為了看自己偶像的美圖,自然而然地就關注了這位攝影師。加上我本人也在杭州,粉絲心理,也想體驗偶像的拍片,甚至是同一個造型。」
在正式拍攝前,林妮和攝影師助理交代了自己的身高、體重、想拍攝的風格,確認自己是否需要自備服裝,以防止攝影師提供的衣服不適合自己的身材。
對方一口答應了她的要求。但到了拍攝現場時,她被領進試衣間挑衣服,才發現「沒有任何建議,我和我朋友被晾在那裡,攝影師和助理在客廳裡玩手機。」
可挑選的衣服雖多,但碼數都偏小,林妮穿不下,只能將就著挑了別的衣服。在她的記憶裡,純拍攝過程不到30分鐘就結束了。
在拍攝現場挑選照片時,攝影師讓她就著相機屏幕看看,沒有把照片導到電腦上。林妮覺得自己的眼睛被拍得有些奇怪,想多拍幾張,「但攝影師認為,她再怎麼拍都是那個樣子。」
林妮慫了,只能作罷。
在漫長的修片期中,林妮催了至少五六次,最後終於收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套寫真:她的五官和輪廓被修得很不自然,皮膚上的卡粉痕跡卻依舊清晰可見。
林妮覺得這個化妝和修圖,並不能滿足她的要求(圖:受訪者提供)
林妮說,這套照片她就再也沒有翻出來過。
約拍: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博弈
交了費,卻沒有獲得期待的拍攝體驗和效果。像林妮經歷的這種糾紛,伴隨著約拍溫度的不斷上漲而日益增多。
隨著人們個性化審美需求的逐漸強烈,獨立攝影師群體和攝影工作室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原本由影樓壟斷的市場裡湧入了「網絡約拍」這一新鮮血液。
人們通過微博、小紅書或是熟人介紹約拍,聯繫到攝影師,溝通拍攝時間與風格、支付定金、完成拍攝、付尾款、等待修圖結束、拿到照片。微博上,#約拍# 的標籤已累計有21.4億瀏覽量,和181.2萬討論度。
微博截圖
相比傳統影樓,消費者在網絡約拍中與攝影師有更多溝通的餘地,因此可選的風格和場景更加豐富,「專屬定製」的照片更能貼合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
網絡約拍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人們懷著對「更好看的自我」的憧憬,直面一個陌生人的鏡頭。
不少人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自信,拍下了人生第一組寫真:在化妝、造型、後期修圖後,約拍者發覺自己像是換了個人,更有表現力和活力。
然而,並非每個人的約拍都那麼順利。在這動輒數周的溝通、拍攝和取得相片的過程裡,收費價格、攝影師技術水平、服務態度……問題層出不窮。
搜索」網絡約拍「,暴露出不少問題
作為一名職業平面模特,這種攝影師和客戶之間的拉鋸戰,曹果已屢見不鮮。在他看來,約拍有市場,只是缺乏規範。「如果消費者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那就應該儘量多尋找、挑選攝影師,去看攝影師給客戶拍的照片(客片),而不要被他們給模特拍的圖迷惑。」曹果說。
生機勃勃而缺乏監管的市場
筆者了解到,約拍的價格主要由攝影師決定,普通攝影師拍攝單人照,價格多在800到1200元之間,名氣大的攝影師,約拍定價則可能是5000到20000元。
網絡約拍部分收費價格
根據精修照片的數量、拍攝人數、拍攝場合,又細分出不同的價位。談起關於約拍的規則,攝影博主「火野兔 」就介紹:一般情況下,買家拍攝前要支付定金,定金數額由攝影師決定:數百元,又或是總金額的一半。
支付定金相當於合約生效,之後如果買家不想拍了,定金能否退回,要看攝影師個人的意願和規則。而旅拍(「旅行攝影」簡稱)攝影師定金大多不退回,因為一次旅行耗費的成本較高,攝影師多是湊齊幾單之後才會啟程去某個城市。
「火野兔」的講解
「不止是被鴿,有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奇怪的客人。」薛汪說。在如今缺乏規範的約拍市場,攝影師群體同樣面臨著諸多不便與風險。
大學生薛汪有5、6年的攝影經歷。她曾按照約定,給一對閨蜜拍過場景照。結果拍攝結束後,兩人又突然想換成別的風格,希望薛汪給她們重新拍一套。薛汪覺得,她們只是想「白嫖」一套照片,於是當即就把全款退回給了她們,避免糾纏。
一位當人體模特的美院男生希望薛汪替他拍一套私房照,但要求薛汪在正式拍攝前,和他線下見一次面,溝通拍攝細節,還囑咐不要帶異性過去……這讓薛汪警惕了起來:「我覺得不安全,就給拒了。」
市場上「約拍」的話題一直不絕,價格和約定也是私下溝通聯繫
除了「初級互勉約拍」,在較成熟的職業攝影師與模特之間也存在約拍,成片會被發在社交平臺上,用作各自的商業宣傳。
微博名為@Hannibal-_ 的韓先生是一位職業人像攝影師,他介紹,圈子裡的約拍「潛規則」確實讓雙方的合作和議價過程顯得過於麻煩而小心翼翼。韓先生表示,一般來說,只有攝影師會主動私信模特約拍,幾乎不會有模特主動去找攝影師。
當被問到如何和專業模特商定是否互勉和收費細則時,他表示:我的作品一般都不會提費用,不肯約的直接不會回我消息。
韓先生的約拍照片(已獲授權)
免費的「約拍互勉」,行得通嗎?
搜索豆瓣小組,最早的相關帖子發布於2014年,彼時的互勉還只是「互免」,特指約拍免去彼此的拍攝費用。
後來,圈子內認可並接受這一約拍方式的人越來越多,帖子的標題中彼此免去費用的「互免」,也逐漸被引申為攝影師和模特互相鼓勵、共同創作的「互勉」。
韓先生此前也有過互勉約拍的經歷,他笑稱:「新手哪懂模特風格、表現力這些,找模特覺得合眼緣、好看就完事了。」
他也建議,素人模特在互勉約拍之前,應該多翻看攝影師發布的作品,理性判斷照片風格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作品。
而相比於商業約拍,約拍互勉似乎為攝影師和模特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以發展興趣、提升技術和結交朋友。
在各地都有這種「互勉約拍」的活動
然而,失去了交易關係對彼此的約束,雙方也不得不承擔比商業約拍更高的安全風險,服裝與化妝提供方不明確、因一方毀約而產生機會成本等問題同樣存在。
約拍平臺:作用仍然有限
當下約拍行業的亂象,也使部分創業者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曾有過自媒體和網際網路創業經驗的Z先生,在看到互拍市場的空白之後,2016年想出「創建基於資源分享的約拍平臺」的創業點子。
2017年初,Z在微博上建立起了約拍信息共享平臺,隨著平臺上攝影師和模特資源的不斷積累,帖子的約拍地點也逐漸覆蓋了全國。
Z介紹,平臺在建立之初只有微博和微信小程式,直到今年才在應用商店中上線「**約拍」。半年後,APP增加了實名制和擔保金功能,以此降低約拍一方違約的風險。
Z先生創立的約拍APP,以實名和繳納保證金為約束,以降低違約風險
下一步,他計劃通過增加認證標準的方式,對職業的攝影師、模特和業餘愛好者進行分類和分級,這樣既能幫助用戶匹配到更合適的約拍資源,也能讓商業攝影師和模特獲得滿意的效果和收入。
類似平臺的出現,或許為目前網絡約拍面臨的種種問題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
不過,該APP的下載量在「攝影與攝像」類別中排名並不顯眼。Z坦言,目前的約拍類平臺都還在發展初期,雖然近年來網絡約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市場中對約拍和約拍互勉了解的人依然佔少數;另一方面,相比處於發展初期的平臺,目前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在流量較大,但缺乏約束和擔保的社交平臺上搜集約拍資源。
除此之外,儘管目前APP具有實名制和擔保金等保障功能,它對用戶雙方的約束能力仍然很有限。Z先生稱,目前平臺主要做的還是資源的對接,面對一方毀約的情況,啞巴吃黃連的現象仍大量存在。
如何能放心「拍一拍」?
面對當下約拍市場的亂象,針對約拍雙方的權益保障和第三方約拍平臺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的問題,北京大成(瀋陽)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趙哲律師表示,對於目前糾紛最為廣泛的構成交易關係的商業約拍,雙方在關注價格協商與付款流程的同時,也須明確智慧財產權歸屬問題。
今年5月,微博上就發生過攝影師與模特的互拍互勉圖,被用作淘寶店產品圖的話題事件
他建議:雙方為保障各自合法利益,可以借鑑在網絡上可以找到的影樓合同模版,在交易正式開始前進行籤署。雖然在近年來興起的約拍互勉中,約拍雙方並不構成交易關係,但涉及到版權和肖像權的合約關係仍然存在。因此,在拍攝前籤訂書面協議同樣必要。
至於在私房約拍(註:「私房」是指在封閉的環境創作私密的鏡頭,可以是裸露的,也可以是不裸露的)等約拍場景中可能的安全風險,趙律師的建議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根據所公開的用戶協議說明,目前的約拍平臺只屬於C2C「媒體廣告服務」,還構不上具有更強約束力的B2C中介機構。
平臺負責解決糾紛,維護秩序;在發生糾紛時,負責提供對方的信息,但涉及到交易中權利義務,還需要雙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目前的情況下,網絡互拍只能是」吃一塹長一智」
儘管爭論從未停止,但「約拍」超話依舊在攝影超話中排名依然靠前。
每天,源源不斷的新帖子誕生。調過色的寫真照片、精心挑選的短句,繼續吸引著更多的人去嘗試網絡約拍。從傳統影樓的B2C模式到如今日益發展的約拍C2C模式,對方「拍一拍」你,大家也要心裡有底。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妮、攝影師E、曹果、薛汪、Z先生均為化名,封面圖由Alexas_Fotos在Pixabay上發布)
END